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80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2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13095篇;相关期刊375种,包括四川生理科学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2012年十一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暨新技术国际研讨会、2012中国·北京超声医学学术大会等;颈总动脉的相关文献由252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明、张宇辉、王超等。

颈总动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2 占比:5.49%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13095 占比:94.32%

总计:13884篇

颈总动脉—发文趋势图

颈总动脉

-研究学者

  • 陈明
  • 张宇辉
  • 王超
  • 马廉亭
  • 夏良华
  • 赵宝珍
  • 刘录山
  • 段云友
  • 黄志芳
  • 曹铁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建设; 王天恩; 李和平
    • 摘要: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治疗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手术组(56例)脑瘫合并流涎患儿行双侧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术前、术后观察患儿流涎、颅内血流变化和肢体痉挛变化,设对照组(56例)脑瘫合并流涎患儿常规行针刺等康复训练。结果手术组术后2周行TCD检查,发现患者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明显,血管阻力指数明显降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不明显。随访12个月,手术组流涎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33,P<0.001);手术组术后患儿肢体综合痉挛指数改善明显,对照组患儿肢体综合痉挛指数改善不明显。结论双侧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治疗脑瘫患儿流涎有效率高,可改善脑供血及肢体痉挛。
    • 杨林; 罗定强; 王尚玉; 鲁亚玲
    • 摘要: 目的探究M型超声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有无粥样斑块形成分为A组(IMT≥1.0 mm,有粥样斑块形成)、B组(IMT颈总动脉PW(0.754)>颈总动脉AC(0.703)。结论 M型超声PW、PT、AC参数与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具有良好预测价值,可为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 黄应思; 刘洋; 徐海平; 杨利; 冯龙; 袁维秀
    • 摘要: 背景小儿头大、颈短、胸锁乳突肌显露不明显,传统盲穿法失败概率高,超声显像技术可无创显露目标血管图像,为小儿颈内静脉穿刺提供参考。目的 通过超声显像技术观察小儿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不同平面的解剖结构关系。方法 2020年4-7月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及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4个月~11岁择期手术的患儿125例,男患儿82例,女患儿43例。将患儿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和学龄儿童组,扫描每组患儿右侧甲状软骨上缘水平(upper border of the thyroid cartilage,TC)、环状软骨水平(cricoid cartilage,CC)和第二气管环水平(second tracheal ring,ST)3个横截面。分别测量不同年龄组患儿不同平面的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横径、前后径、横截面积、两者的重叠率、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夹角,记录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异情况。结果 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重叠距离:第二气管环水平>环状软骨水平>甲状软骨上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环状软骨水平>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不同解剖平面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相互关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显像技术提示1~6岁儿童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动静脉重叠率及重叠距离最低,可优先选择该处作为临床颈内静脉穿刺点。
    • 熊筱伟; 穆利英; 付强; 徐晓薇; 胡宏宇; 陈威; 陈步星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颈动脉斑块负荷的关系。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可疑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79例,根据颈动脉斑块是否形成富脂质坏死脂核(LRNC)分为无LRNC组23例和LRNC组56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血浆TMAO水平,进行MRI检查,计算颈动脉斑块的LRNC大小和总管壁体积(TWV),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无LRNC组比较,LRNC组血浆TMAO水平明显升高[(7.00±6.29)μmol/L vs(3.29±1.99)μ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和高脂血症以及合并疾病等因素后,血浆TMAO水平依然是LRNC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所有患者血浆TMAO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TWV呈正相关(r=0.295,P<0.05);LRNC组患者血浆TMAO水平与LRNC大小呈正相关(r=0.576,P<0.01)。结论老年患者血浆TMAO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LRNC形成及大小密切相关,且与TWV也密切相关。
    • 程金锦; 童清平; 杨增娣
    • 摘要: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与颈总动脉壁超声图像灰阶中位值(GSM)相关性。评估174例≥60岁患者颈总动脉壁GSM及葡萄糖变异系数(CV)、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差平均值(MODD)、血糖在目标范围时间(TIR)等。按平均GSM平均值分为高低两组,比较各指标间差异及分析GSM与其相关性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MAGE、MODD、TIR、病程时长、身体质量指数等有统计学差异;GSM与病程、MAGE、MODD呈负相关,与TIR呈正相关;TIR及病程是独立影响因子。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变异性或是颈动脉壁早期改变潜在危险因素。
    • 谭丽莉; 徐帆; 孙月; 杨寒凝; 陆永萍
    • 摘要: 目的利用实时剪切波弹性呈像(SWE)和彩色脉搏波成像(UFPWV)技术定量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壁的弹性范围,评价2种超声成像技术在T2DM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壁硬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经临床确诊的T2DM患者(T2DM组)及健康体检者(健康组)各100例,每组按年龄再分为3组(59岁),SWE及UFPWV技术获得所有受检者颈总动脉血管壁的杨氏模量值(Max、Min、Mean)及脉搏波速度(PWV),包括收缩期开始时的脉搏波速度(PWVBS)、收缩期结束时的脉搏波速度(PWVES),得到颈总动脉血管壁的纵向及环向硬度。结果T2DM组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壁各杨氏模量值(Max、Min、Mean)、PWV(PWVBS、PWVES)均大于健康组受检者(P0.05)。T2DM组患者各杨氏模量值(Max、Min、Mean)、PWV(PWVBS、PWVES)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0.776、0.706,P<0.05)。结论SWE及UFPWV成像技术可以评价颈总动脉血管壁的纵向及环向硬度,T2DM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壁的纵向及环向硬度高于健康人。2种超声技术综合分析对提高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和测量总动脉血管壁硬度的准确性有重要价值。
    • 汤一峰; 王元伟; 李绍东; 赵海洋; 吴静; 林会娟
    • 摘要: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其血管弹性指标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收治的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照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糖尿病组(n=109)与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组(n=87)。比较两组患者的IMT和血管弹性指标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动脉顺应性(AC)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差异,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预测能力。结果与糖尿病组患者比较,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组患者的颈总动脉IMT明显增厚,在血管弹性指标参数中,β、Ep和PWV明显升高,而AC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肌梗死与IMT、β、Ep和PWV升高呈正相关,而与AC升高则呈负相关(P<0.05)。最终预测模型为P=1/[1+e^((2.254×IMT+0.263×β+0.061×Ep-7.579×AC+1.779×PWV-22.355))]。联合预测概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相较于单个指标显著提升(P<0.05)。结论颈总动脉IMT增厚和血管弹性功能下降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诊断模型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单士超
    • 摘要: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脑梗死复发的预后评价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黄河中心医院2019-01—2021-12收治的5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复发脑梗死病例资料,统计责任血管的狭窄率及位置分布情况,评估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复发预后评价的应用效能。结果脑梗死复发患者前循环责任血管及后循环责任血管左右两侧血管狭窄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双侧动脉均发生狭窄的情况更常见,单侧与双侧狭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复发患者责任血管多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单侧责任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时复发脑梗死的风险较高;复发梗死灶责任血管的影像学原始图像均显示责任血管的后端对比剂染色范围和浓度明显小于前端正常区域,提示管腔内血流量减少,责任血管支配区的脑组织局部脑供血不足,且该供血不足区域与再发梗死灶区域部分重合或完全重合。结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头颈部联合CTA检查结果应更多关注双侧动脉多发性狭窄,尤其是单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重度狭窄或闭塞,此类患者复发脑梗死的风险相对较高。
    • 徐晓申; 郭萌; 杨青
    • 摘要: 目的 评估高频超声对肝硬化所致大鼠心肌损害及颈部血管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9周后,检测2组心功能及颈总动脉相关指标;HE染色观察肝、心脏及颈总动脉病理学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超声测量左心室重量(LVM)与实测LVM及超声颈总动脉管壁厚度与HE染色颈总动脉内膜厚度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肝、心肌组织及颈总动脉结构均正常,模型组出现假小叶,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消失或偏向边缘,出现细胞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结构松散、肿胀,肌纤维走向混乱,出现断裂及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外间质增多,颈总动脉血管内壁增厚,管腔变窄,管腔面积变小.模型组HE染色颈总动脉内膜的测量值、实测LVM大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心脏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LVM、心率(HR)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轴缩短率(FS)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颈总动脉血管内径、管壁厚度、血流速度小于对照组,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超声LVM与实测LVM呈正相关(r=0.875,P<0.001);超声颈总动脉管壁厚度与HE染色颈总动脉内膜厚度的测量值呈正相关(r=0.821,P<0.001).结论 运用高频超声对肝硬化大鼠心肌损害及颈部血管病变进行评估,结果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刘焕; 茹凝玉; 吕强; 郭池华; 郭玉芳; 王爽; 苏兴利; 马进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期(4周)及长期(8周)模拟失重对大鼠颈总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尾部悬吊后肢去负荷模型模拟微重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选取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25)、4周尾部悬吊组(HU4周组,n=25)和8周尾部悬吊组(HU8周组,n=25).模拟失重完成后,分离并收集大鼠颈总动脉组织,采用钙含量测定和茜素红染色方法检测钙盐沉积,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肌节同源盒基因同系物2(Msx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钙素(osteocalcin)、平滑肌22α(SM22α)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4周和8周模拟失重大鼠颈总动脉的钙含量增加、钙盐沉积增多、ALP活性增强,Runx2、Msx2、BMP2、osteocalcin的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SM22α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5或P<0.01),但上述指标在HU4周日与HU8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期和长期模拟失重可引起大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向成骨样细胞表型转化及动脉钙化,且钙化程度不因模拟失重时间延长发生明显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