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铁钢界面“一罐制”运行下转炉钢厂铁水罐动态调度方法及系统

铁钢界面“一罐制”运行下转炉钢厂铁水罐动态调度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铁钢界面“一罐制”运行下转炉钢厂铁水罐动态调度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转炉生产计划,运行排程模型,确定与转炉炉次计划对应的铁水预处理设备、时间和相关的运输时间,形成预排程计划;按照预测铁水罐进厂节奏调整预计划;实时监测转炉计划动态数据以及铁水运行实时状态,判断是否有扰动发生;识别扰动的类别和程度;基于扰动的类别及影响程度,运行动态模型,完成铁水罐的动态调度策略的自适应匹配,实现动态调度调整。本发明基于对铁水罐运行关键数据的跟踪,实现了工业场景的智能感知与扰动自主识别、动态调度策略的自适应配置及调度方案调整的数据驱动方法,保证了模型算法对工业现场不确定性扰动信息的动态响应及实时调度优化。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71914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11421129.0

  • 申请日2022-11-14

  • 分类号G06Q10/0631;G06Q10/0633;G06Q50/04;

  • 代理机构重庆双马智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顾晓玲

  • 地址 400030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8:37: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28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钢界面“一罐制”运行下转炉钢厂铁水罐动态调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钢铁生产作为典型的流程工业,具有多工序、高动态、强藕合、多重不确定等特点,造成了生产调度的巨大挑战。“一罐制”技术是指高炉出铁、铁水运输、铁水脱硫及向转炉兑铁等过程均使用同一个铁水罐,中途不倒罐的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炼铁-炼钢区段界面技术。“一罐制”条件下的铁水罐既具有铁水存储、运输的功能,还可以直接进行铁水预处理、转炉兑铁等,在减少固定投资、提高运行效率、节约运行成本、保障冶金质量及节能减排方具有显著优势。

近年来,铁水罐生产调度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仿真优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如有的针对铁水调度配置机车以及机车任务分配进行研究;有的针对高炉铁水分配问题建立模型,在模型中由分配的铁水重量代替重铁水罐的数量,先通过枚举法获得重铁水罐整数解,然后基于两步骤的二进制搜索算法获得数量精确解。以上研究大多是针对铁钢界面的鱼雷罐车、机车运输模型等进行的仿真分析,并没有考虑铁水罐在炼钢厂内的调度运行优化问题。

在炼钢厂的动态调度领域,随着多品种、小批量的合同订单和大批量的生产组织过程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现有研究大多针对炼钢--连铸阶段的动态调度问题展开,对于铁水罐进厂及铁水预处理阶段及空铁水罐出厂的动态运行调度未能涉及,而在现实钢铁生产中铁水罐的动态调度是整个钢厂调度的基础,铁水罐的周转对生产节奏、能耗和成本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铁钢界面“一罐制”运行下转炉钢厂铁水罐动态调度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钢界面“一罐制”运行下转炉钢厂铁水罐动态调度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转炉生产计划,运行排程模型,确定与转炉炉次计划对应的铁水预处理设备、时间及相应的运输时间,形成预排程计划;

根据预测铁水罐进厂节奏调整预排程计划;

实时监测转炉计划动态数据以及铁水运行实时状态,判断是否有扰动发生;

识别扰动的类别和程度;

基于扰动的类别及影响程度,运行动态模型,完成铁水罐的动态调度策略的自适应匹配,实现动态调度调整。

本发明基于对铁水罐运行关键数据的跟踪,实现了工业场景的智能感知与扰动自主识别、动态调度策略的自适应配置及调度方案调整的数据驱动方法,保证了模型算法对工业现场不确定性扰动信息的动态响应及实时调度优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程模型和动态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一致,为最小化铁水罐平均运行时间,或者最小化铁水罐总运行时间,或者最小化等待时长,或者最小化铁水温降,或最大化设备作业均衡率,或最大化设备利用率。

本发明通过对转炉炼钢厂内铁水罐运行规律的分析,提出了以最小化铁水罐平均运行时间等运行效率、节奏均衡控制指标为优化目标,以生产组织原则等为约束的铁水罐动态调度优化模型方法,动态调度效果更优化。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扰动的类别和影响程度,处理策略包括:

铁水罐到达或运行时间提前或延后,时间差在一定可控阈值范围之内,且不会影响铁水罐预定的加工设备,即仅影响转炉计划的开始时间,采用基于时间柔性的调度修复策略;

仅影响铁水罐预定的加工设备,但不影响其在转炉上的开始时间,或者转炉计划中有转炉变更的动态事件,采用基于设备交换的局域调度调整策略;

对于铁水提前或延后超过可控阈值范围时间,或转炉计划设备变更或开始时间变化大(超过阈值范围,例如大于5分钟)的动态事件,采用基于优化模型的调度重排策略,依据实时调度信息在原调度计划的基础上重新编制铁水罐调度方案

本发明按照扰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进行动态调度的策略划分,设置小扰动利用时间柔性进行的动态修复调整,局部影响按照同类工序装置进行局域设备交换,大扰动进行铁水罐运行全域重排的策略进行模型算法的自适应处理,可获得铁水罐运行系统优化的实时调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动态模型求解中,基于时间柔性策略的求解方法为:

当转炉计划的变更主要为提前或延后阈值范围之内时,利用铁水罐运行时间的柔性对其进行响应,不更改铁水罐与KR的匹配关系,仅通过调整铁水罐在各环节的运输时间对扰动进行吸收,求解步骤如下:

S71:根据扰动识别获取转炉计划中开始时间变化的加工任务集合β;

S72:不改变转炉工序前加工任务与设备关系匹配、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在满足约束(4)基础上,基于新的转炉工序计划更新加工任务的开始兑铁时间

S73:利用约束(4),更新转炉时间变更的加工任务对应的铁水罐p的出炼钢厂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动态模型求解中,基于交换设备策略的求解方法为:

S81:若任务i在转炉开始时间未发生变更工序加工,其加工设备与初始调度方案中的加工设备保持一致,即x

S82:根据未进入流程加工任务在KR工序的开始作业时间递减排列获得铁水罐进钢厂顺序γ,遍历集合γ,根据约束(4)确定未进入流程加工任务对应的铁水罐p的进炼钢厂时间

S83:根据未进入流程加工任务的兑铁结束时间递增排列获得铁水罐出钢厂顺序θ,遍历集合θ,根据约束(4)确定未进入流程加工任务对应的铁水罐p的出炼钢厂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再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动态模型求解中,基于计划重排策略的求解方法为:

S91:根据加工顺序选择需要调度的加工任务i;

S92:根据设备选择方法进行设备分配,选择其加工设备。

S93:根据未进入流程加工任务在KR工序的开始作业时间递减排列获得铁水罐进钢厂顺序γ,遍历集合γ,根据约束(4)确定未进入流程加工任务对应的铁水罐p的进炼钢厂时间

S94:根据未进入流程加工任务的兑铁结束时间递增排列获得铁水罐出钢厂顺序θ,遍历集合θ,根据约束(4)确定未进入流程加工任务对应的铁水罐p的出炼钢厂时间

本发明针对各种扰动类型进行每种调度策略的匹配计算,对转炉计划变更、供铁节奏与铁水罐运行时间偏差等扰动实现动态调度策略的自适应匹配及实时调整,以保证铁水罐调度方案的合理性,提高运行的优化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钢界面“一罐制”运行下转炉钢厂铁水罐动态调度系统,其包括:

预排程模块,用于获取转炉生产计划,运行排程模型,确定与转炉炉次计划对应的铁水预处理设备、时间和相关的运输时间,形成预排程计划;

预排程计划调整模块,根据预测的铁水进厂节奏进行计划调整;

实时动态跟踪模块,用于实时监测转炉计划动态数据以及铁水罐位置、台车位置及状态,判断是否有扰动发生;

扰动识别模块,用于接收实时动态跟踪模块检测的数据并识别扰动的类别和程度;

动态调度模块,用于接收扰动识别模块的检测结果,基于扰动的类别及影响程度,运行动态模型,完成铁水罐的动态调度策略的自适应匹配,实现动态调度调整;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钢厂铁水罐运行状态、转炉炉次计划和动态调度的情况。

本发明基于对铁水罐运行关键数据的跟踪,实现了工业场景的智能感知与扰动自主识别、动态调度策略的自适应配置及调度方案调整的数据驱动方法,保证了模型算法对工业现场不确定性扰动信息的动态响应及实时调度优化。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铁钢界面“一罐制”运行下转炉钢厂铁水罐动态调度方法逻辑关系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铁钢界面“一罐制”运行下转炉钢厂铁水罐动态调度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炼钢厂内铁水罐运行区段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炉次扰动发生次数堆积柱状图;

图5是图4所示炉次原计划、重调度以及实际炼钢时间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钢界面“一罐制”运行下转炉钢厂铁水罐动态调度方法,如图1所示,其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转炉生产计划,运行排程模型,确定与转炉炉次计划对应的铁水预处理设备、时间及相应的运输时间,形成预排程计划。

根据预测铁水罐进厂节奏调整预排程计划。

实时监测转炉计划动态数据以及铁水运行实时状态,判断是否有扰动发生。

具体动态跟踪主要包括:炼钢厂内转炉状态跟踪、炼钢厂内铁水罐位置跟踪、炼钢厂内天车位置跟踪、炼钢厂内台车跟踪、铁水罐进炼钢线的车架位跟踪。其中,转炉状态跟踪包括跟踪转炉封炉(产量低,暂时停止生产)、空闲状态、工作状态。铁水罐位置跟踪主要包括:铁水罐上过跨车(亦称为“台车”)跟踪;铁水罐坐落在台车上;铁水罐进出脱硫站跟踪;铁水罐进出脱硫站;重铁水罐脱硫结束后,靠近转炉兑铁过程的跟踪;兑铁结束后,天车吊运空铁水罐返回,热检,检查无误后返回车架子。天车位置跟踪包括:各跨天车的横向运输,重载或空载;吊钩的纵向运动;台车跟踪包括:台车进出脱硫站。铁水罐进炼钢线的车架位跟踪包括:重铁水罐进炼钢线哪条线的几号位,,例如钢1线1#位、钢1线2#位、钢2线1#位、钢2线2#位。

识别扰动的类别和程度。

基于扰动的类别及影响程度,运行动态模型,完成铁水罐的动态调度策略的自适应匹配,实现动态调度调整。本发明根据接受的批量转炉出钢计划预排铁水罐周转的预排程,确定与转炉炉次计划对应的铁水预处理设备、时间和相关的运输时间;根据预测的铁水进厂节奏进行计划调整;随后,基于对钢厂铁水罐的到达节奏的预测进行排程计划的适当调整,形成可执行的排程计划;然后,再通过对转炉计划动态数据、铁水罐进厂实况和厂内铁水罐全流程动态信息的实时监测,比较排程计划与监测数据的差异,进行扰动的识别和动态事件类型的确定,实现数据驱动下的扰动事件的动态感知;进一步基于动态事件的影响程度及范围进行评估,并将异常事件信息传至动态调整模型,完成铁水罐的动态调度策略的自适应匹配,实现动态调度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实现铁水罐在钢厂内的高效周转优化,并保证后续工序的顺行,排程模型和动态模型的目标函数一致,为最小化铁水罐平均运行时间,或者最小化铁水罐总运行时间,或者最小化等待时长,或者最小化铁水温降,或最大化设备作业均衡率(即每个设备作业节奏均衡,降低“某段时间内,有些设备很忙,有些设备很闲”现象的发生),或最大化设备利用率。优选以最小化铁水罐平均运行时间为优化目标,考虑铁水罐运行的生产组织等约束来构建模型。

排程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为:

排程模型的目标函数:最小化铁水罐平均周转时间:

约束条件包括:

生产组织类约束:炉次在所经过的工序上仅加工一次,

在同一设备上加工的两个炉次存在先后加工关系,

每台设备同时只能加工一个炉次任务,

为了保证作业时间的合理衔接和匹配,下一操作的开始时间需不早于上一操作结束时间加上运输时间,

设备存在最早可用时间,炉次在设备上的开始作业时间必须不早于其最早可用时间,

铁水罐进工序的时间必须不晚于相应炉次在工序上的开始作业时间,出工序的时间必须不早于炉次在工序上的结束作业时间

决策变量约束:

炉次i在工序j上的开始作业时间为非负,

炉次i是否在工序j的第m个设备上加工,

炉次i

铁水罐p进炼钢厂时间为非负,

铁水罐p进工序j时间为非负,

铁水罐p出工序j时间为非负,

铁水罐p出炼钢时间为非负,

炉次i是否匹配铁水罐p,若匹配,则取值1,否则取值0,

其中,具体参数含义如表1所示:

表1.模型的符号定义

动态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为:

动态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与排程模型的目标函数相同,

动态调度模型的约束条件在排程模型的约束条件基础上,还包括:

已经完成的炉次操作的调度方案不允许更改的约束,

排程模型的求解方法为:

为满足现场实时性要求,对该铁水罐调度模型进行求解,在该求解过程中,主要解决的问题是KR处理的设备选择、在各环节加工顺序以及运行时间合理优化分配。具体方法如下:

(1)加工顺序和运行时间计算

加工顺序的确定就是对所有加工任务确定其调度顺序。为满足转炉工序计划要求,按照铁水罐对应的加工任务的开始时间递减顺序确定其调度顺序,每个加工任务在转炉上开始时间

利用约束(4),倒推计算加工任务在转炉之前工序的计划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铁水罐进工序的时间必须不晚于相应炉次在工序上的开始作业时间,出工序的时间必须不早于炉次在工序上的结束作业时间,利用约束(7)确定铁水罐进工序时间和出工序时间:

根据式(24)-(29)计算批量转炉计划各炉次的开始时间,根据其递减顺序进行加工任务的调度;

(2)设备选择算法

铁水包对应炉次加工的设备确定是为其选择其在转炉工序前的KR处理设备,避免作业时间冲突,减少加工任务的等待时间,实现铁水罐周转时间的优化。在该过程中,需要满足约束(2)-(3)以及(5)-(6),即在工序上为加工任务分配一个加工设备,且在同一设备上加工的两个加工任务存在先后加工关系,此外,必须避免加工任务的作业时间冲突,满足设备的最早可用时间约束。因此,为实现设备的合理分配,采用基于规则优先级的停靠位置方法:采用设备匹配规则、时间冲突最小规则和随机选择规则。当存在明确的设备匹配关系时,即首先满足设备匹配规则为加工任务进行设备分配,当有多台设备可选时,根据时间冲突最小规则为设备分配加工设备;如果仍有多台设备可选择时,则从多台设备中随机选取一个设备作为加工任务的加工设备。

①设备匹配规则

根据钢厂设施布局和运行规则进行设备匹配,考虑KR设备与转炉的对应关系,优先选择转炉工序计划中的设备有对应关系的铁水预处理设备;

②时间冲突最小规则

假设将加工任务i分配到KR工序的设备M

当C

③随机选择规则

当满足设备匹配规则且存在多台时间冲突最小的加工设备时,采用随机选择规则,即从多台可选择的设备中为加工任务任意选取一个加工设备;

批量转炉计划调度排程的启发式算法为:

S71:初始化设备的最早可用时间

S72:根据加工任务在转炉工序的开始时间递减排列获得加工任务的加工序列β;

S73:遍历集合β,根据式(24)-(27)计算加工任务开始时间

S74:根据加工顺序选择需要调度的加工任务i;

S75:若任务i在转炉工序加工,其加工设备为转炉计划中确定加工设备M

S76:若加工顺序中的所有加工任务调度完成,转S77,否则,转S74;

S77:根据加工任务在KR工序的开始作业时间递减排列获得铁水罐进钢厂顺序γ,遍历集合γ,根据约束(4)确定加工任务对应的铁水罐p的进炼钢厂时间

S78:根据加工任务在转炉兑铁结束时间递增排列获得铁水罐出钢厂顺序θ,遍历集合θ,根据约束(4)确定加工任务对应的铁水罐p的出炼钢厂时间

S79:输出铁水罐调度的预排程方案。

排程模型的求解方法中,考虑铁水罐进厂节奏对预排程方案进行调整:

S81:判断铁水罐调度方案的铁水进厂节奏是否满足实际的供铁规律,若满足,转S84,否则,转S82;

S82:根据实际的供铁规律调整铁水罐的进炼钢厂时间

S83:基于正推方法结合转炉计划目标对加工任务在KR工序上的调度方案进行调整,

S831:根据加工任务的进炼钢厂时间递增排列获得加工任务的加工序列δ;

S832:遍历集合δ,基于约束(2)~(7)根据停靠位置方法进行设备分配,选择其在KR的加工设备M

S833:确定加工任务的结束时间

S84:输出满足供铁规律的铁水罐预调度方案,即调整后的预排程计划。

实时监测转炉计划动态数据以及铁水运行实时状态,判断是否有扰动发生,在本实施方式中,铁水罐进炼钢厂延后或提前;转炉炉次计划变更(包括作业计划开始时间变更,作业计划结束时间变更,生产该炉次的设备变更等情况),即判断有扰动发生。

由铁水罐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可知,不同的动态事件对铁水罐运行过程扰动程度是不同的。因此,考虑动态事件对铁水罐运行过程的扰动的类别和影响程度,提出三种针对不同动态事件的处理策略。

铁水罐到达或运行时间提前或延后,时间差在一定阈值范围之内,且不会影响铁水罐预定的加工设备,即仅影响转炉计划的开始时间,采用基于时间柔性的调度修复策略。

仅影响铁水罐预定的加工设备,但不影响其在转炉上的开始时间,或者转炉计划中有转炉变更的动态事件,采用基于设备交换的局域调度调整策略。

对于铁水提前或延后超过阈值时间,或转炉计划设备变更或开始时间变化大(超过阈值范围,例如大于5分钟)的动态事件,采用基于优化模型的调度重排策略,依据实时调度信息在原调度计划的基础上重新编制铁水罐调度方案。

动态模型求解中,基于时间柔性策略的求解方法为:

针对转炉时间变化值小的异常事件,即小型扰动事件,可利用其在转炉前的时间柔性对其进行响应。当转炉计划的变更主要为提前或延后在可调控的阈值范围(例如5分钟)之内时,利用铁水罐运行时间的柔性对其进行响应,不更改铁水罐与铁水预处理设备KR的匹配关系,仅通过调整铁水罐在各环节的运输时间对扰动进行吸收,求解步骤如下:

S91:根据扰动识别获取转炉计划中开始时间变化的加工任务集合β;

S92:不改变转炉工序前加工任务与设备关系匹配、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在满足约束(4)基础上,基于新的转炉工序计划更新加工任务的开始兑铁时间

S93:利用约束(4),更新转炉时间变更的加工任务对应的铁水罐p的出炼钢厂时间

针对仅影响铁水罐预定的加工设备但不影响其在转炉上的开始时间的动态事件,即转炉时间变更超过阈值范围如>5min但炉座无变化的中等扰动时间,采用基于交换设备策略的求解方法进行动态调度优化计算。通过调整KR工序设备调度方案进行局部调整,保证调度方案的稳定性。

动态模型求解中,基于交换设备策略的求解方法为:

S101:若任务i在转炉开始时间未发生变更工序加工,其加工设备与初始调度方案中的加工设备保持一致,即x

S102:根据未进入流程加工任务在KR工序的开始作业时间递减排列获得铁水罐进钢厂顺序γ,遍历集合γ,根据约束(4)确定未进入流程加工任务对应的铁水罐p的进炼钢厂时间

S103:根据未进入流程加工任务的兑铁结束时间递增排列获得铁水罐出钢厂顺序θ,遍历集合θ,根据约束(4)确定未进入流程加工任务对应的铁水罐p的出炼钢厂时间

针对转炉时间变更且炉座变更的大型扰动事件,采用计划重排策略,依据实时调度信息在原调度计划的基础上重新编制铁水罐调度方案,实现对铁水罐周转的全局优化。基于计划重排策略的求解方法为:

S111:根据加工顺序选择需要调度的加工任务i;

S112:根据设备选择方法进行设备分配,选择其加工设备。

S113:根据未进入流程加工任务在KR工序的开始作业时间递减排列获得铁水罐进钢厂顺序γ,遍历集合γ,根据约束(4)确定未进入流程加工任务对应的铁水罐p的进炼钢厂时间

S114:根据未进入流程加工任务的兑铁结束时间递增排列获得铁水罐出钢厂顺序θ,遍历集合θ,根据约束(4)确定未进入流程加工任务对应的铁水罐p的出炼钢厂时间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铁钢界面“一罐制”运行下转炉钢厂铁水罐动态调度系统,其包括:

预排程模块,用于获取转炉生产计划,运行排程模型,确定与转炉炉次计划对应的铁水预处理设备、时间和相关的运输时间,形成预排程计划;

预排程计划调整模块,根据预测的铁水进厂节奏进行计划调整;

实时动态跟踪模块,用于实时监测转炉计划动态数据以及铁水罐位置、台车位置及状态,判断是否有扰动发生;

扰动识别模块,用于接收实时动态跟踪模块检测的数据并识别扰动的类别和程度;

动态调度模块,用于接收扰动识别模块的检测结果,基于扰动的类别及影响程度,运行动态模型,完成铁水罐的动态调度策略的自适应匹配,实现动态调度调整;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钢厂铁水罐运行状态、转炉炉次计划和动态调度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为了验证动态调度模型及调整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将上述动态调度方法应用到某钢厂铁水罐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该炼钢厂有5座转炉,4座KR脱硫站,铁钢界面采用“一罐制”技术组织铁水运输与铁水预处理。铁水罐进入炼钢厂后,设施布局如图3所示,脱硫跨设有4座脱硫站,脱磷炉跨设2座转炉,脱碳炉跨设3座常规脱碳转炉。铁水罐从钢1线或钢2线进入炼钢厂,进行铁水预处理,然后进行转炉炼钢。双联工序时,KR A、KR B进入脱磷炉D/E。非双联工序时,KR C、KR D进入脱碳炉A/B/C。完成兑铁后从钢1、钢2、钢3线出炼钢厂。

对铁水罐的运行实绩进行分析,采集了系统在现场运行的88个炉次的实时数据,统计该时段内的动态事件发生情况。如图4所示,88个炉次根据发生的扰动采用不同的动态调度策略。

图5为图4所示88个炉次按照原计划、重调度以及实际的炼钢时间对比图,从图中可见,重调度后的炼钢时间与实际炼钢时间更接近。

本发明通过对转炉炼钢厂内铁水罐运行时间规律的分析,提出了以铁水罐总运行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以生产组织原则等为约束的铁水罐动态调度优化模型方法。本发明基于对铁水罐运行关键数据的跟踪,实现了工业场景的智能感知与扰动自主识别、动态调度策略的自适应配置及调度方案调整的数据驱动方法,保证了模型算法对工业现场不确定性的适应性。本发明按照扰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进行动态调度的策略划分,设置小扰动利用时间柔性进行动态调整,局部影响按照同类工序装置进行设备交换,大扰动进行铁水罐运行全域重排的策略进行模型算法的自适应处理,可获得铁水罐运行系统优化的实时调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的实施方式”、“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