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脊柱外科的可调式颈椎前路手术体位摆放装置

一种用于脊柱外科的可调式颈椎前路手术体位摆放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脊柱外科的可调式颈椎前路手术体位摆放装置,包括躺板,所述躺板顶侧装设若干绑带和卡扣,在进行装置使用时病人躺在所述躺板上并通过绑带和卡扣进行病人的身体固定;还包括:延长板,所述躺板内开设有滑槽,所述延长板滑动穿设于滑槽内,且滑槽内设有长度调节组件。该改进型体位摆放装置通过调节杆配合电机分别带动螺纹杆和固定板转动,调节躺板与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使得装置的长度更加契合病人的高度,且转动的固定板带动支撑板转动配合弹性板和下颚托架对病人头部的限位调节病人头部的角度,最终使得病人在躺板上保持特定的体位,装置操作简单且对病人的体位限位稳定。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317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郑州市骨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10373937.8

  • 发明设计人 苏锴;

    申请日2022-04-11

  • 分类号A61B90/14(2016.01);A61G13/02(2006.01);A61G13/12(2006.01);A61G13/10(2006.01);

  • 代理机构西安方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85;

  • 代理人景丽娜

  •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陇海中路5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4: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28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A61B90/14 专利申请号:2022103739378 申请公布日:20220802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 2022-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90/14 专利申请号:2022103739378 申请日:202204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2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脊柱外科的可调式颈 椎前路手术体位摆放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前路手术对患者体位要求非常高,良好的体位摆放有利于手术野的 充分暴露,从而为椎管充分减压、病椎完整切除、终板适当打磨、内植物精 确安放提供基本的保障,对于部分患者,如颈椎损伤、骨折脱位、颈椎管狭 窄严重等,而且在医生做手术时,不能对病人的头部进行固定,因此造成病 人头部移动时,造成二次伤害,使用非常不便。

如公开号为CN110051440A3的一种用于脊柱外科的可调式颈椎前路手术 体位摆放装置,包括躺板、螺栓、轴承和松紧绳,所述躺板顶端设置有四肢 固定组件,所述躺板右端设置有颈枕,所述躺板右侧下端设有凸型滑槽,所 述凸型滑块右端固定连接有头枕块,所述头枕块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固定轴, 所述固定轴上分别转动连接有弧形架和连接架,所述弧形架中部螺纹连接有 螺杆,所述螺杆底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额头夹,所述螺杆顶端固定连接有 驱动旋钮,两端对称设置的连接架通过松紧绳固定连接,所述松紧绳中部固定安装有下颚托板,通过设置的四肢固定组件能够很好的在手术中将病人的 四肢固定住,同时设置的颈枕能够很好的保护病人的颈部,设置的额头夹能 够很好的夹住病人的额头,设置的颚托板能够有效的托住病人的下颚。

该专利使用时由于额头夹形状角度固定额头夹与病人头部不贴合固定效 果不稳,进而导致额头夹的边角会挤压病人头部使病人头部产生不适,从而 使得病人头部更加容易产生移动影响手术的进行,且由于头部支撑位置和身 体固定,头部转动依然需要额外的支撑,极大的影响了医生对病人的手术操 作降低了医生的手术速率。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脊柱外科的可调式颈椎前路手术体位摆放装 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脊柱外科的可调式颈椎前路手术体位摆 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病人体位摆放装置在进行病 人体位支撑定位时,由于装置不适用病人,且需要额外人或装置进行辅助定 位影响医生手术操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脊柱外科的可调 式颈椎前路手术体位摆放装置,包括躺板,所述躺板顶侧装设若干绑带和卡 扣,在进行装置使用时病人躺在所述躺板上并通过绑带和卡扣进行病人的身 体固定;

还包括:

延长板,所述躺板内开设有滑槽,所述延长板滑动穿设于滑槽内,且滑 槽内设有长度调节组件;

支撑板,所述延长板位于滑槽外的一端通过角度调节组件与支撑板转动 连接;

额头固定架,所述额头固定架的两端转动设置于支撑板的两侧,所述额 头固定架的中间位置处螺纹穿设有螺纹杆,且螺纹杆靠近支撑板的一端设有 额头定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装置时病人躺在躺板上并通过绑带和卡 扣固定病人的身体,根据病人的身高通过长度调节组件调节延长板位于躺板 外的长度,进而使病人的头放置在支撑板上,并通过额头固定组件固定病人 头部在支撑板上的位置,最后通过角度调节组件调节支撑板的角度,从而定 位病人头部转动角度,本装置固定病人时不会使病人感到过度不适,且对病 人头部转动的角度进行支撑定位不需要额外支撑,装置对病人的体位固定效 果稳定不会且不需要额外设置其他装置对病人体位进行控制,对医生的手术 操作影响小,提升了医生的手术速率。

优选的,所述额头固定架与支撑板之间设有下颚托架,且下颚托架的两 端均与支撑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下颚托架的中间固定套设有软质套,所 述下颚托架为弹性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下颚托架的形变配合软质套对病人的下 颚进行支撑限位,从而使装置对病人头部的固定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延长板内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孔,所述躺板内开设有储 存槽,所述圆孔内转动穿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位于圆孔外的部分插入躺 板内并延伸至储存槽内,所述调节杆是由第一六棱杆、第一圆杆、第二六棱 杆、第二圆杆和第三六棱杆一体浇筑制成,且第三六棱杆位于储存槽内,且 第一六棱杆位于圆孔内,所述储存槽内设有动力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六棱杆配合第二六棱杆使得单个调节 杆进行位置调整后可以分别与角度调节组件和长度调节组件进行动力连接, 减少了操纵零件的数量降低了外界环境对装置影响,增强了装置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长度调节组件包括两个螺纹轴,所述螺纹轴螺纹穿设于延 长板的两端,且每个螺纹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滑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 螺纹轴的外周壁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位于延长板与滑槽的内 壁之间,两个所述第一齿轮之间共同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六棱杆 贯穿第二齿轮,且第二六棱杆与第二齿轮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螺纹轴的外侧 螺纹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六棱杆位于第一齿轮内时,调节杆的转 动会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并通过第二齿轮带动两个螺纹杆反向转动,由于两个 螺纹轴外侧螺纹对称设置,使得两个螺纹轴可以从延长板的两端共同推动延 长板移动,使得装置长度的调节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齿圈和固定板,所述齿圈位于支撑板 与延长板之间的中间位置处,且齿圈的两端分别插入延长板内与支撑板内, 所述齿圈与延长板固定连接,且齿圈与支撑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 齿圈内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动力齿轮,所述动力齿轮的外周侧啮合连接有若干 传动齿轮,且每个传动齿轮均与齿圈啮合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一端插入齿圈 内并与动力齿轮和若干传动齿轮转动连接,且固定板的另一端与支撑板固定 连接,所述动力齿轮对应第一六棱杆的位置处开设有六棱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转轴移动并使第一六棱杆插入动力齿轮内, 随着转轴的转动通过传动齿轮、齿圈和固定板的相互配合带动支撑板转动, 进而对支撑板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得支撑板始终与头部贴合对病人的头部进 行支撑,不需要设置额外的支撑物或是护士手动支撑。

优选的,所述额头定位组件包括弹性板,所述弹性板转动装设于螺纹杆 靠近支撑板的一端,所述弹性板内开设有储气槽,所述储气槽的外侧开设有 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穿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周壁上装设有密 封环,且密封环位于对应的通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杆在通孔内的滑动改变弹性板与额头 接触面多点的高度,从而使得弹性板与病人的额头更加贴合。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是由支撑杆和球形块一体浇筑制成,所述连接杆的 球形块上转动套设有软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软质块增加连接杆与病人额头之间的接触 面积,并通过软质块阻隔连接杆与病人额头接触,进而防止硬度过硬的连接 杆与病人额头接触,使病人感到不适,增强了装置的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和两个限位块,所述储存槽的相对两侧 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电机设于储存槽内,且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三六棱杆固 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与电机的相对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的 另一端插入对应的限位槽内,所述调节杆的外周侧套设有限位环,且限位环 位于储存槽内,所述限位环的相对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拉杆,且每个拉杆均 贯穿对应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拉杆带动限位环套在第三六棱杆上进行调 节杆的限位,配合第一六棱杆对动力齿轮的卡合,进而对支撑板的角度进行 限位固定,使得支撑板对病人头部的支撑更加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节杆配合电机分别带动 螺纹杆和固定板转动,调节躺板与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使得装置的长度更加契 合病人的高度,且转动的固定板带动支撑板转动配合弹性板和下颚托架对病 人头部的限位调节病人头部的角度,最终使得病人在躺板上保持特定的体位, 装置操作简单且对病人的体位限位稳定,其具体内容如下;

1、设置有电机、调节杆和螺纹轴,推动调节杆移动使第二六棱杆插入第 一齿轮内进而通过第二齿轮带动螺纹轴转动,推动延长板在滑槽内滑动,进 而调节延长板在躺板外的长度,从而根据病人的身高对躺板和支撑板的间距 进行调节,使得装置与病人的身高更加契合;

2、设置有电机、调节杆、动力齿轮和弹性板和,在病人的头部放置在支 撑板上后,转动螺纹杆使弹性板带动若干软质块贴合在病人的额头上配合下 颚托架对病人下颚的支撑将病人的头部固定在支撑板上,推动调节杆插入动 力齿轮电机带动支撑板转动,从而带动病人的头部转动调节病人头部的角度, 并在病人头部角度调整后对病人的头部的体位进行固定,时病人的体位更加 适应医生的手术操作。

3、设置有调节杆、限位环和拉杆,拉动拉杆带动限位环套在第三六棱杆 的外周侧,通过限位环、拉杆和限位块之间的相互卡合,对调节杆进行限位, 从而防止调节杆在不使用时转动,使得支撑板对头部角度的支撑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支撑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滑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储存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弹性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7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齿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转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躺板;2、延长板;3、滑槽;4、长度调节组件;41、螺纹轴; 42、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5、支撑板;6、角度调节组件;61、齿圈; 62、动力齿轮;63、传动齿轮;64、固定板;65、六棱槽;7、额头定位组件; 71、弹性板;72、储气槽;73、通孔;74、连接杆;75、密封环;76、软质 块;8、动力组件;81、限位槽;82、限位块;83、电机;84、限位环;85、 拉杆;9、额头固定架;10、螺纹杆;11、下颚托架;12、软质套;13、圆孔; 14、储存槽;15、调节杆;151、第一六棱杆;152、第一圆杆;153、第二六 棱杆;154、第二圆杆;155、第三六棱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及图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脊柱外 科的可调式颈椎前路手术体位摆放装置,包括躺板1,躺板1顶侧装设若干绑 带和卡扣,在进行装置使用时病人躺在躺板1上并通过绑带和卡扣进行病人 的身体固定;还包括:延长板2,躺板1内开设有滑槽3,延长板2滑动穿设 于滑槽3内,延长板2顶侧装设有软质托块。延长板2内的中间位置处开设 有圆孔13,躺板1内开设有储存槽14,圆孔13内转动穿设有调节杆15,调 节杆15位于圆孔13外的部分插入躺板1内并延伸至储存槽14内,调节杆15 是由第一六棱杆151、第一圆杆152、第二六棱杆153、第二圆杆154和第三 六棱杆155一体浇筑制成,且第三六棱杆155位于储存槽14内,且第一六棱 杆151位于圆孔13内。通过第一六棱杆151配合第二六棱杆153使得单个调 节杆15进行位置调整后可以分别与角度调节组件6和长度调节组件4进行动 力连接,减少了操纵零件的数量降低了外界环境对装置影响。

参照图1图2及图6,储存槽14内设有动力组件8。动力组件8包括电 机83和两个限位块82,储存槽14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81,电机83 设于储存槽14内,且电机83的输出轴与第三六棱杆155固定连接,两个限 位块82的一端与电机83的相对两侧固定连接,限位块82的另一端插入对应 的限位槽81内,调节杆15的外周侧套设有限位环84,且限位环84位于储存 槽14内,限位环84的相对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拉杆85,且每个拉杆85均贯 穿对应的限位块82。拉动拉杆85带动限位环84套在第三六棱杆155上进行 调节杆15的限位,配合第一六棱杆151对动力齿轮62的卡合,进而对支撑 板5的角度进行限位固定。

参照图1图2及图5,滑槽3内设有长度调节组件4。长度调节组件4包 括两个螺纹轴41,螺纹轴41螺纹穿设于延长板2的两端,且每个螺纹轴41 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滑槽3的内壁转动连接,螺纹轴41的外周壁上固定套设 有第一齿轮42,且第一齿轮42位于延长板2与滑槽3的内壁之间,两个第一 齿轮42之间共同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43,第二六棱杆153贯穿第二齿轮43, 且第二六棱杆153与第二齿轮43滑动连接,两个螺纹轴41的外侧螺纹对称 设置。在第二六棱杆153位于第一齿轮42内时,调节杆15的转动会带动第 一齿轮42转动并通过第二齿轮43带动两个螺纹杆10反向转动,由于两个螺 纹轴41外侧螺纹对称设置,使得两个螺纹轴41可以从延长板2的两端共同 推动延长板2移动。

参照图1图2、图3、图4及图9,支撑板5,延长板2位于滑槽3外的 一端通过角度调节组件6与支撑板5转动连接。角度调节组件6,包括齿圈 61和固定板64,齿圈61位于支撑板5与延长板2之间的中间位置处,且齿 圈61的两端分别插入延长板2内与支撑板5内,齿圈61与延长板2固定连 接,且齿圈61与支撑板5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齿圈61内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动力齿轮62,动力齿轮62的外周侧啮合连接有若干传动齿轮63,且每 个传动齿轮63均与齿圈61啮合连接,固定板64的一端插入齿圈61内并与 动力齿轮62和若干传动齿轮63转动连接,且固定板64的另一端与支撑板5 固定连接,动力齿轮62对应第一六棱杆151的位置处开设有六棱槽65。推动 转轴移动并使第一六棱杆151插入动力齿轮62内,随着转轴的转动通过传动 齿轮63、齿圈61和固定板64的相互配合带动支撑板5转动,进而对支撑板 5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得支撑板5始终与头部贴合对病人的头部进行支撑。

参照图1及图2,额头固定架9,额头固定架9的两端转动设置于支撑板 5的两侧。额头固定架9与支撑板5之间设有下颚托架11,且下颚托架11的 两端均与支撑板5的两侧固定连接,下颚托架11的中间固定套设有软质套12, 下颚托架11为弹性杆。可通过下颚托架11的形变配合软质套12对病人的下 颚进行支撑限位。

参照图1图2、图7及图8,额头固定架9的中间位置处螺纹穿设有螺纹 杆10,且螺纹杆10靠近支撑板5的一端设有额头定位组件7。额头定位组件 7包括弹性板71,弹性板71转动装设于螺纹杆10靠近支撑板5的一端,弹 性板71内开设有储气槽72,储气槽72的外侧开设有若干通孔73,通孔73 内滑动穿设有连接杆74。连接杆74是由支撑杆和球形块一体浇筑制成,连接 杆74的球形块上转动套设有软质块76,软质块76是由限位板与软质板一体 浇筑支撑且连接杆74的球形块位于软质板内。通过软质块76增加连接杆74 与病人额头之间的接触面积,并通过软质板阻隔连接杆74与病人额头接触, 进而防止硬度过硬的连接杆74与病人额头接触,使病人感到不适。

参照图8,连接杆74的外周壁上装设有密封环75,且密封环75位于对 应的通孔73内。通过连接杆74在通孔73内的滑动改变弹性板71与额头接 触面多点的高度,从而使得弹性板71与病人的额头更加贴合。

参照图1-10,综上所述在使用装置时病人躺在躺板1上并通过绑带和卡 扣固定病人的身体,根据病人的身高通过长度调节组件4调节延长板2位于 躺板1外的长度,进而使病人的头放置在支撑板5上,并通过额头固定组件 固定病人头部在支撑板5上的位置,最后通过角度调节组件6调节支撑板5 的角度,从而定位病人头部转动角度,本装置固定病人时不会使病人感到过 度不适,且对病人头部转动的角度进行支撑定位不需要额外支撑,装置对病 人的体位固定效果稳定不会且不需要额外设置其他装置对病人体位进行控 制。

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5、图6及图10所示,推动电机83带动调 节杆15移动,并使使第二六棱杆153插入第一齿轮42内使调节杆15与第一 齿轮42卡合在一起,启动电机83带动调节杆15转动,并通过第二齿轮43 带动螺纹轴41转动,推动延长板2在滑槽3内滑动,进而调整延长板2在滑 槽3外的长度,从而根据病人的身高调整支撑板5与躺板1之间的间距,使 得病人头部放置在支撑板5上的合适位置。

实施例二:如图1、图2,、图3、图4、图6、图7、图8、图9及图10 所示,在病人的头部放置在支撑板5上后,转动螺纹杆10带动弹性板71向 病人额头方向移动,并使若干软质块76贴合在病人的额头上,由于病人额头 对各个软质块76的推力不同,对应连接杆74在通孔73内的收缩距离不同进 而调整各个软质块76与弹性板71之间的间距,配合弹性板71的形变,使得 弹性板71与额头的接触位置完全贴合,同时通过下颚托架11的形变使软护 套卡合在病人的下颚处,最终将病人的头部稳定的固定在支撑板5上,推动 调节杆15使第一六棱杆151插入动力齿轮62的六棱槽65内,通过调节杆15 与六棱槽65的卡合,使得电机83带动动力齿轮62转动配合传动齿轮63和 齿圈61的传动,通过固定板64带动支撑板5转动,调整病人头部的转动角 度。

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在支撑板5的角度调整好后,拉动拉杆85带动 限位环84套在第三六棱杆155的外周侧,通过限位环84、拉杆85和限位块 82之间的相互卡合,对调节杆15进行限位,进而使得调节杆15在不使用时 不会由于外界原因自行转动,从而通过调节杆15与动力齿轮62的卡合固定 支撑板5的位置。

工作原理:在使用装置时,使病人躺在躺板1上使用绑带和卡扣对病人 身体在躺板1上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根据病人的身高通过实施例一所述操 作调节装置装置的长度,拨动下颚托架11使病人的头部躺在支撑板5上的合 适位置,在通过实施例二所述操作将病人的头部固定在支撑板5上并调节病 人头部的角度,最后通过实施例三所述操作固定支撑板5的位置,最终在病 人位于本装置上时稳定的使病人保持特定的体位。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 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 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 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