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86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37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7865篇;相关期刊554种,包括母婴世界、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2017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 、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子宫内膜息肉的相关文献由5986位作者贡献,包括夏恩兰、冯力民、李素春等。

子宫内膜息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37 占比:32.09%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7865 占比:67.53%

总计:11646篇

子宫内膜息肉—发文趋势图

子宫内膜息肉

-研究学者

  • 夏恩兰
  • 冯力民
  • 李素春
  • 林俊
  • 王树鹤
  • 丁岩
  • 彭雪冰
  • 李娜
  • 刘颖
  • 张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董璐; 郝晓莹; 王晨
    • 摘要: 目的 检测增殖期子宫内膜中ERα、ERβ、AP-1在子宫内膜息肉的表达,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8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行宫腔镜检查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20例为实验组,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两组中ERα、ERβ及AP-1主要组成成分C-jun的表达水平.结果 子宫内膜息肉组ERα、C-jun和ERα/ERβ相对表达量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息肉组ERβ相对表达量低于增殖期子宫内膜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组C-jun与ERα/ERβ呈正相关(r=0.524,P<0.05),增殖期子宫内膜组C-jun与ERα/ERβ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增殖期子宫内膜相比,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α/ERβ比值升高,ERα表达占优势,ERβ表达受限,ERα对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起主要作用;AP-1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吴欠
    • 摘要: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息肉(EP)应用经阴道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106例疑似EP患者,先后开展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灵敏性、特异性。结果106例患者中,经术后病理确诊94例EP,12例其他子宫内膜病变(包括内膜增厚6例,黏膜下肌瘤3例,内膜过度增生2例,内膜炎1例)。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34%(100/106)、灵敏性为95.74%(90/94)、特异性为83.33%(10/12),显著高于经腹超声检查的79.25%(84/106)、86.17%(81/94)、25.00%(3/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经腹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对EP患者有着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及灵敏性,且属于无创检查,可为EP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值得推广及应用。
    • 于佳乐; 邓姗
    • 摘要: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经常被用做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以他莫昔芬(TAM)和枸橼酸托瑞米芬(TOR)为代表,但其子宫内膜局部弱的雌激素效应也常导致内膜增厚或继发息肉乃至继发异常子宫出血而需要妇科处理。理论上及动物实验数据均提示TOR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明显弱于TAM,但仍有类似的病例出现。为此,妇产科医生有必要对两种药物的异同点有所了解。另外,乳腺癌患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不同于普通患者,因为顾虑孕激素制剂对乳腺的影响,通常不会选择长期口服孕激素或是放置曼月乐(LNG-IUS)来预防子宫内膜病变复发。子宫内膜去除术做为一种非激素方法,对于无生育要求的乳腺癌患者是有益的,既可治疗出血也有利于减少复发,但术前一定要获取内膜病理证据排除恶性病变或癌前病变,术后也仍需要长期随诊。
    • 夏雪
    • 摘要: 目的:研究通过宫腔镜电切手术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124例宫颈内膜息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通过传统的诊刮术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93.55%(58例)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79.03%(49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6%(5例),明显比对照组的25.81%(16例)低,差异显著(P<0.05);③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疼痛评分、出血量、内膜厚度等相关指标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通过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所取得的效果比传统的诊刮术治疗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优化各项手术指标,对促进患者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 孙晶
    • 摘要: 目的:对比宫腔镜下刮宫术联合钳夹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因子宫内膜息肉住院行宫腔镜手术患者共112例,分为宫腔镜下刮匙搔刮并钳夹息肉取出(A组,54例)及宫腔镜下环形电切息肉基底部(B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观察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3个月复发2例,B组复发0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复发4例,B组复发2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内A组复发11例,B组复发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式均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低。
    • 许玲
    • 摘要: 目的分析黄体酮软胶囊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60例,按其入院床位号尾数分为对照组(单数)、观察组(双数),各30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体酮软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Hb)水平及激素水平,并统计2组在术后1年内的复发率和妊娠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月经量显著高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观察组,Hb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人绒膜促性腺激素、雌二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3.3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67%;对照组的妊娠率为6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软胶囊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不仅可以减少患者月经量,还能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对机体激素水平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降低复发率,并促进妊娠率的提升,值得大力推广。
    • 余平芝; 李菲菲
    •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后再联合天然孕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收治患者时间顺序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观察组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联合应用天然孕激素治疗。2组术后均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和止血、纠正贫血对症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比较2组术后12个月复查时月经改善情况和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2组手术前平均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平均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52,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平均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8,P<0.001)。观察组术后12个月子宫内膜息肉复发5例(14.29%),对照组术后12个月子宫内膜息肉复发21例(60.0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5.664,P<0.001)。结论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后联合天然孕激素治疗效果较好,优于单纯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值得妇科临床推广。
    • 王静; 孙晶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活血化瘀法和西药联合对比单纯西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观察组为中药活血化瘀法与西药联合,对照组为单纯西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所选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选取了11项研究,共计1078例患者。分析结果示:中药活血化瘀法和西药联合对比单纯西药在降低复发率、减少子宫内膜厚度、减少月经量、改善月经情况有效率、降低雌二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的复发率、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月经状况改善有效率及雌二醇降低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史嘉乐; 侯淑萍
    • 摘要: 子宫内膜息肉(EP)是常见妇科病。对于EP的治疗取决于患者症状、恶性肿瘤风险和生育问题。宫腔镜下EP切除术是推荐的手术治疗。对于无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可采取期待或药物保守治疗,而EP切除术后,应用激素类药物则可抑制EP复发。常见的激素药物如孕激素、避孕药有短期预防EP复发的作用,适用于有生育要求患者。而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更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的EP患者,并可控制子宫内膜增生性息肉和降低他莫昔芬使用者的EP发生率。替勃龙可抑制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发展。孕三烯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来曲唑和米非司酮均可短期缓解子宫内膜息肉,但停药后易复发,且需考虑这些药物在疾病抑制和其他副作用之间的平衡。
    • 刘艳; 任娟; 桑学梅; 吴霞
    • 摘要: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联合地屈孕酮(达芙通)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接收的子宫内膜息肉病人120例,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行TCRP治疗,观察组行TCRP+地屈孕酮治疗,观察两组TCRP术后第12、18个月的月经量、血红蛋白、子宫内膜厚度、异常子宫出血情况以及第6、12、18个月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TCRP术后第12、18个月,观察组月经量[(42.63±6.81)比(64.06±5.75)分,(31.32±8.24)比(45.31±5.17)分]、子宫内膜厚度[(5.51±0.39)比(6.37±0.24)mm,(7.18±0.54)比(8.24±0.47)mm]、血红蛋白[(118.46±7.23)比(104.75±6.35)g/L,(134.59±7.29)比(119.26±7.83)g/L]及异常子宫出血[(18.33%比36.67%),(11.67%比30.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12、18个月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6.67%比20.00%),(10.00%比28.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P联合地屈孕酮可有效控制病人术后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促进月经周期稳定,减少异常子宫出血,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是临床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