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及教学评价方法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及教学评价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教育教学云平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及教学评价方法;本基于物联网的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包括云服务中心,所述云服务中心用于对所述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中运行的所有数据进行传输和安全管理,所述所有数据具体包括文本数据、图片数据以及视频数据,本发明可实现教学打卡情况的智能管理,减少教师的的管理压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备交互单元将职业教育教学教室中的所有设备进行交互连接,控制教室设备进行智能调整,为职业教育教学构建一个交互度高且智能化的教育环境,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根据教学用具使用情况数据进行教学的实时调整,提升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的针对性改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5967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天坤书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607635.7

  • 发明设计人 付俊;王云雷;姚丽群;任芯缘;

    申请日2023-05-26

  • 分类号G06Q50/20(2012.01);G06Q10/1091(2023.01);G06Q10/0639(2023.01);G06K17/00(2006.01);

  • 代理机构安徽宏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50;

  • 代理人许凤

  • 地址 201900 上海市宝山区高逸路112-118号3幢A0847室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21: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1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教育教学云平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及教学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它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以此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将其与教育教学进行综合是目前教育教学中的主流趋势。

现有的物联网在教育教学中已有部分进行联动,然后现有的物联网教育教学平台存在一定缺陷:在教育教学中交互性较低,难以满足智能化的教育环境需求;实现了物物相连后只能实现单一控制,在教育教学领域并未产生实际的帮助;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现需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及教学评价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物联网在教育教学中已有部分进行联动,然后现有的物联网教育教学平台存在一定缺陷:在教育教学中交互性较低,难以满足智能化的教育环境需求;实现了物物相连后只能实现单一控制,在教育教学领域并未产生实际的帮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包括云服务中心,所述云服务中心用于对所述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中运行的所有数据进行传输和安全管理,所述所有数据具体包括文本数据、图片数据以及视频数据;

RFID交互单元:所述RFID交互单元用于通过RFID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校园智能卡以及学生信息卡进行交互连接,从而通过RFID交互单元对学生的上课打卡情况进行云管理;

信息管理单元:所述信息管理单元用于对所述RFID交互单元提供的上课打卡情况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上课打卡信息与当前系统内的学生信息进行对比核对,在核对完毕后,对存在未打卡的学生信息进行标记,且反馈至教师端;

设备交互单元:所述设备交互单元用于利用物联网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教室中的所有设备进行交互连接,且对职业教育教学中所用到的教学用具同时进行交互连接,并设定不同连接路线,即教室中的所有设备为一连接路线,教学用具为另一连接路线;

教学记录单元:所述教学记录单元用于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并将记录到的内容进行压缩以及实时传输,所述教学记录单元具体载体为摄录设备;

权限管理单元:所述权限管理单元用于对所述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中的运行权限进行实时管理,且对所述教学记录单元中传输的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数据进行接收,并同步至移动管理端;

实时反馈单元:所述实时反馈单元用于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学成果进行实时反馈,所述实时反馈单元具体包括教学用具交互状况实时反馈模块以及学生课后反馈模块;

信息存储单元:所述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对所述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中运行的所有数据进行实时存储,并按照设定周期,将存储内容同步至云存储管理端。

优选的,所述RFID交互单元在与校园智能卡以及学生信息卡进行交互连接时具体形式为无源RFID、有源RFID与半有源RFID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RFID交互单元具体包括读写器、电子标签和数据管理系统。

优选的,所述信息管理单元在进行上课打卡信息与当前系统内的学生信息进行对比核对时具体采用的方法为标记重复值、标记唯一值、提取重复值、提取唯一值或标记两区域中重复值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设备交互单元在进行设备和教学用具的交互连接时,通过IPv4和IPv6进行网络连接协议的完成,且所述设备交互单元在进行分线路连接时具体采用的连接方式为无线广域网、蓝牙或以太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教学记录单元中采用的摄录设备具体为摄像机、DV摄像机、摄录云台、枪式摄像机、球型摄像机或半球型摄像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权限管理单元具体载体为计算机、智能手机、IPAD或联动显示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实时反馈单元中教学用具交互状况实时反馈模块与所述设备交互单元相连接,并对所述设备交互单元中的教学用具连接线路数据进行采集。

优选的,所述信息存储单元中的云存储管理端具体为私有云、自建的服务器、移动云、联通云、电信云、IBM云或google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交互数据采集:通过设备交互单元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职业教育教学中所用到的教学用具进行交互连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时反馈单元中的教学用具交互状况实时反馈模块对教学用具的使用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反馈至移动管理端;

S2:教学数据采集:通过教学记录单元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并将记录到的内容进行压缩以及实时传输至移动管理端;

S3:反馈数据采集:在教学完毕后通过实时反馈单元中的学生课后反馈模块对学生课后反馈情况进行采集,并反馈至移动管理端;

S4:综合评价管理: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至移动管理端对教学用具的使用数据、教学数据以及学生课后反馈数据进行接收,并在接收完毕后,管理人员综合三项数据,以教学用具的使用数据、教学数据以及学生课后反馈数据占比分别为30%、40%以及30%进行人工教学评测,并将教学评价结果反馈至教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RFID交互单元与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校园智能卡以及学生信息卡进行交互连接,从而通过RFID交互单元对学生的上课打卡情况进行管理,并通过信息管理单元将采集到的上课打卡信息与当前系统内的学生信息进行对比核对,在核对完毕后,对存在未打卡的学生信息进行标记,且反馈至教师端,由此可实现教学打卡情况的智能管理,减少教师的的管理压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备交互单元将职业教育教学教室中的所有设备进行交互连接,由此可在教学过程中,控制教室设备进行智能调整,从而为职业教育教学构建一个交互度高且智能化的教育环境,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设备交互单元对职业教育教学中所用到的教学用具同时进行交互连接,并通过实时反馈单元对设备交互单元中的教学用具的使用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反馈,联动显示的教学用具使用情况可一定程度反馈学生学习状况,而教师可根据该数据进行教学的实时调整,以此提升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的针对性改变;

3、以教学用具的使用数据、教学数据以及学生课后反馈数据三项数据进行教学的综合评价,从而可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综合化、准确化,为后续的教学评估带来更好的数据支撑。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的教学评价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包括云服务中心,云服务中心用于对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中运行的所有数据进行传输和安全管理,所有数据具体包括文本数据、图片数据以及视频数据;

RFID交互单元:RFID交互单元用于通过RFID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校园智能卡以及学生信息卡进行交互连接,从而通过RFID交互单元对学生的上课打卡情况进行云管理;

信息管理单元:信息管理单元用于对RFID交互单元提供的上课打卡情况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上课打卡信息与当前系统内的学生信息进行对比核对,在核对完毕后,对存在未打卡的学生信息进行标记,且反馈至教师端;

设备交互单元:设备交互单元用于利用物联网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教室中的所有设备进行交互连接,且对职业教育教学中所用到的教学用具同时进行交互连接,并设定不同连接路线,即教室中的所有设备为一连接路线,教学用具为另一连接路线;

教学记录单元:教学记录单元用于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并将记录到的内容进行压缩以及实时传输,教学记录单元具体载体为摄录设备;

权限管理单元:权限管理单元用于对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中的运行权限进行实时管理,且对教学记录单元中传输的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数据进行接收,并同步至移动管理端;

实时反馈单元:实时反馈单元用于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学成果进行实时反馈,实时反馈单元具体包括教学用具交互状况实时反馈模块以及学生课后反馈模块;

信息存储单元: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对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中运行的所有数据进行实时存储,并按照设定周期,将存储内容同步至云存储管理端。

其中,RFID交互单元在与校园智能卡以及学生信息卡进行交互连接时具体形式为无源RFID、有源RFID与半有源RFID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RFID交互单元具体包括读写器、电子标签和数据管理系统;信息管理单元在进行上课打卡信息与当前系统内的学生信息进行对比核对时具体采用的方法为标记重复值、标记唯一值、提取重复值、提取唯一值或标记两区域中重复值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设备交互单元在进行设备和教学用具的交互连接时,通过IPv4和IPv6进行网络连接协议的完成,且设备交互单元在进行分线路连接时具体采用的连接方式为无线广域网、蓝牙或以太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教学记录单元中采用的摄录设备具体为摄像机、DV摄像机、摄录云台、枪式摄像机、球型摄像机或半球型摄像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权限管理单元具体载体为计算机、智能手机、IPAD或联动显示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实时反馈单元中教学用具交互状况实时反馈模块与设备交互单元相连接,并对设备交互单元中的教学用具连接线路数据进行采集;信息存储单元中的云存储管理端具体为私有云、自建的服务器、移动云、联通云、电信云、IBM云或google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通过RFID交互单元与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校园智能卡以及学生信息卡进行交互连接,从而通过RFID交互单元对学生的上课打卡情况进行管理,并通过信息管理单元将采集到的上课打卡信息与当前系统内的学生信息进行对比核对,在核对完毕后,对存在未打卡的学生信息进行标记,且反馈至教师端,由此可实现教学打卡情况的智能管理,减少教师的的管理压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备交互单元将职业教育教学教室中的所有设备进行交互连接,由此可在教学过程中,控制教室设备进行智能调整,从而为职业教育教学构建一个交互度高且智能化的教育环境,以此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设备交互单元对职业教育教学中所用到的教学用具同时进行交互连接,并通过实时反馈单元对设备交互单元中的教学用具的使用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反馈,联动显示的教学用具使用情况可一定程度反馈学生学习状况,而教师可根据该数据进行教学的实时调整,以此提升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的针对性改变。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职业教育教学云平台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交互数据采集:通过设备交互单元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职业教育教学中所用到的教学用具进行交互连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时反馈单元中的教学用具交互状况实时反馈模块对教学用具的使用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反馈至移动管理端;

S2:教学数据采集:通过教学记录单元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并将记录到的内容进行压缩以及实时传输至移动管理端;

S3:反馈数据采集:在教学完毕后通过实时反馈单元中的学生课后反馈模块对学生课后反馈情况进行采集,并反馈至移动管理端;

S4:综合评价管理: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至移动管理端对教学用具的使用数据、教学数据以及学生课后反馈数据进行接收,并在接收完毕后,管理人员综合三项数据,以教学用具的使用数据、教学数据以及学生课后反馈数据占比分别为30%、40%以及30%进行人工教学评测,并将教学评价结果反馈至教师端。

通过上述步骤,以教学用具的使用数据、教学数据以及学生课后反馈数据三项数据进行教学的综合评价,从而可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综合化、准确化,为后续的教学评估带来更好的数据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