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脂肪酸平衡的哺乳母猪饲料制备方法

一种脂肪酸平衡的哺乳母猪饲料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脂肪酸平衡的哺乳母猪饲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玉米、豆粕、鱼粉、麸皮、党参、黄芪、猪脚莲、白头翁、猪苓和茯苓混合均匀后粉碎研磨,得到粒度为1.0‑3.0mm的粉料,之后依次加入亚麻油、生物制剂和维生素预混料,混合均匀,制得脂肪酸平衡的哺乳母猪饲料;加入了亚麻油,亚麻油中的ω‑3脂肪酸能够在生物体内参与磷脂的合成、代谢、转化为生物体必需的生命活性因子等,而且加入了多种营养元素和中草药,既能够为机体赋予必须的营养元素,平衡营养,又能够促使产后母猪下奶,利于仔猪的生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4741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旺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437230.9

  • 申请日2022-04-25

  • 分类号A23K50/30(2016.01);A23K10/30(2016.01);A23K10/37(2016.01);A23K10/22(2016.01);A23K20/158(2016.01);A23K20/174(2016.01);A23K20/105(2016.01);A23K20/28(2016.01);A23K10/18(2016.01);A23K20/163(2016.01);A23K20/147(2016.01);A23K20/121(2016.01);A23K20/142(2016.01);A23K20/24(2016.01);A23K40/30(2016.01);

  • 代理机构广州中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52;

  • 代理人杨毅宇

  • 地址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开发区科学城彩频路9号1002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7: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K50/30 专利申请号:2022104372309 申请日:202204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猪饲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脂肪酸平衡的哺乳母猪饲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生仔猪本身没有保护性免疫机能,通常只有从初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才能初步建立免疫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虽很高,但下降也快,仔猪肠道免疫应答能力也低下。因此仔猪受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易患病。初生仔猪体温调节的神经系统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仔猪在出生20天内体温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当外界环境温度比仔猪的体温低很多时,仔猪的体温能迅速下降,代谢减弱,机体的免疫抵抗力降低,常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腹泻病的发生。因此要保证新生仔猪的健康,还必须从哺乳母猪入手。

哺乳母猪的健康状况会对其自身以及仔猪生长发育、猪场生产力有重大影响,一般情况下,哺乳母猪会出现使用寿命短、淘汰率高,泌乳量低等问题,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如饲养管理不当,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就会直接影响到母猪的泌乳量和仔猪成活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脂肪酸平衡的哺乳母猪饲料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脂肪酸平衡的哺乳母猪饲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称取如下重量份原料:250-350份玉米,150-200份豆粕,15-20份鱼粉,35-72份麸皮,10-25份亚麻油,50-70份生物制剂,5-12份党参,10-15份黄芪,3-5份猪脚莲,5-10份白头翁,3-5份猪苓,3-5份茯苓,0.1-0.2份维生素预混料;

步骤S2、将玉米、豆粕、鱼粉、麸皮、党参、黄芪、猪脚莲、白头翁、猪苓和茯苓混合均匀后粉碎研磨,得到粒度为1.0-3.0mm的粉料,之后依次加入亚麻油、生物制剂和维生素预混料,混合均匀,制得脂肪酸平衡的哺乳母猪饲料。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制剂由复合酸化剂和微生态制剂按照15-20∶1-3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酸化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按重量份计,将28-32份乳酸、8-15份柠檬酸、4-8份苹果酸、3-5份山梨酸、1-1.5份丙酸和45-50份水合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制得复合酸化剂。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态制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步骤S11、将纤维素钠置于醚化器中,加入甲苯和异丙醇,匀速搅拌5min后依次加入环氧丙烷和氯甲烷,升温至45℃并保温反应1h,之后升温至75-90℃,继续反应1h,制得粗品,之后加入乙二醛,磁力搅拌15min后用冰水洗涤三次后过滤,除去残余溶剂,滴加质量分数15%稀盐酸调节pH,直至体系呈中性,制得接枝纤维素,控制纤维素钠、甲苯、异丙醇、环氧丙烷和氯甲烷的重量比为100∶500∶100∶25∶150,乙二醛的用量为粗品重量的3-5%;

步骤S11中将纤维素钠置于醚化器中,分别在低温和高温下进行醚化,制备出粗品,该粗品为非离子型纤维素醚类化合物,之后加入乙二醛作为交联剂对其进行交联,使其丧失水溶性,通过冷水洗涤出残余溶剂,提高纯度,之后加入稀盐酸解除交联并脱除交联剂,制得接枝纤维素,该接枝纤维素结构如下:

R=H,-CH

步骤S12、将接枝纤维素加入反应釜中,依次加入丙酮和吡啶,匀速搅拌30min,加入琥珀酸酐和乙酸酐,升温至105℃保温反应6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去离子水中,高速搅拌沉析,抽滤,用离子水洗涤直至洗涤液为中性,烘干,制得纤维素衍生物,控制接枝纤维素、丙酮、吡啶、琥珀酸酐和乙酸酐的用量比为10g∶80-100mL∶8-9g∶15g∶40mL;

该接枝纤维素能够用于传统的包衣制剂,但是当进入生物体内时不会在胃酸中溶解,当蠕动至小肠中时,在小肠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步骤S12中将丙酮作为溶剂,吡啶作为催化剂,将琥珀酸酐和乙酸酐分别接枝在接枝纤维素结构中,制备出纤维素衍生物,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从结构上看该纤维素衍生物引入了乙酰基和琥珀酰基等基团,乙酰基能够提高该纤维素衍生物成膜的柔韧性,而琥珀酰基能够进一步提高形成的包衣膜的溶解度。

步骤S13、将纤维素衍生物和正硅酸乙酯加入装有混合溶剂的三口烧瓶中,之后加入氢氧化钠,升温至78℃,保温并反应2h,反应过程中脱出副产物乙醇,制得缩合物,控制纤维素衍生物和正硅酸乙酯的重量比为8-10∶1,氢氧化钠的用量为纤维素衍生物重量的3-4.5%,之后通入氮气排出空气,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升温至85℃,保温反应1h,之后再次加入过氧化苯甲酰,继续反应1h,升温至90℃,保温反应2h,制得杂化溶胶,透析过滤,热处理,制得杂化化合物,控制两次过氧化苯甲酰加入量的重量比为2∶1,过氧化苯甲酰总量为缩合物重量的5-6.5%。

步骤S13中在催化剂氢氧化钠的作用下纤维素衍生物上的羟基与正硅酸乙酯上乙氧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缩合物,反应过程中不断除去反应的副产物乙醇来促使缩合反应平衡向右移动,之后加入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引发剂,在其作用下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生成杂化化合物,其为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通过形成的共价键将纳米二氧化硅粒子与纤维素衍生物进行杂化,通过在结构中引入了纳米二氧化硅能够防止该杂化化合物在包衣时彼此粘结,分散不均匀。

步骤S14、将益生菌菌泥加入防护溶液中,搅拌均匀,之后滴加至质量分数10%氯化钙溶液中,离心,制得微胶囊,控制益生菌菌泥、防护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的重量比为1-5∶100-300,之后将杂化化合物加入二氯甲烷中,匀速搅拌15min后制得包衣液,将微胶囊转入流化造粒包衣干燥机中干燥,通过包衣液对微胶囊表面进行喷涂,除去二氯甲烷,制得微生态制剂,控制喷涂厚度0.34-0.36mm。

步骤S14中先将有益肠道的益生菌菌泥通过防护溶液制成微胶囊,以卡拉胶等作为壁材,形成微胶囊,之后通过包衣液进行包衣,形成微生态制剂,外层为包衣材料,内层为益生菌菌泥,该包衣材料在胃液中溶解度较低,当蠕动至肠道中时能够溶解并释放出包裹的益生菌,对肠道进行改善,防止益生菌在胃液中失活。

进一步的:步骤S13中所述混合溶剂由四氢呋喃、正庚醇和去离子水按照30∶0.5-0.8∶2的体积比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步骤S14所述益生菌菌泥为乳酸菌、双歧杆菌和中间链球菌按照1∶1∶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所述防护溶液包括如下步骤制成:按重量份计,将10-20份卡拉胶、10-25份海藻糖、1-3份牛血清白蛋白、0.5-1份儿茶素和0.3-0.5份谷氨酰胺加入100份去离子水中,匀速搅拌30min后通入臭氧30min,之后通入氮气45min,制得防护溶液。

进一步的:臭氧的通入速率为50-80mL/min,氮气通入速率为100mL/min。

进一步的:所述维生素预混料为括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生物素、胆碱、核黄素、叶酸和尼克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脂肪酸平衡的哺乳母猪饲料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中加入了亚麻油,亚麻油中的ω-3脂肪酸能够在生物体内参与磷脂的合成、代谢、转化为生物体必需的生命活性因子等,而且加入了多种营养元素和中草药,既能够为机体赋予必须的营养元素,平衡营养,又能够促使产后母猪下奶,利于仔猪的生长。

本发明还制备出一种微生态制剂,将有益肠道的益生菌菌泥通过防护溶液制成微胶囊,以卡拉胶等作为壁材,形成微胶囊,之后通过包衣液进行包衣,形成微生态制剂,外层为包衣材料,内层为益生菌菌泥,该包衣材料在胃液中溶解度较低,当蠕动至肠道中时能够溶解并释放出包裹的益生菌,对肠道进行改善,防止益生菌在胃液中失活,该包衣液由制备出的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制成,通过形成的共价键将纳米二氧化硅粒子与纤维素衍生物进行杂化,通过在结构中引入了纳米二氧化硅能够防止该杂化化合物在包衣时彼此粘结,分散不均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所述生物制剂由复合酸化剂和微生态制剂按照15∶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所述复合酸化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按重量份计,将28份乳酸、8份柠檬酸、4份苹果酸、3份山梨酸、1份丙酸和45份水合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制得复合酸化剂。

所述微生态制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步骤S11、将纤维素钠置于醚化器中,加入甲苯和异丙醇,匀速搅拌5min后依次加入环氧丙烷和氯甲烷,升温至45℃并保温反应1h,之后升温至75℃,继续反应1h,制得粗品,之后加入乙二醛,磁力搅拌15min后用冰水洗涤三次后过滤,除去残余溶剂,滴加质量分数15%稀盐酸调节pH,直至体系呈中性,制得接枝纤维素,控制纤维素钠、甲苯、异丙醇、环氧丙烷和氯甲烷的重量比为100∶500∶100∶25∶150,乙二醛的用量为粗品重量的3%;

步骤S12、将接枝纤维素加入反应釜中,依次加入丙酮和吡啶,匀速搅拌30min,加入琥珀酸酐和乙酸酐,升温至105℃保温反应6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去离子水中,高速搅拌沉析,抽滤,用离子水洗涤直至洗涤液为中性,烘干,制得纤维素衍生物,控制接枝纤维素、丙酮、吡啶、琥珀酸酐和乙酸酐的用量比为10g∶80mL∶8g∶15g∶40mL;

步骤S13、将纤维素衍生物和正硅酸乙酯加入装有混合溶剂的三口烧瓶中,之后加入氢氧化钠,升温至78℃,保温并反应2h,反应过程中脱出副产物乙醇,制得缩合物,控制纤维素衍生物和正硅酸乙酯的重量比为8∶1,氢氧化钠的用量为纤维素衍生物重量的3%,之后通入氮气排出空气,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升温至85℃,保温反应1h,之后再次加入过氧化苯甲酰,继续反应1h,升温至90℃,保温反应2h,制得杂化溶胶,透析过滤,热处理,制得杂化化合物,控制两次过氧化苯甲酰加入量的重量比为2∶1,过氧化苯甲酰总量为缩合物重量的5%。

步骤S14、将益生菌菌泥加入防护溶液中,搅拌均匀,之后滴加至质量分数10%氯化钙溶液中,离心,制得微胶囊,控制益生菌菌泥、防护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的重量比为1∶100,之后将杂化化合物加入二氯甲烷中,匀速搅拌15min后制得包衣液,将微胶囊转入流化造粒包衣干燥机中干燥,通过包衣液对微胶囊表面进行喷涂,除去二氯甲烷,制得微生态制剂,控制喷涂厚度0.34mm。

所述混合溶剂由四氢呋喃、正庚醇和去离子水按照30∶0.5∶2的体积比混合而成。

所述益生菌菌泥为乳酸菌、双歧杆菌和中间链球菌按照1∶1∶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所述防护溶液包括如下步骤制成:按重量份计,将10份卡拉胶、10份海藻糖、1份牛血清白蛋白、0.5份儿茶素和0.3份谷氨酰胺加入100份去离子水中,匀速搅拌30min后通入臭氧30min,之后通入氮气45min,制得防护溶液。

模拟胃液试验:将1g本实施例制备出的微生态制剂加入无菌的模拟胃液中,37℃厌氧培养4h,于0、4h稀释涂布计数,计算存活率82%。

模拟肠液试验:将模拟胃液中处理4h的菌液在模拟肠液中37℃厌氧培养4h,于0、4h测活菌数,计算存活率为88%。

实施例2

所述生物制剂由复合酸化剂和微生态制剂按照18∶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所述复合酸化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按重量份计,将30份乳酸、10份柠檬酸、6份苹果酸、4份山梨酸、1.2份丙酸和48份水合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制得复合酸化剂。

所述微生态制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步骤S11、将纤维素钠置于醚化器中,加入甲苯和异丙醇,匀速搅拌5min后依次加入环氧丙烷和氯甲烷,升温至45℃并保温反应1h,之后升温至85℃,继续反应1h,制得粗品,之后加入乙二醛,磁力搅拌15min后用冰水洗涤三次后过滤,除去残余溶剂,滴加质量分数15%稀盐酸调节pH,直至体系呈中性,制得接枝纤维素,控制纤维素钠、甲苯、异丙醇、环氧丙烷和氯甲烷的重量比为100∶500∶100∶25∶150,乙二醛的用量为粗品重量的4%;

步骤S12、将接枝纤维素加入反应釜中,依次加入丙酮和吡啶,匀速搅拌30min,加入琥珀酸酐和乙酸酐,升温至105℃保温反应6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去离子水中,高速搅拌沉析,抽滤,用离子水洗涤直至洗涤液为中性,烘干,制得纤维素衍生物,控制接枝纤维素、丙酮、吡啶、琥珀酸酐和乙酸酐的用量比为10g∶90mL∶8.5g∶15g∶40mL;

步骤S13、将纤维素衍生物和正硅酸乙酯加入装有混合溶剂的三口烧瓶中,之后加入氢氧化钠,升温至78℃,保温并反应2h,反应过程中脱出副产物乙醇,制得缩合物,控制纤维素衍生物和正硅酸乙酯的重量比为9∶1,氢氧化钠的用量为纤维素衍生物重量的4%,之后通入氮气排出空气,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升温至85℃,保温反应1h,之后再次加入过氧化苯甲酰,继续反应1h,升温至90℃,保温反应2h,制得杂化溶胶,透析过滤,热处理,制得杂化化合物,控制两次过氧化苯甲酰加入量的重量比为2∶1,过氧化苯甲酰总量为缩合物重量的6%。

步骤S14、将益生菌菌泥加入防护溶液中,搅拌均匀,之后滴加至质量分数10%氯化钙溶液中,离心,制得微胶囊,控制益生菌菌泥、防护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的重量比为3∶200,之后将杂化化合物加入二氯甲烷中,匀速搅拌15min后制得包衣液,将微胶囊转入流化造粒包衣干燥机中干燥,通过包衣液对微胶囊表面进行喷涂,除去二氯甲烷,制得微生态制剂,控制喷涂厚度0.36mm。

所述混合溶剂由四氢呋喃、正庚醇和去离子水按照30∶0.6∶2的体积比混合而成。

所述益生菌菌泥为乳酸菌、双歧杆菌和中间链球菌按照1∶1∶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所述防护溶液包括如下步骤制成:按重量份计,将15份卡拉胶、20份海藻糖、2份牛血清白蛋白、0.8份儿茶素和0.4份谷氨酰胺加入100份去离子水中,匀速搅拌30min后通入臭氧30min,之后通入氮气45min,制得防护溶液。

模拟胃液试验:将1g本实施例制备出的微生态制剂加入无菌的模拟胃液中,37℃厌氧培养4h,于0、4h稀释涂布计数,计算存活率82%。

模拟肠液试验:将模拟胃液中处理4h的菌液在模拟肠液中37℃厌氧培养4h,于0、4h测活菌数,计算存活率为89%。

实施例3

所述生物制剂由复合酸化剂和微生态制剂按照18∶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所述复合酸化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按重量份计,将30份乳酸、10份柠檬酸、6份苹果酸、4份山梨酸、1.2份丙酸和48份水合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制得复合酸化剂。

所述微生态制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步骤S11、将纤维素钠置于醚化器中,加入甲苯和异丙醇,匀速搅拌5min后依次加入环氧丙烷和氯甲烷,升温至45℃并保温反应1h,之后升温至90℃,继续反应1h,制得粗品,之后加入乙二醛,磁力搅拌15min后用冰水洗涤三次后过滤,除去残余溶剂,滴加质量分数15%稀盐酸调节pH,直至体系呈中性,制得接枝纤维素,控制纤维素钠、甲苯、异丙醇、环氧丙烷和氯甲烷的重量比为100:500:100∶25∶150,乙二醛的用量为粗品重量的5%;

步骤S12、将接枝纤维素加入反应釜中,依次加入丙酮和吡啶,匀速搅拌30min,加入琥珀酸酐和乙酸酐,升温至105℃保温反应6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去离子水中,高速搅拌沉析,抽滤,用离子水洗涤直至洗涤液为中性,烘干,制得纤维素衍生物,控制接枝纤维素、丙酮、吡啶、琥珀酸酐和乙酸酐的用量比为10g∶100mL∶9g∶15g∶40mL;

步骤S13、将纤维素衍生物和正硅酸乙酯加入装有混合溶剂的三口烧瓶中,之后加入氢氧化钠,升温至78℃,保温并反应2h,反应过程中脱出副产物乙醇,制得缩合物,控制纤维素衍生物和正硅酸乙酯的重量比为10∶1,氢氧化钠的用量为纤维素衍生物重量的4.5%,之后通入氮气排出空气,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升温至85℃,保温反应1h,之后再次加入过氧化苯甲酰,继续反应1h,升温至90℃,保温反应2h,制得杂化溶胶,透析过滤,热处理,制得杂化化合物,控制两次过氧化苯甲酰加入量的重量比为2∶1,过氧化苯甲酰总量为缩合物重量的6.5%。

步骤S14、将益生菌菌泥加入防护溶液中,搅拌均匀,之后滴加至质量分数10%氯化钙溶液中,离心,制得微胶囊,控制益生菌菌泥、防护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的重量比为5∶300,之后将杂化化合物加入二氯甲烷中,匀速搅拌15min后制得包衣液,将微胶囊转入流化造粒包衣干燥机中干燥,通过包衣液对微胶囊表面进行喷涂,除去二氯甲烷,制得微生态制剂,控制喷涂厚度0.36mm。

所述混合溶剂由四氢呋喃、正庚醇和去离子水按照30∶0.8∶2的体积比混合而成。

所述益生菌菌泥为乳酸菌、双歧杆菌和中间链球菌按照1∶1∶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所述防护溶液包括如下步骤制成:按重量份计,将20份卡拉胶、25份海藻糖、3份牛血清白蛋白、1份儿茶素和.5份谷氨酰胺加入100份去离子水中,匀速搅拌30min后通入臭氧30min,之后通入氮气45min,制得防护溶液。

模拟胃液试验:将1g本实施例制备出的微生态制剂加入无菌的模拟胃液中,37℃厌氧培养4h,于0、4h稀释涂布计数,计算存活率83%。

模拟肠液试验:将模拟胃液中处理4h的菌液在模拟肠液中37℃厌氧培养4h,于0、4h测活菌数,计算存活率为88%。

实施例4

一种脂肪酸平衡的哺乳母猪饲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称取如下重量份原料:250份玉米,150份豆粕,15份鱼粉,35份麸皮,10份亚麻油,50份生物制剂,5份党参,10份黄芪,3份猪脚莲,5份白头翁,3份猪苓,3份茯苓,0.1份维生素预混料;

步骤S2、将玉米、豆粕、鱼粉、麸皮、党参、黄芪、猪脚莲、白头翁、猪苓和茯苓混合均匀后粉碎研磨,得到粒度为1.0mm的粉料,之后依次加入亚麻油、生物制剂和维生素预混料,混合均匀,制得脂肪酸平衡的哺乳母猪饲料。

实施例5

一种脂肪酸平衡的哺乳母猪饲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称取如下重量份原料:300份玉米,180份豆粕,18份鱼粉,50份麸皮,20份亚麻油,60份生物制剂,8份党参,12份黄芪,4份猪脚莲,8份白头翁,4份猪苓,4份茯苓,0.1份维生素预混料;

步骤S2、将玉米、豆粕、鱼粉、麸皮、党参、黄芪、猪脚莲、白头翁、猪苓和茯苓混合均匀后粉碎研磨,得到粒度为2.0mm的粉料,之后依次加入亚麻油、生物制剂和维生素预混料,混合均匀,制得脂肪酸平衡的哺乳母猪饲料。

实施例6

一种脂肪酸平衡的哺乳母猪饲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称取如下重量份原料:350份玉米,200份豆粕,20份鱼粉,72份麸皮,25份亚麻油,70份生物制剂,12份党参,15份黄芪,5份猪脚莲,10份白头翁,5份猪苓,5份茯苓,0.2份维生素预混料;

步骤S2、将玉米、豆粕、鱼粉、麸皮、党参、黄芪、猪脚莲、白头翁、猪苓和茯苓混合均匀后粉碎研磨,得到粒度为3.0mm的粉料,之后依次加入亚麻油、生物制剂和维生素预混料,混合均匀,制得脂肪酸平衡的哺乳母猪饲料。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4相比,未加入生物制剂。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为市售某公司生产的哺乳母猪饲料。

选取哺乳母猪10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头,将实施例4-6和对比例1-2制备出的母猪饲料饲喂母猪,分别饲喂;试验于2021年8月-9月进行,为期43天。试验期间第1-3组分别饲喂实施例4-6的饲料,4-5组分别饲喂对比例1-2的饲料,每天于8∶00、11∶00、16∶00、20∶00饲喂4次;

按照目前市场上的饲喂习惯和方式,每天饲喂2次,且为干料。每个组都在分娩当天不饲喂,于分娩后第二天开始喂2公斤,以后每天增加1公斤,直到第5天开始按照(2+0.5×仔猪数量)公斤/天的标准给料。试验结束后,考察试验期间的生产性能,得到如下表1所示的结果。

表1

从上表1中能够看出本发明制备出的母猪饲料既具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能够促进仔猪生长,又能够促使母猪排乳,提高泌乳量。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