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三七3~9份,冰片1~3份,杠板归2~6份,大青叶2~6份,板蓝根2~6份。还包括其制备方法。上述中草药经有机组合、辩证配伍和相互辅佐,增强了该药物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痈散结的功效,疗程短见效快,且不会留下局部神经痛。原材料组分科学、配伍合理,互相支持,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效,治疗时间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药效共奏,对带状疱疹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95727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贾立强;

    申请/专利号CN202310055818.2

  • 申请日2023-01-17

  • 分类号A61K36/855(2006.01);A61K36/704(2006.01);A61K36/70(2006.01);A61P31/22(2006.01);A61K31/045(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博识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67;

  • 代理人方炳生

  • 地址 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西路23号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18: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55 专利申请号:2023100558182 申请日:202301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4-14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

目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一般是泛昔洛韦乳膏、伐昔洛韦乳膏和阿昔洛韦乳膏,均是鸟嘌呤类似物类抗病毒药物。由于含有活性成分阿昔洛韦,会产生以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一,皮肤粘膜刺激症状,局部皮肤出现红斑、干燥、瘙痒、蛰刺、烧灼感等,减量或停药后可消失;其二,接触性皮炎,局部皮肤出现红肿、斑丘疹、水泡、糜烂等皮疹,可伴有瘙痒、烧灼、疼痛等刺激症状,停药及给抗过敏药后可消失;另外,长期大面积大剂量使用可能引起全身性不良反应,如出现恶心、腹痛、腹泻、血象变化、肝酶升高、肾功能损害,头痛、出汗、低血压及精神症状等。除此之外,治疗时间长、见效慢。

因此,提出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三七3~9份,冰片1~3份,杠板归2~6份,大青叶2~6份,板蓝根2~6份。

作为改进,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三七6份,冰片2份,杠板归4份,大青叶4份,板蓝根4份。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备料:将上述重量份数的三七,杠板归,大青叶,板蓝根除去杂质,冲洗干净后,沥干备用;

步骤(2)、粉碎:将三七、冰片分别打成细粉后过150目筛,收集备用;

步骤(3)、浸泡煎煮:将清洗后的上述重量份数的杠板归,大青叶,板蓝根倒入容器内,搅拌均匀后,然后与纯净水按重量份配比1:8~1:12进行混合,大火煎煮50~60分钟,然后用文火继续煎煮,过滤后获得药剂;

步骤(4)、药物制备:将步骤(3)中获得药剂与粉碎的三七、冰片搅拌混合,后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混匀、加工成型,获得药物。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3)中文火煎煮至其内水量小于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药物,所述药物包含上述药物或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物理形态。

作为改进,所述药物制剂为膏剂、液剂或粉剂。

作为改进,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药物用于制备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中的用途。

所用的各中药材的药理药性如下: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冰片:味辛、苦,性微寒;归心、脾,肺经;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窍,喉痹耳聋,口疮齿肿,疮痈疳痔,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杠板归:味酸,性寒;归肺、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利咽祛湿的功效;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百日咳,急性扁桃体炎,肠炎,痢疾,龋齿,止泻,浸疳、疔、痔疮,能散毒,肾炎水肿。外用治带状疱疹、黄水疮、蛇咬伤、湿疹;

大青叶:味苦,性寒;归肝,心,胃,脾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用于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

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用于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各中药的科学配伍,且各主要组分为纯中药原料,无毒无副作用;其中板蓝根具有清热、凉血、解毒,防己行水,泻下焦湿热,祛风止痛作用;大青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作用;杠板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同时通过杠板归、板蓝根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皮肤消肿、清热、活血和解毒等功效;三七清热、平肝、降压的功效。上述中草药经有机组合、辩证配伍和相互辅佐,增强了该药物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痈散结的功效,疗程短见效快,且不会留下局部神经痛。原材料组分科学、配伍合理,互相支持,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效,治疗时间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药效共奏,对带状疱疹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三七3份,冰片1份,杠板归2份,大青叶2份,板蓝根2份。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备料:将上述重量份数的三七,杠板归,大青叶,板蓝根除去杂质,冲洗干净后,沥干备用;

步骤(2)、粉碎:将三七、冰片分别打成细粉后过150目筛,收集备用;

步骤(3)、浸泡煎煮:将清洗后的上述重量份数的杠板归,大青叶,板蓝根倒入容器内,搅拌均匀后,然后与纯净水按重量份配比1:8~1:12进行混合,大火煎煮50~60分钟,然后用文火继续煎煮,过滤后获得药剂;

步骤(4)、药物制备:将步骤(3)中获得药剂与粉碎的三七、冰片搅拌混合,后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混匀、加工成型,获得药物。

所述步骤(3)中文火煎煮至其内水量小于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药物,所述药物包含上述药物或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物理形态。

所述药物制剂为膏剂、液剂或粉剂。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药物用于制备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中的用途。

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三七6份,冰片2份,杠板归4份,大青叶4份,板蓝根4份。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备料:将上述重量份数的三七,杠板归,大青叶,板蓝根除去杂质,冲洗干净后,沥干备用;

步骤(2)、粉碎:将三七、冰片分别打成细粉后过150目筛,收集备用;

步骤(3)、浸泡煎煮:将清洗后的上述重量份数的杠板归,大青叶,板蓝根倒入容器内,搅拌均匀后,然后与纯净水按重量份配比1:8~1:12进行混合,大火煎煮50~60分钟,然后用文火继续煎煮,过滤后获得药剂;

步骤(4)、药物制备:将步骤(3)中获得药剂与粉碎的三七、冰片搅拌混合,后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混匀、加工成型,获得药物。

所述步骤(3)中文火煎煮至其内水量小于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药物,所述药物包含上述药物或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物理形态。

所述药物制剂为膏剂、液剂或粉剂。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药物用于制备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中的用途。

实施例三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三七9份,冰片3份,杠板归6份,大青叶6份,板蓝根6份。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备料:将上述重量份数的三七,杠板归,大青叶,板蓝根除去杂质,冲洗干净后,沥干备用;

步骤(2)、粉碎:将三七、冰片分别打成细粉后过150目筛,收集备用;

步骤(3)、浸泡煎煮:将清洗后的上述重量份数的杠板归,大青叶,板蓝根倒入容器内,搅拌均匀后,然后与纯净水按重量份配比1:8~1:12进行混合,大火煎煮50~60分钟,然后用文火继续煎煮,过滤后获得药剂;

步骤(4)、药物制备:将步骤(3)中获得药剂与粉碎的三七、冰片搅拌混合,后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混匀、加工成型,获得药物。

所述步骤(3)中文火煎煮至其内水量小于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敷药药物,所述药物包含上述药物或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物理形态。

所述药物制剂为膏剂、液剂或粉剂。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药物用于制备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中的用途。

为证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疗效,列举典型病例如下:

案例一:

刘某,男,31岁,于2019年4月1日因“发现腰部疱疹伴剧烈疼痛3天”来诊。3天前,患者自觉右侧腰部痒,偶有针刺痛,阵发性发作,皮肤稍发红,4月2日查看,发现有数颗晶莹剔透的水疱,皮损颜色发红,自行局部热水清洗后未予其他处理,随后腰部疼痛持续,行走时加重,且局部疱疹增多、变大,影响穿衣服,睡觉不能平卧,一天后到医院就诊,查看皮损,结合患者疼痛症状,诊断为“带状疱疹”,予以伐昔洛韦胶囊一次一片,一日一次抗病毒,维生素B1100mg及甲钴胺片500mg日3次营养神经,病情未予控制,疼痛持续,皮损面积进一步扩大,累及整个右侧腰部,症见:整个右侧腰部(脐周向右侧至右下腹)满大米至蚕豆大小的水疱,疱壁紧张,内容液体清亮,臀沟内部分水疱已破裂,与汗毛交杂,皮损间隙皮肤颜色正常,所有疱疹区域剧痛,不能接近,活动时加重,无发热,无瘙痒等不适,痛苦面容,睡眠差,大便正常,小便发黄,量可,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带状疱疹,辨证为肝胆湿热,治则:泻火解毒,通络止痛,去腐生肌,治疗方案:以消毒棉球擦净局部皮肤表面后外敷本发明中药,每日1次,治疗1次后,患者自述病损局部轻松感,疼痛亦缓解;

第二天复诊,未见新发疱疹,记录停止起疱时间为2天,敷药治疗处的皮疹已结痂,疼痛较大大减轻。继续使用3日后,患者疼痛几乎消失,随后观察,未再反复。

为巩固疗效,继续使用至第5天,病损区痂块已开始脱落,随后于2019年5月1日进行治疗后一个月的随访,结果自治疗结束后病情已愈,无复发。

案例二:

李某,女,63岁,初诊日期为2020年9月14日。

主诉:右下胸部起水疱剧烈疼痛五天。

现病史:五天前,右侧下胸部开始疼痛,而后相继起红斑及水疱,一堆一堆出现,从前胸漫延到后胸,剧烈疼痛,夜不成眠,口干思冷饮,大便秘结,三日未解,小便黄而少。

检查:右侧胸部,自7、8、9前后肋间散布密集成簇的大小不等的水疱,基底为紫红斑,充血,周围轻度红色浸润。未见破溃及糜烂面。

脉象:滑数。

舌象:舌苔薄黄,舌质红。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中医辨证:肝胆湿热,热盛于湿(腰火丹)。治疗方案:以消毒棉球擦净局部皮肤表面后外敷本发明中药,每日1次,治疗1次后,局部水疱逐渐消退,疼痛减轻,9月16日,水泡消退,基底部发红,疼痛减轻,偶有针刺感。继续使用本发明药物4天,第五天开始脱屑,红肿消退,无疼痛。继续使用本发明第七天,皮损基本消除,其他症状消失,表面留有色素沉着,未再复发。

案例三:王某,女,34岁,初诊日期为2020年12月6日。

主诉:头面部起水疱,疼痛4天。

现病史:头面生颗粒状水疱,刺痛兼痒4天。初起于左前额出现红色小颗粒,井伴有针刺样疼痛,逐渐增多,形成水疱,且向头顶及左眼睑蔓延,左目红肿,流泪,视物不清,周围皮肤肿胀,灼热。诊为“面部带状疱疹”,经注射维生素及抗菌素等药后,效果不显,继续扩展。

检查:左侧前额及左上眼睑大片潮红肿胀,面积约10×8厘米,上有高粱粒至黄豆大红色丘疱疹,集簇成群,呈带状排列。左眼球结膜充血,眼睑妖肿。左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明显。

脉象:弦滑数。

诊断:带状疱疹。

中医辨证:湿热内蕴,肝火挟湿上犯(蛇串疮)。

治疗方案:以消毒棉球擦净局部皮肤表面后外敷本发明中药,每日1次,治疗1次后,12月8日,敷药后头面部浮肿已明显消退,部分皮疹形成脓疱或显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上覆淡黄色渗出及结痂,疼痛减轻,未见新生皮损。12月10日,头部前额及左上眼睑渗出停止,糜烂面出现新生上皮,红晕浮肿已全部消退,疼痛已除,微有痒感。再以外敷几日,以清解余毒。

2020年12月22日检查,患部皮损已全部消退。仅遗有少量淡褐色色素沉着,无疼痒。两目视物清楚,红肿消退,临床痊愈。

案例四:

崔某,男,43岁,初诊日期为2021年11月16日。

主诉:右侧胸部起疱剧烈疼痛十余天。

现病史:十余天前,右侧胸部及背部起红色水疱,逐渐增多,排列成条状,疼痛难忍,不发烧,诊为“带状疱疹”。服用西药、打针及外用药后,水疱渐干,但疼痛仍不减退,坐卧不安,夜不能眠。

检查:右侧前胸、后屑部及颈部集簇状暗红色疱疹,周围有暗红色浸润。

脉象:弦滑。

舌象:苔薄白腻,舌质红。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治疗方案:以消毒棉球擦净局部皮肤表面后外敷本发明中药,每日1次,治疗1次后,疼痛减轻,晚上能安睡,次日可以坚持工作,连用三天后后疱疹已退,局部残留皮肤发红,有痒感,继续使用五日,疼痛消除,皮损消退,皮肤颜色略暗,临床治愈。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