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CN21914379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原文格式PDF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一诺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3439012.3
申请日2022-12-21
分类号G10K11/22(2006.01);
代理机构合肥上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88;
代理人高翔
地址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科学城大道1号
入库时间 2023-06-26 19:00:03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23-06-06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声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纤维传声筒。
背景技术
传声筒是一种通过介质的振动来传递声音的工具,传统的传声筒一般通过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一般用于机载设备,为机载设备的声音外放提供一个媒介的作用。
而现有的传声筒由于通过多种金属材料制成,虽然为声音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但是金属材料制成的传声筒重量较重,当高分贝使用时,振动频率容易升高,并造成传声筒的产生裂纹,造成传声筒损坏的问题。
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必要研发一种碳纤维传声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传声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筒身,所述筒身的两端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保护环和第二保护环,所述第一保护环的外表面开设有传声口,所述第一保护环的顶部固接有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固接于第一保护环的顶部,且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与传声口的大小相等,方便机载设备的声音通过筒身进行扩散传播。
优选的,所述筒身为碳纤维制成,从而提高声音通过筒身内部的传播速度,且使得筒身的韧性更好,强度更高,提高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环和第二保护环均为碳纤维环,便于提高筒身的整体强度,对筒身较为薄弱的部位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筒身的外表面为弧形,且所述筒身在第一保护环一侧孔径小于第二保护环一侧孔径,更便于声音的扩散传播,使得筒身本身具有加大声音传播距离和扩散声音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环的孔径小于第二保护环的孔径,便于第一保护环和第二保护环能更好的贴合筒身的开口两端,且便于更好的保护筒身的两端开口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的结构设计,通过连接板可将筒身与机载设备连接同于声音扩大传播,通过第一保护环和第二保护环的设置,可以对较为薄弱的筒身的两端开口处进行保护,而通过筒身的设置,方便声音的传播,且强度高,韧性好,不易受振动影响而出现开裂的情况。
(2)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保护环和第二保护环结构设计,便于提高筒身的整体强度,对筒身较为薄弱的部位进行保护。
(3)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筒身的弧形结构设计,更便于声音的扩散传播,使得筒身本身具有加大声音传播距离和扩散声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2中沿A-A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筒身;2、第一保护环;3、连接板;4、传声口;5、第二保护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传声筒技术方案:包括筒身1,所述筒身1的两端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保护环2和第二保护环5,所述第一保护环2的外表面开设有传声口4,所述第一保护环2的顶部固接有连接板3。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连接板3可将筒身1与机载设备连接同于声音扩大传播,通过第一保护环2和第二保护环5的设置,可以对较为薄弱的筒身1的两端开口处进行保护,而通过筒身1的设置,方便声音的传播,且强度高,韧性好,不易受振动影响而出现开裂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3固接于第一保护环2的顶部,且所述连接板3的外表面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与传声口4的大小相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便于通过连接板3的设置,方便筒身1与机载装置进行连接,而通过连接板3的开口,方便机载设备的声音通过筒身1进行扩散传播。
进一步的,所述筒身1为碳纤维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便于通过碳纤维的整体制作,从而提高声音通过筒身1内部的传播速度,且使得筒身1的韧性更好,强度更高,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环2和第二保护环5均为碳纤维环。
在本实施方式中,便于提高筒身1的整体强度,对筒身1较为薄弱的部位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筒身1的外表面为弧形,且所述筒身1在第一保护环2一侧孔径小于第二保护环5一侧孔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更便于声音的扩散传播,使得筒身1本身具有加大声音传播距离和扩散声音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环2的孔径小于第二保护环5的孔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便于第一保护环2和第二保护环5能更好的贴合筒身1的开口两端,且便于更好的保护筒身1的两端开口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机译: 一种制造碳纤维增强的聚合物元件的方法,一种制造碳纤维增强的聚合物层压的预制件,一种碳纤维增强的聚合物层压的预成型件以及一种碳纤维增强的聚合物元件的方法
机译: 一种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生产方法,一种碳纤维增强树脂模塑体,一种碳纤维增强树脂颗粒,以及一种碳纤维增强树脂模塑体的生产方法。
机译: 一种用于制造能够通过基于微波的更简单的方法来控制基于聚丙烯的聚合物的碳纤维的碳纤维的制造方法以及一种制造碳纤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