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545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30篇、会议论文347篇、专利文献114184篇;相关期刊820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内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46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中华骨髓库第四届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相关文献由9030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晓军、吴德沛、许兰平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30 占比:4.21%

会议论文>

论文:347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114184 占比:95.50%

总计:119561篇

造血干细胞移植—发文趋势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研究学者

  • 黄晓军
  • 吴德沛
  • 许兰平
  • 刘开彦
  • 刘代红
  • 孙爱宁
  • 陈育红
  • 陈欢
  • 陆道培
  • 冯四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楚雯; 江华; 李敏清
    • 摘要: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主要方法,但影响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尚不明确。目的:分析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分布及死亡原因,探讨预后影响因素,为提高患儿生存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血液肿瘤科诊断为重型地中海贫血并同意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57例患者,男172例,女85例,移植时中位年龄6岁,采用单因素比较存活患者组与死亡患者组接受移植时的基本资料及移植后并发症差异,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总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的因素。结果与结论: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无一例失访。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在危险度分级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3),危险度分级高的患者移植后死亡风险增多;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危险度分级和重症肺炎是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②20例死亡患者中,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13例,肠道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血小板低下致颅内出血1例,血小板低下伴急性肺出血1例,脓毒血症伴休克1例,重症肌无力1例。③17例死于移植后1年以内,3例患者因重症肺炎死于移植后1年以上。④移植后死亡患者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001)。⑤结果表明,感染及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是目前影响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生存率的主要原因。移植后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患者死亡风险增高。
    • 张蓓蓓; 贺新欣; 郭秀娟; 胡伟
    • 摘要: 综述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在层流室内不同的治疗阶段出现的孤独、焦虑、痛苦、怀疑等心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措施,这些不良情绪会给病人心理带来负面影响,会影响病人移植效果及移植后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积极帮助病人应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病人的身心健康,保证移植成功。
    • 孙于谦; 许兰平; 刘开彦; 张晓辉; 闫晨华; 靳健; 黄晓军; 王昱
    • 摘要: 背景与目的通过诱导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IC)或去甲基化药物(hypomethylating agents,HMAs)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前细胞减灭,对进展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治疗作用仍存有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HSCT前细胞减灭或最佳支持治疗对进展期MDS患者疾病控制终点的影响,来评价HSCT前治疗策略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描述了连续228例进展期MDS患者,这些患者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接受了相同方案的骨髓清除治疗后,进行了单倍体相合供者(haploidentical donor,HID;n=162)或同胞相合(matched related donor,MSD;n=66)的HSCT治疗。在228例患者中,131(57.5%)例HSCT前只进行了最佳支持治疗(best supportive care,BSC),49(22.5%)例接受了HMA治疗,48(21.1%)例接受了IC加HMA治疗。用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多因素分析和亚组分析来揭示不同HSCT前治疗策略对移植结局的影响。结果BSC和细胞减灭组的3年无复发生存(relapse-free survival,RFS)率分别为78.2%和70.0%(P=0.189),BSC、HMA和HMA+IC组分别为78.2%、66.7%和73.2%(P=0.269)。倾向评分匹配分析证实了BSC、细胞减灭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和细胞减灭后非CR组的3年RFS率分别为81.9%,87.5%和66.9%(P=0.05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SCT前细胞减灭、年老、单体核型及确诊到HSCT的时间间隔是RFS的不良预后因素。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年轻患者组、确诊时国际预后评分中风险-2/高风险患者组、以及中度/差的细胞遗传学患者组中,与细胞减灭相比,BSC与更长的RFS相关。结论HSCT前不同的治疗策略未引起HSCT后结局的显著差异。在进展期MDS患者中,即使是细胞减灭后CR的患者,也未观察到与HSCT前细胞减灭治疗相关的HSCT后获益。对进展期MDS患者来说,尽早进行HSCT是非常重要的。
    • 陆灵香; 阮佳音; 钱颖
    • 摘要: 在详细检索国内外造血干细胞移植幸存者心理体验文献的基础上,从幸存者不同心理体验及相关影响因素、促进心理健康的策略两方面展开综述,基于此提出思考与启示,以期完善移植幸存者心理方面的知识,为护理人员开展移植幸存者照护提供理论依据,为后续相关科研的开展提供方向。
    • 摘要: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创建于2007年,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是桂西地区血液疾病专业的领头单位,技术水平达到区内先进水平。开放病床48张,拥有良好的病房环境、精湛的医疗技术以及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梯队,是国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骨髓移植病房于2021年12月投入使用,拥有百级层流病房6张、千级层流病房8张、血细胞分离机、大容量离心机、-80°C冰箱、程控降温仪,可以开展干细胞冻存,为干细胞移植提供先进的硬件设施。在未来5年内将逐步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打造全区知名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专科。
    • 夏禹; 高磊; 李青
    • 摘要: 目的探讨医护患一体化合作模式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入舱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8年全年132例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试验组(66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院前宣教模式对患者行入舱前健康宣教,由护士单独完成,无医生参与且宣教形式单一和宣教时间不固定;试验组按照医护患一体化合作模式对患者行入舱前健康宣教,由护士和医生共同参与且宣教时间固定,宣教内容由医护共同制定并完成。比较2组患者在入舱前的心理准备、物品准备及对院前宣教内容知晓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在入舱前心理准备、物品准备及对院前宣教内容知晓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患一体化合作模式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入舱前准备较传统院前宣教模式效果好,可推广。
    • 常芝晨; 周金阳; 付菊芳; 宋向阳; 姜雨婷
    • 摘要: 目的查找并筛选成人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黏膜炎护理的相关证据,并进行最佳证据总结。方法检索指南、BMJ Best Practice、CINAHL、CNKI、Embas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 WanFang等数据库中成人造血干细胞移植口腔黏膜炎的相关文献。由2名循证小组成员对文献进行检索、分类、评价,另外2名循证小组成员对符合JBI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汇总。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包括1篇指南,1篇证据总结,9篇系统评价,1篇Meta分析,2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专家共识,共总结出13条关于成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黏膜炎护理的最佳证据。结论成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黏膜炎的最佳证据可供医护人员评估患者口腔、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正确治疗口腔黏膜炎。
    • 赵妮; 兰爱侠
    • 摘要: 目的分析ABO血型实施微柱凝胶法检测时发生正反定型不符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共80例实施ABO血型检测的患者,均采用微柱凝胶法实施检测,且均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合情况,观察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合的标本情况,从患者临床资料以及试验技术因素方面开展分析,同时进行针对性辅助试验,从而协助鉴定血型。结果在全部患者中,造血干细胞移植不符合者有42例(52.50%)、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合者有18例(22.50%)、抗原减弱或缺失不符合者有17例(21.25%)、抗体减弱或缺失不符合者有3例(3.75%)。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不符合患者中,移植供受者出现ABO血型不符合者有21例(50.00%)、次要不符合者有15例(35.71%)、主次要不符合者有6例(14.29%)。引起抗体减弱或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年龄>60岁以及恶性血液疾病;引起抗原减弱或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恶性血液疾病、试剂干扰、ABO亚型以及恶性实体肿瘤。在正反定型额外反应患者中,13例(72.22%)为反定型额外反应者、3例(16.67%)为正定型额外反应者、2例(11.11%)为正反定型同时额外反应者。其中有1例ABO亚型患者,通过实施分子生物学监测后判断是B(A)血型。结论在将试验操作技术以及人为因素排除后,发现导致ABO正反定型不符合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BO血型不符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疾病和自身抗体,通过实施针对性辅助试验和全面掌握患者临床资料,可对血型进行准确区分。
    • 李杨柳; 韩娜; 梅燕
    • 摘要: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79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的总均分为(1.69±0.68)分,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照顾者应对方式各维度均分为积极应对方式(1.60±0.71)分,且高于消极应对方式(1.17±0.61)分,但均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顾者的消极应对方式维度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处于相对亚健康水平,照顾者面对困难时整体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照顾者的心理状态与消极应对方式呈低度正相关。提示医务人员应关注照顾者的心理健康,引导照顾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缓解其负面情绪,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改善移植家庭的生活质量。
    • 洪郢雪; 于洁
    • 摘要: 慢性肉芽肿病是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由于gp91phox、p22phox、p47phox、p67phox、p40phox、GTP酶-RAC相关基因突变,导致吞噬细胞内NADPH氧化酶复合物缺陷。CGD临床表现特异性不高,主要为反复细菌、真菌感染、自身炎症性疾病、肉芽肿形成。NBT及DHR实验、基因诊断可以确诊CGD。传统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IFN-γ预防感染等治疗进展显著地改善了CGD患者的生存。包括IL-1β受体拮抗剂、PPAR-γ等药物治疗自身炎症疾病的实验也在进行中。造血干细胞移植为目前治愈CGD的主要方法。近十年因为预处理方案、供者选择、移植后护理等方面的改善,移植治疗的生存率显著提高,OS可以达到84%~93%,半相合供者等可能成为合适的供者选择。基因治疗中载体的改善、新的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致基因突变的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