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及注射装置

一种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及注射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及注射装置,其中,该囊肿硬化治疗抽吸针包括:穿刺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包括穿刺针头;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包括:三通阀;切换开关,操作管,所述操作管内设置有单向阀;注射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切换组件,使切换开关可控制三通阀中的两个管路连接,从而实现使医护人员自由切换连接路线,从而使注射药物和抽吸的路线分离,并均与设置在切换组件上的穿刺针头连通,实际使用时仅需进行一次穿刺,通过切换开关改变管路连通状态,即可实现通过注射器分别注射和抽吸的相关操作,同时还在与三通阀连接的操作管内设置单向阀保证器械密封,有效减少病患治疗过程中的痛苦,防止发生创口感染的情况发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907927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众循精准医学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20401950.5

  • 发明设计人 吴松;杨焕程;雷崎方;林嘉珊;

    申请日2022-02-24

  • 分类号A61B17/34(2006.01);A61B10/00(2006.01);A61M1/00(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谢松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友谊路47号罗湖区人民医院医技楼5楼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37: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9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剂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甲状腺囊肿、乳腺囊肿、肝囊肿以及肾囊肿等的穿刺活检,大都需要在超声引导下,抽吸囊液送检,且操作过程中需要往囊腔内反复注射硬化剂(如无水乙醇)并抽吸出来,借此实现多次冲洗囊腔治疗,使血管闭塞,囊壁脱水坏死,结束时留置少量硬化剂,留置的硬化剂通过自体吸收,最终达到囊肿缩小的目的。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医师治疗的偏好不同,一般分为穿刺针和注射器两种治疗方式,这两种方式均需要多人协作完成。其中,穿刺针在使用过程中需反复更换注射器,造成医用器械的浪费;直接使用注射器时随囊液的浓度变化需切换不同型号的针头反复穿刺,增大了病患创口感染的风险。在穿刺过程中,若患者配合不良,如咳嗽、吞咽、说话或做出不适当的下颌运动,会在很大程度上模糊针尖的可视性,降低工作效率。在抽吸过程中,若囊液较粘稠,极可能堵塞针头,需重新更换大型号针头。以上情况均会增加穿刺的时间,不仅降低工作效率,更给患者造成持续的痛苦。

鉴于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囊肿治疗时,穿刺针在使用过程中需反复更换注射器,造成医用器械的浪费,同时导致穿刺的时间较长,给病患造成持续的痛苦;直接使用注射器时随囊液的浓度变化需切换不同型号的针头反复穿刺,增大了病患创口感染的风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及注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其中,所述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包括:

穿刺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包括穿刺针头;

切换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切换组件上,所述切换组件包括:

三通阀;

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转动设置在所述三通阀上,所述切换开关用于使所述三通阀内的两个管路连通;

操作管,所述操作管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操作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密合连接;

注射器,所述注射器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切换组件上。

所述的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其中,所述三通阀包括:

第一连通阀;

第二连通阀,所述第二连通阀贯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阀的一侧;

第三连通阀,所述第三连通阀贯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阀的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二连通阀相对所述第一连通阀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所述的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其中,所述第一连通阀、所述第二连通阀和所述第三连通阀相互连接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通部,所述切换开关密合转动设置在所述连通部上。

所述的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其中,所述切换开关包括:

轴柱,所述轴柱嵌合转动设置在所述连通部内,所述轴柱内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沿预定角度弯折设置,且所述预定角度与所述第一连通阀和所述第二连通阀之间的角度对应;

手轮,所述手轮固定设置在所述轴柱上,所述手轮包括第一指示部和第二指示部,所述第一指示部和所述第二指示部沿所述预定角度设置。

所述的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其中,所述穿刺针头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所述穿刺组件还包括:

软管,所述穿刺针头设置在所述软管的一端上;

连接件,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第一连通阀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部可拆卸适配,当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部组合连接时,所述软管与所述第一连通阀贯通连接。

所述的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其中,所述操作管包括:

第一操作管,所述第一操作管与所述第二连通阀密合贯通连接,所述第一操作管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第二操作管,所述第二操作管与所述第二连通阀密合贯通连接,所述第二操作管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相对所述第一连通阀反向设置。

所述的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瓣膜和第二瓣膜,所述第一瓣膜和所述第二瓣膜在所述第二操作管内抵接设置;

所述第一瓣膜和所述第二瓣膜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瓣膜包括:弹性部和导向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和所述导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操作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和所述导向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其中,所述注射器包括:

第一注射器,所述第一注射器与所述第一操作管可拆卸插拔连接;

第二注射器,所述第二注射器与所述第二操作管可拆卸插拔连接;

所述第一注射器和所述第二注射器均为透明注射器。

所述的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其中,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操作板,所述三通阀和所述操作管固定设置在所述操作板上;

所述操作板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把手。

一种注射装置,其中,所述注射装置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切换组件,使切换开关可控制三通阀中的两个管路连接,从而实现使医护人员自由切换连接路线,从而使注射药物和抽吸的路线分离,并均与设置在切换组件上的穿刺针头连通,实际使用时仅需进行一次穿刺,通过切换开关改变管路连通状态,即可实现通过注射器分别注射和抽吸的相关操作,同时还在与三通阀连接的操作管内设置单向阀保证器械密封,有效减少病患治疗过程中的痛苦,防止发生创口感染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中切换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在图2中的A节点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在图2中的B节点结构放大图。

在图1至图4中:100、穿刺组件;110、穿刺针头;111、通孔; 120、软管;130、连接件;200、切换组件;210、三通阀;211、第一连通阀;211a、安装部;212、第二连通阀;213、第三连通阀;214、连通部;220、切换开关;221、轴柱;221a、连接孔;222、手轮; 222a、第一指示部;222b、第二指示部;230、操作管;231、第一操作管;232、第二操作管;233、第一单向阀;233a、第一瓣膜;233b、第二瓣膜;233c、弹性部;233d、导向部;234、第二单向阀;240、操作板;241、把手;300、注射器;310、第一注射器;320、第二注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所述“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医师治疗的偏好不同,一般分为穿刺针和注射器300两种治疗方式,其中,穿刺针在使用过程中需反复更换注射器300,造成医用器械的浪费,同时导致穿刺的时间较长,给病患造成持续的痛苦;直接使用注射器300时随囊液的浓度变化需切换不同型号的针头反复穿刺,增大了病患创口感染的风险。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如图1所示,该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包括:穿刺组件100,所述穿刺组件100包括穿刺针头110;切换组件200,所述穿刺组件100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切换组件200上,所述切换组件200包括:三通阀210;切换开关220,所述切换开关220转动设置在所述三通阀210上,所述切换开关220用于使所述三通阀210内的两个管路连通;操作管230,所述操作管230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操作管230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210密合连接;注射器300,所述注射器 300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切换组件200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切换组件200,使切换开关220可控制三通阀210中的两个管路连接,从而实现使医护人员自由切换连接路线,从而使注射药物和抽吸的路线分离,并均与设置在切换组件200上的穿刺针头110连通,实际使用时仅需进行一次穿刺,通过切换开关 220改变管路连通状态,即可实现通过注射器300分别注射和抽吸的相关操作,同时还在与三通阀210连接的操作管230内设置单向阀保证器械密封,有效减少病患治疗过程中的痛苦,防止发生创口感染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的主体包括穿刺组件100、切换组件200和注射器300构成,其中,

穿刺组件100用于在病患的患病部位进行穿刺,该穿刺组件100 包括一穿刺针头110,通过穿刺针头110可实现将病患体内的囊液抽出或向病患体内注射药物,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对穿刺组件100 中的穿刺针头110进行了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穿刺针头110容易堵塞的问题,此部分内容在下文中详述;

切换组件200用于对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内部的管路进行切换,在该实施例中,病患仅需进行一次穿刺,即通过穿刺针头110 贯入病患的体内,而抽吸囊液和注射药物需要使用不同的注射器300,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切换组件200具体包括三通阀210、切换开关 220和操作管230,三通阀210具有三个相互连通的管路,切换开关 220转动设置在三通阀210上,通过转动切换开关220,可实现使三通阀210内的两个管路连通,从而实现不同功能的单向输入、输出的效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的三通阀210上还设置有操作管230,操作管230内设置有单向阀,通过单向阀可保证装置密封,避免空气中的病菌侵入到病患体内,在实际设置时,不同管线上单向阀的设置方式不同,在下文进行详述。

注射器300与现有技术中的注射器300结构相同,在实际使用时,注射器300可拆卸连接在上述操作管230的端头上,从而与切换组件200和穿刺组件100形成连通,通过注射器300抽吸和推压的方式对病患的患病部位进行注射或抽吸,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上述三通阀210包括第一连通阀211,第二连通阀212和第三连通阀213,第一连通阀211、第二连通阀212 和第三连通阀213两两之间间隔一定角度设置,且第一连通阀211、第二连通阀212和第三连通阀213的端部对应,中心线相交于同一点,具体地,以第一连通阀211的中心线为轴心,第二连通阀212设置在第一连通阀211的一侧,第三连通阀213设置在第一连通阀211的另一侧,且第二连通阀212和第三连通阀213相对第一连通阀21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便于通过切换开关220进行管路切换,在实际使用时,上述穿刺组件100与第一连通阀211连接,即第一连通阀211是固定要使用的连通阀,当医护人员转动切换开关 220时,可选择第一连通阀211与第二连通阀212连通,或第一连通阀211与第三连通阀213连通,从而实现切换管路进行不同操作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上述第一连通阀211、第二连通阀212 和第三连通阀213相互连接的中心位置还设置有连通部214,连通部 214具体为一凹槽,上述切换开关220密合转动设置在该连通部214 上,在实际设置时,切换开关220还包括轴柱221和手轮222,其中轴柱221的横截面形状与连通部214的横截面形状适配,同时在轴柱 221内部还设置有一连接孔221a,该连接孔221a沿预定角度折弯设置,当将轴柱221嵌合在连通部214内时,连接孔221a的两端与第一连接阀、第二连接阀和第三连接阀中的两个对应,以实现连通效果。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为便于医护人员对不同的连接方式进行调节,在本实施例中手轮222固定设置在轴柱221上,以便于医护人员转动,同时为对连接孔221a的位置进行指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在手轮222上设置有第一指示部222a和第二指示部222b,第一指示部222a和第二指示部222b之间沿上述预定角度设置,并与上述连接孔 221a的两端分别对应,在实际使用时,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在图1中第一指示部222a和第二指示部222b 分别指向第一连通阀211和第二连通阀212的位置,此时轴柱221内的连接孔221a与第一连通阀211和第二连通阀212对应连通,当医护人员对管路进行切换时,可手动顺时针转动手轮222,使手轮222 上的第一指示部222a第三连通阀213对应,第二指示部222b与第一连通阀211对应,此状态下能够将连接孔221a调整为与第一连通阀 211和第三连通阀213对应连通,从而改变了管路的使用。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为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操作管230还包括第一操作管231和第二操作管232,其中,第一操作管231与第二连通阀 212密合连接,同时,在第一操作管231中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33,对应地,第二操作管232与第三连通阀213密合连接,在第二操作管 232中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34,实际设置时,为实现通过第一单向阀233和第二单向阀234对装置整体密封的效果,同时兼顾对病患囊液注入药物和抽吸囊液的不同操作,第一单向阀233和第二单向阀234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方向相对与第一连通阀211方向相反。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图2中,第一单向阀233的朝向为朝向第一单向阀233的一侧,即第一单向阀233对应的第一操作管231仅能够向内注射而不能够向外抽吸,对应地,第二单向阀234的朝向为朝向背离第一单向阀233的一侧,即第二单向阀234对应的第二操作管232仅能实现向外抽吸的操作,而无法实现向内注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能够对装置整体进行密封,避免空气中的病菌进入到病患的身体内,另一方面对第二连通阀212和第三连通阀213的工能作出明确区分,即第二连通阀212仅用于向病患体内注射药物,第三连通阀213仅用于从病患体内抽出囊液,此外,还具有防呆的效果,避免医护人员操作失误。

在上述实施例中,配合注射器300使用时,仅需对病患进行一次穿刺,即可实现不同操作,不同操作中由于切换开关220的存在,能避免第二连通阀212和第三连通阀213内的液体混合,有效减少了因注射器300污染造成的医用器械的浪费。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实际设置时,上述第一单向阀233和第二单向阀234的结构样式相同,区别仅在于设置的方向,第一单向阀233 内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瓣膜233a和第二瓣膜233b,第一瓣膜233a 和第二瓣膜233b相对设置,并在第二操作管232的内部相互抵接,在未使用状态下,第一瓣膜233a和第二瓣膜233b相对抵接,可实现对第二操作管232的内部进行密封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瓣膜233a和第二瓣膜233b 的结构也相同,在设置时对称设置,其中,第一瓣膜233a具体包括弹性部233c的导向部233d,弹性部233c采用具有一定弹性性能的柔性材料制成,导向部233d同样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但韧性大于弹性部233c的韧性,在实际使用时,以图4为例,当存在压力驱动液体从下向上流动时,导向部233d对液体进行导向,使液体向第一瓣膜233a和第二瓣膜233b抵接的部位移动,当液体的压力大于弹性部 233c的弹力时,弹性部233c发生变形,此时第一瓣膜233a和第二瓣膜233b发生形变,液体可通过;

当存在压力驱动液体从上向下流动时,水流接触弹性部233c,在水压的作用下弹性部233c各个位置水压相同,趋向绷直状态,此时弹性部233c、导向部233d和操作管230的内壁呈三角形,实现使导向部233d对弹性部233c支撑的效果,因此在此状态下第一瓣膜233a和第二瓣膜233b能够阻挡液体流过,在上述实施例的具体设置中,弹性部233c的一端和导向部233d的一端与第二操作管232的内壁固定连接,弹性部233c的另一端与导向部233d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图4中的截面图中可以得知弹性部233c和导向部233d之间的区域为中空设置,以便于弹性部233c和导向部233d发生形变,完成上述导流和阻挡的功能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为便于医护人员在囊肿硬化治疗的不同阶段对注射器300进行区分,在本实施例中注射器300还包括第一注射器310和第二注射器 320,其中,第一注射器310与上述第一操作管231可拆卸连接,第二注射器320与上述第二操作管232可拆卸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注射器310对应的第一单向阀233朝向第一连通阀211的一侧,因此第一操作管231内的液体流动方向只能是向第一连通阀211 一侧流动的,即第一注射器310用于向病患的体内注射药物;第二注射器320对应的第二单向阀234朝向第二连通阀212的一侧,因此第二操作管232内的液体流动方向时背离第一连通阀211的,即第二注射器320用于将病患体内的囊液抽离,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仅需区分第一注射器310和第二注射器320的用途,由于第一单向阀233和第二单向阀234的存在,使医护人员不会发生通道之间混用的情况,同时有效保证在未连接注射器300时切换组件200内不会进入病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为保证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更为便携,在上述切换组件200中还设置有操作板 240,上述三通阀210和操作管230均固定设置在操作板240上,通过操作板240实现对上述各个功能部件的承接和保护,在具体设置时,操作板240的长宽尺寸应略大于上述功能部件在操作板240上布置的距离尺寸,以实现保护效果,避免因磕碰造成上述各个功能部件的损坏。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操作板240上还设置有把手241,把手241 对称设置在操作板240上的两侧,把手241可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握持,以稳定操作板240,同时也便于医护人员取用和携带。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可实现医护人员单人操作的效果,医护人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单手稳定操作板240和对切换开关220进行调节,另一只手对第一注射器310 和第二注射器320进行使用,从而实现使一个医护人员完成对病患的囊肿治疗的操作,有效减少了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人工数量的需求,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为保证在囊肿内液体过于粘稠的情况下,可更快抽取出囊液,在本实施例中还在穿刺针头110上设置有若干通孔111,若干通孔111阵列布置,当一个通孔111阻塞时,其他通孔111可继续使用,避免治疗过程停滞,同时,若干个通孔111的设置还可使硬化剂的注入更为均匀快速,有效加速治疗过程。

同时,为保证医护人员在囊肿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对穿刺针头110的位置进行定位,还可在穿刺针头110上涂覆有配合涂层,该配合涂层可以是钛合金材料层等,通过配合超声定位医疗仪器,可实现对深入病患体内的穿刺针头110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实现对病患体内深层患病部位的治疗,从而起到简化治疗程序的效果。

此外,上述穿刺组件100还包括软管120和连接件130,其中,软管120的一端与穿刺针头110连接,用于输送硬化剂至穿刺针头 110或将穿刺针头110内的囊液引出,连接件130设置在软管120的另一端上,连接件130与上述第一连通阀211上设置的安装部211a 适配,二者可实现可拆卸连接,软管120可实现弯曲,便于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调整位置,在实际设置时,软管120贯通设置在连接件 130的中心位置,当连接件130组合安装在安装部211a上时,软管 120与第一连通阀211贯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穿刺针头110可设置有不同的尺寸型号,不同的穿刺针头110中的通孔111直径也存在差别,在具体设置时将穿刺针头110、软管120和连接件130制作成一体构件,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对穿刺组件100进行替换,以保证治疗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注射装置,该注射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该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具体包括:穿刺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包括穿刺针头;切换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切换组件上,所述切换组件包括:三通阀;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转动设置在所述三通阀上,所述切换开关用于使所述三通阀内的两个管路连通;操作管,所述操作管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操作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密合连接;注射器,所述注射器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切换组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切换组件,使切换开关可控制三通阀中的两个管路连接,从而实现使医护人员自由切换连接路线,从而使注射药物和抽吸的路线分离,并均与设置在切换组件上的穿刺针头连通,实际使用时仅需进行一次穿刺,通过切换开关改变管路连通状态,即可实现通过注射器分别注射和抽吸的相关操作,同时还在与三通阀连接的操作管内设置单向阀保证器械密封,有效减少病患治疗过程中的痛苦,防止发生创口感染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及注射装置,其中,该囊肿通用硬化治疗抽吸针具体包括:穿刺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包括穿刺针头;切换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切换组件上,所述切换组件包括:三通阀;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转动设置在所述三通阀上,所述切换开关用于使所述三通阀内的两个管路连通;操作管,所述操作管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操作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阀密合连接;注射器,所述注射器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切换组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切换组件,使切换开关可控制三通阀中的两个管路连接,从而实现使医护人员自由切换连接路线,从而使注射药物和抽吸的路线分离,并均与设置在切换组件上的穿刺针头连通,实际使用时仅需进行一次穿刺,通过切换开关改变管路连通状态,即可实现通过注射器分别注射和抽吸的相关操作,同时还在与三通阀连接的操作管内设置单向阀保证器械密封,有效减少病患治疗过程中的痛苦,防止发生创口感染的情况发生。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