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能够自动调粘的脂水混相动态乳化系统

一种能够自动调粘的脂水混相动态乳化系统

摘要

一种能够自动调粘的脂水混相动态乳化系统,包括储液池、吸收液辅助混流泵和吸收液主混流泵;储液池内设有底部连通的加水部和加脂部,加水部和加脂部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出水口和出脂口,加水部的出水口与吸收液辅助混流泵的进水口管路连接,吸收液辅助混流泵的出水口管路连接在文丘里管的进液端,加脂部的出脂口管路连接在文丘里管的喉管上,文丘里管的出液端与吸收液主混流泵的进液口管路连接,吸收液主混流泵的出液口连接有出液管道,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含有脂类化合物的吸收液混合困难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068299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理工大学洛阳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20084751.6

  • 申请日2022-01-13

  • 分类号B01D53/18(2006.01);

  • 代理机构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许宁

  • 地址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65号

  • 入库时间 2022-09-06 01:21:5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9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化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自动调粘的脂水混相动态乳化系统。

背景技术

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普通意义上的VOC就是指挥发性有机物;但是环保意义上的定义是指活泼的一类挥发性有机物,即会产生危害的那一类挥发性有机物。

目前对废气中VOC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化学销毁和物理吸附(吸收)。物理吸收法根据吸附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固体吸收法和液体吸收法两大类。其中,固体吸收法主要是采用活性炭吸收,但该方法存在吸附饱和度低、再生困难、运行费用高、运输过程易损坏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液体吸收法通常以有机溶剂与水混合作为吸收液,在使用是将待处理的VOC气体通入VOC处理系统内,吸收液在VOC处理系统内经雾化处理从而与VOC气体充分接触,将气体内的VOC成分吸收在吸收液内,最后对吸收液分离处理即可。常用的有机溶剂为脂类化合物,脂类化合物较为粘稠且不易与水混合,吸收液中脂类化合物的含量低会影响对VOC的吸附效率,吸收液中脂类化合物的含量高则会因吸收液粘稠造成向VOC处理系统内的输送困难,从而影响对废气中VOC的吸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粘的脂水混相动态乳化系统,以解决含有脂类化合物的吸收液混合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能够自动调粘的脂水混相动态乳化系统,包括储液池、吸收液辅助混流泵和吸收液主混流泵;储液池内设有底部连通的加水部和加脂部,加水部和加脂部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出水口和出脂口,加水部的出水口与吸收液辅助混流泵的进水口管路连接,吸收液辅助混流泵的出水口管路连接在文丘里管的进液端,加脂部的出脂口管路连接在文丘里管的喉管上,文丘里管的出液端与吸收液主混流泵的进液口管路连接,吸收液主混流泵的出液口连接有出液管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出水口位于加水部的底部,出脂口设置在加脂部的侧壁且位于加脂部内水脂分层处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储液池上部通过设置的竖向隔离板将储液池内分隔成加水部和加脂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吸收液辅助混流泵的进水口管路上设置供水流量阀,加脂部的出脂口和文丘里管之间的管路上设置供脂流量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出液管道用于与VOC处理系统连接,加脂部还设有以承接VOC处理系统的回流液的回流管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吸收液辅助混流泵的流量为吸收液主混流泵流量的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储液池中的脂类化合物和水进行乳化混合形成双液吸收液,乳化后的双液吸收液流动性强,经乳化的双液吸收液通入VOC处理系统后,在VOC处理系统内经雾化与VOC气体接触以完成对VOC的吸附。

2、吸收液辅助混流泵的进水口管路上设置供水流量阀,加脂部的出脂口和文丘里管之间的管路上设置供脂流量阀可以调整双液吸收液中水和脂类化合物的含量,调整双液吸收液的粘稠度。

3、储液池上部通过设置的竖向隔离板将储液池内分隔成加水部和加脂部,加水部和加脂部的底部连通,由于脂类的密度小于水,加脂部加入的脂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水分能够在与脂类化合物发生分离后沉降至加脂部底部,并与加水部连通,经出水口流出储液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文丘里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隔板,2、加脂部,3、加水部,4、储液池,5、吸收液辅助混流泵,6、文丘里管,601、进液端,602、喉管,603、出液端,7、吸收液主混流泵,8、出液管道,9、VOC处理系统,10、回流管道,11、供水流量阀,12、供脂流量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能够自动调粘的脂水混相动态乳化系统,包括储液池4、吸收液辅助混流泵5、文丘里管6和吸收液主混流泵7。储液池4上部竖直设置有隔板1,隔板1将储液池4分为底部连通的加水部3和加脂部2,隔板1的顶端与储液池4上沿齐平,隔板1的底端和储液池4的底面留有一定的间距,以形成连通加水部3和加脂部2的通道。由于脂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加脂部2的水可以通过该通道进入加水部3,加脂部2的脂和水分层后,脂在水面以上。

加水部3和加脂部2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出水口和出脂口,出水口位于加水部3的底部,出脂口设置在加脂部2的侧壁且位于加脂部2内水脂分层处的上方。

结合图2所示,加水部3的出水口与吸收液辅助混流泵5的进水口管路连接,吸收液辅助混流泵5的出水口管路连接在文丘里管6的进液端601,加脂部2的出脂口管路连接在文丘里管6的喉管602上。吸收液辅助混流泵5可以对通过吸收液辅助混流泵5的水加压,进而使流入文丘里管6内的水流速加大,脂类化合物较为粘稠,文丘里管6内部水的高速流动产生负压,能够对出脂口流出的脂类化合物产生引流,使脂类化合物流入文丘里管6。脂类化合物和水共同流经文丘里管6后由文丘里管6的出液端603流出,并与吸收液主混流泵7的进液口管路连接,吸收液辅助混流泵5、文丘里管6、吸收液主混流泵7的配合作用使脂类化合物和水乳化混合形成用于吸附VOC的吸收液,吸收液主混流泵7的出液口连接有出液管道8。

出液管道8用于与VOC处理系统9连接,吸收液在VOC处理系统9内经雾化与VOC气体接触以完成对VOC的吸附。储液池4的加脂部2还设有以承接VOC处理系统9回流液的回流管道10,回流液为在VOC处理系统9内吸附有VOC的吸收液。VOC处理系统9的回流液经回流管道10流入加脂部2后,在加脂部2内水与脂类化合物分离,水下沉于加脂部2的底部并与加水部3连通,经加水部3的出水口流出储液池4外,吸附有VOC的脂类化合物经出脂口流出储液池4,在储液池4外与水混合乳化为双液吸收液后继续流入VOC处理系统9进行VOC的吸附。待脂类化合物吸附的VOC饱和后,将饱和的脂类化合物由加脂部2移出进行分馏处理,分馏后的脂类化合物继续通入加脂部2进行循环利用。

双液吸收液的乳化过程中,吸收液辅助混流泵5的流量为吸收液主混流泵7流量的15%,为了控制本乳化系统的双液吸收液中水和脂类化合物的含量,在吸收液辅助混流泵5的进水口管路上设置供水流量阀11,加脂部2的出脂口和文丘里管6之间的管路上设置供脂流量阀12,通过调整供水流量阀11和供脂流量阀12,可以控制脂水混合的比例,进而实现对双液吸收液的自动调粘,流量阀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向加脂部2加入脂类化合物,加水部3加入水;其次,启动供水流量阀11和供脂流量阀12,控制水和脂的配比,水经吸收液辅助混流泵5后进入文丘里管6的进液端601,脂类化合物由加脂部2的出脂口进入文丘里管6的喉管602,吸收液辅助混流泵5、文丘里管6、吸收液主混流泵7的配合作用使脂类化合物和水乳化混合形成用于吸附VOC的双液吸收液,并经吸收液主混流泵7调整双液吸收液的压力后进入出液管道8,向VOC处理系统9提供双液吸收液。双液吸收液在VOC处理系统9内完成对VOC的吸附,吸附后的双液吸收液经加脂部2设置的回流管道10回流至加脂部2内,在加脂部2内水与脂类化合物分离,水下沉于加脂部2的底部并与加水部3连通,含有VOC的脂类化合物位于加脂部2水脂分层处的上方。同样的,脂类化合物和水分别经出脂口和出水口流出储液池4后继续形成双液吸收液,以实现脂类化合物对VOC的循环吸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