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智慧校园师生出入防疫装置

一种智慧校园师生出入防疫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温度测量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慧校园师生出入防疫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不同身高的师生进行测温,且能够对师生进行阻拦的智慧校园师生出入防疫装置。一种智慧校园师生出入防疫装置,包括有底座;第一支架,底座左侧连接有第一支架;滑块,第一支架右上部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块;测温仪,两个滑块内侧连接有测温仪;第一弹簧,两个滑块底部外侧均与第一支架内上部连接有第一弹簧。本发明通过第一弹簧带动滑块和测温仪移动,使得测温仪能够靠近被测者进行测温,从而能够对不同身高的师生进行精准测温,且第一挡板相向转动能够对师生进行阻挡,防止师生在温度未检测出时就远离测温仪。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62882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西睿创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1334016.7

  • 发明设计人 熊小环;朱航建;蒋思伟;

    申请日2022-10-28

  • 分类号G01K13/00(2021.01);E01F13/04(2006.01);

  • 代理机构南昌合达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2;

  • 代理人董晓丽

  • 地址 336000 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观上工业园十号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8:24: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K13/00 专利申请号:2022113340167 申请日:202210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1-20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测量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慧校园师生出入防疫装置。

背景技术

温度测量仪分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校园中广泛使用的是非接触式温度测量仪,由于校园里师生较多,在进出校园时,通常是进入点放一个测温装置,用来测试体温,由于温度仪检测温度时,最合适的位置是测量者距离温度仪3到5公分,但是校园内师生的身高参差不齐,而现有的测温装置的测温仪的位置不能调整,导致只有限定身高的师生才能够在合适的位置进行测温,从而导致测温结果不太精准,如此,测温效果较差,容易出现漏网之鱼,若有些师生赶时间,则会在经过测温装置后立马离开,如此,会容易出现温度还未检测完毕后离开,影响温度检测结果。

综上所述,需研发一种能够对不同身高的师生进行测温,且能够对师生进行阻拦的智慧校园师生出入防疫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测温装置的测温仪位置不能调节,导致测温结果不太精准,且无法对师生进行阻拦的缺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不同身高的师生进行测温,且能够对师生进行阻拦的智慧校园师生出入防疫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慧校园师生出入防疫装置,包括有:

底座;

第一支架,底座左侧连接有第一支架;

滑块,第一支架右上部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块;

测温仪,两个滑块内侧连接有测温仪;

第一弹簧,两个滑块底部外侧均与第一支架内上部连接有第一弹簧;

驱动机构,第一支架顶部与两个滑块顶部之间设有用于带动测温仪移动的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滑块移动,滑块移动用于带动测温仪往下移动进行测温;

阻挡机构,第一支架中部设有用于对师生进行阻挡的阻挡机构,通过阻挡机构转动用于对师生进行阻拦。

进一步,驱动机构包括有:

第二支架,第一支架顶部连接有第二支架;

第一电机,第二支架内上部连接有第一电机;

绕线轮,第一电机前后两侧的输出轴上均连接有绕线轮;

拉绳,两个绕线轮上均绕接有用于拉动滑块移动的拉绳,前侧拉绳底端与前侧的滑块顶部连接,后侧拉绳底端与后侧的滑块顶部连接,通过绕线轮对拉绳进行放松和收卷,在第一弹簧的配合下,带动滑块和测温仪上下移动对师生进行测温。

进一步,阻挡机构包括有:

转轴,第一支架中部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转轴;

第一挡板,两个转轴中部均连接有用于对师生进行阻拦的第一挡板,两个第一挡板均位于第一支架内部,通过第一挡板相向转动用于对师生进行阻挡;

扭力弹簧,两个转轴右侧均套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转轴右侧和第一支架右侧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有用于带动第一挡板自动转动的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有:

第一滑套,第一支架右上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滑套;

推杆,两个第一滑套内部均滑动式连接有推杆,推杆顶部与滑块接触;

第二弹簧,两个推杆下部右侧均与相近的第一滑套底部连接有第二弹簧;

摆动块,两个转轴右部内侧均连接有用于带动转轴自动转动的摆动块,推杆底部与摆动块接触,通过推杆往下移动推动摆动块转动,摆动块转动用于带动转轴和第一挡板自动旋转对师生进行阻拦。

进一步,还包括有用于对身高较低的师生进行增高的增高机构,增高机构包括有:

滑轨,底座下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滑轨;

楔形块,两个滑轨内均滑动式连接有楔形块;

滑动块,底座内部下侧的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位于滑轨右侧;

升降台,两个滑动块下部内侧连接有用于对身高较低的师生进行增高的升降台,升降台与底座滑动式连接,通过升降台带动身高较低的师生往上移动,升降台用于辅助测温仪对师生进行精准测温;

第一滚轮,两个滑动块上部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滚轮,两个楔形块右侧均与相近的第一滚轮接触;

第三弹簧,两个第一楔形块左下侧均与相近的滑轨内左壁连接有第三弹簧。

进一步,还包括有用于带动楔形块自动移动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有:

第二滑套,第一支架下部内侧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二滑套;

滑动杆,两个第二滑套右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杆,两个滑动杆上部均与相近的推杆下部右侧连接;

第二滚轮,两个滑动杆下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用于推动楔形块自动移动的第二滚轮,两个第二滚轮均与相近的楔形块左侧接触,通过第二滚轮往下移动挤压楔形块,第二滚轮移动用于带动楔形块自动往右移动。

进一步,还包括有用于使师生之间保持安全距离的阻拦机构,阻拦机构包括有:

感应器,底座前部内侧连接有感应器;

限位组件,底座前部右上侧连接有用于使师生之间保持安全距离的限位组件,通过限位组件对师生进行限位,用于辅助师生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进一步,限位组件包括有:

第三支架,底座前部右上侧连接有第三支架;

第二电机,底座前部右上侧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感应器通过电性连接,第二电机位于第三支架左侧,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三支架转动式连接;

第二挡板,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用于使师生之间保持安全距离的第二挡板,通过第二挡板转动用于挡住后续的师生。

本发明具有以下至少一个优点:本发明通过第一弹簧带动滑块和测温仪移动,使得测温仪能够靠近被测者进行测温,从而能够对不同身高的师生进行精准测温,且第一挡板相向转动能够对师生进行阻挡,防止师生在温度未检测出时就远离测温仪;通过摆动块转动,能够带动第一挡板自动相向转动对师生进行阻挡,如此,便无需工作人员再手动控制第一挡板转动,从而能够减少操作的麻烦;通过升降台上升,能够带动身高较低的学生升高,如此,能够方便测温仪对学生进行测温,提高温度检测的准确性;通过第二滚轮往下移动挤压楔形块往右移动,如此,便无需工作人员控制楔形块往右移动,从而能够带动升降台自动上升,工作效率较高,且操作简单;通过第二挡板往下转动对师生进行阻拦,如此,能够使师生之间的间距保持在安全的距离,避免师生距离较近会影响测温仪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阻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阻挡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推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增高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增高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增高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阻拦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底座,2:第一支架,3:测温仪,4:滑块,5:第一弹簧,6:驱动机构,61:第二支架,62:第一电机,63:绕线轮,64:拉绳,7:阻挡机构,71:转轴,72:第一挡板,73:扭力弹簧,8:推动机构,81:第一滑套,82:推杆,83:第二弹簧,84:摆动块,9:增高机构,91:滑轨,92:楔形块,93:滑动块,94:第一滚轮,95:升降台,96:第三弹簧,10:移动机构,101:第二滑套,102:滑动杆,103:第二滚轮,11:阻拦机构,111:感应器,112:第三支架,113:第二电机,114: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智慧校园师生出入防疫装置,如图1-图5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支架2、测温仪3、滑块4、第一弹簧5、驱动机构6和阻挡机构7,第一支架2右上部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块4,两个滑块4内侧连接有测温仪3,两个滑块4底部外侧均与第一支架2内上部连接有第一弹簧5,第一支架2顶部与两个滑块4顶部之间设有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用于带动测温仪3移动,第一支架2中部设有阻挡机构7,阻挡机构7用于对师生进行阻挡,驱动机构6包括有第二支架61、第一电机62、绕线轮63、拉绳64,第一支架2顶部焊接有第二支架61,第二支架61内上部连接有第一电机62,第一电机62前后两侧的输出轴上均连接有绕线轮63,两个绕线轮63上均绕接有拉绳64,拉绳64用于拉动滑块4移动,前侧拉绳64底端与前侧的滑块4顶部连接,后侧拉绳64底端与后侧的滑块4顶部连接,阻挡机构7包括有转轴71、第一挡板72和扭力弹簧73,第一支架2中部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转轴71,两个转轴71中部均连接有第一挡板72,第一挡板72用于对师生进行阻拦,两个第一挡板72均位于第一支架2内部,两个转轴71右侧均套有扭力弹簧73,扭力弹簧73的两端分别与转轴71右侧和第一支架2右侧连接。

使用时,将本装置放置在校门口,师生需进入校园时,走上底座1,随后工作人员启动第一电机62,第一电机62的输出轴带动绕线轮63转动,使得绕线轮63对拉绳64进行放松,此时初始状态为拉伸状态的第一弹簧5复位,带动滑块4和测温仪3往下移动,使得测温仪3能够靠近师生,工作人员可以跟随师生的身高控制第一电机62停止,从而使得测温仪3能够停在待测温的师生的额头,如此,便能够对不同身高的师生进行精准测温,同时工作人员手动将第一挡板72往内侧转动,带动转轴71转动,此时扭力弹簧73形变,使得第一挡板72对师生进行阻挡,避免测温仪3还未测出体温,师生就远离测温仪3,测温完毕,松开第一挡板72,此时扭力弹簧73复位,带动转轴71和第一挡板72反转复位,不再挡住师生,测量完体温的师生直接进入校园即可,随后再次启动第一电机62,控制第一电机62的输出轴反转,使得第一电机62的输出轴带动绕线轮63反转,从而使得绕线轮63对拉绳64进行收卷,进而带动滑块4和测温仪3往上移动复位,此时第一弹簧5被拉伸,随后关闭电机,如此重复,便可对师生进行测温。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6所示,还包括有推动机构8,推动机构8用于带动第一挡板72自动转动,推动机构8包括有第一滑套81、推杆82、第二弹簧83和摆动块84,第一支架2右上部前后两侧均焊接有第一滑套81,两个第一滑套81内部均滑动式连接有推杆82,推杆82顶部与滑块4接触,两个推杆82下部右侧均与相近的第一滑套81底部连接有第二弹簧83,两个转轴71右部内侧均焊接有摆动块84,摆动块84用于带动转轴71自动转动,推杆82底部与摆动块84接触。当滑块4往下移动时,推动推杆82往下移动,此时第二弹簧83被拉伸,推杆82推动摆动块84转动,从而带动转轴71和第一挡板72自动往内侧转动,如此,便无需工作人员再手动控制第一挡板72转动,从而能够减少操作的麻烦,检测完毕,滑块4往上移动复位,此时第二弹簧83复位,带动推杆82自动往上移动复位,转轴71和第一挡板72在扭力弹簧73的复位作用下反转复位,同时转轴71带动摆动块84反转复位。

如图1、图7、图8和图9所示,还包括有增高机构9,增高机构9用于对身高较低的师生进行增高,增高机构9包括有滑轨91、楔形块92、滑动块93、第一滚轮94、升降台95和第三弹簧96,底座1下部前后两侧均焊接有滑轨91,两个滑轨91内均滑动式连接有楔形块92,底座1内部下侧的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动块93,滑动块93位于滑轨91右侧,两个滑动块93下部内侧焊接有升降台95,升降台95用于对身高较低的师生进行增高,升降台95与底座1滑动式连接,两个滑动块93上部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滚轮94,两个楔形块92右侧均与相近的第一滚轮94接触,两个第一楔形块92左下侧均与相近的滑轨91内左壁连接有第三弹簧96。校园内,师生的身高参差不齐,且测温仪3移动的距离有限,导致一些年龄较小身高较低的学生,即使在测温仪3移动到最低处也无法近距离测温,如此,学生就可以踩在升降台95上,工作人员踩动楔形块92往右移动,此时第三弹簧96被拉伸,楔形块92往右移动与第一滚轮94接触,带动第一滚轮94和滑动块93往上移动,从而带动升降台95往上移动,使得升降台95带动身高较低的学生升高,如此,能够方便测温仪3对学生进行测温,提高温度检测的准确性,身高较高的师生则无需踩在升降台95上,直接跨过升降台95进行温度测量即可,测量完毕,工作人员松开楔形块92,此时第三弹簧96复位,带动楔形块92往左移动复位,升降台95在学生的重力作用下往下移动复位,从而带动滑动块93和第一滚轮94往下移动复位。

如图1和图10所示,还包括有移动机构10,移动机构10用于带动楔形块92自动移动,移动机构10包括有第二滑套101、滑动杆102和第二滚轮103,第一支架2下部内侧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第二滑套101,两个第二滑套101右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杆102,两个滑动杆102上部均与相近的推杆82下部右侧焊接,两个滑动杆102下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二滚轮103,第二滚轮103用于推动楔形块92自动移动,两个第二滚轮103均与相近的楔形块92左侧接触。当推杆82往下移动时,带动滑动杆102往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滚轮103往下移动,第二滚轮103与楔形块92接触,挤压楔形块92往右移动,如此,便无需工作人员控制楔形块92往右移动,从而能够带动升降台95自动上升,工作效率较高,且操作简单,当推杆82往上移动复位时,带动滑动杆102和第二滚轮103往上移动复位,使得第二滚轮103与楔形块92分离,此时楔形块92在第三弹簧96的复位作用下往左移动复位。

如图1和图11所示,还包括有阻拦机构11,阻拦机构11用于使师生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阻拦机构11包括有感应器111和限位组件,底座1前部内侧连接有感应器111,底座1前部右上侧连接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使师生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限位组件包括有第三支架112、第二电机113和第二挡板114,底座1前部右上侧通过螺栓固接有第三支架112,底座1前部右上侧通过螺栓固接有第二电机113,第二电机113与感应器111通过电性连接,第二电机113位于第三支架112左侧,第二电机113的输出轴与第三支架112转动式连接,第二电机11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二挡板114,第二挡板114用于使师生之间保持安全距离。当师生走上底座1时,感应器111检测到人靠近控制第二电机113启动,第二电机113的输出轴带动第二挡板114转动90度后停止,使得第二挡板114对后续的师生进行阻拦,避免师生之间的距离较近,如此,能够使师生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进行测温,且能够避免师生距离较近,影响测温仪3检测的精准度,师生走下底座1远离感应器111后,感应器111控制第二电机113的输出轴反转90度后停止,带动第二挡板114反转复位,对后续的师生进行放行,如此重复,即可使师生测温时保持安全的距离。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