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宫腔镜电切术

宫腔镜电切术

宫腔镜电切术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6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6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997781篇;相关期刊352种,包括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内镜杂志、河南医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妇科内镜及微创技术学术会议、第六届华东六省一市妇科内镜学术会议等;宫腔镜电切术的相关文献由2300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文翠、夏恩兰、徐金娥等。

宫腔镜电切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6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97781 占比:99.87%

总计:999112篇

宫腔镜电切术—发文趋势图

宫腔镜电切术

-研究学者

  • 赵文翠
  • 夏恩兰
  • 徐金娥
  • 左越
  • 申爱荣
  • 刘飞
  • 李静
  • 杨淑玲
  • 王琳
  • 王素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晶; 沈维维; 朱淼华; 王加颖; 王婷婷; 周晓明
    • 摘要: 目的研究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诀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在LNG-IUS干预基础上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激素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雌激素水平变化、月经量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56、1.013,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671、9.006,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水平,以及月经失血图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56、4.049、5.864、3.868,P<0.05);研究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275、14.066,P<0.05)。结论LNG-IUS干预基础上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较少,能够有效调节雌激素分泌,改善妊娠结局,可作为优质治疗方案考虑在临床推广应用。
    • 夏雪
    • 摘要: 目的:研究通过宫腔镜电切手术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124例宫颈内膜息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通过传统的诊刮术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93.55%(58例)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79.03%(49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6%(5例),明显比对照组的25.81%(16例)低,差异显著(P<0.05);③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疼痛评分、出血量、内膜厚度等相关指标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通过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所取得的效果比传统的诊刮术治疗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优化各项手术指标,对促进患者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 许玲
    • 摘要: 目的分析黄体酮软胶囊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60例,按其入院床位号尾数分为对照组(单数)、观察组(双数),各30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体酮软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Hb)水平及激素水平,并统计2组在术后1年内的复发率和妊娠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月经量显著高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观察组,Hb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人绒膜促性腺激素、雌二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3.3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67%;对照组的妊娠率为6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软胶囊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不仅可以减少患者月经量,还能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对机体激素水平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降低复发率,并促进妊娠率的提升,值得大力推广。
    • 李衍菊
    •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探讨了4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在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入组,随机抽签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开展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开展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0.18±4.86)min、(11.47±1.18)mL、(2.63±1.09)d、(4.58±2.13)d,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潴留、空腔积液以及子宫肌壁受损并发症发生方面,研究组较低,分别为5.00%(1例)、0.00%(0例)、10.00%(2例),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19例),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5.00%(13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在术后0.5h、6h、12h、24h疼痛评分分别为(0.49±0.28)分、(1.24±0.69)分、(3.14±1.98)分、(2.36±1.54)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在临床上开展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后效果显著,降低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
    • 陈银玲; 狄学慧
    • 摘要: 目的比较宫腔镜冷刀刨削术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宫腔镜冷刀刨削组与宫腔镜电切组,每组60例。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冷刀刨削组复发子宫内膜息肉0例,电切组复发6例(10.00%);治疗后随访6个月,冷刀刨削组计划妊娠成功妊娠54例(90.00%),电切组计划妊娠成功妊娠39例(65.00%)。结论应用宫腔镜冷刀刨削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对患者子宫内膜的损伤,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胡爱平; 张月群; 孙晓玲
    • 摘要: 目的:比较Cook球囊支架预防宫腔镜电切术后再粘连的效果及对病人月经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9日—2020年12月31日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全身麻醉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120例宫腔粘连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在子宫内放置Cook球囊支架和Foley球囊导尿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生育协会(AFS)评分、月经恢复程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FS评分低于对照组,月经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后Cook球囊支架能够更好地预防术后再粘连,但对围术期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短期内生活质量的影响与Foley球囊导尿管相当。
    • 薛艳
    • 摘要: 目的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 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联合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在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基础上在宫腔内放置LNG-IUS,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复发率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的表达水平。根据超声或静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300×10^(9)/L(χ^(2)=4.494,P=0.034)、TC(t=2.997,P=0.004)、D-二聚体(t=2.207,P=0.031)、手术时间(t=3.048,P=0.003)和FIGO分期(χ^(2)=6.503,P=0.039)为影响DVT发生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OR=1.481,95%CI 1.227~1.788)、合并高血压(OR=4.614,95%CI 1.044~20.383)、血小板计数>300×10^(9)/L(OR=5.936,95%CI 4.019~8.767)、手术时间(OR=1.053,95%CI 1.019~1.089)和FIGO分期(OR=4.019,95%CI 1.277~12.649)为影响子宫内膜癌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NG-IUS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患者BMI、合并高血压、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和FIGO分期为影响子宫内膜癌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尽早预防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王伟丽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20-04我院12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各62例。常规组接受TCRM治疗,超声引导组接受超声引导下TCRM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引导组总有效率96.77%(60/62)较常规组80.65%(50/62)高(P<0.05);超声引导组术中出血量较常规组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超声引导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1%(1/62)较常规组12.90%(8/62)低(P<0.05)。结论: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TCRM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刘翠霞
    • 摘要: 目的探讨黄体酮软胶囊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在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于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摸球法将其分为A组(36例)与B组(36例)。B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A组在B组的基础上加用黄体酮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及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12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6、12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的月经量多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月经量多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3、6、12个月的月经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年内的妊娠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给予黄体酮软胶囊联合宫腔镜电切术的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减少其月经量,对妊娠率有显著提升作用。
    • 任晓晨
    •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刮宫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受孕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62%高于常规组的78.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孕率95.74%高于常规组的76.60%,复发率4.26%低于常规组的17.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宫腔镜电切手术对比常规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显著,并且可以提高术后受孕几率,减少患者复发几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