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假冒牦牛乳或牦牛乳中掺杂其它动物乳的鉴定方法

假冒牦牛乳或牦牛乳中掺杂其它动物乳的鉴定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假冒牦牛乳或牦牛乳中掺杂其它动物乳的鉴定方法,包括:(Ⅰ)测定待检测乳样中的6种特征脂肪酸的含量;(Ⅱ)根据测定的特征脂肪酸的含量计算特征脂肪酸的含量比值;(Ⅲ)根据所测定的特征脂肪酸的含量比值分别计算获得相应的特征范围;(Ⅳ)将其分别与对应的牦牛乳的6对脂肪酸比值的特征范围进行比对:如果待检测样品的6对特征脂肪酸的特征范围中有任何一项超出对应的牦牛乳的特征范围,则样品不是完全的牦牛乳,是用其它动物乳假冒牦牛乳或牦牛乳中掺杂其它动物乳。本发明使用多种动物乳的背调数据进行验证,其它动物乳样均有特征脂肪酸比值超出牦牛乳的特征范围,差异识别率达到100%。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66044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310958231.2

  • 申请日2023-08-01

  • 分类号G01N30/86(2006.01);G01N30/02(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思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8;北京思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8;

  • 代理人余光军;霍雪梅

  •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26: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30/86 专利申请号:2023109582312 申请日:202308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8-2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乳是否掺假的鉴定方法,尤其涉及利用脂肪酸比值对假冒牦牛乳或牦牛乳掺杂其它动物乳进行鉴定的方法,属于假冒牦牛乳或牦牛乳掺杂其它动物乳的鉴定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乳制品种类丰富,牦牛乳是中国乳制品市场上重要的特色乳制品资源。与牛乳相比,牦牛乳含有更高的蛋白质、抗氧化维生素、特定酶和生物活性脂肪酸等,牦牛乳中所含的铁是普通荷斯坦牛乳的9倍,锌是3倍,钙是1.5倍。研究发现,牦牛乳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药用价值良好,在低致敏性、预防心血管疾病、骨骼发育、大脑健康、缓解糖尿病、高血压和炎症反应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保证市售牦牛乳样品的真实性就尤为重要,动物乳假冒或掺杂到牦牛乳中,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不利于市场监管。

目前,有关乳及乳制品真实性鉴定已有许多报道,例如,通过检测乳中酪蛋白鉴定出牦牛乳中低至1%的牛乳掺假;以线粒体DNA环状片段为目标序列,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出牛乳和水牛乳的126 bp和226 bp特异性PCR产物,利用物种特异性DNA序列,鉴定水牛乳中低至0.01%的牛乳掺假等。乳品真实性鉴定也可以通过乳中特定营养成分的聚类分析来实现,例如,基于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牛乳和山羊乳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总含量,建立PLS-DA模型能够鉴定山羊乳中添加含量低至1.0154 g/100 g的牛乳;基于气相色谱法测定牛乳、马乳的脂肪酸含量,采用PCA、SIMCA和PLS模型对牛乳和马乳的混合样品分析,对马乳中低至10%的牛乳掺假进行鉴定。然而,乳制品的均质和热处理等加工过程对蛋白质和基因的破坏性大,乳中蛋白质含量变化范围广、干扰因素多。因此,基于蛋白质特征对物种差异的鉴定方法灵敏度较低,易产生假阳性结果,而基于物种的基因差异的鉴定方法虽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费时且昂贵,应用门槛高,较难普及。

乳脂质组学是乳中营养价值研究和功能评价的重要手段,脂肪酸是乳脂质组学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脂肪酸指纹图谱基于乳中所有脂肪酸的组成概况及含量特征,作为物种差异性或特异性的识别技术,应用于乳品真实性鉴定更为准确、可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报道,乳中富含400多种脂肪酸,不同物种生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差异巨大。目前脂肪酸的测定结果多以相对含量的形式呈现,这要求对乳中所有脂肪酸进行面积归一化定量,大幅增加了分析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其它动物乳假冒牦牛乳或牦牛乳中掺杂其它动物乳的鉴定方法,用于牦牛乳及相关产品的真实性鉴定;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其它动物乳假冒牦牛乳或牦牛乳中掺杂其它动物乳的鉴定方法,包括:

(Ⅰ)测定待检测乳样中的6种特征脂肪酸的含量;其中,所述的6种特征脂肪酸分别是C4:0(丁酸),C12:0(月桂酸),C20:1 c11(顺-11-二十碳一烯酸),LA(亚油酸),C20:2 n6(顺-11,14-二十碳二烯酸),C6:0(己酸);

(Ⅱ)根据所测定的6种特征脂肪酸的含量分别计算以下6对特征脂肪酸的含量比值:C12:0/C4:0,C20:1 c11/C4:0,LA/C4:0,C20:2n6/C4:0,C12:0/C6:0,C20:2 n6/C6:0;

(Ⅲ)根据所测定的6对特征脂肪酸的含量比值再分别计算获得相应的特征范围;

(Ⅳ)将步骤(Ⅲ)所获得的6对特征脂肪酸的特征范围分别与以下对应的牦牛乳的6对脂肪酸比值的特征范围一一进行比对:

(1)C12:0/C4:0比值对应的特征范围:0.371-1.098;

(2)C20:1 c11/C4:0比值对应的特征范围:0.001-0.073;

(3)LA/C4:0比值对应的特征范围:0.252-0.879;

(4)C20:2 n6/C4:0比值对应的特征范围:0-0.026;

(5)C12:0/C6:0比值的特征范围:0.583-1.417;

(6)C20:2 n6/C6:0比值的特征范围:0-0.041;

如果待检测样品的6对特征脂肪酸的特征范围中有任何一项数值超出与上述对应的牦牛乳的6对脂肪酸比值的特征范围,则待检测样品不是完全的牦牛乳,是用其它动物乳假冒牦牛乳或牦牛乳中掺杂有其它动物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步骤(Ⅰ)中可以采用气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待检测乳样中的6种特征脂肪酸的含量;其中,所测定的6种特征脂肪酸的含量值可以相对值(%总脂肪酸)或绝对值(mg/L乳)表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步骤(Ⅲ)中根据所测定的6对特征脂肪酸的含量比值再分别计算获得相应的特征范围的计算方式包括: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获得相应的特征范围:

特征脂肪酸的含量比值的特征范围=AVG±1.96×SD;其中,所述的AVG是特征脂肪酸的含量比值的平均值,所述的SD是标准偏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步骤(Ⅳ)中先将牦牛乳的6对脂肪酸比值的特征范围绘制成牦牛乳的特征脂肪酸比值的置信范围的雷达图,再将步骤(Ⅲ)所获得的6对特征脂肪酸的特征范围在所述的雷达图中进行标定;如果步骤(Ⅲ)所获得的6对特征脂肪酸的特征范围中有任何一种数值在雷达图置信范围之外,则判定为样品不完全为牦牛乳,即存在假冒或掺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步骤(Ⅳ)中将牦牛乳的6对脂肪酸比值的特征范围绘制成牦牛乳的特征脂肪酸比值的置信范围的雷达图为图1所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中所述的“其它动物乳”包括但不限于奶牛乳、水牛乳、骆驼乳、羊乳或驴乳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奶牛乳最优选是荷斯坦奶牛乳或娟珊奶牛乳。

本发明将牦牛乳与驴乳、骆驼乳等动物乳进行比较发现,牦牛乳中的C4:0、C6:0等脂肪酸的含量较高,而C12:0、C20:1 c11、C20:2 n6、LA等脂肪酸的含量较低。在此基础上,本发明利用前期所积累的大量实验数据,对各种脂肪酸比值进行了统计与筛选,选出几种在牦牛乳中数值极小,且与动物乳差别较大的6种脂肪酸作为特征脂肪酸比值,这6种特征脂肪酸分别是C4:0,C12:0,C20:1 c11,LA,C20:2 n6,C6:0。本发明对每一个特征脂肪酸比值,采用AVG(平均值)±1.96×SD(标准偏差)的方式计算在牦牛乳中的特征范围,并通过制作雷达图,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将待测乳样的特征脂肪酸比值经过测定计算后,与对应的牦牛乳中相应的特征范围比对进行真实性鉴定。

本发明使用多种动物乳的背调数据对本发明的鉴定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发现,全部动物乳样均有特征脂肪酸比值超出牦牛乳的特征范围,差异识别率到100%。

本发明假冒牦牛乳或牦牛乳掺杂其它动物乳的鉴定方法的主要优点包括:

(1)指纹特征性(排他性):本发明中选择的特征脂肪酸比值具有明显的指纹特征性;相比其他动物乳,上述比值均为极小值;所采用的6项指标从多个维度进行判断,能够快速准确的将牦牛乳与其他动物乳相区分。

(2)简单快捷:与测定蛋白或核酸等免疫方法相比,本发明采用的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更加简单,4-6小时可完成测定。更重要的是,脂肪酸作为基本的营养指标,属于乳样的常测指标,因此仅需要用本发明的鉴定方法对已有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牦牛乳真实性鉴定的结论。

(3)适用性强:与测定蛋白或核酸等免疫方法相比,本发明的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技术门槛不高,成本较低;其结果可以由气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也可以由红外快速测定装置获得。

(4)追溯性强:使用本发明鉴定方法能够通过数据进行判定对历史数据、文献数据等都可以进行无样品判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将牦牛乳的6对脂肪酸比值的特征范围绘制成牦牛乳的特征脂肪酸比值的置信范围的雷达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试验例1 采用本发明的假冒牦牛乳或牦牛乳中掺杂其它动物乳的鉴定方法在不同动物乳中的验证分析

(一)假冒牦牛乳或牦牛乳掺杂其它动物乳的鉴定方法

(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待检测乳样中的6种特征脂肪酸的含量;其中,所述的6种特征脂肪酸分别是C4:0,C12:0,C20:1 c11,LA,C20:2 n6,C6:0;

(Ⅱ)根据所测定的6种特征脂肪酸的含量分别计算以下6对特征脂肪酸的含量比值:C12:0/C4:0,C20:1 c11/C4:0,LA/C4:0,C20:2n6/C4:0,C12:0/C6:0,C20:2 n6/C6:0;

(Ⅲ)根据所测定的6对特征脂肪酸的含量比值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获得相应的特征范围:

特征脂肪酸的含量比值的特征范围=AVG±1.96×SD;其中,所述的AVG是特征脂肪酸的含量比值的平均值,所述的SD是标准偏差;

(Ⅳ)先将牦牛乳的6对脂肪酸比值的特征范围绘制成图1所示的牦牛乳的特征脂肪酸比值的置信范围的雷达图,再将步骤(Ⅲ)所获得的6对特征脂肪酸的特征范围在所述的雷达图中进行标定;

或者直接将步骤(Ⅲ)所获得的6对特征脂肪酸的特征范围分别与以下对应的牦牛乳的6对脂肪酸比值的特征范围一一进行比对:

(1)C12:0/C4:0比值对应的特征范围:0.371-1.098;

(2)C20:1 c11/C4:0比值对应的特征范围:0.001-0.073;

(3)LA/C4:0比值对应的特征范围:0.252-0.879;

(4)C20:2 n6/C4:0比值对应的特征范围:0-0.026;

(5)C12:0/C6:0比值的特征范围:0.583-1.417;

(6)C20:2 n6/C6:0比值的特征范围:0-0.041;

如果待检测样品的6对特征脂肪酸的特征范围中有任何一项数值超出上述牦牛乳的6对脂肪酸比值的特征范围,则待检测样品不是完全的牦牛乳,是用其它动物乳假冒牦牛乳或牦牛乳中掺杂有其它动物乳。

(二)采用本发明的鉴定方法在不同的动物乳中进行验证分析

(1)取27份骆驼乳采用本发明的鉴定方法进行验证分析,验证结果如表1所示。

表1骆驼乳假冒或掺杂入牦牛乳的真实性鉴定(n=27)

根据表1的验证结果可见,采用本发明的鉴定方法对27份骆驼乳样进行鉴定,所有的27份骆驼乳样均被判定为不符合牦牛乳特征,并可识别牦牛乳中掺杂2.1%的骆驼乳。

(2)取15份驴乳进行验证分析,采用本发明的鉴定方法进行验证分析,验证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驴乳假冒或掺杂入牦牛乳的真实性鉴定(n=15)

根据表2的验证结果可见,采用本发明的牦牛乳真实性的鉴定方法对15份驴乳样进行鉴定,所有的15份驴乳样均被判定为不符合牦牛乳特征,并可识别牦牛乳中掺杂6.6%的驴乳。

(3)取20份荷斯坦奶牛乳采用本发明的鉴定方法进行验证分析,验证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荷斯坦奶牛乳假冒或掺杂入牦牛乳的真实性鉴定(n=27)

根据表3的验证结果可见,采用本发明的鉴定方法对20份荷斯坦奶牛乳样进行鉴定,所有的20份荷斯坦奶牛乳样均被判定为不符合牦牛乳特征,并可识别牦牛乳中掺杂86.8%的荷斯坦奶牛乳。

(4)取19份娟珊奶牛乳采用本发明的鉴定方法进行验证分析,验证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娟珊奶牛乳假冒或掺杂入牦牛乳的真实性鉴定(n=19)

根据表4的验证结果可见,采用本发明的鉴定方法对19份娟珊奶牛乳样进行鉴定,所有的19份娟珊奶牛乳样均被判定为不符合牦牛乳特征,并可识别牦牛乳中掺杂71.9%的娟珊奶牛乳。

(5)取5份水牛乳采用本发明的鉴定方法进行验证分析,验证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水牛乳假冒或掺杂入牦牛乳的真实性鉴定(n=5)

根据表5的验证结果可见,采用本发明的鉴定方法对5份水牛乳样进行鉴定,所有的5份水牛乳样均被判定为不符合牦牛乳特征,并可识别牦牛乳中掺杂85.7%的水牛乳。

(6)取28份羊乳采用本发明的鉴定方法进行验证分析,验证结果如表6所示。

表6羊乳假冒或掺杂入牦牛乳的真实性鉴定(n=28)

根据表6的验证结果可见,采用本发明的鉴定方法对28份羊乳样进行鉴定,所有的28份羊乳样均被判定为不符合牦牛乳特征,并可识别牦牛乳中掺杂82.1%的羊乳。

注:掺假比例的计算,即:牦牛乳的某一脂肪酸比值指标的上限除以掺假乳的最小值,得到某一脂肪酸比值指标的可识别掺假比例,由于待检测样品的6对特征脂肪酸的特征范围中有任何一项数值超出上述牦牛乳的6对脂肪酸比值的特征范围,则待检测样品不是完全的牦牛乳,存在假冒或掺假;因此,6对脂肪酸比值指标中最小的可识别掺假比例即为待测样品假冒或掺杂入牦牛乳的可识别掺假比例。

试验例2 本发明的鉴定方法在8份样品中的验证试验

利用本发明试验例1的鉴定方法对8份未知样品进行了是否为牦牛乳的判定,判定结果如表7所示,判定结果的正确率为100%。

表7未知样品的判定结果

注:未知样品1是荷斯坦奶牛乳样;未知样品2是骆驼乳样;未知样品3是驴乳样;未知样品4是骆驼乳样;未知样品5和8牦牛乳样;未知样品6是水牛乳样;未知样品7是羊乳样。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