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3年年会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讨会 >政府补贴是否用在了'刀刃'上?——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254家上市公司的数据

政府补贴是否用在了'刀刃'上?——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254家上市公司的数据

摘要

本文从官员激励视角分析了政府补贴的动机,检验了政府补贴促进创新的用途和粉饰企业业绩的用途两者之间的关系。在Ruixue Jia等官员晋升选择理论模型基础上,在有粉饰业绩需求的企业对政府而言,有更多的寻租机会,并且更愿意对政府讲真话的假设之上,分析表明政府补贴兼顾了促进创新和粉饰企业业绩两个用途,并不是单纯地促进创新或者帮助企业粉饰业绩;随后利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54家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政府补贴、受补贴企业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此来分析政府补贴的用途。结果表明,在有盈余管理需求的企业中,创新支出与政府补贴有更强的相关性,这就表明政府在选择补贴用途时,促进创新能力和帮助粉饰业绩两者是相互影响的,而不是纯粹为了粉饰业绩。这意味着补贴用在促进创新的“刀刃”上是政府考虑的重要动机,政府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的较大力度的补贴并未完全地扭曲资源配置。这也表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政府补贴已成为粉饰上市公司业绩重要手段这一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作为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度政府补贴,旨在促进技改扩能、研发创新、转型升级、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这一重要举措并未完全扭曲为帮助企业粉饰业绩的手段。目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粉饰业绩情况共同影响了企业获得政府补贴的多少,当企业有粉饰业绩的情况时,企业的创新能力越强,企业得到政府的补贴越高。政府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补贴,用于粉饰企业业绩和促进创新的两大动机是相互影响的,并不是单纯的粉饰业绩或者促进创新。一方面,尽管存在“寻租”的可能性,但促进创新的功能还是存在的;另一方面,政府补贴旨在用于促进创新,而实际上粉饰业绩的用途也是客观存在的,并未全部用在“刀刃”上。下一步研究如何通过制度约束来实现政府补贴更大程度地用在“刀刃”上时需要关注这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机理。对此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政策建议:首先,要细化政府补贴对象选择标准,进一步明确政府补贴可应用的范围;其次,完善补贴资金监管机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惩处;最后,建立政府补贴信息披露机制,规避企业利用政府补贴粉饰业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