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上料装置及应用该上料装置的生产线

上料装置及应用该上料装置的生产线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上料装置及应用该上料装置的生产线,通过在支架上设置第一置物平台、第二置物平台以及推板,并且设置分别驱动第一置物平台、第二置物平台和推板移动的第一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移动组件,在上料时,将工件放置在第二置物平台上,然后由第二升降组件驱动第二置物平台上升至与第一置物平台平齐或略高于第一置物平台的位置,接着移动组件驱动推板将工件从第二置物平台推到第一置物平台上,进而由第一升降组件驱动第一置物平台升降,使得置于第一置物平台上的工件达到设定高度,方便拿取上料,在拿取置于第一置物平台上的工件时,可将另外的工件放置于第二置物平台上,使得换料时间较快,减少生产线的待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91765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智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23176190.7

  • 发明设计人 农昌汉;农达汉;

    申请日2021-12-15

  • 分类号B65G47/90(2006.01);B65G47/82(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王娅洁

  • 地址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罗村孝贤路7号何金星厂房自编A1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8:04: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瓷砖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及应用该上料装置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一些板状结构的工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堆叠在一起,然后一一提取到生产线上进行加工,例如在瓷砖生产中,通常将干燥后的坯料堆叠在一起,然后一一提取到生产线上进行釉料,再进行烧制,最后形成瓷砖。

在将坯料一一提取到生产线上进行釉料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升降支架以及机械手实现,即工人将堆叠好的坯料通过叉车搬运到指定位置的升降支架,然后由机械手将升降支架上的坯料一一提取到生产线上进行釉料。现有的升降支架中,不具有坯料横向移动的功能,即升降支架只能提升放置在其上面的坯料的高度,以方便机械手拿取坯料。因此,在放置在升降支架的坯料用完后,再通过人工将另外的坯料运输到升降支架上,由于人工换料过程慢,因此导致换料时间长、工作效率低。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及应用该上料装置的生产线,旨在解决现有的上料装置在换料时需要等上料装置上的工件用完才能通过人工进行换料,进而导致换料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料装置,包括支架、第一置物平台、第二置物平台以及推板,第一置物平台和第二置物平台平铺在支架上,且第一置物平台、第二置物平台均与支架滑动连接,推板设在第二置物平台上方;所述支架上还连接有可驱动第一置物平台竖向移动的第一升降组件、可驱动第二置物平台竖向移动的第二升降组件、以及可驱动推板向第一置物平台一侧移动的移动组件,第一升降组件固定在支架的一侧面上,第二升降组件固定在支架背面远离第一升降组件的一侧,移动组件固定在支架背面且位于第二升降组件上方。

所述的上料装置中,第一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和移动组件均固定在支架的外侧,第一置物平台、第二置物平台以及推板均安装在支架的内部,且支架上可有用于穿过第一置物平台、第二置物平台以及推板的避让孔。

所述的上料装置中,所述第一置物平台、第二置物平台以及推板均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过所述避让孔并与对应的第一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和移动组件固定连接,连接杆中部设有凹槽,连接杆在凹槽位置与避让孔边沿滑动连接。

所述的上料装置中,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固定在支架的侧面,支架在第一升降组件两侧竖向设置有第一直线导轨,第一置物平台通过第一直线导轨与支架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固定在支架背面的下部,支架在二升降组件两侧竖向设置有第二直线导轨,第二置物平台通过第二直线导轨与支架滑动连接;

所述移动组件固定在支架背面的上部,支架在移动组件的两侧横向设置有第三直线导轨,推板通过第三直线导轨与支架滑动连接。

所述的上料装置中,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丝杆、丝杆螺母以及驱动电机,丝杆两端与支架转动连接,丝杆螺母螺纹连接在丝杆的中部,第一置物平台与丝杆螺母固定连接,驱动电机固定在支架的下部,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和移动组件均为伸缩气缸。

所述的上料装置中,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和移动组件均为丝杆结构或伸缩气缸。

所述的上料装置中,所述支架下部固定有朝向第一置物平台的第一检测器,支架上部端固定有朝向第一置物平台的第二检测器;第一置物平台的底面固定有竖向设置的第三检测器,支架在第一置物平台下方设有朝向第二置物平台的第四检测器,支架在远离第一升降组件一侧横向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二置物平台的第一行程开关和用于检测推板的第二行程开关,支架正面设有用于检测推板的第三行程开关,支架在第一升降组件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四行程开关和第五行程开关。

所述的上料装置中,所述推板上固定有用于被第三行程开关检测的检测杆。

一种生产线,包括机械手,还包括所述的上料装置,所述机械手可移动至第一置物平台上方并抓取上料装置的第一置物平台上方的工件。

有益效果:通过在支架上设置第一置物平台、第二置物平台以及推板,并且设置可驱动第一置物平台竖向移动的第一升降组件、可驱动第二置物平台竖向移动的第二升降组件、以及可驱动推板向第一置物平台一侧移动的移动组件,在上料时,将工件放置在第二置物平台上,然后由第二升降组件驱动第二置物平台上升至与第一置物平台平齐或略高于第一置物平台的位置,接着移动组件驱动推板将工件从第二置物平台推到第一置物平台上,进而由第一升降组件驱动第一置物平台升降,使得置于第一置物平台上的工件达到设定高度,方便拿取上料,并且在拿取置于第一置物平台上的工件时,可以将另外的工件放置于第二置物平台上,在工作中换料时间较快,减少生产线的待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上料装置的立体图一。

图2是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上料装置的立体图二。

图4是上料装置的立体图三。

图5是图4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支架,110-避让孔,210-第一置物平台,220-第一升降组件,221-驱动电机,222-丝杆螺母,223-丝杆,310-第二置物平台,320-第二升降组件,410-推板,411-检测杆,420-移动组件,510-第一直线导轨,520-第二直线导轨,530-第三直线导轨,610-第四检测器,620-第三检测器,630-第二检测器,640-第一检测器,710-第五行程开关,720-第四行程开关,730-第三行程开关,740-第二行程开关,750-第一行程开关,80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及应用该上料装置的生产线,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阅图1、图3和图4,一种上料装置,包括支架100、第一置物平台210、第二置物平台310以及推板410,第一置物平台210和第二置物平台310平铺在支架100上,且第一置物平台210、第二置物平台310均与支架100滑动连接,推板410设在第二置物平台310上方;所述支架100上还连接有可驱动第一置物平台210竖向移动的第一升降组件220、可驱动第二置物平台310竖向移动的第二升降组件320、以及可驱动推板410向第一置物平台210一侧移动的移动组件420,第一升降组件220固定在支架100的一侧面上,第二升降组件320固定在支架100背面远离第一升降组件220的一侧,移动组件420固定在支架100背面且位于第二升降组件320上方。

具体的,第一置物平台210和第二置物平台310在俯视方向平铺在支架100上,第一置物平台210与第一升降组件2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升降组件220可以驱动第一置物平台210升降;同样的,第二置物平台310与第二升降组件3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使得第二升降组件320可以驱动第二置物平台310升降。推板410设在第二置物平台310的上方,推板410与移动组件420的输出端连接,且移动组件420可以驱动推板410向第一置物平台210一侧移动并复位。

在使用中,将需要加工的板状结构的工件放置在第二置物平台310上,然后由第二升降组件320驱动第二置物平台310上升至与第一置物平台210平齐或略高于第一置物平台210的位置,接着移动组件420驱动推板410将工件从第二置物平台310推到第一置物平台210上,进而由第一升降组件220驱动第一置物平台210升降,使得置于第一置物平台210上的工件达到设定高度,方便拿取上料。

上述中,在拿取置于第一置物平台210上的工件时,可以将另外的工件放置于第二置物平台310上,待置于第一置物平台210上的工件全部拿取完后,第一置物平台210下降至较低位置,并且将第二置物平台310上的工件推到第一置物平台210上,因此,在工作中换料时间较快,减少生产线的待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参阅图1-4,具体的,为了实现自动上料,在支架100下部固定有朝向第一置物平台210的第一检测器640,支架100上部端固定有朝向第一置物平台210的第二检测器630;第一置物平台210的底面固定有竖向设置的第三检测器620,支架100在第一置物平台210下方设有朝向第二置物平台310的第四检测器610,支架100在远离第一升降组件220一侧横向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二置物平台310的第一行程开关750和用于检测推板410的第二行程开关740,支架100正面设有用于检测推板410的第三行程开关730,支架100在第一升降组件220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四行程开关720和第五行程开关710。

上述中,第一检测器640、第二检测器630、第三检测器620、第四检测器610和第一行程开关750均用于检测是否存在需要加工的工件,第二行程开关740和第三行程开关730用于检测推板410的位置,第四行程开关720和第五行程开关710用于检测第一置物平台210的位置。

在使用中,第五行程开关710检测到第一置物平台210且第四检测器610检测到第二置物平台310上存在工件时,第二升降组件320驱动第二置物平台310上升,直至第一行程开关750检测到第二置物平台310;然后移动组件420驱动推板410将第二置物平台310上的工件推动至第一置物平台210上,并第一置物平台210上工件触发第一检测器640检测的信号,第一升降组件220根据该信号驱动第一置物平台210上升,使得工件被第二检测器630检测到。其中,由于工件是堆叠在第一置物平台210上,因此,拿走每一块工件后,第一升降组件220都会驱动第一置物平台210上升并直至新的工件被第二检测器630检测到;当第三检测器620不在检测到工件时,第一升降组件220驱动第一置物平台210下降复位。

上述中,推板410在将工件从第二置物平台310上的工件推动至第一置物平台210时,移动组件420驱动推板410移动至第三行程开关730位置后复位至第二行程开关740,然后第二升降组件320驱动第二置物平台310下降到最低的位置。

通过上述的设置,使得上料装置可以实现自动上料,不需要人工一一操作,使得上料更加方便。

上述中,第一检测器640、第二检测器630、第三检测器620、第四检测器610、第一行程开关750、第二行程开关740、第三行程开关730、第四行程开关720和第五行程开关710均可以为现有的光电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等。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三行程开关730安装在支架100的外侧上部,避免与工件发生碰撞,所述推板410上固定有用于被第三行程开关730检测的检测杆411。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升降组件220、第二升降组件320和移动组件420均固定在支架100的外侧,第一置物平台210、第二置物平台310以及推板410均安装在支架100的内部,且支架100上可有用于穿过第一置物平台210、第二置物平台310以及推板410的避让孔110。该实施例中,机架优选为长方体状,其顶面开口,用于拿取工件,机架正面在第二置物平台310一侧留空,用于放入工件。由于第一升降组件220、第二升降组件320和移动组件420均固定在支架100的外侧,因此支架100内部不需要预留安装对应结构的空间,即工件放置在第一置物平台210、第二置物平台310时,机架的内侧壁可以对工件起到限位作用。

参阅图4和图5,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置物平台210、第二置物平台310以及推板410均固定有连接杆800,连接杆800穿过所述避让孔110并与对应的第一升降组件220、第二升降组件320和移动组件420固定连接。优选的,连接杆800中部设有凹槽,连接杆800在凹槽位置与避让孔110边沿滑动连接,因此,支架100在避让孔110边沿位置对连接杆800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一置物平台210、第二置物平台310以及推板410在移动中晃动,提高稳定性。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组件220固定在支架100的侧面,支架100在第一升降组件220两侧竖向设置有第一直线导轨510,第一置物平台210通过第一直线导轨510与支架100滑动连接,提高第一置物平台210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样的,所述第二升降组件320固定在支架100背面的下部,支架100在二升降组件两侧竖向设置有第二直线导轨520,第二置物平台310通过第二直线导轨520与支架100滑动连接,提高第二置物平台310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移动组件420固定在支架100背面的上部,支架100在移动组件420的两侧横向设置有第三直线导轨530,推板410通过第三直线导轨530与支架100滑动连接,提高推板410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组件220、第二升降组件320和移动组件420均为丝杆223结构或伸缩气缸。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组件220包括丝杆223、丝杆螺母222以及驱动电机221,丝杆223两端与支架100转动连接,丝杆螺母222螺纹连接在丝杆223的中部,第一置物平台210与丝杆螺母222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21固定在支架100的下部,且驱动电机221的输出端与丝杆22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组件320和移动组件420均为伸缩气缸。该实施例中,即第一升降组件220为丝杆223结构,所述第二升降组件320和移动组件420均为伸缩气缸。其中,由于工件厚度较小,第一升降组件220在上料时,每次驱动第一置物平台210上升的高度为一块工件的厚度,因此第一升降组件220采用丝杆223结构,方便控制其上升的精度。而第二置物平台310和推板410每次移动的距离均是其行程范围内的两个端部,因此第二升降组件320和移动组件420采用伸缩气缸即可,其成本较低。

该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驱动电机221与用于拿取工件的机械手发生碰撞,驱动电机221固定在支架100的下部,由于安装驱动电机221的需要,因此第一置物平台210处于最低位置时,依然与地面之间具有较大的高度,因此通过第二置物平台310和第二升降组件320的设置,使得即使第一置物平台210与地面之间具有较大的高度,也不影响工件传送至第一置物平台210上。

一种生产线,包括机械手,还包括所述的上料装置,所述机械手可移动至第一置物平台210上方并抓取上料装置的第一置物平台210上方的工件。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支架100上设置第一置物平台210、第二置物平台310以及推板410,并且设置可驱动第一置物平台210竖向移动的第一升降组件220、可驱动第二置物平台310竖向移动的第二升降组件320、以及可驱动推板410向第一置物平台210一侧移动的移动组件420,在上料时,将工件放置在第二置物平台310上,然后由第二升降组件320驱动第二置物平台310上升至与第一置物平台210平齐或略高于第一置物平台210的位置,接着移动组件420驱动推板410将工件从第二置物平台310推到第一置物平台210上,进而由第一升降组件220驱动第一置物平台210升降,使得置于第一置物平台210上的工件达到设定高度,方便拿取上料,并且在拿取置于第一置物平台210上的工件时,可以将另外的工件放置于第二置物平台310上,在工作中换料时间较快,减少生产线的待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