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防鼻部损伤的鼻塞导管固定装置

一种防鼻部损伤的鼻塞导管固定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鼻部损伤的鼻塞导管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棉垫,所述棉垫上设有对称分布的连接带,连接带的一端与棉垫连接,连接带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管套,第三凹槽内设有第一粘接棉;所述连接带的长度小于鼻塞导管的长度;所述棉垫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凹槽,棉垫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凹槽,棉垫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粘接棉的下方设有第一保护膜。本发明固定装置通过增设棉垫和导管套,避免皮肤直接与输氧管接触摩擦问题,能有效的降低长时间佩戴鼻塞导管导致的皮肤磨损,提高患者舒适性,固定装置具有鼻唇沟固定和非固定两种状态,通过撕拉第一粘接棉进行切换,操作简单方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091723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22994661.9

  • 发明设计人 周雪;

    申请日2021-12-01

  • 分类号A61M16/06(2006.01);A61M25/02(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赵丹

  •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305号

  • 入库时间 2022-09-06 01:22: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0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是一种防鼻部损伤的鼻塞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湿化治疗仪通过高流量专用鼻塞或其他患者接口,持续为患者提供可以调控并相对恒定吸氧浓度(21%~100%),温度(31-37℃)和湿度的高流量(8~80L/min)吸入气体的治疗方式,临床常用于轻中度低氧血症,如低氧性呼吸衰竭,如ARDS、肺炎、肺纤维化、心源性肺水肿等患者,对单纯低氧性呼吸衰竭(I型呼吸衰竭)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对部分轻度低氧合并高碳酸血症(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能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鼻塞导管作为与人体连接的部位,经常因拉扯导致脱落,或因患者长时间佩戴导致与皮肤磨损,导致鼻部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鼻部损伤的鼻塞导管固定装置,将输氧管放置在限位槽上,鼻塞导管插入导管套内,去除第二保护膜和第三保护膜,通过第二粘接区和第三粘接区包裹输氧管表面,完成输氧管的固定,去除第一保护膜,将鼻塞导管插入鼻孔处,第一粘接区粘于鼻唇沟处完成固定;固定装置通过增设棉垫和导管套,避免皮肤直接与输氧管接触摩擦问题,能有效的降低长时间佩戴鼻塞导管导致的皮肤磨损,提高患者舒适性,固定装置具有鼻唇沟固定和非固定两种状态,通过撕拉第一粘接棉进行切换,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鼻部损伤的鼻塞导管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棉垫,所述棉垫上设有对称分布的连接带,连接带的一端与棉垫连接,连接带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管套,第三凹槽内设有第一粘接棉。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带的长度小于鼻塞导管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棉垫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凹槽,棉垫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凹槽,棉垫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粘接棉的下方设有第一保护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粘接棉的两端与第三凹槽内壁连接,第一粘接棉与第三凹槽的底部不粘接,呈镂空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二粘接棉,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三粘接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通过增设棉垫和导管套,避免皮肤直接与输氧管接触摩擦问题,能有效的降低长时间佩戴鼻塞导管导致的皮肤磨损,提高患者舒适性,固定装置具有鼻唇沟固定和非固定两种状态,通过撕拉第一粘接棉进行切换,操作简单方便,适于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防鼻部损伤的鼻塞导管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棉垫1,如图1至图4所示,棉垫1为柔性材质,降低患者接触摩擦引起的不适,棉垫1上设有对称分布的连接带2,连接带2为弹性棉带,连接带2的长度小于鼻塞导管10的长度,连接带2的一端与棉垫1连接,连接带2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管套3,导管套3为柔性材质,导管套3为锥台型,导管套3的入管口31的直径大于鼻塞导管10的直径,导管套3的限位口32的直径小于鼻塞导管10的直径,导管套具有伸缩性,通过其伸缩性将鼻塞导管10插入并包裹在其端部的外表面,棉垫1上设有限位槽4,输氧管9放置在限位槽4上。

棉垫1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凹槽11,棉垫1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凹槽12,棉垫1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三凹槽13,第三凹槽13内设有第一粘接棉14,第一粘接棉14的下方设有第一保护膜15,第一保护膜15贴于第一粘接棉14的第一粘接区16上,第一粘接棉14的两端与第三凹槽13内壁连接,第一粘接棉14与第三凹槽13的底部不粘接,为镂空态。

第一凹槽11内设有第二粘接棉5,第二粘接棉5上的第二粘接区52上贴有第二保护膜51,为进一步增强输氧管的稳固性,在第二凹槽12内设置第三粘接棉6,第三粘接棉6上的第三粘接区62上贴有第三保护膜61。

实施例1

输氧管9上不具有固定功能,将输氧管9放置在限位槽4上,鼻塞导管10插入导管套3内,去除第二保护膜51和第三保护膜61,通过第二粘接区52和第三粘接区62包裹输氧管9表面,完成输氧管9的固定,去除第一保护膜15,将鼻塞导管10插入鼻孔处,第一粘接区16粘于鼻唇沟处完成固定。

实施例2

输氧管9已具有固定功能,无需增加鼻唇沟处固定时,手指扣起第一粘接棉14与第三凹槽13之间,将第一粘接棉14从两端的连接处断开,降低第一保护膜15摩擦皮肤,其他操作与实施例1操作原理相同。

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通过增设棉垫和导管套,避免皮肤直接与输氧管接触摩擦问题,能有效的降低长时间佩戴鼻塞导管导致的皮肤磨损,提高患者舒适性,固定装置具有鼻唇沟固定和非固定两种状态,通过撕拉第一粘接棉进行切换,操作简单方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