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孕激素

孕激素

孕激素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2828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肿瘤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03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6006篇;相关期刊838种,包括婚育与健康、母婴世界、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等; 相关会议64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北京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新思想 新观点 新方法”论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研讨会等;孕激素的相关文献由5273位作者贡献,包括朱焰、曹霖、林守清等。

孕激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03 占比:29.99%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0.82%

专利文献>

论文:6006 占比:69.19%

总计:8680篇

孕激素—发文趋势图

孕激素

-研究学者

  • 朱焰
  • 曹霖
  • 林守清
  • 王建六
  • 魏丽惠
  • 阮祥燕
  • 廖二元
  • 李蓉
  • 杜涛
  • 姚先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玉琴; 张睿; 高磊; 邹淑花
    •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取卵(OPU)日至卵裂期胚胎移植(ET)日连续4 d血清雌二醇(E_(2))浓度变化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自OPU日至ET日连续4 d检测血清E_(2)浓度,分别记录为d_(0)E_(2)、d_(1)E_(2)、d_(2)E_(2)、d_(3)E_(2),根据妊娠结局不同分为妊娠组(n=44)和非妊娠组(n=4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E_(2)浓度、不同时间点血清E_(2)浓度变化率(d_(1-0)E_(2)%、d_(2-1)E_(2)%等)、获卵数及胚胎发育情况等,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_(2-1)E_(2)%、d_(1)E_(2)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OPU后两组的血清E_(2)浓度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妊娠组的d_(2)E_(2)和d_(2-1)E_(2)%显著高于非妊娠组(P<0.05),妊娠组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非妊娠组(P<0.05)。d_(2-1)E_(2)%、d_(2)E_(2)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0.67和0.72(P<0.05),d_(2-1)E_(2)%和d_(2)E_(2)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74.41%和4159.95 pmol/L,诊断敏感度分别为52.30%和65.90%,特异度分别为75.00%和64.60%;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60%,特异度为56.20%。结论在IVF-ET周期中当d_(2-1)E_(2)%≥74.41%或d_(2)E_(2)≥4159.95 pmol/L时有预测妊娠结局的价值,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优于单一指标。
    • 邵景萍
    • 摘要: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周期疗法与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72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孕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周期、出血控制时间、性激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控制时间、月经周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卵泡雌激素、黄体生成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1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总有效率高,可快速控制异常出血,促进月经周期缩短,改善性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 杨琼; 黄莺
    • 摘要: 目的研究先兆流产实施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对其保胎成功情况、激素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确诊收治的先兆流产156例患者,年龄在26~33周岁。随机将其分为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组(联合组,n=79例)和常规激素治疗组(常规组,n=77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孕激素水平(雌二醇(es-tradiol2,E2)、孕酮(progesterone,P)、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孕激素诱导的阻断因子(progesterone-induced blocking factor,PIBF)),并对保胎成功情况、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联合组P、HCG、E2及PIBF水平孕激素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腹痛及腰痛缓解时间、孕酮恢复时间、止血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总不良反应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联合应用可有效平衡先兆流产者妊娠期孕激素水平,提高保胎成功率,继而提高治疗安全性。
    • 史嘉乐; 侯淑萍
    • 摘要: 子宫内膜息肉(EP)是常见妇科病。对于EP的治疗取决于患者症状、恶性肿瘤风险和生育问题。宫腔镜下EP切除术是推荐的手术治疗。对于无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可采取期待或药物保守治疗,而EP切除术后,应用激素类药物则可抑制EP复发。常见的激素药物如孕激素、避孕药有短期预防EP复发的作用,适用于有生育要求患者。而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更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的EP患者,并可控制子宫内膜增生性息肉和降低他莫昔芬使用者的EP发生率。替勃龙可抑制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发展。孕三烯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来曲唑和米非司酮均可短期缓解子宫内膜息肉,但停药后易复发,且需考虑这些药物在疾病抑制和其他副作用之间的平衡。
    • 马大银
    • 摘要: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对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影响,探究宫腔镜手术联合应用孕激素的价值,为临床中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于该院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220例,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110)、研究组(n=110)。对照组单独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孕激素(地屈孕酮片),持续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情况、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82%,低于对照组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4,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后,予以患者孕激素口服治疗,能够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提升血红蛋白水平,从而有效预防术后复发,而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建议于临床中推广使用。
    • 张颖珍
    •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远期预后情况。方法80例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1年癌变、受孕、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年癌变率0、复发率2.5%低于对照组的10.0%、22.5%,受孕率42.5%高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临床效果良好,1年癌变率、复发率较低,受孕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谭妃
    •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术后应用孕激素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性激素与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阳江市阳东区妇幼保健院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宫腔镜术后应用地屈孕酮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月经恢复率及术后3、6、12个月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情况,术前与术后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红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月经恢复率(96.00%)高于对照组(76.00%),术后3、6、12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变薄,且观察组显著薄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月经量均显著减少,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后加用孕激素治疗可有效提高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抑制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调节机体VEGF水平,进而改善患者月经量,促进血红蛋白的恢复,降低术后复发率,同时,不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性激素水平。
    • 陈谦; 孙丽琴; 徐美娟; 邵金彪
    • 摘要: 屈螺酮炔雌醇片是由0.03 mg炔雌醇和3 mg屈螺酮组成的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屈螺酮属于新一代孕激素,具有孕激素、抗盐皮质激素和抗雄激素特性,无其他孕激素典型的体液潴留的副作用[1]。由屈螺酮炔雌醇引起持续性低热临床罕见,易与感染性发热混淆,由于疫情影响易引起患者焦虑。因屈螺酮炔雌醇片说明书未提及相关依据,对该药不良反应的完善和相应处理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蒲鸿鸥; 魏秀清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为优化黄体酮胶囊的使用剂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117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方案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9例。3组患者均使用黄体酮胶囊治疗。A组为小剂量100 mg/d,B组为中剂量200 mg/d,C组为大剂量300 mg/d,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治疗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阴道出血量、阴道流血量评分、持续出血时间、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C组患者头晕、嗜睡、恶心、呕吐、腹痛、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均可获得良好疗效,均能减少阴道出血量,抑制子宫内膜增厚,但小剂量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安全性较好,可优先选择。
    • 郭阳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孕激素取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300例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根据孕激素用量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100例。低剂量组患者孕激素用量为100 mg/d,中剂量组患者孕激素用量为200 mg/d,高剂量组患者孕激素用量为400 mg/d。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性指标(治疗前与治疗3 d的子宫内膜厚度、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低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5.0%,中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7.0%,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8.0%;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3 d,三组子宫内膜厚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0.61±0.04)、(0.62±0.11)、(0.60±0.06)cm,显优于治疗前的(0.79±0.13)、(0.82±0.14)、(0.81±0.1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明显低于中剂量组的11.0%和高剂量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低剂量给药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增强患者治疗的舒适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