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两带高度

两带高度

两带高度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3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79669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煤矿安全、煤矿开采、煤矿现代化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3年全球华人中青年学者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论坛、中国煤炭学会第五届青年科学技术研讨会暨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等;两带高度的相关文献由226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延春、李江华、于秋鸽等。

两带高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9669 占比:99.99%

总计:679755篇

两带高度—发文趋势图

两带高度

-研究学者

  • 许延春
  • 李江华
  • 于秋鸽
  • 张刚艳
  • 冯波
  • 刘世奇
  • 姬宗皓
  • 孙高仲
  • 宣以琼
  • 巴新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政和; 高健铭
    • 摘要: 综合分析董家河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后,判断出22509工作面开采受到地表县西河和煤层底板奥灰水的威胁;通过分析22509工作面开采后覆岩破坏一般规律,结合地质资料和经验公式,计算出22509工作面“两带”高度,垮落带发育最大高度20.26 m,导水裂缝带发育最大高度79.92 m;结合矿井充水规律,依据“大井法”对22509工作面生产期间的涌水量进行预计,得出最大涌水量为47.7 m^(3)/h;根据工作面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要求,推导出防水安全煤岩柱最小高度111.63 m,由于22509工作面范围内基岩柱厚度介于321.40~371.77 m,远大于《规程》要求的防水安全煤岩柱最小尺寸,因此22509工作面满足县西河下5号煤层安全开采的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要求,同时提出了22509工作面生产期间需密切关注煤层底板奥灰水,有效指导了22509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 李宇宸; 朱晓峻; 刘辉
    • 摘要: 近年采煤沉陷区土地被广泛用作建设用地,建筑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决定沉陷区新建建筑物的可行性,而稳定性分析方法的选取是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的重要一环。为筛选出适用于采煤沉陷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的最优方法,以淮北中湖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针对沉陷区新建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分析问题,探讨了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总结了地基稳定的评价标准,分别使用概率积分法、力学解析法和经验公式法对研究区地基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综合分析过程中的工作量、准确性、适用条件和模型构建因素对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采煤沉陷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的最适方法。研究表明:经验公式法在实际的地基稳定性分析中工作量小、准确性高、适用性强,模型可调性高,更适用于采煤沉陷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的实际工程应用,力学解析法其次,概率积分法再次;概率积分法、力学解析法和经验公式法对研究区的地基稳定性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基本一致,研究区地基处于稳定状态;概率积分法实现了研究区未来十年的地表残余变形预计,今后研究区仍处于缓慢移动的状态,最大残余下沉量441 mm,最大残余倾斜1.6 mm/m,最大残余曲率0.02 mm/m^(2),最大残余水平变形1.5 mm/m,最大残余水平移动110 mm。
    • 谷文伟; 高召宁; 李颜
    • 摘要: 为深入研究极近距离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两带”的动态发育规律,采用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袁店一矿824工作面覆岩“两带”的裂隙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从岩层层向拉伸率角度,研究上覆岩层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垮落程度,考虑角度影响推导出岩层弯曲下沉边缘段变形前后的长度计算公式,根据覆岩的碎胀特征计算各岩层的最大下沉量,预测垮落带和裂隙带的范围分别为30.2~41.2 m和70.7~78.2 m;采用3DEC数值模拟分析该矿824工作面开挖后上覆岩层垮落的基本形态和裂隙分布规律,结合其应力、位移云图和监测线位移曲线的分布特征,得出垮落带和裂隙带的高度分别为32.50 m和77.25 m;采用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系统,监测工作面前方80 m处上部顶板的受力情况,得出受采动影响的光纤应变呈起伏变化,且应变分布与地层岩性存在对应关系,得出垮落带高度约30.4 m,裂隙带高度约74.8 m,验证采用层向拉伸率和覆岩碎胀性2个方面来预测工作面覆岩“两带”高度的合理性,可为类似方面的研究与施工提供相应的技术依据。
    • 乔军好; 吴俊杰; 袁瑞甫; 朱晓峰; 申河船; 李晓龙; 范志杰
    • 摘要: 为准确获得覆岩软弱、煤层厚度变化明显、综放开采条件下采场的导水裂缝带高度,以新登煤矿31101工作面为例,采用理论计算、相似模拟、现场注水漏失量检测等多种方法对比研究导水裂隙带高度。结果表明,在该工程背景下,不同方法所得结果差异较大,为保证生产安全,拟合在不同条件和方法下得到的最大“两带”高度,得出适应该矿井的计算模型,该模型能够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互印证,计算结果可靠。研究认为,为了进一步精确计算“两带”高度,至少要采用一种现场实测方法,并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对比研究,以获得适用的经验公式或拟合出新的公式,此次研究成果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 孟宇平
    • 摘要: 煤层开采过程中,顶板覆岩发生垮落、破坏,围岩地应力重新分布过程中会造成顶板覆岩采动裂隙发育,形成人为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两带”高度对于煤层开采影响较大,影响矿井顶板涌水、地面沉降以及顶板支护等矿井工作。以内蒙古某煤矿501工作面“两带”探测工程实例为背景,通过消耗量观测、声波测井、井下窥视,以及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得出各方法所探测的“两带”高度结果,并通过对各探测方法的分析对比,进一步研究不同方法探测结果的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确定了各方法在应用于“两带”高度探测工程实际中的优劣性,为煤矿在获取“两带”高度方面提供探测方法参考。
    • 高健铭; 刘瑞
    • 摘要: 类比分析双龙煤业104、105、200工作面采深、开采工艺和开采赋存条件等因素,根据104、105工作面采后顶板裂隙带实测高度,推导出200工作面采后导水裂隙带发育裂采比为28,因此200工作面采后“两带”高度预计为50.4~89.6 m。将王村沟河与第四系含水层作为整体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200工作面煤层顶板至第四系含水层应留设的防水安全岩柱高度为61.2~108.8 m,而实际防水安全岩柱高度为110~230 m,远远大于设计值,因此在王村沟河下200工作面开采是相对安全的;但200工作面局部区域不能满足直罗组下段含水层安全岩柱留设的高度要求,为达到直罗组下段含水层安全岩柱的留设高度,200工作面局部区域需采取限厚开采措施。同时又提出200工作面生产期间要密切关注异常通道导通裂隙水和老空水等威胁,及时采取注浆、封闭或疏放等防治水措施,以指导200工作面安全生产。
    • 周金龙
    • 摘要: 基于工作面“两带”发育高度的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采用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和彩色电视观测对隆德煤矿205工作面2-2煤层“两带”发育高度进行了实测.研究结果表明:覆岩破坏高度的实测研究是准确掌握覆岩破坏高度的最佳途径;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及彩色电视观测是确定“两带”高度直观有效的技术手段;确定了隆德煤矿205工作面2-2煤层“两带”发育高度,为矿井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治水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 张刚艳; 于秋鸽; 赵高博
    • 摘要: 为研究沙吉海煤矿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两带"高度,以该矿某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工作面为原型建立了三维离散元数值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及其与工作面推进方向夹角,并基于现场钻孔实测数据对数值模型及岩性参数的合理性进行了校核,分析了不同采厚、工作面倾向长度、走向长度与推进速度对沙吉海矿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两带"最大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矿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两带"最大高度随采厚的增加而增加,但与工作面的倾向长度、推进速度没有明显关系;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工作面达到"两带"最大高度时所需的工作面推进距离与采厚成正相关关系,与倾向长度、推进速度成负相关关系。
    • 张刚艳; 于秋鸽; 赵高博
    • 摘要: 为研究沙吉海煤矿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两带"高度,以该矿某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工作面为原型建立了三维离散元数值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及其与工作面推进方向夹角,并基于现场钻孔实测数据对数值模型及岩性参数的合理性进行了校核,分析了不同采厚、工作面倾向长度、走向长度与推进速度对沙吉海矿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两带"最大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矿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两带"最大高度随采厚的增加而增加,但与工作面的倾向长度、推进速度没有明显关系;高强度开采软弱覆岩工作面达到"两带"最大高度时所需的工作面推进距离与采厚成正相关关系,与倾向长度、推进速度成负相关关系.
    • 李奇; 秦玉金; 高中宁
    • 摘要: 为了研究五阳矿采动影响后上覆岩层卸压带高度变化规律,运用BP神经网络预测分析法,以控制"两带"(垮落带、断裂带)高度的开采方法、工作面长度、工作面推进速度、煤层倾角、覆岩性质、回采高度等致裂因子为输入层,以垮落高度和断裂高度为输出层,借助MATLAB6.x神经网络工具箱,构建了"两带"高度BP神经网络结构,经过BP神经网络模型初始化,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及检验,建立可靠的"两带"高度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与国外经典预测模型对"两带"高度进行预测对比,得出国外的几种计算方法的误差都比较大,"两带"高度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因其具备非线性函数逼近的特征,计算误差较小;以五阳矿3号煤为研究对象,运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多种开采环境下对"两带"高度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得出开采方法的改变,影响着"两带"高度变化规律,特定的开采方法条件下"两带"高度与采高呈正相关,增长幅度趋缓;卸采比与采高呈负相关;工作面长与"两带"高度、卸采比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不受开采方法影响,无论何种开采方法,工作面推进速度与"两带"高度均呈负相关性,且推进速度与"两带"高度线性递减梯度-2.4~4.2 m/(m·d-1),推进速度增至4 m/d时,"两带"高度几乎不变,表明推进速度是"两带"高度发展的抑制因素.研究结果为五阳矿的瓦斯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