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吗替麦考酚酯

吗替麦考酚酯

吗替麦考酚酯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69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51篇;相关期刊286种,包括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等;吗替麦考酚酯的相关文献由182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红、王康、宋洪涛等。

吗替麦考酚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6 占比:91.2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1.43%

专利文献>

论文:51 占比:7.32%

总计:697篇

吗替麦考酚酯—发文趋势图

吗替麦考酚酯

-研究学者

  • 刘志红
  • 王康
  • 宋洪涛
  • 张贵民
  • 谭建明
  • 卢一平
  • 徐崇松
  • 沈彦波
  • 胡伟新
  • 陈江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立伟; 李雪峰
    • 摘要: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儿童难治性过敏性紫癜(HSP)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难治性HSP患儿均分对照组(MMF治疗)和观察组(MMF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液CD3^(+)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估两组药物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3^(+)T及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IL-33、IL-17、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这种变化在观察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F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难治性HSP患儿的效果好,其机制可能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有效维持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 康敬敬; 郭二呢; 王文静; 张同静; 李艳宾; 郭林
    • 摘要: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LN患者7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两组均予以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观察组予以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治疗9个月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指标,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抗ds-DNA阳性、ANA阳性率较对照组低,C3、C4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可有效治疗LN,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与免疫功能,且安全性好。
    • 方毅; 谢先泽; 王博; 金乾兴
    • 摘要: 1病历摘要患者女,19岁,因“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两年,恶心、腹泻1天”,于2020年12月6日入院。入院前两年患者行异基因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供者系患者父亲,HLA配型(6/12),使用环磷酰胺联合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进行预处理,术后予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及甲泼尼龙抗排异。患者后因EB病毒激活,于2019年1月30日、2月7日予利妥昔单抗治疗EB病毒感染,安全疗效尚可。2020年12月5日患者因夜间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症状入院。患者既往体质一般,2019年11月行双侧扁桃体摘除术,术后恢复一般;曾使用马应龙痔疮膏外用治疗内痔,有输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 杨甜; 占美; 李丹; 宋涂润; 吴斌; 徐珽
    • 摘要: 目的比较国产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dt-MMF)与原研吗替麦考酚酯胶囊(c-MMF)用于肾移植患者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筛选并纳入2012-2014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肾移植患者的用药情况,分为dt-MMF组和c-MMF组。两组患者dt-MMF、c-MMF的初始口服剂量均为每次1000 mg,每天2次;同时,均联用他克莫司胶囊每次1.5 mg,每天2次+醋酸泼尼松片每次5~10 mg,每天早餐后口服。收集两组患者在肾移植术前和术后随访5年的临床数据,比较两种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指标,并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进行结果稳健性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肾移植患者666例,其中dt-MMF组316例、c-MMF组350例。dt-MMF组和c-MMF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9.68%和99.43%,5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96.20%和94.29%,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0%和6.57%,5年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和2.86%,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分别为0.63%和0.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感染和发生在血液和消化系统等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显示以上结果稳健(急性排斥反应除外)。结论国产dt-MMF用于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原研c-MMF无明显差异。
    • 蒋欣宇; 王宇; 张晓凤; 程小红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激素治疗隐源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SinoMed、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吗替麦考酚酯与激素联合治疗隐源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由两名研究者单独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 4.0.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789例患者。联合组治疗6个月的完全缓解率(OR=2.27,95%CI:1.49~3.45,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时的白蛋白(SMD=-0.25,95%CI:-1.00~0.51,P>0.05)、血肌酐(SMD=-0.01,95%CI:-0.23~0.25,P>0.05)、24 h尿蛋白(SMD=0.09,95%CI:-0.08~0.26,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治疗12个月的白蛋白(SMD=0.15,95%CI:-0.08~0.38,P>0.05)、血肌酐(SMD=-0.02,95%CI:-0.21~0.26,P>0.05)、24 h尿蛋白(SMD=-0.19,95%CI:-0.42~-0.04,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Begg检验及Egger检验P>0.05,无发表偏倚。结论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激素治疗隐源性膜性肾小球肾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 刘丹; 殷强
    • 摘要: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3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法分为A组(n=42)和B组(n=41)。A组给予泼尼松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活动度评分、免疫球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IgM)、免疫球蛋白G(IgG)]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6个月后,两组疾病活动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IgA、IgM、Ig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A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活动度,改善免疫球蛋白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乐文; 杨斌; 李炳德
    • 摘要: 目的分析小剂量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该院经肾穿刺活检并结合临床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UN)、总胆固醇(TC)水平,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研究组的尿蛋白、ALB、Scr、UN、T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尿蛋白、ALB、Scr、UN、TC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缬沙坦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控制尿蛋白、稳定肾功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罗飞
    • 摘要: 目的:分析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急性期的疗效及对微循环指标、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HSPN急性期患儿,采用随机方式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48例。单一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联合组给予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微循环指标、sICAM-1、sV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血清6-Keto-PGF-1α、NO水平均高于单一组,血清TXB_(2)、ET-1、sICAM-1、sVCAM-1水平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对HSPN急性期患儿采用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治疗疗效较佳,可改善微循环指标,保护肾脏功能。
    • 张杰; 成富民; 朱昆仑; 胡明尧; 尚文俊; 丰贵文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术后服用不同霉酚酸(MPA)制剂在≤12岁与>12岁年龄段的暴露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儿童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均为MPA+他克莫司+糖皮质激素,按照MPA剂型分为A组(37例,服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B组(28例,服用麦考酚钠肠溶片)和C组(8例,服用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并根据移植时患者年龄分为≤12岁年龄段和>12岁年龄段。计算不同药物剂型每日给药剂量,采用酶放大免疫法检测MPA血药浓度(C)与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和两个年龄段的MPA血药浓度,分析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B、C组给药剂量和各时间点血药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2岁年龄段MPA-C_(4h)、AUC均高于>12岁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12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B组≤12岁年龄段MPA-C_(4h)较A组和C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3组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肾移植术后服用不同MPA制剂有不同的暴露率,≤12岁儿童肾移植受者暴露率较>12岁儿童有升高的趋势,但主要表现在服用麦考酚钠肠溶片的受者中。因此,监测MPA的暴露水平是必要的,对调整不同剂型药物用量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 吴元元
    • 摘要: 患者,女,50岁,因骑电动车被小汽车刮擦后摔倒致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 h于2020年10月30日就诊于温州市泰顺县人民医院,被收入院。病史:6年前因肝豆状核变性接受肝脏移植手术治疗,术后长期口服他克莫司和吗替麦考酚酯。体格检查:体温36.9°C,心率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3/64 mmHg(1 mmHg=133 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无特殊,腹部无膨隆、无压痛。左髋、左大腿肿胀,左下肢短缩外翻外旋畸形。远端血供好,皮肤感觉正常。影像学检查:CT提示肝左叶大部分及胆囊未见,右肝内胆管及胆总管轻度扩张。X线提示左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图1A)。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