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23-06-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S 5/024 专利申请号:202310351227X 申请日:202304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高品质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激光显示具有大色域、几何和颜色双高清的视频图像再现等优势,被国际业界视为继黑白显示、标准彩色显示和数字显示后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激光显示是以红、绿、蓝三基色或多基色激光为光源的新型显示技术产品,因制造成本较高且人类眼睛对绿光最敏感,使得绿光激光光源成为其核心部件。受目前半导体制造工艺的限制,LD的极限光电转换效率仅为40%,废热沉积将直接影响绿光LD的综合性能。在强激光照射下,荧光粉末热猝灭现象严重,硅树脂也会发生不可逆转的热碳化。上述弊端将严重影响绿光LD的工作可靠性和绿光品质,限制其在激光显示领域的应用前景。
荧光陶瓷不仅具有荧光粉的发光特性,还拥有陶瓷材料的导热性,且转换效率高、发光稳定性强,使其有望成为代替“荧光粉末和硅树脂”的关键性材料。国内外学者对绿光荧光陶瓷进行了大量剪裁设计和性能精细化调控,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文献(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2019,8(3):0-0)通过掺杂Ga,调控Y
现有技术中如CN217903679U公布了一种单激光二极管远程激发绿光陶瓷发光的散热装置:该专利主要依靠器件的自然对流对现有陶瓷进行散热,未从陶瓷组分设计方面考虑,且激发光源仅为单个二极管,无法适用于大功率激光照明与显示领域。现有技术中如CN115360282A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带有散热技术的高功率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白光LED:该专利对激发光源和发光材料分别进行散热设计,且只考虑到发光面积与荧光陶瓷空间距离的数学关系,并未兼顾发光品质。LED为面光源,LD为点光源,两者的散热设计和荧光材料的使用要求存在本质区别。现有技术中如CN113683407A公布了一种高亮度高热稳定性黄绿光荧光陶瓷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着重突出Li
综上所述,目前荧光陶瓷的发光热稳定性差,极易出现热猝灭,而绿光激光器件并未注重散热设计,工作时激发光源处温度过高,严重影响其在激光显示领域的使用价值。因此,设计一款散热性能优异的高品质绿光LD已经刻不容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出高品质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绿光激光光源散热以及发光材料热猝灭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品质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包括激光光源组件、镜筒、绿光荧光陶瓷和菲涅尔透镜,镜筒的一端连接有沿轴向滑动的滑动镜头,绿光荧光陶瓷安装在滑动镜头内;镜筒的另一端安装有菲涅尔透镜并通过激光光源组件固定在镜筒内,激光光源组件与镜筒可拆卸连接,镜筒外侧设有与激光光源组件配合的散热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绿光荧光陶瓷(1)的化学式为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镜头包括滑动镜筒和端盖,滑动镜筒的一端设有安装环,安装环内设有与荧光陶瓷配合的安装槽,安装环上还设有与环形槽,端盖与环形槽配合并将绿光荧光陶瓷封装在滑动镜筒和端盖之间;滑动镜筒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镜筒内,且滑动镜筒的外壁上设有齿条,齿条与转动设置在镜筒上的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的端部设有与绿光荧光陶瓷相对应的低折射率光学玻璃,端盖的外侧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设置在环形槽槽壁上的内螺纹螺纹配合实现端盖与滑动镜头的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镜筒内的一端设有与滑动镜头配合的滑道槽,滑道槽的槽壁上设有与齿条配合的限位槽,限位槽的槽底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转轴,齿轮设置在通孔内并与转轴转动连接;镜筒的另一端设有凹槽,菲涅尔透镜设置在凹槽内并通过激光光源组件封装在镜筒内。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基座,光源基座内安装有与绿光荧光陶瓷厚度相对应的激光光源件,光源基座的上部设有用于顶紧菲涅尔透镜的顶紧环,光源基座与镜筒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光源件为单个LD激光二极管或LD激光二极管模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与单个LD相对应的散热翅,散热翅固定在镜筒的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若干重力热管和若干散热翅,重力热管为U型管,重力热管的散热端连接在光源基座上且延伸至镜筒内,重力热管的冷凝端与散热翅连接。
一种高品质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的封装及使用方法,包括高品质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还包括以下步骤:S1:参数选择:绿光荧光陶瓷厚度为a(a=0.2mm~0.5mm),根据绿光荧光陶瓷的厚度选择相对应功率的激光光源件、并确定绿光荧光陶瓷与激光光源件之间的距离为b(b=20mm~50mm),根据激光光源件的功率选择重力热管为n(n=0~4)根,散热翅为m(m=6~12)片;其中随着绿光荧光陶瓷的厚度增加,选择的激光光源件的功率变大,进而选择的重力热管与散热翅的数量变多;
S2:将步骤S1中选择的厚度为a的绿光荧光陶瓷的边缘处涂覆导热树脂后安装在滑动镜筒上部安装环的安装槽内,并通过端盖将绿光荧光陶瓷固定在滑动镜筒内,完成滑动镜头的安装,得到第一组装部件;
S3:将步骤S1中选择的激光光源件上涂覆导热硅脂及固晶胶并将激光光源件固定在光源基座内部、并使激光光源件的引脚伸出光源基座,完成激光光源组件的安装;
S4:将菲涅尔透镜的边缘处涂覆散热硅脂并安装在镜筒下部的安装槽内,采用步骤S3获得的激光光源组件抵紧镜筒内菲涅尔透镜,而后在镜筒外壁上安装m片散热翅,并将n根重力热管的蒸发端安装在光源基座和镜筒内、重力热管的冷凝端安装在散热翅上,完成镜筒的安装,得到第二组装部件;
S5:将步骤S2获得的第一组装部件安装在S4获得的第二组装部件的镜筒上部的滑道槽内,此时滑动镜筒上的齿条卡接在限位槽内并与转动设置在镜筒上的齿轮啮合,转动齿轮调整荧光陶瓷与激光光源件之间的距离为b,完成封装,得到完整的高品质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
S6:激光光源件的引脚与电源接通,步骤S5获得的高品质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进入工作状态,激光光源件发出蓝光,蓝光经菲涅尔透镜照射绿光荧光陶瓷并通过端盖上的光学玻璃射出绿光,此时,高品质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的最高温度在110℃以内,且激光光源件能够持续稳定发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用端盖、滑动镜筒和低折射率光学玻璃配合的封装方式,解决荧光陶瓷透过率低的问题。通过齿轮调节滑动镜头与激发光源的距离远近,可灵活切换绿光LD的色调和色温。当滑动镜头与激发光源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发射光为冷色调,距离较近时,发射光为暖色调。
本发明采用化学式为
本发明采用U型重力热管穿插散热翅片结构的散热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激发光源和荧光陶瓷的散热问题,极大的提高了绿光LD在高功率持续工作下的服役稳定性。
本发明设计多固定位的光源基座,可搭配单个LD激光二极管或LD激光二极管模组,并通过螺钉与镜筒连接,解决了激发光源功率调节装配问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用于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2为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滑动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镜筒的底部示意图;
图6为光源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激光光源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散热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绿光荧光陶瓷,2、端盖,201、低折射率光学玻璃,202、螺纹线,3、滑动镜筒,301、安装槽,302、环形槽,303、齿条,304、安装环,4、重力热管,5、激光光源件, 6、镜筒,601、滑道槽,602、凹槽,603、散热通孔,604、转轴,605、短螺纹孔,606、限位槽,7、菲涅尔透镜,8、散热翅,801、定位圆孔,802、固定圆孔,9、光源基座,901、矩形柱,902、角型柱,903、小圆孔,904、大圆孔,905、散热圆孔,906、单个LD卡槽,907、贯穿螺纹孔,908、定位槽,10、齿轮,11、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一种高品质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包括激光光源组件、镜筒6、绿光荧光陶瓷1和菲涅尔透镜7,镜筒6的一端连接有沿轴向滑动的滑动镜头,绿光荧光陶瓷1安装在滑动镜头内;镜筒6的另一端安装有菲涅尔透镜7并通过激光光源组件固定在镜筒6内,激光光源组件与镜筒6可拆卸连接,镜筒6外侧设有与激光光源组件配合的散热组件。激光光源组件射出的光射入镜筒6并穿过菲涅尔透镜7、绿光荧光陶瓷1最后通过滑动镜头射出,激光光源组件散发的热量直接通过散热组件散发,绿光荧光陶瓷1工作时的热量通过滑动镜头传递给镜筒6,再经过镜筒6上的散热组件散发,激发光源经过菲涅尔透镜7后光线汇聚度得到提高,使激光光源组件射出的光经绿光荧光陶瓷1能够持续稳定的射出绿光;能够有效地解决激发光源和荧光陶瓷的散热问题,极大的提高了绿光LD在高功率持续工作下的服役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绿光荧光陶瓷1的化学式为
如图1和图3所示,实施例2,一种高品质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中,滑动镜头包括滑动镜筒3和端盖2,滑动镜筒3的一端设有安装环304,安装环304的外径大于滑动镜筒3筒体的外径,能够避免滑动镜筒3在滑动时滑动到镜筒6内部。安装环304内设有与荧光陶瓷配合的安装槽301,安装槽301设置在滑动镜筒3内的筒壁上,安装环304上还设有与环形槽302,环形槽302的开口朝向上部,方便端盖2与环形槽302配合,端盖2与环形槽302配合并将绿光荧光陶瓷1封装在滑动镜筒3和端盖2之间;滑动镜筒3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镜筒6内,且滑动镜筒3的外壁上设有齿条303,齿条303与转动设置在镜筒6上的齿轮10啮合。齿轮10与齿条303通过啮合自锁实现滑动镜筒3与镜筒6的定位固定,进而控制绿光荧光陶瓷1与激光光源组件之间的距离。齿条303优选为与滑动镜筒3一体式结构的设计,在滑动镜筒3外壁上且靠近齿条303的一侧设有刻度,方便观察调整的距离。
如图2所示,端盖2的端部设有与绿光荧光陶瓷1相对应的低折射率光学玻璃201,端盖2的外侧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设置在环形槽302槽壁上的内螺纹螺纹配合实现端盖2与滑动镜头的螺纹连接。外螺纹的螺纹线202长为1~3cm,便于端盖2与滑动镜筒3上的安装环304连接,且端盖2的外径与安装环304的外径相同,使端盖2与滑动镜筒3配合更加整齐。
其他结构均与实施1相同。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3,一种高品质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镜筒6内的一端设有与滑动镜头配合的滑道槽601,滑道槽601的槽壁上设有与齿条303配合的限位槽606,限位槽606的槽底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转轴,转轴固定连接在通孔的孔壁上,齿轮10设置在通孔内并与转轴转动连接;齿轮相对转轴转动。设置在镜筒6通孔内的齿轮10一侧延伸出筒外壁、另一侧延伸至限位槽606内,并与滑动设置在限位槽606内的齿条303配合,从镜筒6外壁上转动齿轮10可带动齿条303沿限位槽606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滑动镜筒3沿镜筒6内的滑道槽601上下移动。镜筒6的另一端设有凹槽602,菲涅尔透镜7设置在凹槽602内并通过激光光源组件封装在镜筒6内。本发明采用端盖2、滑动镜筒3和低折射率光学玻璃201配合的封装方式,解决荧光陶瓷透过率低的问题。通过齿轮10调节滑动镜头与激发光源的距离远近,可灵活切换绿光LD的色调和色温。当滑动镜头与激发光源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发射光为冷色调,距离较近时,发射光为暖色调。光源与绿光荧光陶瓷1之间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光源与绿光荧光陶瓷1之间的距离除了可用于调节色温和色调之外,还可用于控制荧光陶瓷的表面工作温度。当无色温和色调调节需求时,可根据激发光源功率大小,合理调节滑动镜头,能有效降低荧光陶瓷的表面工作温度,同时减小器件使用体积。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激光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基座9,光源基座9内设有定位槽908,定位槽908为阶梯型槽,定位槽908内安装有与绿光荧光陶瓷1厚度相对应的激光光源件5,光源基座9与镜筒6可拆卸连接且光源基座9的上部抵紧菲涅尔透镜7。光源基座9上设有交叉分散在圆周上的散热圆孔905和贯穿螺纹孔907,散热圆孔905与镜筒6上的散热通孔603相贯通,散热圆孔905与散热通孔603配合能够辅助激光光源件5和绿光荧光陶瓷1进行散热,贯穿螺纹孔907与镜筒6上的短螺纹孔605相对应,螺钉11穿过贯穿螺纹孔907与短螺纹孔605配合实现光源基座9与镜筒6的可拆卸连接,激光光源件5为单个LD激光二极管或LD激光二极管模组,阶梯型槽内的下部槽内设置与单个LD激光二极管对应,单个LD激光二极管的引脚向下伸出光源基座9,阶梯型槽的上部槽与LD激光二极管模组对应,LD激光二极管模组的引脚向下伸出光源基座9,方便接通电源。单个LD激光二极管与LD激光二极管模组根据绿光荧光陶瓷1的厚度进行选择安装其一。绿光荧光陶瓷1的厚度与LD激光二极管的功率存在关系即LD激光二极管光源选择。绿光荧光陶瓷1的厚度随LD激光二极管功率的增大而递增,即防止荧光陶瓷厚度过薄,在高功率LD激光二极管的持续激发过程中发生开裂现象。荧光陶瓷厚度范围20mm~50mm的选择,
其他结构均与实施2相同。
实施例4,一种高品质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与单个LD激光二极管相对应的散热翅8,散热翅8固定在镜筒6的外壁上。或者采用,散热组件包括若干重力热管4和若干散热翅8,重力热管4为U型管,重力热管4的散热端连接在光源基座9上且延伸至镜筒6内,重力热管4的冷凝端与散热翅8连接,且散热翅8位于镜筒6的外侧。散热翅8为矩形翅片,翅片的内部设有与镜筒6配合的固定圆孔802,重力热管4和散热翅8翅片数量随LD激光二极管功率的增大而增多,重力热管4的散热端穿设在散热圆孔905与散热通孔603内,重力热管4的蒸发端依次穿过多片散热翅8上的定位圆孔801。当激发光源的功率增大时,产生的废热也相应增多,若废热不能及时散去,将严重影响绿光LD激光二极管的服役稳定性和光学品质。为了提高器件的散热速率,翅片和重力热管4数量的对应增加必不可少。其中重力热管4数量优选为0,2,4增加设置,方便使热管能对称分布,保证器件的散热均匀性。
其他结构均与实施3相同。
实施例5,一种高品质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的封装及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参数选择:绿光荧光陶瓷1厚度为a(a=0.2mm~0.5mm),根据绿光荧光陶瓷1的厚度选择相对应功率的激光光源件5、并确定绿光荧光陶瓷1与激光光源件5之间的距离为b(b=20mm~50mm),根据激光光源件5的功率选择重力热管4根数为n(n=0~4),散热翅8片数为m(m=6~12);其中随着绿光荧光陶瓷1的厚度增加,选择的激光光源件5的功率变大,进而选择的重力热管4与散热翅8的数量变多;
S2:将步骤S1中选择的厚度为a的绿光荧光陶瓷1的边缘处涂覆导热树脂后安装在滑动镜筒3上部安装环304的安装槽301内,并通过端盖2将绿光荧光陶瓷1固定在滑动镜筒3内,完成滑动镜头的安装;
S3:将步骤S1中选择的激光光源件5上涂覆导热硅脂及固晶胶并将激光光源件5固定在光源基座9内部、并使激光光源件5的引脚伸出光源基座9,完成激光光源组件的安装,得到第一组装部件;
S4:将菲涅尔透镜7的边缘处涂覆散热硅脂并安装在镜筒6下部的安装槽908301内,采用步骤S3获得的激光光源组件抵紧镜筒6内菲涅尔透镜7,而后在镜筒6外壁上安装m片散热翅8,并将n根重力热管4的蒸发端安装在光源基座9和镜筒6内、重力热管4的冷凝端安装在散热翅8上,完成镜筒6的安装,得到第二组装部件;
S5:将步骤S2获得的第一组装部件安装在S4获得的第二组装部件的镜筒6上部的滑道槽601内,此时滑动镜筒3上的齿条303卡接在限位槽606内并与转动设置在镜筒6上的齿轮10啮合,转动齿轮10调整荧光陶瓷与激光光源件5之间的距离为b,完成封装;
S6:激光光源件5的引脚与电源接通,步骤S5获得的高品质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进入工作状态,激光光源件5发出蓝光,蓝光经菲涅尔透镜7照射绿光荧光陶瓷1并通过端盖2上的光学玻璃射出绿光,此时,高品质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的最高温度在110℃以内,且激光光源件5能够持续稳定发光。
其他结构均与实施4相同。
实施例6,如图1所示,一种高品质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中,包括镜筒6、滑动镜头、散热装置和激发光源,镜筒6内部下端设有菲涅尔透镜7,镜筒6表面设有齿轮10,滑动镜头设置在镜筒6内并与齿轮5接触,激发光源设置在镜筒6下端并与菲涅尔透镜7接触,散热装置穿过激发光源和镜筒6并设置在镜筒6表面。滑动镜筒3和镜筒6之间通过滑道槽601连接,通过调节齿轮10控制镜头与光源之间的距离,可灵活调节绿光光源的发光性能并达到降低绿光荧光陶瓷1的表面工作温度的效果。镜筒6安装环内壁涂覆有高反射材料,避免光转换过程中造成光通量的损失。激发光源与镜筒6之间通过螺钉11进行连接,拆卸方便,不仅便于更换单个LD激光二极管和LD激光二极管模块,而且可固定菲涅尔透镜7。散热装置中矩形翅片通过固定圆孔设置在镜筒6下表面,U型重力热管4的蒸发端设置在镜筒6和激发光源的散热通孔603与散热圆孔905内,冷凝端设置在矩形翅片的定位圆孔801内,能够有效的解决激发光源处的散热问题,显著提高绿光LD激光二极管在高功率持续工作下的服役稳定性。
在本实例中,滑动镜头包括端盖2和滑动镜筒3,绿光荧光陶瓷1位于端盖2和滑动镜筒3之间,所述端盖上方封装有低折射率光学陶瓷201可以提高荧光陶瓷1的光透过率,下端设置有线长为1~3cm的螺纹线202,便于端盖2与滑动镜头3之间的连接。
在本实例中,镜筒6上端内部设有滑道槽601,滑动镜筒3设置在滑道槽601内,所述镜筒6下端内部设有凹槽602,菲涅尔透镜7设置在凹槽602内,所述镜筒6表面设有圆轴603,齿轮10设置在圆轴603同轴心处,所述镜筒圆周处设有通孔604,U型重力热管4蒸发端设置在散热通孔604内。滑动镜头在滑道槽601内,平行滑动,滑动范围为0mm~30mm,散热通孔604数量为4个,均匀分布在镜筒6圆周处,保证器件散热均匀,菲涅尔透镜7在镜筒6内部下端,激发光源经过菲涅尔透镜7后光线汇聚度得到提高。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基座9内部设有矩形柱901、角型柱902和单个LD激光二极管卡槽906,用于分别固定单个LD激光二极管或LD激光二极管模组,所述光源基座9下表面设有两个小圆孔903和两个大圆孔904用于放置单个LD激光二极管或LD激光二极管模组的引脚,所述光源基座9上端设有4个散热圆孔904,U型重力热管4的蒸发端设置在下散热圆孔904内。光源基座9内部下端分别设有LD激光二极管模组8固定座和单个LD激光二极管的固定座,LD激光二极管的基板与光源基座9之间涂覆有导热树脂,提高两者之间的导热率。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包括0~4根U型重力热管4和6~12片矩形翅片,根据激发光源功率大小,U型重力热管的数量优选为0、2、4,对称分布在散热通孔603和散热圆孔905内,保证绿光LD激光二极管的散热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单个LD激光二极管或LD激光二极管模组的发射峰在445nm~455nm波段范围内一种LD激光二极管或LD激光二极管模组,单个LD激光二极管功率为5W,LD激光二极管模组的功率为10W~50W。绿光荧光陶瓷1化学式为
具体的封装过程为,选择合适功率的LD激光二极管设置在光源底座9上,将菲涅尔透镜7凸起面向上放入镜筒6凹槽602内,将光源基座9通过螺钉11固定在镜筒6下端,并抵住菲涅尔透镜7下表面。再根据激发光源功率大小,选择合适数量的U型重力热管4和矩形翅片,矩形翅片的固定圆孔802穿过镜筒6,等距离的设置在其下表面,U型重力热管4的蒸发端穿过散热通孔603和散热圆孔905,冷凝端穿过定位圆孔801。将切割好的圆形绿光荧光陶瓷放置在滑动镜筒3的安装槽301内,并用端盖2进行固定,将齿条303与齿轮10进行啮合,随后放入滑道槽601内,完成封装。
实施例7,一种高品质功率为5W的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其包含以下参数和封装及使用步骤:
参数:绿光荧光陶瓷选择
菲涅尔透镜与单个LD激光二极管之间的空间距离为10mm,绿光荧光陶瓷与单个LD激光二极管之间的空间距离为20mm(即b=20mm),U型重力热管为0(即n=0)根,矩形翅片为6(即m=6)片。
步骤S1:将
步骤S2:将单个LD激光二极管基板处涂覆导热硅脂,卡口处涂覆固晶胶,将单个LD激光二极管设置在光源基座内部对应的单个LD激光二极管卡槽906内,LD激光二极管引脚穿过对应小圆孔903。经过步骤S2获得装置命名为B。B完成对单个LD激光二极管的单独散热。
步骤S3:将齿轮10设置在镜筒6表面处的圆轴604上。将镜筒6内部安装环内涂覆高反射材料,在菲涅尔透镜7边缘处涂覆散热硅脂与镜筒6内壁接触,矩形翅片设置在镜筒下表面。经过步骤S3获得装置命名为C。
步骤S4:将步骤S1获得的装置A与经过步骤S3获得的装置C相连接,两者之间的齿轮10和齿条303相啮合。将步骤S2获得的装置B与经过步骤S3获得的装置C通过螺钉11相连接,完成本装置的封装。
步骤S5:接通电源后,步骤S4获得的装置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单个LD激光二极管发出蓝光,并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发出绿光,整个系统的最高温度被控制在110oC以内,能够使荧光陶瓷在功率为5W的单个LD激光二极管激发下持续稳定发光。
其他结构均与实施6相同。
实施例8,一种高品质功率为30W的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其包含以下参数和封装及使用步骤:
参数:绿光荧光陶瓷选择
菲涅尔透镜与LD激光二极管模组之间的空间距离为10mm,绿光荧光陶瓷与单个LD激光二极管之间的空间距离为30mm(即b=30mm),U型重力热管为2(即n=2)根,矩形翅片的为6(即m=6)片。
步骤S1:将
步骤S2:将LD激光二极管模组基板处涂覆导热硅脂,卡口处涂覆固晶胶,将LD激光二极管模组设置在光源基座9内部对应的卡槽内,LD激光二极管引脚穿过对应大圆孔904。经过步骤S2获得装置命名为E。E完成对LD激光二极管模组的单独散热。
步骤S3:将齿轮10设置在镜筒6表面处的圆轴604上。将镜筒6内部安装环内涂覆高反射材料,在菲涅尔透镜7边缘处涂覆散热硅脂与镜筒6内壁接触,矩形翅片设置在镜筒下表面。经过步骤S3获得装置命名为F。
步骤S4:将步骤S1获得的装置D与经过步骤S3获得的装置F相连接,两者之间的齿轮10和齿条303相啮合,随后通过齿轮10调节荧光陶瓷1与LD激光二极管模组501之间的空间距离至30mm。将步骤S2获得的装置E与经过步骤S3获得的装置F通过螺钉10相连接,并在装置E中对称插入2根U型重力热管4,完成本装置的封装。
步骤S5:接通电源后,步骤S4获得的装置进入正常工作状态,LD激光二极管模组发出蓝光,并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发出绿光,整个系统的最高温度被控制在110oC以内,能够使荧光陶瓷在功率为30W的LD激光二极管模组激发下持续稳定发光,实现荧光陶瓷的应用。
其他结构均与实施7相同。
实施例9,一种高品质功率为50W的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型绿光LD装置中,其包含以下参数和封装及使用步骤:
参数:绿光荧光陶瓷选择
菲涅尔透镜与LD激光二极管模组之间的空间距离为10mm,绿光荧光陶瓷与单个LD激光二极管之间的空间距离为50mm(即b=50mm),U型重力热管为4(即n=4)根,矩形翅片为12(即m=12)片。
步骤S1:将
步骤S2:将LD激光二极管模组基板处涂覆导热硅脂,卡口处涂覆固晶胶,将LD激光二极管模组501设置在光源基座9内部对应的卡槽内,LD激光二极管引脚穿过对应大圆孔904。经过步骤S2获得装置命名为H。H完成对LD激光二极管模组的单独散热。
步骤S3:将齿轮10设置在镜筒6表面处的圆轴604上。将镜筒6内部安装环内涂覆高反射材料,在菲涅尔透镜7边缘处涂覆散热硅脂与镜筒6内壁接触,矩形翅片设置在镜筒6下表面。经过步骤S3获得装置命名为M。
步骤S4:将步骤S1获得的装置G与经过步骤S3获得的装置M相连接,两者之间的齿轮10和齿条303相啮合,随后通过齿轮10调节荧光陶瓷1与LD激光二极管模组8之间的空间距离至50mm。将步骤S2获得的装置H与经过步骤S3获得的装置M通过螺钉11相连接,并在装置M中插入4根U型重力热管4,完成本装置的封装。
步骤S5:接通电源后,步骤S4获得的装置进入正常工作状态,LD激光二极管模组发出蓝光,并远程激发荧光陶瓷发出绿光,整个系统的最高温度被控制在110oC以内,能够使荧光陶瓷在功率为50W的LD激光二极管模组激发下持续稳定发光,实现荧光陶瓷的应用。
其他结构均与实施8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机译: 用于同时发射蓝光和绿光的LD激发固态激光器件
机译: 一种用于测量样品激发荧光质的荧光的装置,其形式为滴液激发荧光质,其基本上平行地包含在两个表面铁砧之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测量样品激发荧光质的荧光的方法两个基本平行的超细砧座之间的表面张力所包含的纳米粒子的量和用于测量样品受到来自包括低于亚微米级的光源的光的样品的荧光光谱的方法该样品光谱的光源的光谱扩展进行测量以获得荧光光谱
机译: 具有通过荧光体转换的半导体激发源激发的远程荧光体的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