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CN1162548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原文格式PDF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326605.9
申请日2023-03-30
分类号E02D33/00(2006.01);E02D1/08(2006.01);G08B21/24(2006.01);G08B3/10(2006.01);G01C9/24(2006.01);G01B5/02(2006.01);
代理机构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代理人沈抗勇
地址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东路88号
入库时间 2023-06-29 06:30:04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23-06-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33/00 专利申请号:2023103266059 申请日:202303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23-06-13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坑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基坑边坡坡顶及边坡浅层土体位移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世界各大城市都对地下空间进行了不同用途的开发利用,如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地下铁道、地下商场以及多种地下民用和工业设施等。而基坑规模和开挖深度的增大使临时围护结构变形和稳定问题变得复杂和突出,成为工程界和市政管理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平面尺寸和开挖深度的增大引发许多新问题,根据现有理论和经验难以解决;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各类建筑物密集程度增大,相邻环境、地下管线、地面交通对基坑开挖以及施工之后产生的变位和不利影响有更为严格的限制。因此,做好基坑工程监测,尤其是施工过程中的深基坑工程监测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测量基坑边坡坡顶水平位移及边坡浅层土体位移的方法,步骤简易,操作简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基坑边坡坡顶及边坡浅层土体位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工程基坑设计图纸及规范确定监测点和检测点的数量及位置;
步骤二,根据基坑检测点同时确定测斜管数量及位置;
步骤三,预制测斜管,测斜管为多节设置,且内部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与测斜管固定连接,固定架内安装有测距件;
测斜管的中间插入位移测量杆,且位移测量杆的头部延伸至测斜管外,位移测量杆的底部与测斜管的底部相固定连接;测距件适于在测斜管内检测与位移测量杆的间距;
步骤四,在检测点内打入测斜管,保证测斜管在打入时与斜坡坡顶相平行;
步骤五、焊接连接杆在位移测量杆上,连接杆远离测斜管的一端安装有支杆,支杆与连接杆相垂直;支杆与连接杆的端部安装有指向针;
步骤六,制作监测桩:选用镀锌圆钢并在顶部切割2mm宽十字标志,将监测桩打入坡顶,漏出坡顶50mm;
在漏出部位焊接垂直支杆和连接杆的两组镀锌扁铁,两组镀锌扁铁的端部安装有刻度尺,指向针指向刻度尺的零点位置;
步骤七,测斜管顶部设置水准管,根据水准管气泡是否偏移判断土体是否发生上下偏移,根据检测指向针偏移量来判断土体是否发生水平偏移。判断出基坑侧土方问题还是浅层土体的位移。
具体的,本发明用于初步检测多处土体的位移情况,主要应用于地下结构较为疏松或复杂的情况,本发明通过设置监测桩和测斜管来实现两点处的水平度和偏移检测,可以设置处理元件和蜂鸣器,用于测距传感器在达到偏移量达到标准后,蜂鸣器报警来提示监测人员地质变化。
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指向针为三角形状,且为4mm厚度的镀锌扁铁,指向针的高度低于刻度尺的高度。
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测斜管为硬质PVC管,所述位移测量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准管,所述水准管与连接杆相平行。
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杆为6mm镀锌圆钢,所述监测桩的直径为20mm镀锌圆钢。
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架包括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内一体连接有支架部,所述支架部为工字形,所述支架部周向设置在环形板内,所述支架部内间隔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安装有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的输出端适于对应位移测量杆的中心垂线上;所述位移测量杆适于插入多组支架部的中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用于初步检测多处土体的位移情况,主要应用于地下结构较为疏松或复杂的情况,本发明通过设置监测桩和测斜管来实现两点处的水平度和偏移检测,可以设置处理元件和蜂鸣器,用于测距传感器在达到偏移量达到标准后,蜂鸣器报警来提示监测人员地质变化。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测量基坑边坡坡顶水平位移及边坡浅层土体位移的方法,能够更直观得出坡顶监测点与浅层约1.5米深土体相对位移值,再根据水准管是否偏移判断土体是否偏移进而判断发生变化的是浅层土体变化还是坡顶监测点造成位移值变化,与传统降监测直接测量数据不同的是,相关人员在平常巡视时就能得出是否产生偏移而不用架设仪器,位移较大超过预警值的点位可再架设仪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位于坡顶的安装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侧面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测距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连接杆,2.指向针,3.监测桩,4.支杆,5.刻度尺,6.测斜管,7.位移测量杆,8.环形板,9.水准管,10.支架部;11、安装部;12、测距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一种测量基坑边坡坡顶及边坡浅层土体位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工程基坑设计图纸及规范确定监测点和检测点的数量及位置;
步骤二,根据基坑检测点同时确定测斜管6数量及位置;
步骤三,预制测斜管6,测斜管6为多节设置,且内部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与测斜管6固定连接,固定架内安装有测距件;
测斜管6的中间插入位移测量杆7,且位移测量杆7的头部延伸至测斜管6外,位移测量杆7的底部与测斜管6的底部相固定连接;测距件适于在测斜管6内检测与位移测量杆7的间距;
步骤四,在检测点内打入测斜管6,保证测斜管6在打入时与斜坡坡顶相平行;
步骤五、焊接连接杆1在位移测量杆7上,连接杆1远离测斜管6的一端安装有支杆4,支杆4与连接杆1相垂直;支杆4与连接杆1的端部安装有指向针2;
步骤六,制作监测桩3:选用镀锌圆钢并在顶部切割2mm宽十字标志,将监测桩3打入坡顶,漏出坡顶50mm;
在漏出部位焊接垂直支杆4和连接杆1的两组镀锌扁铁,两组镀锌扁铁的端部安装有刻度尺5,指向针2指向刻度尺5的零点位置;
步骤七,测斜管6顶部设置水准管9,根据水准管9气泡是否偏移判断土体是否发生上下偏移,根据检测指向针2偏移量来判断土体是否发生水平偏移。
所述指向针2为三角形状,且为4mm厚度的镀锌扁铁,指向针2的高度低于刻度尺5的高度。所述测斜管6为硬质PVC管,所述位移测量杆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准管9,所述水准管9与连接杆1相平行。所述连接杆1为6mm镀锌圆钢,所述监测桩3的直径为20mm镀锌圆钢。测斜管6为28mm镀锌钢管,本实施例解决了现有中对于基坑边坡还是浅层土体的位置进行初步检测,主要用于基坑附近的土质监测,检测点可以为探测的较为复杂地下位置处或布线集中位置处。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固定架包括环形板8,所述环形板8内一体连接有支架部10,所述支架部10为工字形,所述支架部10周向设置在环形板8内,所述支架部10内间隔设置有安装部11,所述安装部内安装有测距传感器12,所述测距传感器12的输出端适于对应位移测量杆7的中心垂线上;所述位移测量杆7适于插入多组支架部10的中间。
本发明用于初步检测多处土体的位移情况,主要应用于地下结构较为疏松或复杂的情况,本发明通过设置监测桩和测斜管来实现两点处的水平度和偏移检测,可以设置处理元件和蜂鸣器,用于测距传感器在达到偏移量达到标准后,蜂鸣器报警来提示监测人员地质变化。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机译: 土体位移钻头,转换土体位移钻头的方法和地基桩的形成方法
机译: 土体位移钻头,转换土体位移钻头的方法和地基桩的形成方法
机译: 土体位移钻头,转换土体位移钻头的方法和地基桩的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