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已建高压管廊不均匀沉降的管内加固控装置

一种已建高压管廊不均匀沉降的管内加固控装置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已建高压管廊不均匀沉降的管内加固控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开设螺栓孔,螺栓孔内穿设螺栓,通过螺栓将底座固定于管廊原位底板,所述底座上固设有立杆,所述立杆远离底座一端设置有顶座,底座支撑在管廊原位顶板,所述立杆靠近底座一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支撑于管廊沉降顶板。本申请具有降低不均匀沉降对基坑的影响的效果。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29/045 专利申请号:2022103100947 申请日:202203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2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加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已建高压管廊不均匀沉降的管内加固控装置。

背景技术

管廊是通过将电力、通信、给水、供热、燃气、等管线集中设置到道路以下同一地下空间的城市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建设加快,新建地下结构工程、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特别是涌现距离既有管廊较近的深度深、面积达、工期紧张的基坑工程。施工会产生范围地层扰动,造成该区间内管廊的不均匀沉降。

针对管廊沉降,现有的方法是在基坑工程内设置立杆,通过立杆支撑管廊,从而限制管廊的继续沉降。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防沉降的方式需要在基坑内设置支撑杆,对与基坑的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不均匀沉降对基坑的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已建高压管廊不均匀沉降的管内加固控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已建高压管廊不均匀沉降的管内加固控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已建高压管廊不均匀沉降的管内加固控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开设螺栓孔,螺栓孔内穿设螺栓,通过螺栓将底座固定于管廊原位底板,所述底座上固设有立杆,所述立杆远离底座一端设置有顶座,底座支撑在管廊原位顶板,所述立杆靠近底座一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支撑于管廊沉降顶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立杆支撑管廊整体,同时通过高度低于顶板的支撑杆,对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区域进行支撑,降低不均匀沉降区域继续沉降的概率,从而降低不均匀沉降对基坑的影响。

可选的,立杆包括固定杆和滑移杆,所述固定杆固设在底座上,所述滑移杆套设于固定杆上,滑移杆沿固定杆长度方向滑移,所述顶座固设在滑移杆背离固定杆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杆分为固定杆和滑移杆,能够方便立杆长度的调节,从而使立杆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管廊。

可选的,固定杆内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和驱动件,所述定位杆有若干,若干定位杆均滑移设置于固定杆内,定位杆垂直于固定杆长度方向滑移,定位杆通过滑移伸出固定杆抵接于滑移杆内壁,所述驱动件设置于固定杆内,驱动件驱动定位杆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组件的设置能够对滑移杆进行定位。

可选的,驱动件包括联动杆和推动杆,所述联动杆滑移设置于固定杆内,联动杆沿固定杆长度方向滑移,所述推动杆垂直于固定杆长度方向滑移,推动杆一端贯穿固定杆伸入螺栓孔内,所述联动杆长度方向两端均开设楔形面,联动杆一端楔形面抵接定位杆,联动杆另一端楔形面抵接推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的设置能够在固定底板的同时对滑移杆进行固定。

可选的,推动杆伸入螺栓孔一端朝向滑移杆一侧开设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的设置能够方便螺栓安装时对推动杆的驱动。

可选的,滑移杆内设置有抵接组件,所述抵接组件包括抵接弹簧和抵接块,所述抵接弹簧放置于滑移杆内,所述抵接块固设于抵接弹簧朝向固定杆一端,抵接块抵接于固定杆上,抵接弹簧驱动抵接块朝向固定杆方向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组件的设置使立杆的长度始终处于适配管廊的状态。

可选的,滑移杆内壁开设有定位棘齿,所述定位棘齿沿滑移杆长度方向开设,所述定位杆朝向定位棘齿一侧设置有定位棘爪,所述定位棘爪与定位棘齿相适配,定位棘齿与定位棘爪啮合时,限制滑移杆朝向固定杆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棘齿和定位棘爪的设置,能够进一步限制滑移杆的滑移,从而进一步限制管廊沉降。

可选的,定位杆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定位棘爪滑移设置于放置槽内,定位棘爪朝向远离或靠近定位棘齿方向滑移,放置槽内放置有推簧,所述推簧推动定位棘爪朝向定位棘齿方向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簧的设置能够保证定位棘齿和定位棘爪的配合。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立杆支撑管廊整体,同时通过高度低于顶板的支撑杆,对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区域进行支撑,降低不均匀沉降区域继续沉降的概率,从而降低不均匀沉降对基坑的影响;

立杆分为固定杆和滑移杆,能够方便立杆长度的调节,从而使立杆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管廊;

驱动件的设置能够在固定底板的同时对滑移杆进行固定;

抵接组件的设置使立杆的长度始终处于适配管廊的状态;

定位棘齿和定位棘爪的设置,能够进一步限制滑移杆的滑移,从而进一步限制管廊沉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视图。

图3是图1中B部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0、支撑杆;1、管廊原位顶板;2、管廊原位底板;3、管廊沉降顶板;4、管廊沉降底板;5、底座;6、螺栓孔;7、螺栓;8、立杆;81、固定杆;82、滑移杆;9、顶座;10、定位组件;101、定位杆;102、驱动件;1021、联动杆;1022、推动杆;11、楔形面;12、倒角;13、抵接组件;131、接弹簧;132、抵接块;14、定位棘齿;15、定位棘爪;16、放置槽;17、推簧;18、复位弹簧;19、回弹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已建高压管廊不均匀沉降的管内加固控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矩形底座5,底座5开设四个螺栓孔6,螺栓孔6内穿设螺栓7,通过螺栓7将底座5固定于管廊原位底板2,底座5上固设有长条状立杆8,立杆8远离底座5一端设置有矩形顶座9,底座5支撑在管廊原位顶板1,并通过螺栓7固定在管廊原位顶板1上,立杆8靠近底座5一端焊接设置有支撑杆0,支撑杆0支撑于管廊沉降顶板3,支撑杆0的位置根据管廊沉降顶板3与管廊原位顶板1的高度差设置,支撑杆0与立杆8之间焊接有加固翅片,立柱设置于管廊内,通过立柱配合支撑杆0,使沉降区域通过立杆8和支撑杆0支撑在不沉降区域,从而限制管廊沉降区域再次沉降,同时无需在基坑内设置立柱,不会影响基坑。

参照图1,立杆8包括固设在底座5上的固定杆81和套设于固定杆81上的滑移杆82,滑移杆82沿固定杆81长度方向滑移,顶座9固设在滑移杆82背离固定杆81一端。

参照图2和图3,固定杆81内设置有定位组件10,定位组件10包括滑移设置于固定杆81四周的四根定位杆101和滑移设置于固定杆81内的驱动件102,定位杆101垂直于固定杆81长度方向滑移,定位杆101通过滑移伸出固定杆81抵接于滑移杆82内壁,驱动件102包括滑移设置于固定杆81内的联动杆1021和垂直于固定杆81长度方向滑移的推动杆1022,联动杆1021沿固定杆81长度方向滑移,推动杆1022有四根,四根推动杆1022一端均贯穿固定杆81分别伸入四个螺栓孔6内,联动杆1021长度方向两端均开设楔形面11,联动杆1021一端楔形面11抵接定位杆101,联动杆1021另一端楔形面11抵接推动杆1022,通过螺栓7的安装能够带动推动杆1022,推动杆1022通过楔形面11抵接驱动联动杆1021朝向定位杆101方向滑移,联动杆1021驱动定位杆101滑移抵接于滑移杆82内壁限制滑移杆82滑移,从而对滑移杆82起到固定作用;推动杆1022伸入螺栓孔6一端朝向滑移杆82一侧开设倒角12,倒角12的开设,在螺栓7安装于螺栓孔6内时方便螺栓7驱动推动杆1022。

参照图2和图3,定位杆101与固定杆81之间设置复位弹簧18,复位弹簧18驱动定位杆101朝向联动杆1021方向滑移,推动杆1022与固定杆81之间设置回弹弹簧19,回弹弹簧19驱动推动杆1022朝向联动杆1021方向滑移,复位弹簧18和回弹弹簧19的设置能够在联动杆1021脱离对定位杆101或推动杆1022的抵接状态时,使定位杆101或推动杆1022回弹复位。

参照图1和图3,滑移杆82内设置有抵接组件13,抵接组件13包括放置于滑移杆82内的抵接弹簧131和固设于抵接弹簧131朝向固定杆81一端的抵接块132,抵接块132抵接于固定杆81上,抵接弹簧131驱动抵接块132朝向固定杆81方向滑移;滑移杆82内壁开设有定位棘齿14,定位棘齿14沿滑移杆82长度方向均匀开设,定位杆101朝向定位棘齿14一侧开设有放置槽16,放置槽16内放置有推簧17,推簧17远离放置槽16槽底一端固设有定位棘爪15,推簧17推动定位棘爪15朝向定位棘齿14方向滑移,定位棘爪15与定位棘齿14相适配;当立杆8需要伸长时,在定位棘爪15和定位棘齿14斜面的配合下,驱动定位棘爪15压缩推簧17滑移进入放置槽16内,此时滑移杆82能够在固定杆81上滑移,当管廊再次沉降时,定位棘爪15和定位棘齿14水平面相互抵接能够现在滑移杆82在固定杆81上滑移,抵接弹簧131配合定位棘爪15和定位棘齿14能够使立柱底座5和顶座9始终抵接于管廊原位底板2和管廊原位顶板1上,从而使立柱更加适配管廊。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管廊出现沉降时,如果沉降位置位于管廊边缘,管廊沉降底板4和管廊沉降顶板3会因管廊边板相互连接,如果沉降位置位于中部,则在沉降区域通过立柱将管廊沉降底板4和管廊沉降顶板3相互连接,之后将焊接有支撑杆0的立柱顶座9和底座5均分别安装在管廊原位底板2和管廊原位顶板1上,并使支撑杆0抵接在管廊沉降顶板3底部限制管廊进一步不均匀沉降;立柱安装时,先使定位杆101朝向联动杆1021滑移,使定位棘爪15脱离定位棘齿14,然后将滑移柱朝向固定柱滑移,之后将底座5平放至管廊原位底板2上,并使滑移杆82在抵接弹簧131的弹力下抵接于管廊原位顶板1上,在底座5的螺栓孔6内安装螺栓7,使推动杆1022推动联动杆1021,联动杆1021带动定位杆101朝向滑移杆82内壁滑移,使定位棘爪15啮合于定位棘齿14内,完成对滑移杆82的加固。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