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银光曜变建盏

一种银光曜变建盏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光曜变建盏。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银光曜变建盏的制备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制备坯体、主体釉浆和口沿釉浆,施釉,将施釉后的坯体进行焙烧,得到银光曜变建盏。本发明所述的工艺制备的银光曜变建盏的口沿处纹理清晰、拟态鲜活、肌理瑰丽的特质而独艳群芳,在口沿处的纹理下方釉面具有银色光圈的晶莹油滴,油滴的釉色玄幻,隐秘闪耀,似在浩瀚无穷和深邃莫测中的宇宙中运转,蕴藏着润生万物的基质,银光曜变建盏的釉面润泽、无斑块、无气孔、质感好,从而具有优美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402255B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徐长和;

    申请/专利号CN202110893044.1

  • 发明设计人 徐长和;

    申请日2021-08-04

  • 分类号C04B33/04(2006.01);C04B33/24(2006.01);C03C8/00(2006.01);

  • 代理机构厦门致群财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4;厦门致群财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4;

  • 代理人邓贵琴;刘兆庆

  • 地址 354200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郑墩村水瓯路16号

  • 入库时间 2022-08-23 13:59:5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8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瓷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一种银光曜变建盏。

背景技术

建盏深受人们的喜爱,是瓷器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其卓越的艺术水准而扬名于世,建盏主要有兔毫盏、油滴盏和曜变建盏等等,其中,曜变建盏因其美妙令人惊叹不已,深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曜变建盏的制备工艺难度大,制备工艺选用不当导致制备的曜变建盏出现很多问题,例如盏内难以具有曜变,釉面玻璃化效果差、粗糙、较多的斑块、质感差等等,从而导致制备的曜变建盏具有较差的外观,降低曜变建盏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随着艺术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本领域需要开发一种具有优异外观的曜变建盏,从而提高建盏的艺术和收藏价值,满足对具有优异的艺术和收藏价值的曜变建盏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具有优异外观的银光曜变建盏,从而提高建盏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银光曜变建盏的制备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坯体、主体釉浆和口沿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1-3重量份的红土和7-9重量份的高岭土混合、粉碎、加水淘洗,过60-10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得到坯泥;将所述坯泥拉坯成型、修坯、在840-880℃下素烧5-7h,取出,得到坯体;

所述主体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280-320重量份的釉石、30-40重量份的铁红、30-40重量份的滑石、45-55重量份的石灰石、180-220重量份的钾长石和600-640重量份的水进行研磨,过80-120目筛,得到主体釉浆;

所述口沿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280-320重量份的高岭土、30-40重量份的滑石、45-55重量份的石灰石、180-220重量份的钾长石和560-600重量份的水进行研磨,过80-120目筛,得到口沿釉浆;

(2)施釉:从坯体的口沿向下4-8mm处的坯体内外壁均施口沿釉浆,晾干,施釉厚度为0.1-0.3mm;然后将主体釉浆倒满所述坯体内,停留4-8s,再将坯体反扣到所述主体釉浆中浸泡2-5s,所述坯体外底部不施釉,晾干,得到施釉后的坯体;

(3)焙烧: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包括以下步骤:

炉温以150-190℃/h的速率从常温升温至1330-1370℃,在1330-1370℃下保温0.8-1.2h,然后在1330-1370℃的保温状态下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2.5-3.5min投一次,共投5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380-420g的量投入油柴,油柴投入完毕后,炉温以110-150℃/h的速率从1330-1370℃降温至1130-1170℃时,电窑炉停电,打开炉门,炉温降温到1020-1060℃时,关闭炉门,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4.5-5.5min投一次,共投4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230-270g的量投入油柴,最后一次油柴投完4-6min后,打开炉门,当炉温降温到880-920℃时,关闭炉门,1.3-1.7h后打开炉门,降温到常温,得到银光曜变建盏。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坯体、主体釉浆和口沿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1.8-2.2重量份的红土和7.5-8.5重量份的高岭土混合、粉碎、加水淘洗,过8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得到坯泥;将所述坯泥拉坯成型、修坯、在850-870℃下素烧5.5-6.5h,取出,得到坯体;

所述主体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290-310重量份的釉石、33-37重量份的铁红、33-37重量份的滑石、48-52重量份的石灰石、190-210重量份的钾长石和610-630重量份的水进行研磨,过100目筛,得到主体釉浆;

所述口沿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290-310重量份的高岭土、33-37重量份的滑石、48-52重量份的石灰石、190-210重量份的钾长石和570-590重量份的水进行研磨,过100目筛,得到口沿釉浆;

(2)施釉:从坯体的口沿向下5-7mm处的坯体内外壁均施口沿釉浆,晾干,施釉厚度为0.15-0.25mm;然后将主体釉浆倒满所述坯体内,停留5-7s,再将坯体反扣到所述主体釉浆中浸泡2-4s,所述坯体外底部不施釉,晾干,得到施釉后的坯体;

(3)焙烧: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包括以下步骤:

炉温以160-180℃/h的速率从常温升温至1340-1360℃,在1340-1360℃下保温0.8-1.2h,然后在1340-1360℃的保温状态下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2.8-3.2min投一次,共投5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390-410g的量投入油柴,油柴投入完毕后,炉温以120-140℃/h的速率从1340-1360℃降温至1140-1160℃时,电窑炉停电,打开炉门,炉温降温到1030-1050℃时,关闭炉门,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4.8-5.2min投一次,共投4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240-260g的量投入油柴,最后一次油柴投完4.8-5.2min后,打开炉门,当炉温降温到890-910℃时,关闭炉门,1.4-1.6h后打开炉门,降温到常温,得到银光曜变建盏。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坯体、主体釉浆和口沿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2重量份的红土和8重量份的高岭土混合、粉碎、加水淘洗,过8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得到坯泥;将所述坯泥拉坯成型、修坯、在860℃下素烧6h,取出,得到坯体;

所述主体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300重量份的釉石、35重量份的铁红、35重量份的滑石、50重量份的石灰石、200重量份的钾长石和620重量份的水进行研磨,过100目筛,得到主体釉浆;

所述口沿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300重量份的高岭土、35重量份的滑石、50重量份的石灰石、200重量份的钾长石和580重量份的水进行研磨,过100目筛,得到口沿釉浆;

(2)施釉:从坯体的口沿向下6mm处的坯体内外壁均施口沿釉浆,晾干,施釉厚度为0.2mm;然后将主体釉浆倒满所述坯体内,停留6s,再将坯体反扣到所述主体釉浆中浸泡3s,所述坯体外底部不施釉,晾干,得到施釉后的坯体;

(3)焙烧: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包括以下步骤:

炉温以170℃/h的速率从常温升温至1350℃,在1350℃下保温1h,然后在1350℃的保温状态下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3min投一次,共投5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400g的量投入油柴,油柴投入完毕后,炉温以130℃/h的速率从1350℃降温至1150℃时,电窑炉停电,打开炉门,炉温降温到1040℃时,关闭炉门,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5min投一次,共投4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250g的量投入油柴,最后一次油柴投完5min后,打开炉门,当炉温降温到900℃时,关闭炉门,1.5h后打开炉门,降温到常温,得到银光曜变建盏。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研磨是在球磨机中进行研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步骤(1)中,在所述主体釉浆制备中,将釉石、铁红、滑石、石灰石、钾长石和水投入到球磨机中进行研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步骤(1)中,在所述口沿釉浆制备中,将高岭土、滑石、石灰石、钾长石和水投入到球磨机中进行研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常温为18-22℃,较佳地2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打开炉门后的降温为自然降温。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釉石来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南林村。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红土来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高岭土来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银光曜变建盏如说明书附图1和图2所示。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银光曜变建盏,所述的银光曜变建盏通过如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工艺制备。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银光曜变建盏如说明书附图1和图2所示。

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银光曜变建盏。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银光曜变建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开发了一种银光曜变建盏制备工艺,本发明所述的工艺制备的银光曜变建盏的口沿处纹理清晰、拟态鲜活、肌理瑰丽的特质而独艳群芳,在口沿处的纹理下方釉面具有银色光圈的晶莹油滴,油滴的釉色玄幻,隐秘闪耀,似在浩瀚无穷和深邃莫测中的宇宙中运转,蕴藏着润生万物的基质,银光曜变建盏的釉面润泽、无斑块、无气孔、质感好,从而具有优美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术语

如本文所用,术语“包括”、“包含”与“含有”可互换使用,不仅包括开放式定义,还包括半封闭式、和封闭式定义。换言之,所述术语包括了“由……构成”、“基本上由……构成”。

在本发明中,油柴为富含松脂的松木根,可剧烈燃烧。

如本文所用,术语“重量份”可以是任何一个固定的以毫克、克数或千克表示重量(如1mg、1g或1kg等等)。例如,一个由1重量份组分a和9重量份组分b构成的组合中,可以是1克组分a+9克组分b,也可以是10克组分a+90克组分b等构成的组合。在所述的组合中,某一组分的百分比含量=(该组分的重量份数/所有组分的重量份数之和)×100%,因此,由1重量份组分a和9重量份组分b构成的组合物中,组分a的含量为10%,组分b的含量为90%。

银光曜变建盏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提供一种银光曜变建盏制备工艺,所述的工艺制备的银光曜变建盏具有优美的外观和收藏价值。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银光曜变建盏如图1和图2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提供一种银光曜变建盏的制备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坯体、主体釉浆和口沿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1-3重量份的红土和7-9重量份的高岭土混合、粉碎、加水淘洗,过60-10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得到坯泥;将所述坯泥拉坯成型、修坯、在840-880℃下素烧5-7h,取出,得到坯体;

所述主体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280-320重量份的釉石、30-40重量份的铁红、30-40重量份的滑石、45-55重量份的石灰石、180-220重量份的钾长石和600-640重量份的水进行研磨,过80-120目筛,得到主体釉浆;

所述口沿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280-320重量份的高岭土、30-40重量份的滑石、45-55重量份的石灰石、180-220重量份的钾长石和560-600重量份的水进行研磨,过80-120目筛,得到口沿釉浆;

(2)施釉:从坯体的口沿向下4-8mm处的坯体内外壁均施口沿釉浆,晾干,施釉厚度为0.1-0.3mm;然后将主体釉浆倒满所述坯体内,停留4-8s,再将坯体反扣到所述主体釉浆中浸泡2-5s,所述坯体外底部不施釉,晾干,得到施釉后的坯体;

(3)焙烧: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包括以下步骤:

炉温以150-190℃/h的速率从常温升温至1330-1370℃,在1330-1370℃下保温0.8-1.2h,然后在1330-1370℃的保温状态下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2.5-3.5min投一次,共投5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380-420g的量投入油柴,油柴投入完毕后,炉温以110-150℃/h的速率从1330-1370℃降温至1130-1170℃时,电窑炉停电,打开炉门,炉温降温到1020-1060℃时,关闭炉门,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4.5-5.5min投一次,共投4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230-270g的量投入油柴,最后一次油柴投完4-6min后,打开炉门,当炉温降温到880-920℃时,关闭炉门,1.3-1.7h后打开炉门,降温到常温,得到银光曜变建盏。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提供一种银光曜变建盏的制备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坯体、主体釉浆和口沿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1.8-2.2重量份的红土和7.5-8.5重量份的高岭土混合、粉碎、加水淘洗,过8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得到坯泥;将所述坯泥拉坯成型、修坯、在850-870℃下素烧5.5-6.5h,取出,得到坯体;

所述主体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290-310重量份的釉石、33-37重量份的铁红、33-37重量份的滑石、48-52重量份的石灰石、190-210重量份的钾长石和610-630重量份的水进行研磨,过100目筛,得到主体釉浆;

所述口沿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290-310重量份的高岭土、33-37重量份的滑石、48-52重量份的石灰石、190-210重量份的钾长石和570-590重量份的水进行研磨,过100目筛,得到口沿釉浆;

(2)施釉:从坯体的口沿向下5-7mm处的坯体内外壁均施口沿釉浆,晾干,施釉厚度为0.15-0.25mm;然后将主体釉浆倒满所述坯体内,停留5-7s,再将坯体反扣到所述主体釉浆中浸泡2-4s,所述坯体外底部不施釉,晾干,得到施釉后的坯体;

(3)焙烧: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包括以下步骤:

炉温以160-180℃/h的速率从常温升温至1340-1360℃,在1340-1360℃下保温0.8-1.2h,然后在1340-1360℃的保温状态下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2.8-3.2min投一次,共投5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390-410g的量投入油柴,油柴投入完毕后,炉温以120-140℃/h的速率从1340-1360℃降温至1140-1160℃时,电窑炉停电,打开炉门,炉温降温到1030-1050℃时,关闭炉门,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4.8-5.2min投一次,共投4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240-260g的量投入油柴,最后一次油柴投完4.8-5.2min后,打开炉门,当炉温降温到890-910℃时,关闭炉门,1.4-1.6h后打开炉门,降温到常温,得到银光曜变建盏。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本发明所述的银光曜变建盏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坯体、主体釉浆和口沿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2重量份的红土和8重量份的高岭土混合、粉碎、加水淘洗,过8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得到坯泥;将所述坯泥拉坯成型、修坯、在860℃下素烧6h,取出,得到坯体;

所述主体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300重量份的釉石、35重量份的铁红、35重量份的滑石、50重量份的石灰石、200重量份的钾长石和620重量份的水进行研磨,过100目筛,得到主体釉浆;

所述口沿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300重量份的高岭土、35重量份的滑石、50重量份的石灰石、200重量份的钾长石和580重量份的水进行研磨,过100目筛,得到口沿釉浆;

(2)施釉:从坯体的口沿向下6mm处的坯体内外壁均施口沿釉浆,晾干,施釉厚度为0.2mm;然后将主体釉浆倒满所述坯体内,停留6s,再将坯体反扣到所述主体釉浆中浸泡3s,所述坯体外底部不施釉,晾干,得到施釉后的坯体;

(3)焙烧: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包括以下步骤:

炉温以170℃/h的速率从常温升温至1350℃,在1350℃下保温1h,然后在1350℃的保温状态下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3min投一次,共投5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400g的量投入油柴,油柴投入完毕后,炉温以130℃/h的速率从1350℃降温至1150℃时,电窑炉停电,打开炉门,炉温降温到1040℃时,关闭炉门,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5min投一次,共投4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250g的量投入油柴,最后一次油柴投完5min后,打开炉门,当炉温降温到900℃时,关闭炉门,1.5h后打开炉门,降温到常温,得到银光曜变建盏。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银光曜变建盏的制备工艺如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制备。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本发明所述银光曜变建盏如说明书附图1和图2所示。

本发明的主要优异效果包括:

本发明开发了一种外观优美的银光曜变建盏,本发明所述的工艺制备的银光曜变建盏的口沿处纹理清晰、拟态鲜活、肌理瑰丽的特质而独艳群芳,在口沿处的纹理下方釉面具有银色光圈的晶莹油滴,油滴的釉色玄幻,隐秘闪耀,似在浩瀚无穷和深邃莫测中的宇宙中运转,蕴藏着润生万物的基质,银光曜变建盏的釉面润泽、无斑块、无气孔、质感好,从而具有优美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实施例和对比例

釉石来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南林村;红土来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高岭土来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

实施例1银光曜变建盏

银光曜变建盏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制备坯体、主体釉浆和口沿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2重量份的红土和8重量份的高岭土混合、粉碎、加水淘洗,过8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得到坯泥;将所述坯泥拉坯成型、修坯、在860℃下素烧6h,取出,得到坯体;

所述主体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300重量份的釉石、35重量份的铁红、35重量份的滑石、50重量份的石灰石、200重量份的钾长石和620重量份的水投入到球磨机中研磨,过100目筛,得到主体釉浆;

所述口沿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300重量份的高岭土、35重量份的滑石、50重量份的石灰石、200重量份的钾长石和580重量份的水投入到球磨机中研磨,过100目筛,得到口沿釉浆。

(2)施釉:从坯体的口沿向下6mm处的坯体内外壁均施口沿釉浆,晾干,施釉厚度为0.2mm;然后将主体釉浆倒满所述坯体内,停留6s,再将坯体反扣到所述主体釉浆中浸泡3s,所述坯体外底部不施釉,晾干,得到施釉后的坯体。

(3)焙烧: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包括以下步骤:

炉温以170℃/h的速率从常温20℃升温至1350℃,在1350℃下保温1h,然后在1350℃的保温状态下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3min投一次,共投5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400g的量投入油柴,油柴投入完毕后,炉温以130℃/h的速率从1350℃降温至1150℃时,电窑炉停电,打开炉门,炉温自然降温到1040℃时,关闭炉门,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5min投一次,共投4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250g的量投入油柴,最后一次油柴投完5min后,打开炉门,当炉温自然降温到900℃时,关闭炉门,1.5h后打开炉门,自然降温到常温20℃,得到银光曜变建盏。

效果评价:

本实施例1制备的银光曜变建盏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看出,银光曜变建盏的口沿处纹理清晰、拟态鲜活、肌理瑰丽的特质而独艳群芳,在口沿处的纹理下方釉面具有银色光圈的晶莹油滴,油滴的釉色玄幻,隐秘闪耀,似在浩瀚无穷和深邃莫测中的宇宙中运转,蕴藏着润生万物的基质,银光曜变建盏的釉面润泽、无斑块、无气孔、质感好,从而具有优美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对比例1

本对比例1的建盏的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施釉:

将主体釉浆倒满所述坯体内,停留6s,再将坯体反扣到所述主体釉浆中浸泡3s,所述坯体外底部不施釉,晾干,得到施釉后的坯体。

效果评价:

本对比例1制备的建盏的口沿处纹理模糊暗淡、无光泽,质感差。

对比例2

本对比例2的建盏的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中:

所述主体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300重量份的釉石、10重量份的铁红、20重量份的滑石、20重量份的石灰石和350重量份的水投入到球磨机中研磨,过100目筛,得到主体釉浆。

效果评价:

本对比例2制备的建盏的釉面的油滴无银光、暗淡、模糊成片、粗糙和有斑块,质感差。

对比例3

本对比例3的建盏的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焙烧: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包括以下步骤:

炉温以170℃/h的速率从常温20℃升温至1350℃,在1350℃下保温1h,然后在1350℃的保温状态下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3min投一次,共投5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400g的量投入油柴,油柴投入完毕后,炉温以130℃/h的速率从1350℃降温至1150℃时,电窑炉停电,打开炉门,炉温自然降温到1040℃时,关闭炉门,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5min投一次,共投4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250g的量投入油柴,最后一次油柴投完5min后,打开炉门,当炉温自然降温到900℃时,关闭炉门,降温到常温20℃,得到建盏。

效果评价:

本对比例3制备的建盏的釉面无银光油滴,釉面粗糙且具有干焦感,质感差。

对比例4

本对比例4的建盏的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焙烧: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包括以下步骤:

炉温170℃/h的速率从常温20℃升温至1350℃,在1350℃下保温1h,然后在1350℃的保温状态下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3min投一次,共投5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400g的量投入油柴,油柴投入完毕后,炉温以130℃/h的速率从1350℃降温至1150℃时,电窑炉停电,打开炉门,炉温自然降温到常温20℃,得到建盏

效果评价:

本对比例4制备的建盏的口沿处纹理模糊,釉面无银光油滴,釉面暗淡、有气孔和斑块。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针对一种案例设计的实施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