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台风桑美登陆前后动力条件变化对降水的影响

台风桑美登陆前后动力条件变化对降水的影响

摘要

利用LAPS同化出的从2006年8月10日00时到11日00时每隔1h一次的格点资料和从2006年8月10日01时到23时每隔1h一次的雷达-雨量计联合测量降水技术得到的降水资料,主要从动力角度分析了该次台风登陆前后降水的变化,侧重于台风系统本身带来的降水.结果表明:(1)在台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相同层次一带数值相当的正负散度中心相伴的出现,有利于大气辐合、辐散的进一步加强.辐合中心旁的辐散中心所处的干湿环境决定了未来降水量的变化:如果处于湿度大的环境中,未来降水量会增加,反之处于湿度较小的干冷环境中,未来降水量将减少.在这次"桑美"台风暴雨中,对流层中层附近是否出现有利于降水发生和维持的形势是暴雨即将产生和消退的关键所在.(2)"桑美"台风登陆前,辐合、辐散柱从低层到高层倾斜的趋势与80%的相对湿度柱一致,辐散中心均处于80%以上的相对湿度柱中,台风中心旁配合存在一致较强的上升运动,有利于降水的迅速增强.登陆后,辐合、辐散柱从低层到高层与80%相对湿度柱倾斜趋势相一致的模型遭到破坏,辐散中心均处于相对较干的环境中,台风中心周围一致较强的上升运动中出现了下沉运动,不利于降水的维持.(3)降雨量随辐合、辐散中心数值的增大而增强、减小而减弱.但雨量增幅最大的时间并非与辐合中心值增幅最大的时间同步,有一定的滞后性,减幅亦一样.(4)正涡度区跟降水区对应很好,螺旋度的演变过程与降水的演变一致.从涡度垂直剖面图看,强盛的正涡度柱表明该台风是一个深厚的系统,垂直方向上多个涡度中心同时存在有利于积云对流的发展,相配合很高的80%相对湿度柱(从地面延伸到对流层顶200hpa以上)决定了这次罕见的降水量.登陆后低层负涡度的出现意味着强盛的正涡度柱即将减弱,不利于强降水的维持.上述结论为预报登陆台风暴雨发生和消退的时间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也进一步充分证实了要产生暴雨,充足的水汽供应,与辐合区相应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缺一不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