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锁骨下动脉

锁骨下动脉

锁骨下动脉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9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13756篇;相关期刊219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2年安徽省神经病学学会学术年会、2011第七届全军手外科会议、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等;锁骨下动脉的相关文献由128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庆华、张建、李彦豪等。

锁骨下动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5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3756 占比:99.66%

总计:114139篇

锁骨下动脉—发文趋势图

锁骨下动脉

-研究学者

  • 吴庆华
  • 张建
  • 李彦豪
  • 陈勇
  • 张建民
  • 徐克
  • 汪忠镐
  • 王涛
  • 苑超
  • 谷涌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晓凤; 熊峰
    • 摘要: 患者女,66岁,因"反复呕吐20+d,复发加重2 d"入院。既往有反复发作的喘息病史。体格检查:右上肢血压134/104 mm Hg(1 mm Hg=0.133 kPa),左上肢血压73/60 mm Hg。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弓呈右位,降主动脉沿中线右侧迂曲下行,可见左侧颈总动脉、右侧颈总动脉、右侧锁骨下动脉依次从主动脉弓发出,左侧锁骨下动脉起自降主动脉起始处左侧,起始处明显膨大、呈瘤样改变(范围约53 mm×38 mm),其内见低回声团块充填;CDFI于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
    • 肖飞; 刘增品
    • 摘要: 患者男,64岁,体检超声发现右颈内动脉闭塞、左颈内动脉狭窄收入院;3年前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规律口服抗凝及抗血小板药;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入院后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颈动脉CT血管造影:右颈内动脉闭塞,左颈内动脉狭窄(70%~90%),前交通动脉开放。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右颈内动脉闭塞,左颈内动脉狭窄约90%,前交通动脉开放,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左椎动脉盗血。
    • 武辉林; 李坤; 翟水亭; 祝云鹏
    • 摘要: 目的评价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病变腔内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血管腔内治疗的26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患者,男18例,女8例,其中吸烟患者14例,年龄46~85岁,平均(62.8±9.8)岁,术中行球囊扩张,选择性支架植入,评价治疗效果,记录患肢手术前后患/健侧收缩压差、狭窄程度,术中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6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2%(25/26),20例经股动脉入路顺行开通成功,5例患者经桡动脉入路逆行开通成功,手术时间为(97.6±56.1)min,术中76.9%(20/26)患者行支架植入。手术前后患/健肢收缩压差为[(37.5±7.4)比(5.8±2.4)]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前后靶血管狭窄程度[90.0%(85.0%,100.0%)比10.0%(5.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12~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甚至消失,1例患者因脑卒中死亡,2例患者复发出现锁骨下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腔内治疗是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病变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效果好。
    • 魏亚敏; 李芝瑜; 鲁蓝忆; 何敏诗; 郑锦花
    • 摘要: 患者男性,48岁。2017年6月在外院行右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分别行6个疗程化疗和1个疗程放疗。2019年5月20日我院CT示:右肺上纵隔旁占位性病变。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CEA)、非小细胞肺癌抗原(LT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稍高。胸部增强CT示:右肺上叶尖段近纵隔旁结节状软组织低密度影,呈分叶状,有毛刺,密度不均匀,大小2.4 cm×2.3 cm,增强可见不均匀中度强化,内见不强化坏死区(图1)。临床考虑:恶性肿瘤?遂行手术切除术,术中见右上纵隔气管、食管表面有一直径3 cm肿物,紧贴右侧锁骨下动脉,无明确包膜,与右上肺尖段有致密粘连,右侧气管旁淋巴结肿大。
    • 王银荣; 付晓宏; 徐天伟
    • 摘要: 目的总结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即锁骨下动脉有向其管腔内突出膜样结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提示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的患者213例,观察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发生的位置、长度、厚度、突向管腔内膜样结构中膜的长轴与锁骨下动脉长轴形成的夹角,以及蹼样改变对应部位有无斑块及是否造成管腔狭窄、盗血及其程度,总结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的超声特征。结果213例患者共发现217处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其中发生于右侧195处(89.9%),左侧22处(10.1%);蹼样改变长度1.2~8.6 mm,厚度0.5~1.9 mm。突向管腔内膜样结构中膜的长轴与锁骨下动脉长轴形成的夹角中,直角17个、钝角181个、平角19个。蹼样改变对应部位不伴有斑块97处,伴有斑块120处。蹼样改变造成管腔轻度狭窄58处,中度狭窄3处;蹼样改变与斑块共同造成管腔轻度狭窄65处,中度狭窄11处,重度狭窄2处;78处无管腔狭窄。蹼样改变造成隐匿盗血15处,部分盗血6处;196处无盗血。结论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筛查的首选方法。
    • 杜文津; 石进; 陈大伟; 刘玮; 潘蓓
    • 摘要: 巨细胞动脉炎(GCA)又称肉芽肿性动脉炎,好发于老年人,在亚洲人群罕见[1]。根据受累血管和临床表现可将GCA分为头面型和头面外型。头面型常累及颞浅动脉及其他颈外动脉分支,表现有头痛、复视、视力下降、下颌和(或)舌间歇性无力等,颞动脉有压痛和结节状纡曲及搏动减弱。头面外型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较大分支,也称大血管型GCA(LV-GCA),表现为肢体间歇性力弱、血管杂音、脉搏减弱或消失等,临床更不常见,容易漏诊和误诊[2]。我们报道一例累及双侧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的LV-GCA,提醒临床医师对老年大动脉狭窄患者应进行LV-GCA的鉴别诊断,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 顾沅芮; 欧阳晨曦
    • 摘要: 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是一种常见的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率约为1.9%.其常见症状为上肢缺血、头晕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大部分锁骨下动脉疾病患者无临床症状,该疾病常被忽视.现分别介绍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的五种常见诊断方法(无创四肢动脉血压、双功能超声、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以及三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 郭连瑞; 张建; 汪忠镐; 郭建明; 李杨; 李立强; 邢月浩; 管清华; 佟铸; 崔世军; 谷涌泉
    • 摘要: cqvip:在外周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治疗中自膨式裸支架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而自膨式覆膜支架在股腘和主髂动脉病变的使用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在某些特殊解剖部位的病变,由于临近动脉分叉和重要的分支血管,常需要支架的精准定位,同时还需要避免血管破裂,球扩式覆膜支架的应用展示其独特优势。本文探讨其在外周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体会。
    • 杨玲; 梁波; 胡少平; 孙玉
    •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总结Kommerell憩室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2016年1月—2019年9月72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伴左主动脉弓(LAARS)和10例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伴右主动脉弓(RAALS)病人的资料,所有病人均行CT增强和/或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统计Kommerell憩室的发生率并测量其大小,观察Kommerell憩室与食管、气管的空间位置关系,比较两者的影像学差异.结果 所有病人Kommerell憩室均位于食管气管后方,食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72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伴左主动脉弓病人中,35例病人气管受压,Kommerell憩室发生率为69.4%,Kommerell憩室平均直径约为1.67 cm,Kommerell憩室基底部与锁骨下动脉直径比值为1.51~2.72,1例合并主动脉夹层,3例合并左右颈总动脉共干,1例合并左位上腔静脉.10例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伴右主动脉弓病人气管受压,Kommerell憩室发生率为100.0%,Kommerell憩室平均直径约为2.22 cm,Kom-merell憩室基底部与锁骨下动脉直径比值为2.79~4.67.结论 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相比,Kommerell憩室在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中更常见,且憩室更大,对食管气管均有不同程度压迫,部分可合并主动脉夹层.CT可明确显示Kommerell憩室的大小、形态及对食管气管的压迫程度和范围,对于临床诊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李瑞瑞
    • 摘要: 胸廓出口综合征于1818年首次被描述,是指从下颈部到腋窝通道中的神经血管束,如臂丛神经下干、锁骨下动脉或锁骨下静脉受到压迫而引起的相应症状,可单侧或双侧出现,女性比男性更常见,好发于20~40岁人群。最常见的病因是颈部解剖学改变,可能源自于先天性(如有些人出生时第一根肋骨上方有一根额外的不完整又非常小的肋骨并突出到胸腔出口之外)、创伤(如锁骨骨折)、手臂重复运动引起应力性损伤(如长时间非人体工程学姿势使用计算机)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