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充电设备的防滥充电路以及用电设备

充电设备的防滥充电路以及用电设备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设备的防滥充电路以及用电设备,上述电路包括第一保护电路以及第二保护电路;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延时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延时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二输出端连接;稳压二极管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还通过第四电阻与第二输出端连接。在合适的脉冲电平时,第二保护电路中的第一电子开关管处于断开状态,由第一保护电路控制待充电装置回路闭合;在有高压脉冲电平时,延时电容进行充电,便于将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断路,从而便于将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回路断开。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6-16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设备的防滥充电路以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针对现有电子设备的通用性,各大电子设备厂家为了更好的做产品兼容,往往也会将输出不同电压的充电器也使用同一种对插接头。同时出于对产品安全性能考虑,目前市场上很多产品的充电器都实现了由常输出电平到脉冲输出的转换,有效避免了外部接口短路造成的产品损伤。

然而,上述方法极大地增加了充电器的识别难度,特别是针对无MCU的电路设计,在脉冲低电平时就误以为充电器断开,更不用说去进行脉冲电压的判别了,如果无法迅速有效的对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做识别并做相应的响应,很容易让高压充电器对低压设备充电,造成被充电设备的过压损坏,甚至出现其它不可预知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有效提高充电安全可靠性的充电设备的防滥充电路以及用电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充电设备的防滥充电路,包括:第一保护电路以及第二保护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五电阻以及延时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与充电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用于与待充电装置的充电控制端,以开启或关闭所述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回路,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充电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延时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延时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电路包括第二电子开关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电路还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三电阻、所述第四电阻、所述第五电阻以及所述第六电阻中的至少一个为可调电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时电容为可调电容。

在其中一个实例中,所述稳压二极管为可调稳压二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以及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

在其中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一保护电路中的第一电子开关管的开启所需充电器电压需比第二保护电路中第二电子开关管的开启所需充电器电压低。

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的防滥充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在合适的脉冲电平时,第二保护电路中的第一电子开关管处于断开状态,由第一保护电路控制待充电装置回路闭合;在有高压脉冲电平时,延时电容进行充电,以延缓第一电子开关管的导通速率,使得第二电子开关管先于第一电子开关管导通,从而使得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的电平在导通前直接拉低,进而使得第一电子开关管保持截止,便于将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断路,从而便于将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回路断开,避免了在高压脉冲电平下的充电,有效地提高了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充电设备的防滥充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设备的防滥充电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设备的防滥充电路包括第一保护电路以及第二保护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五电阻以及延时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与充电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用于与待充电装置的充电控制端,以开启或关闭所述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回路,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充电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延时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延时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电路包括第二电子开关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在合适的脉冲电平时,第二保护电路中的第一电子开关管处于断开状态,由第一保护电路控制待充电装置回路闭合;在有高压脉冲电平时,延时电容进行充电,以延缓第一电子开关管的导通速率,使得第二电子开关管先于第一电子开关管导通,从而使得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的电平在导通前直接拉低,进而使得第一电子开关管保持截止,便于将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断路,从而便于将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回路断开,避免了在高压脉冲电平下的充电,有效地提高了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安全可靠性。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充电设备的防滥充电路的电路图。

一实施例的充电设备的防滥充电路10包括第一保护电路100以及第二保护电路200。所述第一保护电路100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5、第五电阻R7以及延时电容C1。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用于与充电器的第一输出端C+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第一端用于与待充电装置的充电控制端CHG_CTRL,以开启或关闭所述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回路,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充电器的第二输出端C-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7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C-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7的第二端还与所述延时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延时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C-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电路200包括第二电子开关管Q2、第三电阻R2、第四电阻R6以及稳压二极管DZ1。所述稳压二极管DZ1与所述第一输出端C+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2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四电阻R6与所述第二输出端C-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合适的脉冲电平时,第二保护电路中的第一电子开关管处于断开状态,由第一保护电路控制待充电装置回路闭合;在有高压脉冲电平时,延时电容C1进行充电,以延缓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导通速率,使得第二电子开关管Q2先于第一电子开关管Q1导通,从而使得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控制端的电平在导通前直接拉低,进而使得第一电子开关管Q1保持截止,便于将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第一端断路,从而便于将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回路断开,避免了在高压脉冲电平下的充电,有效地提高了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安全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保护电路100中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电阻R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即所述第五电阻R7串联在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上,所述第五电阻R7对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上的电流进行限流,以避免流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控制端的电流过大的情况,确保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正常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保护电路100还包括第六电阻R4,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C-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电阻R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C-连接,通过调节所述第5电阻R7的大小从而影响所述延时电容C1的充电效率,进而使得所述延时电容C1的充至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导通的时间增多,便于延长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导通时间,从而便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更快先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二保护电路200中所述第一输出端C+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端C+以及所述第三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即所述稳压二极管DZ1与所述第三电阻R2串联,使得所述稳压二极管DZ1对所述第二保护电路200的分压电路进行稳压,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上的分压稳定,确保了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能够在充电器为高压脉冲电平有效工作。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稳压二极管为可调稳压二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二保护电路200还包括第七电阻R3,所述第三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七电阻R3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R2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即所述第七电阻R3串联在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上,使得所述第七电阻R3对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上的电流进行限流,从而使得流入至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控制端的电流减小,避免了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上的电流过大,有效地确保了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正常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电路中的第一电子开关管的开启所需充电器电压需比第二保护电路中第二电子开关管的开启所需充电器电压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R1与所述第二电阻R5、所述第五电阻R7形成第一分压电路,所述第二电阻R5作为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开启偏置电阻,为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开启提供偏置电压,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三电阻R2与所述第四电阻R6、所述稳压二极管DZ1形成第二分压电路,所述第四电阻R6作为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开启偏置电阻,为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开启提供偏置电压,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导通或截止。通过调节所述第一电阻R1、所述第二电阻R5与所述第五电阻R7的阻值比,以及所述第三电阻R2与所述第四电阻R6的阻值比,以及所述稳压二极管DZ1的大小,便于在正常脉冲电平下,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导通,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截止,以实现对所述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回路的开启,具体地,在正常脉冲电平下,所述第二电阻R5上的加载的电压达到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导通偏置电压,所述第四电阻R6上的加载的电压还未达到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导通偏置电压,使得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从而使得所述待充电装置的充电控制端CHG_CTRL的电平设置为低电平,以便于触发开启对所述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R1、所述第二电阻R5、所述第五电阻R7、所述第三电阻R2以及所述第四电阻R6中的至少一个为可调电阻,这样,在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和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导通偏置电压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对各电阻的阻值调整,实现在正常脉冲电压下导通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并断开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延时电容C1为可调电容,以便于与所述第五电阻R7形成不同充电时间的延时电路,从而便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导通时间滞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导通时间。而且,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以及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第一端为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第二端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Q1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充电器的第一输出端C+为所述充电器的正极,所述充电器的第二输出端C-为所述充电器的负极,以便于对所述待充电装置的充电控制端CHG_CTRL的电平调整,即在正常脉冲电压下充电时,将所述待充电装置的充电控制端CHG_CTRL的电平置低,而在高压脉冲电压下充电时,将所述待充电装置的充电控制端CHG_CTRL断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的防滥充电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设备的防滥充电路包括第一保护电路以及第二保护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五电阻以及延时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与充电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用于与待充电装置的充电控制端,以开启或关闭所述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回路,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充电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延时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延时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电路包括第二电子开关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在有高压脉冲电平时,延时电容进行充电,以延缓第一电子开关管的导通速率,使得第二电子开关管先于第一电子开关管导通,从而使得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的电平在导通前直接拉低,进而使得第一电子开关管保持截止,便于将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断路,从而便于将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回路断开,避免了在高压脉冲电平下的充电,有效地提高了待充电装置的充电安全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