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

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包括预设有出风轨迹的风壳,所述风壳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布置有风轮,所述风壳上还设有出风段,所述出风段位于风壳出风轨迹末端设置,所述出风段关于出风方向依次设有收口部位和扩张部位,所述扩张部位端部形成出风端口,优化出风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11119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浙汇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855996.9

  • 发明设计人 屠沛红;

    申请日2022-07-10

  • 分类号F04D29/44(2006.01);

  • 代理机构宁波久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99;

  • 代理人徐策

  • 地址 312400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鹿山街道江东村638号二楼东、三楼东(住所申报)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7:09: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0-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04D29/44 专利申请号:2022108559969 申请日:202207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9-27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出风装置,尤其是蜗壳式风机或是蜗壳式离心风机,通过电机带动叶轮旋转,叶轮中的叶片迫使气体旋转,对气体做功,使其能量增加,气体在风机的作用下,向叶轮四周甩出,通过蜗壳将速度能转换成压力能,当叶轮内的气体排出后,叶轮内的压力低于进风口内压力,新的气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吸入叶轮,气体就连续不断的从出口输出。

市面上蜗壳式风机的缺陷在于,由于出风口被设计成直口,且出风口处的风速是有方向且不均匀的,尤其是在静压复得且尚未完全阶段,若出风位置位于风道转向处时会产生较大的能量损失,进一步导致出风效果不均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优化出风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出风结构,包括预设有出风轨迹的风壳,所述风壳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布置有风轮,所述风壳上还设有出风段,所述出风段位于风壳出风轨迹末端设置,所述出风段关于出风方向依次设有收口部位和扩张部位,所述扩张部位端部形成出风端口。

进一步,所述风壳可选为蜗壳,所述出风轨迹可选为螺旋状。

进一步,所述收口部位的截面积关于出风方向减小,所述扩张部位的截面积关于出风方向增大。

进一步,所述收口部位与扩张部位的截面均呈弧形设置。

进一步,所述收口部位与扩张部位圆滑连接。

进一步,所述出风端口的边界呈平直设置。

进一步,所述出风段的截面呈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曲线和第二导向曲线,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曲线和第二导向曲线的线型呈镜像关系。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向曲线与第二导向曲线关于出风方向平行交错设置,且交错间距L1最大为72mm。

进一步,所述收口部位的通口最小处的垂直距离H1为249mm,且所述收口部位的通口最小处与通口最大处之间的垂直距离H2为80mm。

进一步,所述收口部位的最大通口截面大于出风端面,以保证对出风段内风流的加速效果,所述收口部位的出风长度大于扩张部位的出风长度。

进一步,所述收口部位包括沿出风方向布置的第一收口曲段和第二收口曲段,所述出风部位包括沿出风方向布置的第一扩张曲段和第二扩张曲段;

所述第一收口曲段与第二扩张曲段的极限截面积相对应,所述第二收口曲段与第一扩张曲段的极限截面积相对应,所述第一收口曲段的收口趋势小于第二扩张曲段的扩张趋势,所述第二收口曲段的收口趋势大于第一扩张曲段的扩张趋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在风壳末端设置收口部位和扩张部位,收口部位与扩张部位形成出风通道,且收口部位和扩张部位的截面均呈弧线设置,从而对风流形成导向,提高出风流畅性;

2、在出风过程中,通过风轮转动形成风流,经过风壳预设定的出风轨迹到达收口部位,使得风流受到挤压力,以增加风流风速,再经过扩张部位的导向,风流得以在出风端口处获得更大的出风面积,实现风流的均匀排出;

3、该种出风段结构适用性高,可搭载于目前市面上的出风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导向曲线与第二导向曲线的一种布置方式;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导向曲线与第二导向曲线的另一种布置方式;

图4为本发明的收口部位和扩张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壳;2、进风口;3、风轮;4、收口部位;4.1、第一收口曲段;4.2、第二收口曲段;5、扩张部位;5.1、第一扩张曲段;5.2、第二扩张曲段;6、出风端口;7、第一导向曲线;8、第二导向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如图1-3所示,一种双曲线挤压式导向流体学的蜗壳结构,包括预设有出风轨迹的风壳1,所述风壳1上设有进风口2,所述进风口2处布置有风轮3,所述风轮3通过风机驱动转动,所述风壳1上还设有出风段,所述出风段位于风壳1出风轨迹末端设置,所述出风段关于出风方向依次设有收口部位4和扩张部位5,收口部位4与扩张部位5形成出风通道,所述扩张部位5端部形成出风端口6。

作为对收口部位4和扩张部位5的进一步解释,所述收口部位4的截面积关于出风方向减小,从而在所述扩张部位5的截面积关于出风方向增大。

在出风过程中,通过风轮3转动形成风流,经过风壳1预设定的出风轨迹到达收口部位4,使得风流受到挤压力,以增加风流风速,再经过扩张部位5的导向,风流得以在出风端口6处获得更大的出风面积,实现风流的均匀排出。

作为对出风效果的进一步解释,当风流在风壳1内被引导输出,通过收口部位4收到挤压力,并在收口部位4截面积最小处,动态压力达到最大值,静态压力达到最小值,风流风速因为通流横截面面积减少而上升,实现风流风速的提高,而风速的提高使得在收口部位4形成较小压力,进而产生压力差,该压力差在出风段处形成外在吸力,进而实现风量的提高。

另外的,整个风流需要同时经过收口部位4的缩小过程,以及在扩张部位5的扩张过程,进而稳定风流的方向,实现整流效果,避免因风道转向产生涡流而引起的能量损失,并提高出风均匀性。

需要指出的是,选用上述的出风段,有效提高风流的流速,该种出风段结构适用性高,根据需要可搭载于其它规格的风壳或蜗壳出风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口部位4与扩张部位5的截面均呈弧形设置,从而对风流形成导向,提高出风流畅性。

具体的,出风段呈曲面设置。

具体的,所述收口部位4与扩张部位5圆滑连接,以进一步提高对风流的导向作用。

作为对出风效果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出风端口6的边界呈平直设置,该边界形成在扩张部位5的最大截面积处,且该边界较短设置,以确保在出风端口6处的风流输出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段的截面呈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曲线7和第二导向曲线8,作为可选的,第一导向曲线7靠近风轮3中心设置,第二导向曲线8较远离于风轮3中心。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曲线7和第二导向曲线8的线型呈镜像关系,需要指出的是,该实施例方式仅对第一导向曲线7和第二导向曲线8的线型做限定,并不限定第一导向曲线7和第二导向曲线8相对的位置关系。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曲线7与第二导向曲线8关于出风方向平行交错设置,其中,第一导向曲线7与第二导向曲线8保持线型镜像对称的关系,且交错间距L1最大为72mm,通过以上改进,提高对不同出风需求的适应性。

作为可选的,如图3所示的第一导向曲线和第二导向曲线的布置方式,出风端面可以是关于收口部位的收口最小端的连线平行设置,或出风端面关于图3中中心线方向垂直,并以平直的边界连接。

作为优选的,第一导向曲线7和第二导向曲线8均具有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关于出风方向,第一圆弧段构成收口部位4的后段以及完整的扩张部位5,第一圆弧段呈圆角R为93mm,第一圆弧段的水平距离L2为152mm,第一圆弧段的弧角a为115°,其中,第二圆弧段在风壳1上构成相对的扩张段,以及收口部位4的前端。

所述收口部位4的通口最小处的垂直距离H1为249mm,且所述收口部位4的通口最小处与通口最大处之间的垂直距离H2为80mm。

如图4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口部位4包括沿出风方向布置的第一收口曲段4.1和第二收口曲段4.2,所述出风部位包括沿出风方向布置的第一扩张曲段5.1和第二扩张曲段5.2;

所述第一收口曲段4.1与第二扩张曲段5.2的极限截面积相对应,所述第二收口曲段4.2与第一扩张曲段5.1的极限截面积相对应,所述第一收口曲段4.1的收口趋势小于第二扩张曲段5.2的扩张趋势,所述第二收口曲段4.2的收口趋势大于第一扩张曲段5.1的扩张趋势。

作为可选的,所述收口部位4衔接于风壳1最大通口处,保证风流输出比率。

进一步,所述收口部位4的最大通口截面大于出风端面,以保证对出风段内风流的加速效果,所述收口部位4的出风长度大于扩张部位5的出风长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风壳可选为蜗壳,所述出风轨迹可选为螺旋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