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能够加快注塑产品冷却脱模的注塑模具

一种能够加快注塑产品冷却脱模的注塑模具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加快注塑产品冷却脱模的注塑模具,具体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顶部设有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包括两个套管,所述套管内部设有密封杆,所述上模具顶部设有连通管,所述套管外端设有紧固螺栓,所述连通管外端固定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设有导气管并与导气管一端通过快速接头相连接,所述导气管另一端固定设有气筒。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压推动模腔中已经冷却定型的物体,以便使其脱模,相比较于利用一些坚硬的工具推动物体脱模,通过这样的方式利用气压推动物体脱模,不会在物体的表面造成变形或其他损伤,保持了物体的完整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31902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无锡市双杰模塑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23360770.1

  • 发明设计人 浦晓杰;

    申请日2021-12-28

  • 分类号B29C45/26(2006.01);B29C45/40(2006.01);B29C45/73(2006.01);

  • 代理机构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孙建

  • 地址 214106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厚桥街道中东村工业园

  • 入库时间 2022-09-26 23:57: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30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加快注塑产品冷却脱模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是最常用的制造塑料件的制造工艺,使用注塑成型制造各种产品,其尺寸,复杂性和应用差别很大,注塑成型工艺需要使用注塑成型机,原始塑料材料和模具,塑料在注塑成型机中熔化,然后注入模具,在那里冷却并固化成最终部分,注塑成型用于生产各种应用的薄壁塑料部件,其中最常见的是塑料外壳。

由于成型物料的熔融塑化和流动造型是分别在料筒和模腔中进行,模具可始终处于使熔体很快冷凝或交联固化的状态,从而有利于缩短成型周期,此外,成型时要先锁紧模具后才将熔料注入,加之具有良好流动性的熔料对模腔的磨损很小,因此一套模具可生产大批量注塑制品。

上述优点都是注塑成型能够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但是注塑成型的物体在脱模时,可能会出现脱模困难的现象,因此就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推动模具内成型的物体与模具分离,这些辅助的工具有可能会造成物体在脱模的过程中发生形变或其他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加快注塑产品冷却脱模的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加快注塑产品冷却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设在下模具顶端,所述上模具顶部设有脱模机构;

所述脱模机构包括两个套管,所述套管固定设在上模具顶端,所述套管内部设有密封杆,所述密封杆外端与套管内壁相接触,所述上模具顶部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两端分别与两个套管外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外端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一端延伸至套管内部并与密封杆外端相接触,所述紧固螺栓与套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紧固螺栓设在连通管与套管连接处的顶部,以此对密封杆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管外端固定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设有导气管并与导气管一端通过快速接头相连接,所述导气管另一端固定设有气筒,所述气筒内部设有推块,所述推块一侧固定设有密封垫,所述推块和密封垫外端与气筒内壁相接触,所述推块另一侧设有螺纹杆并与螺纹杆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另一端延伸至气筒后侧并固定设有两个拨杆,所述螺纹杆与气筒通过螺纹连接,通过气筒推动气体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顶端固定设有注塑管,所述注塑管顶端固定设有密封圈,所述注塑管设在两个套管之间,熔化的材料通过注塑管进入模具中。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的壁中开设有空腔,所述上模具两侧均固定设有水管,所述水管一端与空腔相连通,将冷水注入空腔中,以便对模具中的物体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具和上模具外端均固定设有连接片,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片设在另一个所述连接片的顶端,两个所述连接片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上模具和下模具以此连接为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压推动模腔中已经冷却定型的物体,以便使其脱模,相比较于利用一些坚硬的工具推动物体脱模,通过这样的方式利用气压推动物体脱模,不会在物体的表面造成变形或其他损伤,保持了物体的完整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其中一个水管向上模具壁中的空腔注入冷却水,进入空腔中的水通过另一个水管流出,以此使得空腔中的水流动,对模具中的材料降温,相比较于传统的散热方式,这样散热能够使得散热的效率更高,物体冷却的更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半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管立体半剖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气筒立体半剖图。

附图标记为:1、上模具;2、注塑管;3、套管;4、密封杆;5、气筒;6、螺纹杆;7、导气管;8、连通管;9、水管;10、连接片;11、下模具;12、空腔;13、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5,该实施例的一种能够加快注塑产品冷却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11,所述上模具1设在下模具11顶端,上模具1和下模具11共同组成模具,所述上模具1顶部设有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包括两个套管3,所述套管3固定设在上模具1顶端,所述套管3内部设有密封杆4,所述密封杆4外端与套管3内壁相接触,通过密封杆4可将套管3封闭,所述上模具1顶部设有连通管8,所述连通管8两端分别与两个套管3外端固定连接,以此将空气导入套管3中,所述套管3外端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一端延伸至套管3内部并与密封杆4外端相接触,所述紧固螺栓与套管3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紧固螺栓设在连通管8与套管3连接处的顶部,以此对密封杆4进行固定,所述连通管8外端固定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设有导气管7并与导气管7一端通过快速接头相连接,所述导气管7另一端固定设有气筒5,以此连接气筒5和连通管8,所述气筒5内部设有推块13,所述推块13一侧固定设有密封垫,所述推块13和密封垫外端与气筒5内壁相接触,密封垫提高了推块13的密封性,所述推块13另一侧设有螺纹杆6并与螺纹杆6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6另一端延伸至气筒5后侧并固定设有两个拨杆,所述螺纹杆6与气筒5通过螺纹连接,通过气筒5推动气体移动。

实施场景具体为:将上模具1固定在下模具11的顶端,二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模具,上模具1和下模具11之间形成模腔,将熔化后的材料注入模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便可制得所需的物品,在注塑的过程中,密封杆4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套管3中,密封杆4的底端与套管3的底端齐平,此时套管3处于密封状态,连通管8与套管3的连接处被密封杆4所封闭,当物体冷却成型后,需要进行脱模,此时向上拉动密封杆4,将密封杆4的底端拉动至连通管8与套管3连接处的顶部,而后再将密封杆4固定,此时连通管8通过套管3与上模具1内部的模腔相连通,随后再将连接管与导气管7相连接,使得气筒5通过导气管7和连通管8与套管3相连通,此时,转动拨杆带动螺纹杆6转动,螺纹杆6与气筒5通过螺纹连接,因此螺纹杆6转动后推动推块13在气筒5内部移动,挤压气筒5内部的空气,空气受到挤压后通过导气管7和连通管8流动至套管3中,进而到达模腔处,使得套管3与模腔连接处的气压升高,通过气压推动模腔中已经冷却定型的物体,以便使其脱模,相比较于利用一些坚硬的工具推动物体脱模,通过这样的方式利用气压推动物体脱模,不会在物体的表面造成变形或其他损伤,保持了物体的完整性。

参照说明书附图1-3,该实施例的一种能够加快注塑产品冷却脱模的注塑模具,所述上模具1顶端固定设有注塑管2,所述注塑管2顶端固定设有密封圈,以此确保了注塑过程中的密封性,所述注塑管2设在两个套管3之间,熔化的材料通过注塑管2进入模具中,所述上模具1的壁中开设有空腔12,所述上模具1两侧均固定设有水管9,所述水管9一端与空腔12相连通,将冷水注入空腔12中,以便对模具中的物体散热,所述下模具11和上模具1外端均固定设有连接片10,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片10设在另一个所述连接片10的顶端,两个所述连接片10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上模具1和下模具11以此连接为一个整体。

实施场景具体为:在注塑过程中,注塑工具将熔化后的材料通过注塑管2注入模具内部,注塑管2顶端的密封圈与注塑的工具接触,以此确保了注塑过程中的密封性,当注塑完成后,通过其中一个水管9向上模具1壁中的空腔12注入冷却水,进入空腔12中的水通过另一个水管9流出,以此使得空腔12中的水流动,对模具中的材料降温,相比较于传统的散热方式,这样散热能够使得散热的效率更高,物体冷却的更快。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