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重频

高重频

高重频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45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武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90221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雷达学术年会、中国电源学会全国电源技术年会(第17届)、二〇〇六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等;高重频的相关文献由102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中民、杨明江、赵卫等。

高重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0221 占比:99.97%

总计:390332篇

高重频—发文趋势图

高重频

-研究学者

  • 杨中民
  • 杨明江
  • 赵卫
  • 王之桐
  • 韦小明
  • 刘永
  • 吕忠利
  • 周志刚
  • 文晓晓
  • 李剑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磊; 王文涛; 王超; 王钢; 刘洋; 贾佑权; 李宁; 吕坤鹏; 陈露
    • 摘要: 常规高功率激光器以连续或者长脉冲方式工作,与物质作用主要是依靠单一“加热”模式,针对其对复杂目标作用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连续和脉冲激光同时输出,脉宽、重频可调的新体制高功率激光技术,激光放大链路以特殊时域模式工作,即高重频脉冲与连续运转同时输出,在重频10 kHz时,实现输出功率4800 W,其中连续激光功率3600 W,脉冲激光功率1200 W,脉冲宽度为3.6 ns;在重频100 kHz时,实现输出功率4920 W,其中连续激光功率3100 W,脉冲激光功率1820 W,脉冲宽度为7 ns,光束质量4.8倍衍射极限。
    • 朱国利; 马京川; 陈南亦; 韩春生; 牛群; 阮友田
    • 摘要: 根据应用需求,调研了基于电流调制的高重频激光器技术研究现状,开展了高速大电流脉冲激光驱动、高重频大负载波形发生控制和高重频半导体激光调制的理论设计及实验研究,实现单模块905 nm激光器峰值功率32.2 W、重频频率22.4 MHz、脉宽~11.1 ns激光输出。
    • 邹锦浪; 沈昂; 何娇娇; 王邦兴; 徐欢; 嵇保健
    • 摘要: 基于半导体激光器的用电需求,针对传统BUCK恒流源技术和储能电容线性放电输出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大功率高重频脉冲激光电源实现方案。通过对相关电路及结构进行的电性能及热仿真分析以及两台工程样机与激光器负载的对接实验,表明所研究的脉冲激光电源具有高重频、大功率、高动态响应、高同步精度等特点,输出的脉冲电流宽度、重复频率、电流大小均可调,最大脉冲宽度为500μs,最高重复频率为500 Hz,输出电压为260~280 V,单路满载输出最大电流为390 A,上升沿时间小于45μs,上升沿同步时间小于5μs,下降沿时间小于25μs,下降沿同步时间小于2.5μs,对研究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驱动电源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 彭梓洋; 曹正轩; 高营; 陈式有; 赵家瑞; 马文君
    • 摘要: 流动的无支撑液体薄膜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超强激光作用在这样的薄膜上,可产生涵盖太赫兹到伽马射线的高亮度次级辐射及高能的离子,并具有高重频、低成本、可连续工作等显著优势。概述了液体薄膜靶的制备和表征方法,阐明了液体薄膜靶相对于传统靶材的特性和优势,并对其在激光驱动辐射源和激光离子加速中的应用做出了总结和展望。
    • 宋海浩; 延波; 倪小兵; 智强; 李梦依; 刘佳音; 任莹楠; 司可; 张琳琳
    • 摘要: 就距离选通技术对阴极选通信号要求重复频率高、边沿速度快、脉冲宽度小,提出了一种利用分阶段、多级加速工作的阴极高重频选通电路。通过将RC电路与高速门电路组合构成的时间偏置电路单元相互级联产生不同时序的逻辑脉冲,分别控制中间级驱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产生3个阶段性的驱动信号,中间级驱动的输出作为输出级MOSFET的栅极输入,控制其通断过程的加速与保持。利用软件仿真以及板级测试的方式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选通电路可将输出脉冲的边沿时间由μs级提升至2 ns,可提供+50 V/−200 V的阴极关闭/开启电压,实现0~350 kHz的重复频率,0~100%的占空比,3.7 ns的最小脉冲宽度,脉冲输出延时时间抖动在0.1 ns左右。对于提升高速高压选通电源的最小脉冲宽度性能、最高工作重复频率以及降低器件功率损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李涛; 谭波; 崔建丰; 岱钦; 邬小娇; 李福玖
    • 摘要: 介绍了基于电光调Q与MOPA技术的高重频、窄脉宽的1 064 nm和532 nm双波长固体激光器。采用Nd:YVO晶体作为激光增益介质,加以电光调Q,得到1 064 nm本振激光输出,为获得稳定脉冲激光输出,在激光器本振级的基础之上,再将其进行两级行波放大,当两级放大级泵浦电流均为6.7 A,重复频率为10 kHz时,实现了输出功率为31.4 W,脉宽为6.2 ns的基频光输出,功率稳定性RMS为0.25%,采用腔外倍频获得16.6 W的532 nm激光输出,1 064 nm基频光到532 nm倍频光的转换效率可达53%。
    • 姜萌; 金龙; 刘畅; 董渊; 金光勇
    • 摘要: 采用444 nm蓝光激光二极管单端泵浦,首次报道了一种直接获得可见光波段522 nm的高重频脉冲激光器。建立了522 nm Pr:YLF调Q激光器的速率方程,并通过模拟仿真获得了高重频调Q激光器的运转特性。实验中分析了对比不同透过率下对连续激光输出特性的影响。在透过率T=4%时获得最高输出功率为1.273 W的连续激光输出,经过声光Q开关调制后,当泵浦吸收功率为5.69 W时,在20 kHz的重复频率下,获得最高平均功率为106 mW的脉冲激光,脉冲宽度为50.48 ns,峰值功率为105 W,对应的脉冲能量为5.3μJ。
    • 姚山峰; 贺青; 欧阳鑫信; 杨宇翔
    • 摘要: 针对低轨(LEO)双星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系统中雷达信号的定位模糊问题,该文分析了高重频信号的模糊特性,演示了虚假定位点的产生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时差序列变化趋势匹配(VTMT)的定位模糊消除算法.在测量时差序列与定位结果对应的理论时差序列之间的残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下,通过两个序列的欧式距离作为相似程度衡量依据,筛选出测量时差线与理论时差线最为接近的定位点作为目标辐射源真实位置.校验台测试信号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显著提高无模糊定位概率,对长基线时差定位系统中雷达信号的定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安岳松; 李娟; 项晓; 刘鹏; 董瑞芳
    • 摘要: 利用谐振腔的模式滤波及共振增强特性,进行了基于外腔倍频的双色高重频飞秒激光产生的实验研究.首先从理论上简单介绍了利用大自由光谱区的谐振腔实现飞秒脉冲重频变换的原理,并通过理论研究表明:腔内功率放大倍数会随着重频的增大而减小,进而限制倍频效率的增加.在实验上采用自由光谱区为300 MHz的六镜环形腔及1 mm厚的BIBO倍频晶体,输入重复频率为75 MHz的飞秒脉冲,实现了中心波长815 nm的基频和407.5 nm的倍频飞秒脉冲输出,其重频均为300MHz,且重频信号的边模抑制比分别达到30 dB和20 dB.本文还进一步对实验产生的双色高重频飞秒激光的倍频效率、共振光谱、光束质量等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为后续开展高重频量子光频梳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黄寅; 孟永鹏; 黄彦钦; 王亚杰; 高新宇; 成永红
    • 摘要: 为满足电子设备在高重频、快前沿脉冲下的电磁损伤机理与工作防护技术研究的需要,本文利用漂移阶跃恢复二极管(DSRD)开断速度快、重复频率高等优点,基于正反向电流泵浦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回路驱动的纳秒快前沿重复频率脉冲发生电路.首先计算了双回路驱动脉冲发生电路的主要元件参数,建立了DSRD的PSpice等效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脉冲电路输入电压、触发时间、负载电阻、DSRD寄生电容等对输出脉冲前沿、脉宽(半峰宽)、幅值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电路参数优化得到了预期的脉冲输出指标,所设计的双回路驱动脉冲发生电路有效提升了储能电感充放电效率,提高了脉冲源工作频率.根据所设计的电路参数,最终研制出一台输出前沿1.87 ns、脉宽8.3 ns、幅值1 kV、工作频率3 M Hz的纳秒快前沿高重复频率脉冲电源,为研究脉冲功率环境下的电磁效应和防护提供了实验手段和技术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