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要

理工科高校的毕业生,大多数将成为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如果他们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和意识非常匮乏,将会直接对其工作带来影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加大,特别是既懂专业技术又懂知识产权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当前急需的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理工科高校具有培养该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应当将培养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作为新的目标和任务.为完成目标和任务,理工科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创新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梳理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30多年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目前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统一,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二是通过知识产权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理念;三是结合专业背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文中就具体分析了包括本科知识产权辅修课程设置模式,开设学科专业目录外的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知识产权法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课程设置模式,知识产权研究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模式,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或者系列讲座,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交叉学科)硕士培养模式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