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意志加入翻转设备

意志加入翻转设备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意志加入翻转设备,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有翻转腔,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主动转轴,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从动转轴;翻转动力机构,所述翻转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翻转腔的一侧,所述翻转动力机构包括操作把手和蜗轮蜗杆组件,所述操作把手通过所述蜗轮蜗杆组件与所述主动转轴连接;以及第一夹具机构和第二夹具机构,所述第一夹具机构与所述主动转轴连接并能随动于所述主动转轴,所述第二夹具机构与所述从动转轴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夹具机构和所述第二夹具机构用于装夹发动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722678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1479097.4

  • 发明设计人

    申请日2023-11-08

  • 分类号B25H1/10;B25B11/00;

  • 代理机构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杨立伟

  • 地址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横沙广本路111号

  • 入库时间 2024-04-18 19:58:5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工辅助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意志加入翻转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安装到翻转工作台上,以便沿设定的转动轴线进行空间内翻转,从而方便生产人员对其在多个角度进行加工操作,发动机的固定与摆放对加工精度会产生较大的直接影响。而根据生产人员的意志需求将发动机翻转定位在不同角度位置,称之为意志加入翻转作业。

现有的翻转工作台实现对发动机翻转主要采用动力源驱动方式和手动驱动方式,采用动力源驱动方式时,为了满足意志加入翻转工作,一般需要设计带有机械手的复杂机械结构来执行意志加入后的复杂运动,存在成本高、工作可靠性低等问题,现有的手动驱动方式需要借助外轮廓式操作机构实现,但外轮廓式操作机构容易阻挡手的操作位置,影响操作便利性和准确性,且在翻转到所需角度后无法对发动机实现有效定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结构复杂造成成本高,操作不便,无法可靠定位在翻转后所需角度位置的问题,提供一种意志加入翻转设备。

本申请提供一种意志加入翻转设备,其包括:

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有翻转腔,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主动转轴,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从动转轴;

翻转动力机构,所述翻转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翻转腔的一侧,所述翻转动力机构包括操作把手和蜗轮蜗杆组件,所述操作把手通过所述蜗轮蜗杆组件与所述主动转轴连接;以及,

第一夹具机构和第二夹具机构,所述第一夹具机构与所述主动转轴连接并能随动于所述主动转轴,所述第二夹具机构与所述从动转轴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夹具机构和所述第二夹具机构用于装夹发动机。

上述方案的意志加入翻转设备应用于发动机生产制造时,对发动机进行装夹以便对发动机进行任意角度翻转,从而方便加工操作的场合中。具体而言,首先将第一夹具机构和第二夹具机构分别对应安装至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上,然后再将需要加工的发动机装夹固定至第一夹具机构和第二夹具机构上,正式加工时,加工人员手动转动翻转动力机构的操作把手,操作把手即可带动蜗轮蜗杆组件旋转,蜗轮蜗杆组件进而能同步带动主动转轴旋转,最终通过第一夹具机构和第二夹具机构同步带动发动机进行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夹具机构和第二夹具机构夹持固定发动机的相对两端,从而保证发动机装夹受力均衡可靠,确保了发动机翻转稳定可靠,且因为翻转动力机构安装在翻转腔的外侧,因此加工人员手动转动操作把手时不会与旋转状态下的发动机、第一夹具机构和第二夹具机构产生干涉问题,大大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与有效性,此外,蜗轮蜗杆组件具备自锁特性,如此能确保翻转至任意角度位置后的发动机都能准确定位,从而有助于保证对发动机加工操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座还包括底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均竖立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底板设有贯穿其板厚方向的通槽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座还包括第一肋板和第二肋板,所述第一肋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底板的转角连接处,所述第二肋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底板的转角连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底面装设有移动滚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动力机构还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翻转腔的侧面上,所述蜗轮蜗杆组件可转动的装设在所述安装箱内,所述操作把手设置于所述安装箱的外部并与所述蜗轮蜗杆组件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轮蜗杆组件包括蜗杆、传动轴、圆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蜗杆和所述传动轴均可转动的装设在所述安装箱内,且轴线垂直布置,所述操作把手与所述蜗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圆齿轮和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装设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位置,且所述圆齿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主动转轴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具机构和所述第二夹具机构均包括夹具支架和安装夹具,所述夹具支架的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与所述主动转轴和所述从动转轴插装固定,所述安装夹具与所述夹具支架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具支架包括第一夹具载块,所述第一夹具载块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安装夹具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内穿设有螺栓组件以将所述夹具支架与所述安装夹具组装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具载块设有第一台阶凹槽,所述安装夹具装设于所述第一台阶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具支架还包括第二夹具载块,所述第二夹具载块与所述第一夹具载块间隔相对布置,所述第二夹具载块设有第二台阶凹槽,所述第二台阶凹槽用于装设配重体。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意志加入翻转设备未安装第一夹具机构和第二夹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翻转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第一夹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意志加入翻转设备;10、支撑底座;11、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翻转腔;14、底板;141、通槽结构;15、第一肋板;16、第二肋板;20、主动转轴;30、从动转轴;40、翻转动力机构;41、操作把手;42、蜗轮蜗杆组件;421、蜗杆;422、传动轴;423、第一锥齿轮;424、第二锥齿轮;43、安装箱;50、第一夹具机构;51、夹具支架;511、安装孔;512、第一夹具载块;512a、第一装配孔;512b、第一台阶凹槽;513、第二夹具载块;513a、第二台阶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意志加入翻转设备100,包括支撑底座10、翻转动力机构40、第一夹具机构50和第二夹具机构。其中,支撑底座10为翻转意志加入翻转设备100的主体结构,用以装载固定翻转动力机构40、第一夹具机构50和第二夹具机构(图中未示出)。

翻转动力机构40充当动力源的角色,在受到加工人员手动转动操作时,能持续稳定的输出旋转动力。

例如,本实施例中支撑底座10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第一支撑板11与第二支撑板12之间形成有翻转腔13,第一支撑板11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主动转轴20,第二支撑板12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从动转轴30;翻转动力机构40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1背离翻转腔13的一侧,翻转动力机构40包括操作把手41和蜗轮蜗杆421组件,操作把手41通过蜗轮蜗杆421组件与主动转轴20连接;第一夹具机构50与主动转轴20连接并能随动于主动转轴20,第二夹具机构与从动转轴30连接;其中,第一夹具机构50和第二夹具机构用于装夹发动机。

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意志加入翻转设备100应用于发动机生产制造时,对发动机进行装夹以便对发动机进行任意角度翻转,从而方便加工操作的场合中。

具体而言,首先将第一夹具机构50和第二夹具机构分别对应安装至主动转轴20和从动转轴30上,然后再将需要加工的发动机装夹固定至第一夹具机构50和第二夹具机构上,正式加工时,加工人员手动转动翻转动力机构40的操作把手41,操作把手41即可带动蜗轮蜗杆421组件旋转,蜗轮蜗杆421组件进而能同步带动主动转轴20旋转,最终通过第一夹具机构50和第二夹具机构同步带动发动机进行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夹具机构50和第二夹具机构夹持固定发动机的相对两端,从而保证发动机装夹受力均衡可靠,确保了发动机翻转稳定可靠,且因为翻转动力机构40安装在翻转腔13的外侧,因此加工人员手动转动操作把手41时不会与旋转状态下的发动机、第一夹具机构50和第二夹具机构产生干涉问题,大大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与有效性,此外,蜗轮蜗杆421组件具备自锁特性,如此能确保翻转至任意角度位置后的发动机都能准确定位,从而有助于保证对发动机加工操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主动转轴20与从动转轴30应当为同轴线设计,以保证第一夹具机构50和第二夹具机构同轴安装后正常装夹固定发动机。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支撑底座10还包括底板14,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分别与底板1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且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均竖立于底板14的上表面,底板14设有贯穿其板厚方向的通槽结构141。

可以理解的,底座、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配合构成U型座结构,结构简单,三者可采用一体折弯结构,加工制造简单,整体结构性能优良,从而保证了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对第一夹具机构50、第二夹具机构和发动机支撑稳定可靠。而在底板14上加工出通槽结构141,一方面减少了支撑底座10制造耗材,有利于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起到减轻支撑底座10的重量的效果,实现意志加入翻转设备100轻量化设计,方便意志加入翻转设备100搬运移动以更换不同工作场地。

容易理解的是,为了方便意志加入翻转设备100移动,减轻意志加入翻转设备100移动更改场地时的人力物力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4的底面装设有移动滚轮。

可选地,底板14的底面装设有不少于三个移动滚轮,以确保移动顺畅的基础上提高支撑底座10支撑稳定性。较佳地,移动滚轮可设置为四个,并呈矩形分布。移动滚轮上还可自带脚刹,以便当意志加入翻转设备100移动到指定工作场地后能被定位而不会随意移动,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有必要说明的是,翻转腔13的深度以及主动转轴20和从动转轴30的安装高度尺寸,应当满足发动机装夹至第一夹具机构50和第二夹具机构上后,发动机翻转时不会触碰到底板14的上表面,避免干涉问题及撞伤发动机的问题发生。

请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支撑底座10还包括第一肋板15和第二肋板16,第一肋板15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1与底板14的转角连接处,第二肋板16连接于第二支撑板12与底板14的转角连接处。

第一肋板15和第二肋板16的设置,提高了底板14、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三者的连接强度,避免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因装载支撑大重量的发动机、第一夹具机构50和第二夹具机构时,因支撑强度和刚度不足而发生变形。

例如,第一肋板15与第一支撑板11及底板14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为一体,第二肋板16与第二支撑板12及底板14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为一体。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翻转动力机构40还包括安装箱43,安装箱43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1背离翻转腔13的侧面上,蜗轮蜗杆421组件可转动的装设在安装箱43内,操作把手41设置于安装箱43的外部并与蜗轮蜗杆421组件相连。

设置的安装箱43,一方面能对操作把手41和蜗轮蜗杆421组件进行装载固定,实现翻转动力机构40整体安装至第一支撑板11上,另一方面蜗轮蜗杆421组件被安装在安装箱43的内部,受到安装箱43的围护,不容易受到外部灰尘等污物污染,也能防止加工人员意外接触运转过程中的蜗轮蜗杆421组件而引发伤害事故。

请继续参阅图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蜗轮蜗杆421组件包括蜗杆421、传动轴422、圆齿轮、第一锥齿轮423和第二锥齿轮424,蜗杆421和传动轴422均可转动的装设在安装箱43内,且轴线垂直布置,操作把手41与蜗杆421的一端连接,圆齿轮和第一锥齿轮423分别装设在传动轴422的两端位置,且圆齿轮与蜗杆421啮合,第二锥齿轮424与主动转轴20连接且与第一锥齿轮423啮合。

上述的蜗轮蜗杆421组件的结构组成简单,结构安装布置紧凑,转动操作把手41的旋转动力能经由圆齿轮、传动轴422、第一锥齿轮423和第二锥齿轮424平稳且精准的传递给主动转轴20,从而带动第一夹具机构50、第二夹具机构和发动机稳定匀速旋转,方便调节发动机至所需的任意角度位置。且蜗杆421与齿轮等形成的啮合自锁特性,保证发动机转动并停止在任意角度后均形成可靠自锁定位,有利于提高对发动机加工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具有自锁功能的其它传动机构,或者具有止位锁定功能的其它机械驱动结构来替换上述蜗轮蜗杆421组件,也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作赘述。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夹具机构50和第二夹具机构均包括夹具支架51和安装夹具,夹具支架51的中部设有安装孔511,安装孔511用于与主动转轴20和从动转轴30插装固定,安装夹具与夹具支架51可拆卸连接。

通过安装孔511与主动转轴20以及从动转轴30适配插接,方便夹具支架51快速可靠的安装至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上,且能以主动转轴20和从动转轴30的轴线为转动中心线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实现发动机任意角度旋转。安装夹具为发动机生产线上使用的同款夹具,可直接从发动机生产线上直接取用,不需要再重新对安装位置、紧固方式、强度等进行重新设计,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安装夹具的通用性。

请继续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夹具支架51为工字型结构件,主体部分为中间的矩形板,矩形板设有安装孔511,以实现夹具支架51安装。进一步地,夹具支架51还包括第一夹具载块512,第一夹具载块512设有第一装配孔512a,安装夹具设有第二装配孔,第一装配孔512a和第二装配孔内穿设有螺栓组件以将夹具支架51与安装夹具组装固定。

采用螺栓锁付方式能使夹具支架51与安装夹具快速组装或拆分,连接强度高,可操作性强。

更进一步地,第一夹具载块512设有第一台阶凹槽512b,安装夹具装设于第一台阶凹槽512b内。此时,安装夹具的L型外壁面与第一台阶凹槽512b的L型凹面适配贴合,接触面积增大,支撑稳定性提高,有助于显著提高夹具支架51与安装夹具组装可靠性。

此外,夹具支架51还包括第二夹具载块513,第二夹具载块513与第一夹具载块512间隔相对布置,第二夹具载块513设有第二台阶凹槽513a,第二台阶凹槽513a用于装设配重体。通过调整配重体实现发动机搭配不同零件时的重心落在转轴轴线上,从而实现无重心偏移旋转。也即可达到稳定意志加入翻转设备100整体,同时使旋转更为顺畅的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