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智能水利水务平台的水利信息采集装置

一种用于智能水利水务平台的水利信息采集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水利水务平台的水利信息采集装置,涉及水利水务技术领域,针对固定式的水利信息采集装置由于体积较大,导致安装与运输不便,且一旦水位上涨就会造成安装不稳定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与固定桩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桩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固定桩与支撑机构的连接处外围安装有抱箍,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部安装有风力测试器和多个供电机构,且所述支撑机构的一端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本实用新型在运输时能够拆分摆放,方便进行运输,安装时也更加省力、方便,且安装完成后会形成更加稳定的支撑结构,即使水位上涨也不会对其造成太大影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9159917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计算云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3303332.6

  • 发明设计人 戴维英;谭鑫烨;李亚楠;

    申请日2022-12-09

  • 分类号F16M11/04(2006.01);F16M11/16(2006.01);F16M11/18(2006.01);F16M11/22(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羲和路37号3幢407-26室(江宁开发区)

  • 入库时间 2023-07-07 01:38: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6-09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水利水务平台的水利信息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在水利水务的正常运转过程中需要对各地的水利信息进行采集,因此需要用到水利信息采集装置;

目前用于河道的水利信息采集装置一些为便携式信息采集装置,此种装置无法进行河道的实时信息采集,需要人工手持装置对河道进行信息采集,使用较为不便,尤其是汛期时无法及时的监测水位及水质变化情况,而固定式的水利信息采集装置在对其进行安装时,由于其体积较大且无法快速装卸,导致其在安装与运输过程中较为麻烦,且安装完成后由于河道边为潮湿的泥土,导致其会由于河道水位上涨而安装不稳,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智能水利水务平台的水利信息采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智能水利水务平台的水利信息采集装置,解决了固定式的水利信息采集装置由于体积较大,导致安装与运输不便,且一旦水位上涨就会造成安装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智能水利水务平台的水利信息采集装置,包括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与固定桩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桩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固定桩与支撑机构的连接处外围安装有抱箍,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部安装有风力测试器和多个供电机构,且所述支撑机构的一端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固定桩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及多个倒挂板,且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长端底部为圆台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承接板的底面设置有多个辅助钉,且所述承接板的上表面一侧安装有采集板,所述采集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固定桩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口,且所述固定桩的下半段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外围设置有多个倒挂板,且所述倒挂板的两侧表面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部设置有外盖帽,且所述外盖帽与转动杆之间通过螺形簧片相连接,所述外盖帽固定安装于固定桩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外连接柱,且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支撑柱之间通过一对辅助支撑板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供电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单片机,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的表面设置有一对光敏电阻,且所述光敏电阻与单片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声呐测深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口、外连接柱、抱箍,使得本装置能够拆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包括承接板、固定桩,另一个包括剩下的所有结构,在运输时能够分开摆放,缩减占用空间,方便进行运输,且在安装时能够先将承接板、固定柱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再连接上其余部分,安装时更加省力、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倒挂板、第一电动伸缩杆、螺形簧片,使得本装置在未安装时,倒挂板在螺形簧片的作用下收归于固定桩内部,此时固定桩整体呈“钉子”形,便于插入泥土中,固定桩插入泥土后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长使得倒挂板受到挤压,倒挂板向外展开插入固定桩周围的泥土中,形成更加稳定的固定。

综上所述,该装置在运输时能够拆分摆放,方便进行运输,安装时也更加省力、方便,且安装完成后会形成更加稳定的支撑结构,即使水位上涨也不会对其造成太大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桩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供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承接板;101、辅助钉;102、采集板;103、感应器;2、固定桩;201、连接口;202、第一电动伸缩杆;203、倒挂板;204、转动杆;205、螺形簧片;206、外盖帽;3、支撑机构;301、支撑柱;302、外连接柱;303、安装板;304、辅助支撑板;4、供电机构;401、电机;402、单片机;403、光伏板;404、光敏电阻;5、风力测试器;6、第二电动伸缩杆;601、声呐测深仪;7、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4,一种用于智能水利水务平台的水利信息采集装置,包括承接板1,承接板1与固定桩2固定连接,提供稳定的支撑,且固定桩2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机构3,固定桩2与支撑机构3的连接处外围安装有抱箍7,对两者之间进行加固,支撑机构3的顶部安装有风力测试器5和多个供电机构4,且支撑机构3的一端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6,用于测试,固定桩2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202及多个倒挂板203,且第一电动伸缩杆202的伸长端底部为圆台形结构。

如图2、图3所示,承接板1的底面设置有多个辅助钉101,进行辅助固定,且承接板1的上表面一侧安装有采集板102,采集板102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感应器103,用于采集河道水面的流速等信息,固定桩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口201,形成可拆分式结构,且固定桩2的下半段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202,提供倒挂板203向外挤压的力,第一电动伸缩杆202的底部外围设置有多个倒挂板203,且倒挂板203的两侧表面设置有转动杆204,转动杆204的外部设置有外盖帽206,且外盖帽206与转动杆204之间通过螺形簧片205相连接,外盖帽206固定安装于固定桩2的内部,使得倒挂板203能够自动收回固定桩2内。

如图2、图4所示,支撑机构3包括支撑柱301,支撑柱301的底部设置有外连接柱302,外连接柱302的表面设置有螺纹,外连接柱302与连接口201相互契合,且支撑柱30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303,安装板303与支撑柱301之间通过一对辅助支撑板304进行固定,使得支撑机构3更加稳定,供电机构4包括电机401,电机401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单片机402,负责处理两个光敏电阻404的阻值平衡,且电机401的输出端安装有光伏板403,用于光照发电,光伏板403的表面设置有一对光敏电阻404,且光敏电阻404与单片机402电性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声呐测深仪601,利用声呐对河道进行深度信息采集。

工作原理:该装置在安装时,先将固定桩2底部插入河道边的泥土内,直至辅助钉101完全插入泥土中,此时承接板1的底面与地面直接接触,随后第一电动伸缩杆202伸长挤压倒挂板203转动插入四周的泥土中,使得固定桩2稳定的安装在泥土中,接着,将外连接柱302旋转安装进入连接口201中,在两者外围安装上抱箍7,对固定桩2与支撑机构3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固,如此即可完成安装;

该装置在使用时,光伏板403持续发电,当阳光照射角发生变化时,两个光敏电阻404接受到不同的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小的光敏电阻404阻值变大,光照强度大的光敏电阻404阻值变小,接着,单片机402再根据两个光敏电阻404的阻值变化做出反应,控制电机401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光伏板403始终直面太阳,当需要采集河道深度数据时,第二电动伸缩杆6伸长,使得声呐测深仪601与水面接触,声呐测深仪601完成水深采集,另外,感应器103一直与河道里的水面接触,实时采集河道水的流速及水质变化,风力测试器5则一直采集河道上方的风力变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