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二十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蒙古包营造实践的人类学解读

蒙古包营造实践的人类学解读

摘要

本文以一个察哈尔牧业社区的蒙古包制作实践及记忆作为视点,试图展现了蒙古包。现代化语境中的一种特殊的变迁形式——结构形态的程式化与文化喻义的淡化并存的双重变迁.笔者重点描述了前工业化社会时期的本土制作技艺,意在强调其变迁程度之深刻。对于内蒙古地区的蒙古包,可以依据形态将其分为蒙古式与突厥式两种类型,依据天窗的结构将其分为插孔式与捆接式两种类型。依据覆盖物及构造结构,可分为固定的柳编包与可移动的毡包及芦苇包。本文所论及的蒙古包仅指毡包,它包括插孔及捆接两种类型,并在今日前者明显多于后者。在此依据蒙古包的构成,从选材、木制部分的制作、毡制部分的制作、绳索的制成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其制作技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