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CPU硬隔离系统设计方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一种基于CPU硬隔离系统设计方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PU硬隔离系统设计方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所述基于CPU硬隔离系统设计方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包括:多核处理器,其中,所述多核处理器通过物理隔离方式隔离成第一隔离核心和第二隔离核心,第一隔离核心搭载实时操作系统,用于处理车辆的实时任务,第二隔离核心搭载非实时操作系统,用于处理车辆的非实时任务;共享内存,其中,所述共享内存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核心和所述第二隔离核心,以实现所述第一隔离核心和第二隔离核心之间的通信。本发明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进行多核处理器的隔离,通过共享内存实现隔离后核心之间的核间通信,从而实现了降低了现有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开发复杂度,并提高了稳定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7955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锦图计算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432932.8

  • 发明设计人 曾伟;张辉;

    申请日2022-04-22

  • 分类号G05B19/042(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赵爱蓉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西丽社区打石一路深圳国际创新谷七栋A座1203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9: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5B19/042 专利申请号:2022104329328 申请日:202204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座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CPU硬隔离系统设计方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车辆配备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从传统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四轮驱动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主动悬架系统、安全气囊系统,逐渐延伸到了车身安全、网络、娱乐、传感控制系统等,由此带动了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数量的大幅增加。而大幅增加的ECU数量也为传统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分布式架构也就逐渐向集中式发展,因此,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也就应运而生了。但是,现有市场上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基本是采用Hypervisor虚拟化技术,但是Hypervisor虚拟化技术存在开发复杂度高,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存疑的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CPU硬隔离系统设计方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基于Hypervisor虚拟化技术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开发复杂度高以及稳定性和安全性存疑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CPU硬隔离系统设计方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所述基于CPU硬隔离系统设计方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采用多核处理器,所述多核处理器包括:

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处理核心,其中,所述处理核心通过物理隔离方式隔离成第一隔离核心和第二隔离核心,第一隔离核心搭载实时操作系统,用于处理预设实时任务,第二隔离核心搭载非实时操作系统,用于处理预设非实时任务;

共享内存,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核心和所述第二隔离核心,以实现核间通信。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核心还包括第一存储单元,所述第二隔离核心还包括第二存储单元。

可选地,第一隔离核心,用于获取第一待交互数据,触发第一中断信号,并将第一待交互数据复制至所述共享内存中,当数据发送结束或数据即将溢出时,触发第二中断信号,所述第一待交互数据为预设字节的多帧数据;

第二隔离核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中断信号,激活数据处理的进程,并响应所述第二中断信号,读取所述共享内存中的第一待交互数据,读取结束后,生成并存储第一反馈信息至所述共享内存,以使第一隔离核心读取所述第一反馈信息。

可选地,第一隔离核心,用于读取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后,若第一反馈信息为被读取成功,则在所述第一待交互数据未发送完全时,再次触发第一中断信号,并将所述第一待交互数据中的未发送数据复制至所述共享内存中,触发第二中断信号,以使第二隔离核心读取所述未发送数据。

可选地,第二隔离核心,用于获取第二待交互数据,将第二待交互数据复制至所述共享内存中,并触发第三中断信号,所述第二待交互数据为预设字节的单帧数据;

第一隔离核心,用于响应所述第三中断信号,并读取所述共享内存中的第二待交互数据,在读取完成后,生成并存储第二反馈信息至所述共享内存,以使第二隔离核心读取所述第二反馈信息;

第二隔离核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反馈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待交互数据是否被读取成功;若被读取成功,则发送下一帧数据;若未被读取成功,则再次发送所述第二待交互数据,直至读取到第二反馈信息为被读取成功。

可选地,所述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分别与车辆仪表系统以及车辆中控系统连接;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用于基于第一隔离核心上的实时操作系统,控制所述车辆仪表系统运行;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用于基于第二隔离核心上的非实时操作系统,控制所述车辆中控系统运行。

可选地,所述车辆仪表系统包括仪表屏、HUD、车载空调,所述车辆中控系统包括中控屏、副驾屏及后排娱乐屏;

所述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仪表屏、HUD及车载空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座舱域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中控屏、副驾屏及后排娱乐屏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为QNX系统。

可选地,所述非实时操作系统为安卓系统或Linux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基于CPU硬隔离系统设计方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硬隔离系统设计方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该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采用多核处理器,所述多核处理器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核心,所述处理核心通过物理隔离方式隔离成第一隔离核心和第二隔离核心,第一隔离核心搭载实时操作系统,用于处理车辆的实时任务,第二隔离核心搭载非实时操作系统,用于处理车辆的非实时任务。通过将多核处理器进行物理分隔成第一隔离核心和第二隔离核心,从而使得可以在第一隔离核心上运行实时操作系统,以保证车辆的实时操作任务的实时性,在第二隔离核心上运行非实时操作系统,则可以保证车辆娱乐功能的兼容性与拓展性,并且由于物理隔离的方式保证了上述两个系统的独立性,并通过共享内存保证了所述第一隔离核心和所述第二隔离核心的核间通信。由此,降低了对于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开发难度,也保证了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采用的多核处理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与车辆仪表系统以及车辆中控系统的控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与车辆仪表系统以及车辆中控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具有同样命名的部件、特征、要素可能具有相同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其具体含义需以其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结合该具体实施例中上下文进行确定。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或”、“和/或”、“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等可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例如,“包括以下至少一个:A、B、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再如,“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监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采用了诸如S100、S0等步骤代号,其目的是为了更清楚简要地表述相应内容,不构成顺序上的实质性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会先执行S0后执行S100等,但这些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采用的多核处理器的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CPU硬隔离系统设计方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所述基于CPU硬隔离系统设计方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采用多核处理器,所述多核处理器包括: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核心,所述处理核心通过物理隔离方式隔离成第一隔离核心和第二隔离核心,第一隔离核心搭载实时操作系统,用于处理车辆的实时任务,第二隔离核心搭载非实时操作系统,用于处理车辆的非实时任务;

共享内存,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核心和所述第二隔离核心,以实现核间通信。

具体地,所述基于CPU硬隔离系统设计方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采用多核处理器。可以通过物理隔离方式将该多核处理器中的处理核心隔离成第一隔离核心和第二隔离核心。第一隔离核心可以包括一个及一个以上的处理核心,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独立的不与第二隔离核心共用的存储单元、图像处理单元、通信接口等外设单元。其中,第一隔离核心上搭载运行着实时操作系统,用于处理车辆的实时任务,如连接车辆仪表系统,从而通过所述实时操作系统控制车辆仪表系统的运行,以实现车辆的实时操控任务。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为RTOS(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实时操作系统)类型的操作系统,如FreeRTOS、QNX以及其他厂商自研的各类实时操作系统等。同理,第二隔离核心也可以包括一个及一个以上的处理核心,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独立的不与第一隔离核心共用的存储单元、图像处理单元、通信接口等外设单元。其中,所述第二隔离核心搭载运行着非实时操作系统,用于处理车辆的非实时任务,如连接车辆中控系统,从而通过所述非实时操作系统控制车辆中控系统的运行,以实现用户的娱乐功能。所述非实时操作系统为安卓、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所述多核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共享内存,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核心和所述第二隔离核心,以实现核间通信。由于第一隔离核心和第二隔离核心由于被物理隔离的方式进行隔离,无法进行信息的交互。因此,第一隔离核心和第二隔离核心可以将需要交互的信息通过共享内存进行交互,从而可以实现第一隔离核心和第二隔离核心之间的核间通信。进一步地,并且所述共享内存被封装于多核处理器内,并可以通过MMU(Memory ManagementUnit,内存管理单元)限制外界设备对所述共享内存的访问,以保证所述共享内存不被外界非法设备进行读写,从而保证了第一隔离核心和第二隔离核心之间通信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基于CPU硬隔离系统设计方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该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采用多核处理器,所述多核处理器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核心,所述处理核心通过物理隔离方式隔离成第一隔离核心和第二隔离核心,第一隔离核心搭载实时操作系统,用于处理车辆的实时任务,第二隔离核心搭载非实时操作系统,用于处理车辆的非实时任务。通过将多核处理器进行物理分隔成第一隔离核心和第二隔离核心,从而使得可以在第一隔离核心上运行实时操作系统,以保证车辆的实时操作任务的实时性,在第二隔离核心上运行非实时操作系统,则可以保证车辆娱乐功能的兼容性与拓展性,并且由于物理隔离的方式保证了上述两个系统的独立性,并通过共享内存保证了所述第一隔离核心和所述第二隔离核心的核间通信。由此,降低了对于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开发难度,也保证了稳定性和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离核心还包括第一存储单元,所述第二隔离核心还包括第二存储单元。

具体地,所述第一隔离核心和所述第二隔离核心具有相互独立的存储单元,从而可以更好地隔离第一隔离核心和第二隔离核心,保证了第一隔离核心与第二隔离核心的独立性,相较于所述第一隔离核心和所述第二隔离核心都采用同一存储单元而言,能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基于CPU硬隔离系统设计方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还包括:

第一隔离核心,用于获取第一待交互数据,触发第一中断信号,并将第一待交互数据复制至所述共享内存中,当数据发送结束或数据即将溢出时,触发第二中断信号,所述第一待交互数据为预设字节的多帧数据;

第二隔离核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中断信号,激活数据处理的进程,并响应所述第二中断信号,读取所述共享内存中的第一待交互数据,读取结束后,生成并存储第一反馈信息至所述共享内存,以使第一隔离核心读取所述第一反馈信息。

具体地,所述第一待交互数据为第一隔离核心期望发送至第二隔离核心的数据。此外,本实施例中发送端是搭载了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隔离核心,接收端是搭载了非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隔离核心,需要进行异步传输,因此所述第一待交互数据为预设字节的多帧数据,例如,所述预设字节为10字节,则每帧数据包括消息头和消息体,其中消息头为2个字节。由于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大部分传输的消息为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域网)总线的协议数据,而CAN总线传输的最大长度为8个字节,因此可以将每帧消息长度设为10个字节。触发中断信号的方式可以通过发送端向中断寄存器写入中断号并指定接收端,从而产生一个中断信号,以使目标接收端收到中断信号。第一隔离核心在获取第一待交互数据后,则触发第一中断信号,以使第二隔离核心响应所述第一中断信号,激活数据处理的进程。然后第一隔离核心将第一待交互数据复制至所述共享内存中,当数据发送结束或数据即将溢出时,触发第二中断信号。从而第二隔离核心响应所述第二中断信号,读取所述共享内存中的第一待交互数据,读取结束后,生成并存储第一反馈信息至所述共享内存,以使第一隔离核心读取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本实施例,通过中断机制和共享内存实现了隔离的第一隔离核心和第二隔离核心之间的通信。

更进一步地,所述基于CPU硬隔离系统设计方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还包括:

第一隔离核心,用于读取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后,若第一反馈信息为被读取成功,则在所述第一待交互数据未发送完全时,再次触发第一中断信号,并将所述第一待交互数据中的未发送数据复制至所述共享内存中,触发第二中断信号,以使第二隔离核心读取所述未发送数据。

具体地,第一隔离核心,读取到所述共享内存中第一反馈信息后,若第一反馈信息为被读取成功,则判断所述第一待交互数据是否发送完全,若所述第一待交互数据发送完全,则结束发送。在所述第一待交互数据未发送完全时,再次触发第一中断信号,并将所述第一待交互数据中的未发送数据复制至所述共享内存中,触发第二中断信号,以使第二隔离核心读取所述未发送数据。若第一反馈信息为未被读取成功,则第一隔离核心重新发送第一待交互数据。

更进一步地,所述基于CPU硬隔离系统设计方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还包括:

第二隔离核心,用于获取第二待交互数据,将第二待交互数据复制至所述共享内存中,并触发第三中断信号,所述第二待交互数据为预设字节的单帧数据;

第一隔离核心,用于响应所述第三中断信号,并读取所述共享内存中的第二待交互数据,在读取完成后,生成并存储第二反馈信息至所述共享内存,以使第二隔离核心读取所述第二反馈信息;

第二隔离核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反馈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待交互数据是否被读取成功;若被读取成功,则发送下一帧数据;若未被读取成功,则再次发送所述第二待交互数据,直至读取到第二反馈信息为被读取成功。

具体地,所述第一待交互数据为第二隔离核心期望发送至第一隔离核心的数据。此外,本实施例中发送端是搭载了非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隔离核心,接收端是搭载了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隔离核心,可以进行同步传输,因此所述第二待交互数据为预设字节的单帧数据。第二隔离核心在获取第二待交互数据后,将第二待交互数据复制至所述共享内存中,并触发第三中断信号。第一隔离核心响应所述第三中断信号,并读取所述共享内存中的第二待交互数据,在读取完成后,生成并存储第二反馈信息至所述共享内存,以使第二隔离核心读取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第二隔离核心根据所述第二反馈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待交互数据是否被读取成功;若被读取成功,则发送下一帧数据;若未被读取成功,则再次发送所述第二待交互数据,直至读取到第二反馈信息为被读取成功。

更进一步地,进一步地,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与车辆仪表系统以及车辆中控系统的控制示意图。

所述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分别与车辆仪表系统以及车辆中控系统连接;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用于基于第一隔离核心上的实时操作系统,控制所述车辆仪表系统运行;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用于基于第二隔离核心上的非实时操作系统,控制所述车辆中控系统运行。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为QNX系统,所述非实时操作系统为安卓系统或Linux系统。从而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基于第一隔离核心上的实时操作系统(QNX系统),控制所述车辆仪表系统运行,从而保证了车辆仪表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基于第二隔离核心上的非实时操作系统(安卓系统或Linux系统),控制所述车辆中控系统运行,从而保证了所述车辆中控系统的兼容性和拓展性,以提升用户对于车辆娱乐功能的体验。同时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和所述非实时操作系统分别运行在物理隔离的第一隔离核心和第二隔离核心上,也保证了上述两系统之间独立运行,不会发生干扰,相对于虚拟机的形式,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与车辆仪表系统以及车辆中控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座舱控制器还包括:

所述车辆仪表系统包括仪表屏、HUD、车载空调,所述车辆中控系统包括中控屏、副驾屏及后排娱乐屏;

所述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仪表屏、HUD及车载空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座舱域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中控屏、副驾屏及后排娱乐屏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具体地,所述车辆仪表系统包括仪表屏、HUD(Head Up Display,抬头显示)、车载空调,当然所述车辆仪表系统还可以包括人脸识别控制器、行车记录仪控制器等设备。所述车辆中控系统包括中控屏、副驾屏及后排娱乐屏。所述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输出端可以通过视频传输线,如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低电压差分信号)传输线,分别与仪表屏、HUD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数据传输线与车载空调的输入端电性相连。所述座舱域控制器的输出端也可以通过视频传输线分别与中控屏、副驾屏及后排娱乐屏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与各车辆仪表系统和车辆中控系统的设备电性连接,实现对各设备控制输出和图像输出。

可以理解,上述场景仅是作为示例,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的限定,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可应用于其他场景。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申请实施例设备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在本申请中,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术语概念、技术方案和/或应用场景描述,一般只在第一次出现时进行详细描述,后面再重复出现时,为了简洁,一般未再重复阐述,在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等内容时,对于在后未详细描述的相同或相似的术语概念、技术方案和/或应用场景描述等,可以参考其之前的相关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申请记载的范围。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被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每个实施例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存储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存储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