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兼顾城市防洪排涝功能的地铁区间隧道新型结构型式

一种兼顾城市防洪排涝功能的地铁区间隧道新型结构型式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兼顾城市防洪排涝功能的地铁区间隧道新型结构型式,包括列车运行底板、排水管道和用于升降列车运行底板的升降系统,所述列车运行底板和升降系统设置在区间隧道内,列车运行底板上设有用于列车运行的轨道,列车正常运行时,列车运行底板位于靠近区间隧道底部的位置,所述排水管道位于区间隧道底部,排水管道连通区间隧道与城市地面。可以将洪水通过排水管道引入到区间隧道内,减轻城市排涝负担,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快速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灾害。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88229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23241259.4

  • 发明设计人 马明月;

    申请日2022-12-05

  • 分类号E21F16/02(2006.01);B61K13/00(2006.01);

  • 代理机构济南格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6;

  • 代理人张蕾

  • 地址 250061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2号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土建与水利学院

  • 入库时间 2023-06-01 21:49: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4-1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顾城市防洪排涝功能的地铁区间隧道新型结构型式。

背景技术

近数十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共同影响下,城市洪涝灾害问题日益严重。同时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洪水集中,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洪涝灾害更为严重,“城市看海”现象在中国各大城市屡次发生。城市洪涝灾害已成为影响中国城市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里程与建设规模与日俱增,已在城市地下空间形成巨大的通道网络;然而,在洪涝灾害发生时,城市地铁不仅要暂时停运,而且要加高加固防治洪水侵入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对于减缓城市洪涝灾害和闲置利用地铁区间隧道网络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兼顾城市防洪排涝功能的地铁区间隧道结构型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弥补现阶段地铁区间隧道结构功能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兼顾城市防洪排涝功能的地铁区间隧道新型结构型式,包括列车运行底板、排水管道和用于升降列车运行底板的升降系统,所述列车运行底板和升降系统设置在区间隧道内,列车运行底板上设有用于列车运行的轨道,列车正常运行时,列车运行底板位于靠近区间隧道底部的位置,所述排水管道位于区间隧道底部,排水管道连通区间隧道与城市地面。

优选的,所述区间隧道包括盾构管片结构和二衬衬砌结构,二衬衬砌结构设置在盾构管片结构内侧。

优选的,所述升降系统包括多个升降杆,多个升降杆分别分布在列车运行底板的左右两侧,升降杆固定端与区间隧道顶部连接,升降杆伸缩端与列车运行底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道与城市地面连通处设有用于开/闭排水管道的阀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城市发生洪涝时,列车停运,列车及列车运行底板通过升降系统移动至区间隧道上半部位置,此时可将洪水通过排水管道引入到区间隧道内,减轻城市排涝负担,保证了快速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灾害。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复杂,维护方便且能够有效降低整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泄洪时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1-盾构管片结构、2-二衬衬砌结构、3-升降杆、4-列车运行底板、5-列车、6-排水管道、7-洪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为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了解,所给出的实施例仅仅为实现方式的一种,并不代表所有实施例。

结合附图1和2,一种兼顾城市防洪排涝功能的地铁区间隧道新型结构型式,包括列车运行底板4、排水管道6和用于升降列车运行底板4的升降系统,所述列车运行底板4和升降系统设置在区间隧道内,列车运行底板4上设有用于列车5运行的轨道,列车5正常运行时,列车运行底板4位于靠近区间隧道底部的位置,列车运行底板4为列车5运行的承载结构,所述排水管道6位于区间隧道底部,排水管道6连通区间隧道与城市地面。

具体的,所述区间隧道包括盾构管片结构1和二衬衬砌结构2,二衬衬砌结构2设置在盾构管片结构1内侧,其中盾构管片结构1作为区间隧道结构的外侧支护结构,二衬衬砌结构2作为区间隧道结构内侧的防渗排水结构体,二衬衬砌结构2是采用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材料按照二衬结构制作的衬砌结构。

具体的,所述升降系统包括多个升降杆3,多个升降杆3分别分布在列车运行底板4的左右两侧,升降杆3固定端与区间隧道顶部连接,升降杆3伸缩端与列车运行底板4连接,升降系统的具体结构及安装方式采用常规升降技术即可,通过人工控制升降系统带动列车运行底板4进行提升或降落,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升降系统的安装位置不妨碍列车5运行。

具体的,所述排水管道6与城市地面连通处设有用于开/闭排水管道6的阀门,排水管道6即为将城市地标洪水引入到地铁区间隧道内的管道结构。

工作过程:1、当城市发生洪涝灾害时,停运地铁列车5,并将区间隧道内的列车运行底板4通过升降系统3升起;

2、开启泄洪闸及排水管道6上的阀门,将城市内涝洪水通过排水管道6引入地铁区间隧道之中;

3、引入到地铁区间隧道内的洪水7,顺着地铁区间隧道大体量、快速地传输到城市防洪泄洪位置,减小城市内涝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坏程度;

4、当城市洪涝灾害危险消除后,关闭排水管道6,通过升降系统3将列车运行底板4降到列车5运行原有位置,开通列车5,恢复城市运营。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