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乳腺外科手术患者用快速康复装置

一种乳腺外科手术患者用快速康复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乳腺外科技术领域的一种乳腺外科手术患者用快速康复装置,包括底架,底架顶部固定连接有双向靠背椅,双向靠背椅的前后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绳,两个连接绳均固定连接有T型板,驱动组将驱动板向左推动的距离是定长的,电动伸缩杆没有伸缩时电动伸缩杆将第一L型板向左推动的距离也是固定的,即T型板向左旋转的最大角度度是固定的,从而使患者的上肢摆动的最大角度度也是固定的,从而适应那些刚做完手术、不能够大幅度摆动手臂的患者的康复锻炼需求,调节T型板的转动角度时,只需要调节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长度即可,进而能够适应手术结束时间更久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需求,提高了适用性,方便不同的患者进行使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1711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郭丰丽;

    申请/专利号CN202210791157.5

  • 发明设计人 郭丰丽;李河圣;杨涛;

    申请日2022-07-07

  • 分类号A61H1/02(2006.01);

  • 代理机构苏州铭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3;

  • 代理人吴月琴

  • 地址 256600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长江二路999号1号楼1单元140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26: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22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A61H 1/02 专利申请号:2022107911575 申请公布日:20220819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 2022-09-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H 1/02 专利申请号:2022107911575 申请日:202207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乳腺外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乳腺外科手术患者用快速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乳腺外科是临床外科学下一学科分支,主要针对乳腺疾病的外科学方面:乳腺解剖、乳腺感染、乳腺肿瘤病理、乳腺肿瘤诊治原则、乳腺肿瘤诊断、乳腺肿瘤外科手术的各种术式、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在完成乳腺外科手术后,为了能够缩短手术病人的康复周期,病人需要进行肩部运动来达到康复训练的效果,乳腺癌进行根治性手术时常将胸大肌、胸小肌与乳房一同切除,同时行腋下淋巴结清扫。所以,术后可能造成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了减轻或避免这种障碍,一般在手术后第一天或第二天就应该开始肩关节的被动活动,开始时,外展和前屈角度不得超过40度,术后第四天起前屈可增加10度~15度,但不能超过患者可耐受的程度;现有的康复训练装置虽然能够使病人的胳膊进行活动,但是不能够对活动的角度进行调节,而刚做完手术的病人胳膊是无法进行大幅度的活动的,并且胳膊也是比较乏力的,因此传统的推动重物来对人体进行训练的方式也并不适用。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乳腺外科手术患者用快速康复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腺外科手术患者用快速康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乳腺外科手术患者用快速康复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顶部固定连接有双向靠背椅,所述双向靠背椅的前后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绳,两个所述连接绳均固定连接有T型板,所述T型板上方均设置有两个用于放置患者手掌的容纳盒,两个所述容纳盒关于T型板的竖直段呈对称布置;两个所述T型板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板,所述底架下方设置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左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用于驱动第一L型板移动;所述驱动板一侧设置有驱动组,所述驱动组用于驱动驱动板往复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底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与驱动板螺纹连接;所述往复丝杆转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底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驱动板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板下方设置有支撑板和两个固定板,所述支撑板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固定板与底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弹簧,两个所述滑块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调节板,两个所述调节板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均固定连接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分别与两个所述T型板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调节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棘轮;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左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板,所述第二L型板均滑动连接有横杆;所述第二L型板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二弹簧,两个所述横杆均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呈等距布置的棘爪,所述棘爪与棘轮啮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L型板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第一L型板开设有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容纳盒下方均设置有直线驱动组,所述直线驱动组用于调节容纳盒底部与T型板之间的高度;所述容纳盒下方与直线驱动组之间设置有万向球座,所述万向球座转动连接有万向球,所述万向球与容纳盒固定连接;所述容纳盒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T型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直线驱动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与T型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顶端与万向球座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杆呈T型且其端部为圆柱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架底部转动连接有四个带自锁的万向轮座,所述万向轮座均转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双向靠背椅顶部固定连接有头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驱动组将驱动板向左推动的距离是定长的,电动伸缩杆没有伸缩时电动伸缩杆将第一L型板向左推动的距离也是固定的,即T型板向左旋转的最大角度度是固定的,从而使患者的上肢摆动的最大角度度也是固定的,从而适应那些刚做完手术、不能够大幅度摆动手臂的患者的康复锻炼需求,调节T型板的转动角度时,只需要调节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长度即可,进而能够适应手术结束时间更久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需求,提高了适用性,方便不同的患者进行使用。

2. T型板逆时针转动时通过容纳盒能够带动患者的上肢以肩部进行外展,提高康复训练的效率,避免关节功能性障碍。

3. 通过双向靠背椅能够同时供两个人使用,在不增加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可以供两患者共同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可以自动的在手术时间接近的其他患者之间进行位置选择,提高了患者康复的效率,不需要医护人员参与,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4. 当T型板向左转动时,处于双向靠背椅右侧的患者的上肢是向后方摆动的,而双向靠背椅左侧的患者的上肢是向前方摆动的,但容纳盒是对称设置的,当T型板向左转动时,双向靠背椅右侧患者上肢向后摆动的角度是小于双向靠背椅左侧患者上肢向左摆动的角度的,能够避免造成双向靠背椅右侧患者手臂向后摆动的角度过大引起不适。

5. 在康复训练时,使用者不需要用手推动重物等进行训练,而是在外部动力的驱动下进行被动式训练,能够避免上肢乏力的现象。

6. 气缸的伸缩能够带动容纳盒升降,卡伊满足不同身高的患者的使用,提高了便捷性和适用范围。

7. T型板转动时容纳盒通过万向球和万向球座也能够进行前后和向外的转动,防止出现容纳盒卡着患者手掌使患者产生不适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驱动板与限位杆的连接关系及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驱动板与电动伸缩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支撑杆与T型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滑杆与T型板的分离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L型板与横杆的分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直线驱动组的结构图;

图10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滑块与支撑板的位置关系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架;2、双向靠背椅;3、连接绳;4、T型板;5、容纳盒;6、驱动板;7、电动伸缩杆;8、第一L型板;9、电机;10、往复丝杆;11、限位块;12、限位杆;13、支撑板;14、固定板;15、滑块;16、第一弹簧;17、调节板;18、支撑杆;19、滑杆;20、第二L型板;21、棘轮;22、横杆;23、棘爪;24、万向球座;25、万向球;26、限位板;27、气缸;28、滚轮;29、凹槽;30、万向轮座;31、万向轮;32、头枕;33、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1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乳腺外科手术患者用快速康复装置,包括底架1,所述底架1顶部固定连接有双向靠背椅2,所述双向靠背椅2的前后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绳3,两个所述连接绳3均固定连接有T型板4,所述T型板4上方均设置有两个用于放置患者手掌的容纳盒5,两个所述容纳盒5关于T型板4的竖直段呈对称布置;两个所述T型板4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板8,所述底架1下方设置有驱动板6,所述驱动板6左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电动伸缩杆7,所述电动伸缩杆7用于驱动第一L型板8移动;所述驱动板6一侧设置有驱动组,所述驱动组用于驱动驱动板6往复运。

上述方案在投入实际使用时,患者首先坐在底架1上,背靠双向靠背椅2,把两个手掌分别放入容纳盒5之中,然后启动驱动组,驱动组工作时会将驱动板6向左侧定距离直线推动,驱动板6向左侧移动时会带动两个电动伸缩杆7向左移动,两个电动伸缩杆7向左侧移动时会与两个第一L型板8接触并且会推动两个第一L型板8向左侧移动,两个第一L型板8向左移动时会分别带动两个T型板4向左移动,两个T型板4向左移动时会绕连接绳3在双向靠背椅2的固定端点为以圆心顺时针的途径由0-30度进行转动,而两个容纳盒5也跟随T型板4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患者的手掌在容纳盒5之中进行0到30度的转动来达到对患者的上肢进行摆动、避免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目的,两个T型板4转动时两个电动伸缩杆7的左端会与第一L型板8的右侧接触并且沿着第一L型板8的右侧壁从上向下滑动,当驱动板6复位时,T型板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复位;

因驱动组将驱动板6向左推动的距离是定长的,所以在电动伸缩杆7没有伸缩时电动伸缩杆7将第一L型板8向左推动的距离也是固定的,即T型板4向左旋转的最大角度30度是固定的,从而使患者的上肢摆动角度30度也是固定的,从而适应那些刚做完手术、不能够大幅度摆动手臂的患者的康复锻炼需求;当需要调节T型板4的转动角度时,只需要调节电动伸缩杆7的伸缩端长度即可,当电动伸缩杆7的长度增长时,在驱动组将驱动板6向左定距离推动是电动伸缩杆7会将第一L型板8推向更远的距离,从而使T型板4的旋转角度增大,进而能够适应手术结束时间更久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需求(T型板4旋转的最大角度是70度);通过双向靠背椅2能够同时供两个人使用,在不增加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可以供两患者共同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可以自动的在手术时间接近的其他患者之间进行位置选择,提高了患者康复的效率,不需要医护人员参与;在双向靠背椅2的作用下两个患者是背靠背的,当T型板4向左转动时,处于双向靠背椅2右侧的患者的上肢是向后方摆动的,而双向靠背椅2左侧的患者的上肢是向前方摆动的,但容纳盒5是对称设置的,当T型板4向左转动时,双向靠背椅2右侧患者上肢向后摆动的角度是小于双向靠背椅2左侧患者上肢向左摆动的角度的,能够避免造成双向靠背椅2右侧患者手臂向后摆动的角度过大引起不适;并且,在康复训练时,使用者不需要用手推动重物等进行训练,而是在外部动力的驱动下进行被动式训练,能够避免上肢乏力的现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组包括电机9,所述电机9与底架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杆10,所述往复丝杆10与驱动板6螺纹连接;所述往复丝杆10转动连接有限位块11,所述限位块11与底架1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11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2,所述限位杆12与驱动板6滑动连接。

上述驱动组在工作时,患者调整完成电动伸缩杆7的伸缩长度后启动电机9,电机9工作时通过往复丝杆10将驱动板6向左进行往复性的定距离输送,通过限位块11和限位杆12能够对驱动板6在移动时进行限位;通过往复丝杆10将驱动板6进行往复性的推动实现患者上肢的来回摆动,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板6下方设置有支撑板13和两个固定板14,所述支撑板13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固定板14与底架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3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15;两个所述滑块15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弹簧16,两个所述滑块15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调节板17,两个所述调节板17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8,两个所述支撑杆18均固定连接有滑杆19,两个所述滑杆19分别与两个所述T型板4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调节板17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棘轮21;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7左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板20,所述第二L型板20均滑动连接有横杆22;所述第二L型板20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二弹簧33,两个所述横杆22均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呈等距布置的棘爪23,所述棘爪23与棘轮21啮合。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电动伸缩杆7向左推动第一L型板8时会带动第二L型板20向左移动,第二L型板20向左移动时会带动横杆22和若干个棘爪23向左移动,棘爪23向左移动时不会与棘轮21啮合;当电动伸缩杆7推动第一L型板8时T型板4会跟随第一L型板8而向左转动,因滑杆19与T型板4滑动连接,T型板4向左转动时滑杆19会在T型板4内部上下方向滑动并且在滑动时支撑杆18会在调节板17上转动,并且支撑杆18会将调节板17靠近T型板4的一端向左拉动使调节板17向倾斜的方向拉动,而滑块15和棘轮21则会在调节板17的拉动下沿着支撑板13向靠近T型板4的方向滑动以适应调节板17的倾斜(滑块15滑动的距离与电动伸缩杆7推动T型板4时T型板4转动的角度大小成正比),棘轮21在向靠近T型板4的方向移动时会将棘爪23和横杆22向靠近T型板4的方向推动,而横杆22则会挤压第二弹簧33;

当往复丝杆10将驱动板6向左推动到极限位置时,电动伸缩杆7将第一L型板8推动到极限位置,调节板17处于倾斜状态,此时往复丝杆10则会带动驱动板6向右移动,在往复丝杆10向右移动时驱动板6会带动电动伸缩杆7和第二L型板20向右移动,第二L型板20向右移动时会带动横杆22移动,横杆22向右移动时会棘爪23会与棘轮21啮合从而通过棘轮21带动调节板17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调节板17逆时针转动的角度是T型板4顺时针的两倍)调节板17转动时通过支撑杆18与滑杆19会带动T型板4以滑块15为圆心进行逆时针转动,T型板4逆时针转动时通过容纳盒5能够带动患者的上肢以肩部进行外展,提高康复训练的效率,避免关节功能性障碍,并且,患者胳膊外展的角度是与T型板4前后摆动的角度成正比的;

当T型板4逆时针转动完成之后,棘爪23与棘轮21脱离,往复丝杆10则继续带动驱动板6向右移动,棘爪23与棘轮21脱离后在第一弹簧16和第二弹簧33会分别带动滑块15和横杆22复位,滑块15复位时带动调节板17复位,调节板17复位时通过支撑杆18和滑杆19会带动T型板4向初始位置复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L型板20转动连接有滚轮28,所述第一L型板8开设有凹槽29。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因第二L型板20与电动伸缩杆7固定连接,当电动伸缩杆7推动第一L型板8时,第二L型板20会带动滚轮28进入到凹槽29内部,随着滚轮28将第一L型板8的推动,滚轮28会沿着凹槽29的内壁转动下降,能够在第一L型板8转动时对第一L型板8进行限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容纳盒5下方均设置有直线驱动组,所述直线驱动组用于调节容纳盒5底部与T型板4之间的高度;所述容纳盒5下方与直线驱动组之间设置有万向球座24,所述万向球座24转动连接有万向球25,所述万向球25与容纳盒5固定连接;所述容纳盒5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板26,所述限位板26与T型板4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当T型板4转动时,患者的手掌位于容纳盒5之中,并且在T型板4转动时容纳盒5通过万向球25和万向球座24也能够进行前后和向外的转动,防止出现容纳盒5卡着患者手掌使患者产生不适的情况,通过限位板26能够防止容纳盒5向靠近底架1方向转动而卡入到底架1下方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直线驱动组包括气缸27,所述气缸27与T型板4固定连接,所述气缸27顶端与万向球座24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气缸27的伸缩能够带动容纳盒5升降,卡伊满足不同身高的患者的使用,提高了便捷性和适用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杆19呈T型且其端部为圆柱状。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T型板4带动患者的上肢外展时,T型且圆柱状端部的滑杆19在T型板4内部滑动的阻力最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架1底部转动连接有四个带自锁的万向轮座30,所述万向轮座30均转动连接有万向轮31,所述双向靠背椅2顶部固定连接有头枕32。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通过万向轮座30和万向轮31方便整个装置的移动,通过头枕32能够方便患者头部的倚靠,提高舒适度。

工作原理:患者首先坐在底架1上,背靠双向靠背椅2,把两个手掌分别放入容纳盒5之中,然后启动驱动组,驱动组工作时会将驱动板6向左侧定距离直线推动,驱动板6向左侧移动时会带动两个电动伸缩杆7向左移动,两个电动伸缩杆7向左侧移动时会与两个第一L型板8接触并且会推动两个第一L型板8向左侧移动,两个第一L型板8向左移动时会分别带动两个T型板4向左移动,两个T型板4向左移动时会绕连接绳3在双向靠背椅2的固定端点为以圆心顺时针的途径由0-30度进行转动,而两个容纳盒5也跟随T型板4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患者的手掌在容纳盒5之中进行0到30度的转动来达到对患者的上肢进行摆动、避免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目的,两个T型板4转动时两个电动伸缩杆7的左端会与第一L型板8的右侧接触并且沿着第一L型板8的右侧壁从上向下滑动,当驱动板6复位时,T型板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复位;

因驱动组将驱动板6向左推动的距离是定长的,所以在电动伸缩杆7没有伸缩时电动伸缩杆7将第一L型板8向左推动的距离也是固定的,即T型板4向左旋转的最大角度30度是固定的,从而使患者的上肢摆动角度30度也是固定的,从而适应那些刚做完手术、不能够大幅度摆动手臂的患者的康复锻炼需求;当需要调节T型板4的转动角度时,只需要调节电动伸缩杆7的伸缩端长度即可,当电动伸缩杆7的长度增长时,在驱动组将驱动板6向左定距离推动是电动伸缩杆7会将第一L型板8推向更远的距离,从而使T型板4的旋转角度增大,进而能够适应手术结束时间更久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需求(T型板4旋转的最大角度是70度);通过双向靠背椅2能够同时供两个人使用,在不增加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可以供两患者共同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可以自动的在手术时间接近的其他患者之间进行位置选择,提高了患者康复的效率,不需要医护人员参与;在双向靠背椅2的作用下两个患者是背靠背的,当T型板4向左转动时,处于双向靠背椅2右侧的患者的上肢是向后方摆动的,而双向靠背椅2左侧的患者的上肢是向前方摆动的,但容纳盒5是对称设置的,当T型板4向左转动时,双向靠背椅2右侧患者上肢向后摆动的角度是小于双向靠背椅2左侧患者上肢向左摆动的角度的,能够避免造成双向靠背椅2右侧患者手臂向后摆动的角度过大引起不适;并且,在康复训练时,使用者不需要用手推动重物等进行训练,而是在外部动力的驱动下进行被动式训练,能够避免上肢乏力的现象。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