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创新发展学术论坛 >参蛤散为基础方辨治慢性心衰初探

参蛤散为基础方辨治慢性心衰初探

摘要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亦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候,其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呈持续增高趋势,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成为21世纪危害最大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衰发生常为外邪犯心、心脏自病、或他脏之病及心,导致心体受损失用而致心衰,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心衰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临床医学亟待解决的难题。有学者提出,尽管慢性心衰的现代治疗已有相关的指南可遵循,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可能成为指南之外的生力军,可以大有作为.中医药具有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远期疗效显著,已日益引人注目。rn 中医古籍中虽无“自衰”之病名,但与“心衰”有关的描述,则《内经》中即有记载:“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心衰”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主要表现为:喘促少气,心悸不安,倦怠乏力,劳则加重,甚或浮肿。归属于中医“心悸”“喘证”“水肿”“胸痹”等范畴,病位在心,与五脏相关。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就提出:“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导师周端教授亦认为:心衰不离乎心,亦不止于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