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异基因

异基因

异基因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0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6733篇;相关期刊205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内科急危重症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六届全国再生医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干细胞工程专业委员会年会、第一次全国血液学青年学术交流会议、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委员会2008学术研讨会等;异基因的相关文献由159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义成、黄恩炯、肖毅等。

异基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1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6733 占比:99.47%

总计:87191篇

异基因—发文趋势图

异基因

-研究学者

  • 张义成
  • 黄恩炯
  • 肖毅
  • 高博
  • 郭乃榄
  • 夏雪山
  • 宋玉竹
  • 张建庆
  • 张阿梅
  • 王健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毅; 谢先泽; 王博; 金乾兴
    • 摘要: 1病历摘要患者女,19岁,因“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两年,恶心、腹泻1天”,于2020年12月6日入院。入院前两年患者行异基因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供者系患者父亲,HLA配型(6/12),使用环磷酰胺联合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进行预处理,术后予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及甲泼尼龙抗排异。患者后因EB病毒激活,于2019年1月30日、2月7日予利妥昔单抗治疗EB病毒感染,安全疗效尚可。2020年12月5日患者因夜间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症状入院。患者既往体质一般,2019年11月行双侧扁桃体摘除术,术后恢复一般;曾使用马应龙痔疮膏外用治疗内痔,有输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 武斌(综述); 曾鸿(审校)
    • 摘要: 自体血回输技术应用于产科不是很多,主要考虑产妇安全问题,如羊水栓塞、免疫性溶血等,但其优点亦十分突出,可以降低产妇大出血抢救中异基因血输注量,在孕产妇大出血抢救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不能接受异基因输血患者提供重要的血源保障。本文对产科自体血回输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主要考虑产妇接受自体血回输的安全性,给临床工作和科研提供参考。
    • 李宣萱; 翟岩; 范慧
    • 摘要: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慢性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allo-HSCT后慢性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56例作为发生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allo-HSCT后无慢性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56例作为未发生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状态、供体性别等信息,分析allo-HSCT后慢性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患者年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是否相合、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表达、既往是否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移植前合并(心脏病、糖尿病)、是否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是影响allo-HSCT后慢性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单因素(P40岁、HBsAg表达阳性、既往发生aGVHD、移植前合并(心脏病、糖尿病)是allo-HSCT后慢性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因素,HLA配型全相合、加用ATG是allo-HSCT后慢性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保护因素(P<0.05)。发生组患者至随访完成,患者死亡15例,死亡率26.79%。结论allo-HSCT后慢性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病影响因素较多,死亡率较高,临床应依据危险因素进行allo-HSCT后慢性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干预,以改善预后。
    • 张文坚; 马灵甫; 王志敏; 莫文健; 周睿卿
    • 摘要: 背景:肌肉组织在完成运动、保持体位、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肌肉量的评估和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目的:通过系统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四肢肌肉量,探讨肌肉量下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采用生物电阻抗法评估肌肉量,同时收集研究对象体质量指数、上臂肌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体脂率、预处理方案、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剂量、HLA配型、移植物来源、白蛋白、前清白蛋白、总蛋白和ECOG评分.以四肢矫正肌肉量为因变量,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该研究通过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同意参与此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①89例(60.9%)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出现肌肉量下降,其中男51例,女38例;通过与中国正常人群参照值比较发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表现为更低水平的肌肉量、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褶厚度,但体脂率显著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肌肉量单因素比较显示: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预处理方案、ECOG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发现高体质量指数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肌肉量的保护因素(OR=52.804,P<0.05),高ECOG评分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肌肉量的危险因素(OR=0.458,P<0.05);④结果表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普遍存在四肢肌肉量下降,且肌肉量比白蛋白等血生化指标能更早地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营养干预提供更早的预警,因此应该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进行骨骼肌肉量的评估.
    • 张文坚; 马灵甫; 王志敏; 莫文健; 周睿卿
    • 摘要: 背景:肌肉组织在完成运动、保持体位、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肌肉量的评估和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目的:通过系统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四肢肌肉量,探讨肌肉量下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采用生物电阻抗法评估肌肉量,同时收集研究对象体质量指数、上臂肌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体脂率、预处理方案、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剂量、HLA配型、移植物来源、白蛋白、前清白蛋白、总蛋白和ECOG评分。以四肢矫正肌肉量为因变量,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该研究通过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同意参与此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①89例(60.9%)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出现肌肉量下降,其中男51例,女38例;通过与中国正常人群参照值比较发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表现为更低水平的肌肉量、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褶厚度,但体脂率显著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肌肉量单因素比较显示: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预处理方案、ECOG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发现高体质量指数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肌肉量的保护因素(OR=52.804,P<0.05),高ECOG评分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肌肉量的危险因素(OR=0.458,P<0.05);④结果表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普遍存在四肢肌肉量下降,且肌肉量比白蛋白等血生化指标能更早地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营养干预提供更早的预警,因此应该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进行骨骼肌肉量的评估。
    • 张林垚; 周健; 张兵雷; 祖璎玲; 张䶮莉; 喻凤宽; 宋永平
    • 摘要: 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髓外复发(EMR)的影响因素和预后.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5例接受allo-HSCT治疗的ALL患者中33例复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显示,中位复发时间为5.7(0.7~52.3)个月,其中单纯EMR10例(10.5%),骨髓复发15例(15.8%),髓内和髓外同时复发8例(8.4%),EMR中位时间为7.4(0.7~52.3)个月,部位以中枢神经系统最多,其次为睾丸和骨骼.EMR患者3年总生存(OS)率为(33.3±11.1)%.单因素分析表明,移植前疾病状态、移植前伴髓外浸润、预处理方案、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与EMR发生显著相关(P=0.026,P=0.005,P=0.033,P=0.013),进一步将这些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移植前伴髓外浸润(RR=5.067,95%CI1.542~16.645,P=0.007)与aGVHD (RR=3.585,95%CI1.245~10.320,P=0.018)是ALL患者allo-HSCT后EMR的独立影响因素.
    • 王莹; 周婷; 陈俏依
    • 摘要: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期间的心理痛苦程度及其来源,为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18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使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及问题列表分别于入层流病房当日、预处理结束后1d、移植后第7天和移植后第14天开展调查.结果 不同时间点心理痛苦得分分别为0.92±0.92、3.13±1.54、3.48±1.47、1.09±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层流病房当日的问题为:担忧(31.7%)、紧张不安(3.9%)、害怕(2.8%);预处理结束后1d为进食(46.7%)、疲劳(38.9%)、恶心(36.7%);移植后第7天为进食(56.7%)、日常生活失去兴趣(51.1%)、腹泻(21.7%);移植后第14天为出行(13.9%)、外貌(12.8%)、物质使用(8.3%).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期间存在轻度心理痛苦,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主要来源于躯体问题和情感问题.对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应针对性给予症状管理、联合治疗、家庭支持和心理干预.
    • 王莹; 周婷; 陈俏依
    • 摘要: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期间的心理痛苦程度及其来源,为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18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使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及问题列表分别于入层流病房当日、预处理结束后1 d、移植后第7天和移植后第14天开展调查。结果不同时间点心理痛苦得分分别为0.92±0.92、3.13±1.54、3.48±1.47、1.09±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层流病房当日的问题为:担忧(31.7%)、紧张不安(3.9%)、害怕(2.8%);预处理结束后1 d为进食(46.7%)、疲劳(38.9%)、恶心(36.7%);移植后第7天为进食(56.7%)、日常生活失去兴趣(51.1%)、腹泻(21.7%);移植后第14天为出行(13.9%)、外貌(12.8%)、物质使用(8.3%)。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期间存在轻度心理痛苦,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主要来源于躯体问题和情感问题。对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应针对性给予症状管理、联合治疗、家庭支持和心理干预。
    • 赵林(编译)
    • 摘要: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HER3在与生长因子神经调节蛋白-1β(NRG1β)结合后,形成一种有效的致癌异基因复合物。在没有任何复合物结构的情况下,HER2和HER3相互作用的机制仍然未知。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离了NRG1β结合的近全长HER2-HER3二聚体,并使用冷冻电镜重建了细胞外结构域模块,揭示了HER2-HER3二聚化界面意外的动力学过程。研究发现NRG1β结合的HER3的二聚化臂未被解析,因为载脂蛋白HER2单体没有经历建立HER3二聚化臂结合囊所需的配体诱导的构象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