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绿化工程中疏水管自排水结构

一种绿化工程中疏水管自排水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化工程中疏水管自排水结构,包括渗透筒和内支撑件,所述渗透筒套接于内支撑件外侧,所述内支撑件由连接环、筋条和中心环组成,所述连接环相对设置两组,所述筋条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于两组连接环内,所述中心环套接于筋条外侧,所述中心环外侧设置有缓冲防护支撑组件。本实用新型属于绿化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提高渗透筒的减震抗压强度,避免渗透筒在受到外界撞击时产生硬性磕碰损耗,延长渗透筒的使用寿命,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的绿化工程中疏水管自排水结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914169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海南征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3235675.3

  • 发明设计人 李国健;何娟;黄光斌;

    申请日2022-12-05

  • 分类号F16L55/035(2006.01);F16L3/10(2006.01);E03F3/04(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70125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国贸路19号城市精英B709房

  • 入库时间 2023-06-01 21:51: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4-2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绿化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绿化工程中疏水管自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疏水管又称透水管,是一种具有倒滤透(排)水作用的新型管材,它克服了其他排水管材的诸多弊病,因其产品独特的设计原理和构成材料的优良性能,它排、渗水效果强,利用“毛细”现象和“虹吸”原理、集吸水、渗水、排水为一气呵成,具有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耐压能力及渗水性和反滤作用。不因地质、地理温度变化而发生断裂,并可达到排放洁净水的效果,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属于新型节能环保产品。

现检索到授权公告号为CN20280962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水管,其包括管体,管体采用塑料制成,且管体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管孔;管体外周包覆有渗透过滤层;渗透过滤层外周包覆有塑料网格。透水管采用塑料管体作为支撑。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透水管采用塑料管体作为支撑,塑料管体防撞击能力较弱,导致透水管的抗压能力差。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化工程中疏水管自排水结构,来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渗透筒的减震抗压强度,避免渗透筒在受到外界撞击时产生硬性磕碰损耗,延长渗透筒的使用寿命,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的绿化工程中疏水管自排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绿化工程中疏水管自排水结构,包括渗透筒和内支撑件,所述渗透筒套接于内支撑件外侧,所述内支撑件由连接环、筋条和中心环组成,所述连接环相对设置两组,所述筋条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于两组连接环内,所述中心环套接于筋条外侧,所述中心环外侧设置有缓冲防护支撑组件;所述缓冲防护支撑组件包括弹簧、上弧形板、下弧形板、内移动杆和外套杆,所述弹簧呈环形阵列连接于中心环外侧,所述上弧形板和下弧形板分别位于中心环的上方与下方,所述上弧形板连接于弹簧设置,所述下弧形板连接于弹簧设置,所述内移动杆设于上弧形板的两端下,所述外套杆设于下弧形板的两端上,所述外套杆与内移动杆滑动套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渗透筒的两端均连接于连接环。

优选的,所述渗透筒一端的所述连接环上同轴固定有外螺纹筒,位于所述渗透筒另一端的所述连接环上同轴连接有内螺纹槽。

优选的,所述外螺纹筒与内螺纹槽螺纹适配设置,且分别位于套接渗透管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的外周表面上均匀设置有缓冲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筋条呈环形阵列设置多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心环沿筋条环形阵列的中心轴线方向均匀套接设置多组。

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绿化工程中疏水管自排水结构通过缓冲凸起的设置,减少渗透筒与上弧形板以及下弧形板边角处的磨损,起到缓冲防护的作用,通过缓冲防护支撑组件的设置,渗透筒套设在中心环的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的外周,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可对渗透筒进行弹性支撑,当渗透筒受到外侧撞击时,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朝向中心环方向运动,使得上弧形板、下弧形板与中心环之间的弹簧被挤压,产生形变后的弹簧反作用于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实现对渗透筒的弹性支撑,同时内移动杆在外套杆内滑动对弹簧挤压进行限位,避免弹簧在被压缩时产生弯折,造成渗透筒的减震抗压强度降低,实现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对渗透筒的弹性缓冲支撑,提高渗透筒的抗压强度,避免渗透筒在受到外界撞击时产生硬性磕碰损耗,延长渗透筒的使用寿命,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化工程中疏水管自排水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化工程中疏水管自排水结构的内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化工程中疏水管自排水结构的缓冲防护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渗透筒,2、内支撑件,3、连接环,4、筋条,5、中心环,6、缓冲防护支撑组件,7、弹簧,8、上弧形板,9、下弧形板,10、内移动杆,11、外套杆,12、外螺纹筒,13、内螺纹槽,14、缓冲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绿化工程中疏水管自排水结构,包括渗透筒1和内支撑件2,渗透筒1套接于内支撑件2外侧,内支撑件2由连接环3、筋条4和中心环5组成,连接环3相对设置两组,筋条4呈环形阵列设置多组,筋条4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于两组连接环3内,中心环5沿筋条4环形阵列的中心轴线方向均匀套接设置多组,中心环5套接于筋条4外侧,中心环5外侧设置有缓冲防护支撑组件6,提高渗透筒1的减震抗压强度,避免渗透筒1在受到外界撞击时产生硬性磕碰损耗,延长渗透筒1的使用寿命,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缓冲防护支撑组件6包括弹簧7、上弧形板8、下弧形板9、内移动杆10和外套杆11,弹簧7呈环形阵列连接于中心环5外侧,上弧形板8和下弧形板9分别位于中心环5的上方与下方,上弧形板8连接于弹簧7设置,下弧形板9连接于弹簧7设置,内移动杆10设于上弧形板8的两端下,外套杆11设于下弧形板9的两端上,外套杆11与内移动杆10滑动套接设置,渗透筒1套设在中心环5的上弧形板8与下弧形板9的外周,上弧形板8与下弧形板9可对渗透筒1进行弹性支撑,当渗透筒1受到外侧撞击时,上弧形板8与下弧形板9朝向中心环5方向运动,使得上弧形板8、下弧形板9与中心环5之间的弹簧7被挤压,产生形变后的弹簧7反作用于上弧形板8与下弧形板9,实现对渗透筒1的弹性支撑,同时内移动杆10在外套杆11内滑动对弹簧7挤压进行限位,避免弹簧7在被压缩时产生弯折,造成渗透筒1的减震抗压强度降低,实现上弧形板8与下弧形板9对渗透筒1的弹性缓冲支撑,提高渗透筒1的抗压强度。

渗透筒1的两端均连接于连接环3,渗透筒1一端的连接环3上同轴固定有外螺纹筒12,位于渗透筒1另一端的连接环3上同轴连接有内螺纹槽13,外螺纹筒12与内螺纹槽13螺纹适配设置,且分别位于套接渗透筒1的两端,方便对两组渗透筒1的连接拼装。

上弧形板8与下弧形板9的外周表面上均匀设置有缓冲凸起14,起到缓冲防护的作用。

具体使用时,将渗透筒1套在中心环5的上弧形板8与下弧形板9外侧,渗透筒1在两端连接环3的支撑下稳定展平套设在中心环5外,对两个渗透筒1进行拼接时,将一个渗透筒1带有外螺纹筒12的一端与另一个渗透筒1带有内螺纹槽13的一端对接,转动外螺纹筒12,外螺纹筒12带动一个渗透筒1在内螺纹槽13的螺纹驱动下朝向另一个渗透筒1方向运动,直至两个渗透筒1固定锁紧,实现两个渗透筒1的快速拼接,完成渗透筒1的拼接后,将渗透筒1放置在排水的基坑内,当渗透筒1受到外侧撞击时,上弧形板8与下弧形板9上的缓冲凸起14对渗透筒1进行一次缓冲,当冲击力较大时,上弧形板8与下弧形板9朝向中心环5方向运动,使得上弧形板8、下弧形板9与中心环5之间的弹簧7被挤压,产生形变后的弹簧7反作用于上弧形板8与下弧形板9,实现对渗透筒1的弹性支撑,同时内移动杆10在外套杆11内滑动对弹簧7挤压进行限位,避免弹簧7在被压缩时产生弯折,造成渗透筒1的减震抗压强度降低,实现上弧形板8与下弧形板9对渗透筒1的弹性缓冲支撑,提高渗透筒1的抗压强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