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 >“胸痹”的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诊治的启发

“胸痹”的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诊治的启发

摘要

本文尝试对历代中医典籍中对“胸痹”、“心痛”、“真心痛”等病的丰富记录进行归纳总结,探索研究中医典籍中对“胸痹”、“心痛”、“真心痛”的丰富诊治经验,并同时探讨当代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生活水平及方式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及精神压力加大,部分患者的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病因、发病机理、辨证分型及中医治法新的变化。得出多数患者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以上焦心阳虚衰痹阻为本,寒凝、痰阻、气滞、血瘀为标,常常诸多因素相互为患而病作的结论。本病初为因虚致实,继为因实致虚,终为本虚标实之证。患者多数年龄偏大,素体心阳虚衰,易感寒邪,阳虚寒凝则不能蒸化津液,形成痰浊,痰浊内盛影响气机运行,可致气滞血瘀,进而形成心脉痹阻。针对上焦心阳虚衰痹阻、本虚标实的病机,强调这部分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应自始至终贯穿益气扶阳、宣痹通阳、补益元气、回阳救逆等治疗原则。治疗上一般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用《金匮》瓜蒌薤白半夏汤、参麦散、举元煎等方,病情较重者尤其是心痛剧烈、或急性心肌梗死者可循少阴病寒化证得治疗思路,以回阳救逆为主,方药以四逆姜附为底。针对寒凝、痰浊、气滞、血瘀,不忘治标,寒凝痰阻可用瓜萎薤白半夏汤加减或《金匮》乌头赤石脂丸治疗,气滞血瘀则参用血府逐瘀汤。由于本病心阳虚衰,寒、痰、瘀均为阴邪,应慎用阴柔滋腻之药。另外,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实践,作者认为: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生活水平及方式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及精神压力加大,以及中西结合认识水平的提高,部分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患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已有新的变化,郁热化火、营阴内耗、心络损伤的患者逐年增多,提出郁热伤络是胸痹心痛的另一重要病机,而按营阴亏虚、心络损伤辨证,施以滋阴清郁热、养心益气安神的方药如炙甘草汤、天王补心丹在临床上有较好的效果。而益气扶阳、宣痹通阳、补益元气、回阳救逆等冠心病心绞痛的治法来源于既往的临床经验,据此辨治不符合当前这些患者实际情况,亦不能收到治疗功效。临床辨证应与时俱进、顺应实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