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50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3篇、会议论文77篇、专利文献6267篇;相关期刊554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15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等;宫腔粘连的相关文献由5432位作者贡献,包括段华、徐大宝、何援利等。

宫腔粘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3 占比:30.11%

会议论文>

论文:77 占比:0.85%

专利文献>

论文:6267 占比:69.04%

总计:9077篇

宫腔粘连—发文趋势图

宫腔粘连

-研究学者

  • 段华
  • 徐大宝
  • 何援利
  • 夏恩兰
  • 尤昭玲
  • 王蔼明
  • 胡娅莉
  • 薛敏
  • 刘芳
  • 杨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星妤; 胡小芳; 徐广立; 王瑞; 李佩瑶; 王梦园; 彭丽; 朱香颖
    • 摘要: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强、免疫调节作用强等特点,在细胞治疗方面受到广泛关注.目的:总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子宫内膜损伤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方法: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粘连、薄型子宫内膜"为中文检索词,以"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endometrium,endometriosis,intrauterine adhesion,thin endometrium"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1991-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64篇符合入组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有相当发展潜力的干细胞,具有来源丰富、采集方便、细胞增殖和分化特性显著的特点.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调节、细胞分化及下调纤维化基因表达等途径,促进子宫内膜细胞损伤修复,减少瘢痕形成,改善子宫内膜功能,从而有利于胚胎着床和妊娠.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子宫内膜损伤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可能与其旁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和营养因子有密切关系,这些因子参与了子宫内膜修复及免疫调节作用.④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在子宫内膜损伤疾病治疗中取得了一些有希望的成果,例如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促进其凋亡,通过修复受损内膜从而恢复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受孕能力,能够明显促进重度宫腔粘连综合征大鼠子宫内膜再生性修复,促进血管再生,恢复内膜功能,通过免疫调节特性使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为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提供新的思路.⑤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避开宿主监视,因而输注到体内不会引发强烈的排斥反应.⑥目前的此类研究多数仍局限于动物实验阶段,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并不广泛,未来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子宫内膜相关疾病的治疗机制.
    • 徐炜均; 胡向丹; 余冬青
    • 摘要: 背景:人早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及丹参酮ⅡA具有抗粘连作用,均对宫腔粘连有一定疗效,但其具体机制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索人早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Ⅰ消化法分离培养人早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选取45只雌性4-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9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丹参酮组、干细胞组及联合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假手术;模型组进行机械刮宫造模后不干预;干细胞组则在造模后7 d经宫旁注射0.2 mL人早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109 L-1),每隔3 d注射1次,共3次;丹参酮组在造模后7 d灌胃11 mg/(kg·d)丹参酮ⅡA溶液,持续灌胃1周;联合治疗组则为上述两种治疗方式的联合运用.对照组及模型组在术后5,10,15 d取材,各治疗组则在最后一次治疗后5,10,15 d后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受损子宫的愈合程度;ELISA检测血清雌激素E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q-PCR法检测子宫组织中miR-29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子宫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结果 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显著增加(P<0.05),而内膜厚度及腺体数量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显著下降(P<0.05),而内膜厚度及腺体数量显著增加(P<0.05),干细胞组及丹参酮组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也显著下降(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组、干细胞组及联合治疗组血清雌激素E2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下降(P<0.05),miR-29a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丹参酮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③结果 表明,人早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与丹参酮ⅡA联合治疗可有效修复大鼠子宫内膜,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miR-29a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蛋白水平,进而改善纤维化.
    • 李敏艳; 刘文娥; 安建平; 杨琴
    • 摘要: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肉苁蓉防治IUA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和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肉苁蓉的活性成分及靶基因,从GeneCards、OMIM、PharmGkb数据库中检索出疾病基因,得到肉苁蓉防治IUA的潜在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对筛选的潜在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预测出肉苁蓉防治IUA的作用机制。结果:获得肉苁蓉活性成分5个,与IUA交集靶点117个,关键活性成分为槲皮素、β谷甾醇,主要作用于AKT1、CCND1、MAPK1、RELA、TNF、TP53等核心靶点。GO分析主要涉及纤维化、细菌病毒感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分子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包括AGE-RAGE、HIF、TNF、IL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与核心靶点结合效果最佳。结论:肉苁蓉可能通过AKT1、MAPK1、RELA、TNF等靶点和AGE-RAGE、HIF、TNF等信号通路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通过调控纤维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细菌病毒感染等生物过程发挥作用。
    • 贺俊霞; 马瑞芬; 甘丰妹
    • 摘要: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戊酸雌二醇对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子宫恢复、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就诊的98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手段分为戊酸雌二醇组(53例)和联合组(45例),戊酸雌二醇组给予戊酸雌二醇治疗,联合组在戊酸雌二醇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子宫恢复相关指标及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孕酮、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统计两组妊娠成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变大,雌二醇、孕酮水平升高,LH水平降低(P<0.05)。与戊酸雌二醇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更大,雌二醇、孕酮水平及宫腔恢复有效率更高,LH水平更低(P<0.05)。两组随访15个月,联合组妊娠成功率更高,妊娠失败率更低(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戊酸雌二醇对能促进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子宫恢复,改善性激素水平。
    • 陈谷; 赵骏达; 马俊旗
    • 摘要: 目的:观察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人工周期对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后预防宫腔粘连治疗方案的不同将病例进行分组。A组: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n = 74);B组: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使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人工周期治疗(n = 69)。所有患者用药疗程为3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内定期随访,比较2组治疗后宫腔恢复情况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相同粘连程度A、B组患者进行对比:中度宫腔粘连的患者,两组病例在宫腔形态恢复情况、月经恢复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两组病例在宫腔形态恢复情况、月经恢复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CRA术后予以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人工周期治疗能够增加子宫内膜的血流灌注、促进宫腔形态和月经恢复、预防宫腔粘连的复发。
    • 李东骏; 孙江川; 朱轶
    • 摘要: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宫腔出现闭塞、粘连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其中反复流产和刮宫术被认为是导致IUA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表现为月经紊乱、继发性闭经、不孕及复发性流产等。近几年来宫腔粘连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宫腔粘连已成为女性继发性不孕症的第二大病因[2-3]。目前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关于发病机制的假说,如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学说、雌激素学说、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学说等为多数学者所认可。
    • 申平; 高燕
    • 摘要: 目的比较宫腔粘连患者术前不同宫颈预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宫颈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宫腔粘连并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阴道放置卡孕栓进行宫颈预处理的患者28例(A组);放置昆布条35例(B组);联合放置昆布条和卡孕栓43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无阻力通过Hegar扩宫棒号数、扩宫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子宫颈无阻力通过Hegar扩宫棒号数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发生腹痛的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采用Bonferroni调整后显示,B组腹痛发生率低于A组(P=0.02)和C组(P<0.01);其余药物不良反应及扩宫并发症均无差异。结论宫腔粘连患者单独使用昆布条,无需联合卡孕栓即能有效扩张宫颈,是该类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较好的宫颈预处理方法。
    • 戴玮
    • 摘要: 目的:研究以HEOS冷刀宫腔镜为背景的治疗手段对重度宫腔粘连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到本院治疗的120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二者同为60例。观察组通过HEOS冷刀宫腔镜进行治疗,对照组只通过传统的宫腔镜手术实施治疗,对比并评估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5.00%,78.33%),复发率比对照组低(0,1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6、IL-8、TNF-α改善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5.00%,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术后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宫颈内膜厚度比对照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通过HEOS冷刀宫腔镜进行治疗可以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 董行波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与宫腔镜两种方法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宫腔粘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行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两种方法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100例患者经宫腔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宫腔粘连的患者共计90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显示为宫腔粘连的患者共计82例。两种方法在不同程度和分型的宫腔粘连的检测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是一种简单且无创的检测手段,相对于其他检测方案而言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可作用于宫腔粘连的常规筛查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刘彬彬
    • 摘要: 目的 比较雌二醇凝胶和戊酸雌二醇片在中-重度宫腔粘连(IUA)电切术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探索雌二醇凝胶在宫腔镜下IUA电切术(TCRA)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行TCRA的213例中-重度IU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皮组(n=109)和口服组(n=104),经皮组使用雌二醇凝胶,口服组使用戊酸雌二醇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雌二醇浓度、子宫内膜厚度、美国生育学会(AFS)评分和月经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经皮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口服组明显增加,AF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使用TCRA治疗中-重度IUA后,应用经皮雌二醇凝胶,能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降低AFS评分,且不降低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