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膜玉米

地膜玉米

地膜玉米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9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经济、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4篇、专利文献45056篇;相关期刊177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干旱气象、甘肃科技等; 地膜玉米的相关文献由791位作者贡献,包括付丽春、吕耀优、和晖等。

地膜玉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4 占比:1.06%

专利文献>

论文:45056 占比:98.94%

总计:45540篇

地膜玉米—发文趋势图

地膜玉米

-研究学者

  • 付丽春
  • 吕耀优
  • 和晖
  • 和爱花
  • 奚俊玉
  • 李振生
  • 李根泽
  • 李生宝
  • 李铁山
  • 王丽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谋草; 车可; 张俊林; 周忠文; 张红妮
    • 摘要: 选取陇东地区8个县(区)气候观测站1991—2020年降水资料和相应县(区)玉米产量资料。采用回归法分析,将玉米产量分离成气候产量和趋势产量。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指标,构建干旱天气指数,对陇东地区8个县(区)干旱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得出干旱灾害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庆城县>环县>华池县>西峰区>正宁县>镇原县>合水县>宁县。设定干旱天气指数大于50%时为保险赔付阈值,则分县(区)初始保险费率在1.4%~8.2%,每666.7 m2缴纳保费为8.4~49.2元。实现了不同县(区)间差异费率,提升了农业保险产品的合理性,为地膜玉米保险的推广及赔付提供科技支撑。
    • 宋占强
    •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科技手段不断面世。新型设备的面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工作效率,增加粮食作物的产量。使用旱地地膜玉米全程机械化,可同时进行机械收穗与机械收粒,扩大机械运作范围,降低人力成本。本文通过分析机械化种植的现状,探寻旱作地膜玉米机械化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应对策略,希望对读者产生一定帮助。
    • 郭瑶; 陈桂平; 殷文; 赵财; 于爱忠; 樊志龙; 胡发龙; 范虹; 柴强
    • 摘要: 针对长期连作作物生产力低下等突出问题,研究前茬地膜覆盖作物免耕留膜,轮作后茬作物的生产效应,对于优化栽培模式,建立甘肃河西绿洲灌区作物生产的节本增效技术具有重要意义。2016—2017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前茬地膜覆盖玉米茬口两种耕作方式(免耕留膜,NT;传统耕作,CT)、两种灌水水平(传统灌水,2400 m^3·hm^-2,I2;传统灌水减量20%,1920 m^3·hm^-2,I1)和3个施氮水平(传统施氮,225 kg·hm^-2,N3;传统施氮减量20%,180 kg·hm^-2,N2;传统施氮减量40%,135 kg·hm^-2,N1)对轮作小麦产量、光能与灌溉水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试区小麦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前茬玉米免耕留膜较传统耕作小麦全生育期总叶日积提高21.6%~26.1%(P<0.05),特别是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提高41.3%~45.2%(P<0.05),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小麦灌浆至成熟期,免耕留膜集成减量20%水氮供应(NTI1N2)处理比传统耕作和水氮供应(CTI2N3)提高叶日积34.8%~50.7%。免耕留膜较传统耕作提高籽粒产量、光能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为10.1%~10.4%、5.6%~12.3%和10.1%~10.3%(P<0.05);NTI1N2较CTI2N3处理小麦增产15.2%~22.0%、光能利用率提高8.1%~18.5%、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44.0%~52.5%(P<0.05)。免耕留膜结合减量水氮供应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纯收益和产投比,NTI1N2较CTI2N3处理纯收益和产投比分别提高22.9%~23.9%和34.8%~35.1%,单方水效益提高53.6%~68.9%(P<0.05)。因此,前茬地膜覆盖玉米免耕留膜配套减量20%灌水(1920 m^3·hm^-2)与施氮(180 kg·hm^-2)可作为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发展节本增效小麦生产的关键技术。
    • 郭瑶; 陈桂平; 殷文; 赵财; 于爱忠; 樊志龙; 胡发龙; 范虹; 柴强
    • 摘要: 针对长期连作作物生产力低下等突出问题,研究前茬地膜覆盖作物免耕留膜,轮作后茬作物的生产效应,对于优化栽培模式,建立甘肃河西绿洲灌区作物生产的节本增效技术具有重要意义.2016-2017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前茬地膜覆盖玉米茬口两种耕作方式(免耕留膜,NT;传统耕作,CT)、两种灌水水平(传统灌水,2400 m3·hm-2,12;传统灌水减量20%,1920 m3·hm-2,II)和3个施氮水平(传统施氮,225 kg·hm-2,N3;传统施氮减量20%,180 kg·hm-2,N2;传统施氮减量40%,135 kg·hm-2,N1)对轮作小麦产量、光能与灌溉水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试区小麦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前茬玉米免耕留膜较传统耕作小麦全生育期总叶日积提高21.6%~26.1%(P<0.05),特别是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提高41.3%~45.2%(P<0.05),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小麦灌浆至成熟期,免耕留膜集成减量20%水氮供应(NTI1N2)处理比传统耕作和水氮供应(CTI2N3)提高叶日积34.8%~50.7%.免耕留膜较传统耕作提高籽粒产量、光能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为10.1%~10.4%、5.6%~12.3%和10.1%~10.3%(P<0.05);NTI1N2较CTI2N3处理小麦增产15.2%~22.0%、光能利用率提高8.1%~18.5%、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44.0%~52.5%(P<0.05).免耕留膜结合减量水氮供应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纯收益和产投比,NTI1N2较CTI2N3处理纯收益和产投比分别提高22.9%~23.9%和34.8%~35.1%,单方水效益提高53.6%~68.9%(P<0.05).因此,前茬地膜覆盖玉米免耕留膜配套减量20%灌水(1920 m3·hm-2)与施氮(180 kg·hm-2)可作为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发展节本增效小麦生产的关键技术.
    • 杨建忠
    • 摘要: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不仅可以作为人们餐桌上的食物,还可以作为原材料加工成饲料,除此之外,玉米还是酒精制造的原材料,由此可以看出,玉米在我国的应用价值非常大。近年来,我国汽车拥有数量逐渐增多,畜牧业、养殖业发展速度飞非常快,所以,对玉米的使用需求逐渐加大。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不仅需要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还应采用科学的栽培方式提升玉米的产量。从我国玉米的种植情况来看,由于高寒山区的海拔较高、温度较低,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都不容乐观,为了改善这ー缺陷,人们开始使用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种植玉米。本文针对高寒山区地膜玉米栽培技术进行简单分析。
    • 邓梁斌
    • 摘要: 确保苗全、匀、齐、壮、早,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但山区玉米播种后,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苗现象。一般年份缺苗率在10%左右,低温阴雨、鼠害猖獗年份玉米缺苗率常高达20%以上,播种时间较早的高山地膜玉米缺苗更多,严重地影响到玉米的产量。
    • 余慧
    • 摘要: 针对彭阳县覆膜玉米氮肥施用量不明确、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开展地膜玉米氮肥效应研究,设不施任何肥料,施N肥0、105、210、315、420 kg/hm26个处理.结果表明:6个处理中,施氮量为315 kg/hm2,玉米产量最高,达15038.1 kg/hm2,净收益最高,达12507.00元/hm2.通过施肥量与产量相关性分析可知,施氮量为333 kg/hm2,玉米产量最高为15225.0 kg/hm2;施氮量为306 kg/hm2,玉米产量为经济产量,达15186 kg/hm2.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平均为44.8%,每百公斤籽粒吸收氮量平均为1.879 kg.因此,在宁南山区地膜玉米生产中氮肥施用量的适宜范围为306~333 kg/hm2.
    • 熊飞(文/图)
    • 摘要: cqvip:确保苗全、匀、齐、壮、早,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但山区早春玉米播种后,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苗现象。一般年份缺苗率在10%左右,低温阴雨、鼠害猖獗年份玉米缺苗率常高达20%以上,播种时间较早的高山地膜玉米缺苗更多,严重影响到玉米产量。一、玉米缺苗对产量的影响玉米缺苗严重,一是降低单位面积株数,二是降低田间植株的整齐度。
    • 胡延斌; 肖国举; 仇正跻; 戴君丽; 李永平
    • 摘要: 探究西北半干旱区农田土壤碳氮含量以及不同碳氮含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于2017—2018年连续两年在西北半干旱区彭阳县白阳镇、城阳乡和草庙乡,采用农田生态系统调查取样的研究方法,在地膜玉米的成熟期进行整株取样,围绕耕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及碳氮比(C/N)变化趋势,开展土壤碳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展开研究。测定玉米籽粒的产量组成和实际产量,深入理解农田土壤碳氮含量变化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机理。对指导农田生态系统合理培肥、提高土壤养分利用和生产水平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结果表明:调查区域耕层土壤SOC,TN含量及C/N分别分布于4.00~14.00 g/kg,0.80~1.30 g/kg,5.00~13.00之间,且TN随SOC呈上升趋势。总体看,一定阈值内,土壤SOC,TN含量及C/N增加,对玉米增产呈现积极的正效应。耕作层土壤SOC含量为4.00~14.00 g/kg,SOC含量每增加1 g/kg,玉米增产0.79%~12.20%。耕作层土壤TN 0.80~1.10 g/kg时,TN含量,每增加0.1 g/kg,玉米增产4.6%~12.40%;TN含量1.10~1.30 g/kg时,TN含量,每增加0.1 g/kg,玉米减产11.86%~20.05%。耕层土壤C/N在5.00~13.00时,玉米增产1.55%~24.09%。在其他既定条件不便的情况下,西北半干旱区存在通过提高土壤碳氮含量来增加作物产量的潜力。一定阈值内,保持较高水平的土壤碳氮含量对西北半干旱地区节本增效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因此,研究土壤碳氮含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李琛斌
    • 摘要: 我国宁南山区的降雨量普遍偏少,这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干旱现象较为严重,粮食作物的产量偏低,严重制约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为了改善此种问题,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土壤条件选则适宜的农业种植技术,就玉米作物的种植来说,其中的地膜玉米种植技术因对水分需求较少,可对区域内的水源进行高效利用,有效改善水分不足对农业生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地膜玉米的种植水平,本文针对地膜玉米雨水高效利用的种植技术集成进行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