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1年内共计5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学(农艺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篇、专利文献8334篇;相关期刊12种,包括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的相关文献由172位作者贡献,包括许乃银、李健、周治国等。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 占比:0.68%

专利文献>

论文:8334 占比:99.32%

总计:8391篇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发文趋势图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研究学者

  • 许乃银
  • 李健
  • 周治国
  • 张国伟
  • 唐淑荣
  • 王友华
  • 魏守军
  • 别墅
  • 夏松波
  • 孟亚利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乃银; 赵素琴; 张芳; 付小琼; 杨晓妮; 乔银桃; 孙世贤
    • 摘要: 西北内陆棉区是我国最重要的主产棉区,对该棉区历年国审棉花品种进行科学分类和综合评价有利于国审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棉花生产效率的提升.本研究采用GYT双标图分析对2003—2019年期间西北内陆棉区37个国审棉花品种的产量与霜前花率、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枯萎病指数和黄萎病指数等性状的组合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品种分类评价.结果表明,西北内陆棉区37个国审棉花品种可划分为3个特征明显的品种类型.其中,I型品种包括新陆早13号、中棉所49、新陆早21号、巴13222、新46、天云0769、Z1112、新石K18、J206-5、新石K21、禾棉A9-9、创棉508、H33-1-4、金科20、新K28、创棉512和J8031等17个品种,是产量与其余性状组合协调最好的品种类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价值最高.II型品种产量和纤维品质表现一般,抗病性差,在当前生产上应用价值有限.III型品种的抗枯萎病性表现最好,但在其余性状上表现略差,综合生产应用价值有限,也许可作为抗病亲本应用.同时,根据各品种的理想指数筛选出创棉512、J8031、新K28、H33-1-4、金科20、新陆早13号和创棉508等综合表现优良的品种,也鉴别出新陆棉1号、新陆早33号、创棉501号和新陆早51号等综合表现相对略差的品种.本研究采用的GYT双标图分析方法是基于"产量-性状"组合水平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研究,产量-性状组合之间的相关关系更加简单,多数组合间表现显著正相关,更适用于品种的多性状直观选择和综合评价,通常比先前的GT双标图解释的变异比率高,双标图模型拟合度更好,结果更可靠.本研究采用GYT双标图分析方法对西北内陆棉区国审品种的分类研究揭示了该棉区国审棉花品种的分类特征和应用价值,为本区的国家棉花品种试验审定提供了借鉴,也为其他作物品种的类似研究提供了范例.
    • 赵文青; 徐文正; 杨锍琰; 刘玉; 周治国; 王友华
    • 摘要: 叶片对光合产物的转运输出是其源能力的重要体现,高温胁迫导致的源能力不足是棉花减产降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探究棉花对位叶光合产物输出能力对短期高温胁迫的响应及其在不同热敏感性品种间的差异,本研究以耐热型棉花品种PHY370WR和热敏感型棉花品种苏棉15为材料,于2015—201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站进行盆栽试验,在棉花花铃期设置持续5 d的温度处理[对照日均温为26°C(CK,昼夜温度循环为30/22°C),高温处理日均温为34°C(HT,昼夜温度循环为38/30°C)],在高温胁迫5 d和胁迫解除后5 d对叶片光合产物输出能力和光合产物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5 d显著降低棉花铃重,提高对位叶比叶重,耐热型棉花品种PHY370WR铃重降低幅度及比叶重升高幅度均较热敏感型棉花品种苏棉15低.13C标记光合产物的结果表明,高温5 d显著降低棉花叶片光合产物的输出效率,与CK相比,苏棉15的降幅为22.1%,下降斜率为-2.48,显著高于PHY370WR的降幅15.7%和下降斜率-1.82;恢复5 d后棉花叶片光合产物输出效率降低幅度变小,但品种间差异由高温5 d时的6.4%增加为胁迫解除后5 d的10.2%,且苏棉15的恢复斜率仅为0.44,远小于PHY370WR的0.89.此外,与高温5 d时相比,恢复5 d后蔗糖含量日变化幅度的品种间差异减小,而淀粉含量日变化幅度品种间差异表现为增大,与碳水化合物输出效率的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亦表明,高温胁迫5 d及恢复5 d时淀粉含量日变化幅度与碳水化合物输出效率相关性更显著.通过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确定淀粉最大、最小含量出现时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高温胁迫5 d及胁迫恢复后5 d,淀粉日最小(夜间)含量升高幅度品种间差异较日最大(白天)含量降低幅度更为显著,且恢复后5 d时品种间差异较高温5 d时显著增大.综上,热敏感性差异的棉花叶片碳水化合物输出效率对高温胁迫响应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胁迫发生时,更表现在胁迫解除后;耐热型棉花品种PHY370WR的叶片在高温胁迫发生时及胁迫恢复后表现出更强的抵御高温逆境能力及更好的恢复能力,与其夜间淀粉降解能力即叶片最小(夜间)淀粉含量增加幅度较小密切相关.
    • 付慧杰; 薛国娟; 廖宝鹏; 齐海坤; 徐东永; 谭伟明; 杜明伟; 田晓莉; 李召虎
    • 摘要: [目的]在我国大部分棉区,早发早熟是棉花优质高产的前提.本研究探究了苗期和蕾期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芽提早分化并提高后期吐絮率的效果,旨在为促进棉花早熟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温室盆栽和田间条件下,于子叶期至蕾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比较第一果枝节位、现蕾数和后期吐絮率的差异.[结果]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子叶期喷施140μmol·L-1赤霉素(GA3)或子叶期、2叶期、4叶期连续3次喷施2.23μmol·L-1复硝酚钠(CSN)均可使果枝始节位降低约0.9.在田间条件下,子叶期喷施288、576μmol·L-1赤霉素4+7(GA4+7)使第一果枝节位显著降低约0.4;3叶期喷施6-苄氨基嘌呤(6-BA)44.4μmol·L-1,第一果枝节位显著降低0.2;但第一果枝节位与9月下旬的吐絮率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即第一果枝节位降低并不意味着后期吐絮率提高.蕾期应用0.10μmol·L-1油菜素内酯(BR)可提高9月下旬的吐絮率,主要与其增加中下部果枝的成铃比例有关.[结论]优化成铃分布较提早花芽分化、降低第一果枝节位对棉花促早熟更重要.
    • 唐淑荣; 魏守军; 韦京艳; 孟俊婷; 郭瑞林; 冯晓建
    • 摘要: 为精确分析中国棉花纤维品质的区域特征、分布规律及综合性评价,以2005—2014年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531个参试品种纤维品质数据为材料,运用作物育种同异性分析理论对杂交棉和常规棉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常规棉品种纤维品质符合审定标准Ⅰ型、Ⅱ型和Ⅲ型的品种数分别占参试常规棉品种数的1.58%、28.42%和14.74%,杂交棉纤维品质符合审定标准Ⅰ型、Ⅱ型和Ⅲ型的品种分别占参试杂交棉品种数的0.59%、19.94%和10.56%.黄河流域常规棉品种、杂交棉品种纤维品质综合同一度分别为0.8693和0.8888,长江流域杂交棉纤维品质综合同一度为0.8643,西北内陆棉区常规棉纤维品质综合同一度为0.8905.2)不同棉区常规棉与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比较表明,西北内陆棉区常规棉品种纤维品质性状优于黄河流域杂交棉;而黄河流域杂交棉又优于黄河流域常规棉和长江流域杂交棉,黄河流域常规棉与长江流域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差异不显著.可见,黄河流域棉区适宜种植推广中长绒、高比强和高马克隆值的常规棉品种;长江流域棉区适宜种植中长绒、高比强度和高马克隆值的杂交棉品种;西北内陆棉区适合种植长强细的优质常规棉品种,可作为棉纺工业纺中高支纱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本研究对优化我国优质棉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有重要参考价值.
    • 唐淑荣1; 魏守军1; 韦京艳1; 孟俊婷1; 郭瑞林2; 冯晓建3
    • 摘要: 为精确分析中国棉花纤维品质的区域特征、分布规律及综合性评价,以2005—2014年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531个参试品种纤维品质数据为材料,运用作物育种同异性分析理论对杂交棉和常规棉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常规棉品种纤维品质符合审定标准Ⅰ型、Ⅱ型和Ⅲ型的品种数分别占参试常规棉品种数的1.58%、28.42%和14.74%,杂交棉纤维品质符合审定标准Ⅰ型、Ⅱ型和Ⅲ型的品种分别占参试杂交棉品种数的0.59%、19.94%和10.56%。黄河流域常规棉品种、杂交棉品种纤维品质综合同一度分别为0.8693和0.8888,长江流域杂交棉纤维品质综合同一度为0.8643,西北内陆棉区常规棉纤维品质综合同一度为0.8905。2)不同棉区常规棉与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比较表明,西北内陆棉区常规棉品种纤维品质性状优于黄河流域杂交棉;而黄河流域杂交棉又优于黄河流域常规棉和长江流域杂交棉,黄河流域常规棉与长江流域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差异不显著。可见,黄河流域棉区适宜种植推广中长绒、高比强和高马克隆值的常规棉品种;长江流域棉区适宜种植中长绒、高比强度和高马克隆值的杂交棉品种;西北内陆棉区适合种植长强细的优质常规棉品种,可作为棉纺工业纺中高支纱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本研究对优化我国优质棉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有重要参考价值。
    • 宋兴虎; Tufail Ahmed Wagan; Biangkham Souliyanonh; Saif Ali; 黄颖; 袁源; 杨国正
    • 摘要: [目的]长江流域棉花适宜氮肥用量为300 kg·hm-2,在迟播高密度下可减少为225 kg·hm-2,而不影响产量.本研究旨在探讨迟播高密度下于见花期一次性施用氮肥,氮肥用量进一步减少的可行性、氮肥后效及其对棉花产量形成规律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2014年设5个氮肥水平(120、150、180、210、240 kg-hm2),2015年设置相同氮肥用量(180 kg·hm-2),研究棉花生育进程、产量及其构成以及生物质累积动态.[结果]氮肥用量显著影响棉花生物质累积和产量而不影响生育进程,氮肥后效不明显.施氮量为180 kg·hm-2时籽棉产量(30.5 g·plant-)和铃重(3.8 g)最高,生物质累积量较大,且生物质快速累积期生殖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为64.4%.[结论]在中等肥力棉田氮肥用量减为180 kg·hm 2是可行的,因为其快速累积期生殖器官生物质累积强度增加.
    • 邓晶; 潘锐; 胡爱兵; 张文英
    • 摘要: 为了解接种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对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苗期生长和耐盐性的影响,以盐敏感棉花品种邯郸8942为试验材料,将印度梨形孢与棉花幼苗共培养后,设置不同浓度NaCl处理(0、100、200mmol/L),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接种印度梨形孢15d的棉花植株株高、茎粗、叶面积、干鲜重、光合参数均显著高于不接菌植株,促进生长效应显著.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100、200mmol/L)7d后,接种处理的植株株高、茎粗、叶面积、干鲜重、光合参数的减少量均显著低于不接菌处理植株,接种印度梨形孢可显著提高棉花幼苗耐盐性.
    • 张毅
    • 摘要: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主产棉区国审棉花品种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探索国审棉花品种的区域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近五年来西北内陆棉区审定品种的皮棉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棉区,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表现最好;长江流域棉区审定品种产量水平较高,纤维长度居中,比强度和马克隆值表现一般;黄河流域审定品种的皮棉产量较低,但纤维比强度表现较好,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表现一般.②西北内陆棉区的品种皮棉产量在近五年中处于高位徘徊,基本上稳定在2250.0~2400.0 kg/hm2;长江流域棉区的品种皮棉产量水平变化幅度大致在1650.0±75.0 kg/hm2;黄河流域棉区自2013年以来呈上升趋,但总体产量水平较低;纤维品质性状的改良都表现不明显.③黄河流域棉区近五年26个国审棉花品种中有6个品种属于Ⅱ型,其余均为Ⅲ型;长江流域棉区15个国审品种中2个属于Ⅱ型,其余为Ⅲ型;而西北内陆棉区14个国审品种中"万氏472"为优质Ⅰ型品种,"新46"和"惠远720"为Ⅲ型品种,其余11个品种均为Ⅱ型.可见,西北内陆棉区国审品种的纤维品质显著优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三个主产棉区同类型品种的皮棉产量水平也以西北内陆棉区的品种表现最高,长江流域棉区次之.
    • 张晗; 李海涛; 李秋芝; 杨中旭
    • 摘要: 以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聊棉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打顶时间及剂量对棉花株型性状、新生节间、果枝长度、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打顶同期喷施该化学打顶剂1125 mL/hm2能够改变棉花株型性状,改善棉田上部群体结构,在搭成丰产架子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棉铃数目、单铃重及产量,但对棉花纤维品质无明显影响.%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etopping time and dose on plant type,length of new internodes and branches,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of Liaomian 6.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125 mL/hm2 was the proper dose which could change plant type,improve upper population structure,improve ventilation and light transmission,and increase the boll number,boll weight and yield. However it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fiber quality.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