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的构建方法

一种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的构建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的构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筛选患者;2)、取样;3)、制备移植块;4)、构建P0代免疫缺陷小鼠;5)、构建P1、P2和P3代免疫缺陷小鼠;6)、对P2和P3代免疫缺陷小鼠进行给药;7)、确定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其为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而且,便于确定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是否对伊马替尼耐药,从而有助于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减少药物副作用。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28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模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PDX模型的构建方法,尤其是一种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常见间叶源性肿瘤,伊马替尼是一种用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药物。但是,伊马替尼并非对所有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有效,部分间质瘤患者对伊马替尼存在原发耐药且随着药物治疗进程深入,可能出现继发耐药。因此,如果不在治疗前或治疗进程中对患者进行分析,直接或持续给予伊马替尼治疗,恐怕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而且,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副作用。

利用与患者原发肿瘤同质性更好的患者来源的人源性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xenograft,PDX)模型来研究胃肠道间质瘤意义深远,其可以深入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机制,基于PDX研发的成果可在患者体内得到较好的重复,同时可以大量扩增临床患者体内有限的胃肠道间质瘤肿瘤样本,使用异种移植小鼠代替临床患者进行伊马替尼耐药性实验,从而确定伊马替尼对患者是否有效,大大提高有效性并降低药物副作用。

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针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PDX模型,更没有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从而难以进行实验,影响了对患者的治疗。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急需一种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的构建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的构建方法,其为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而且,便于确定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是否对伊马替尼耐药,从而有助于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减少药物副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筛选患者:将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且能通过手术获取原位或者转移病灶肿瘤组织标本的患者作为筛选患者;

2)、取样:留取筛选患者的原位或转移病灶肿瘤组织作为样本,样本体积>6mm*6mm*6mm,样本采集后需立即放入预冷至4℃的组织保护液中;

3)、制备移植块:将样本切割成直径为3-5mm的小肿瘤块作为移植块;

4)、构建P0代免疫缺陷小鼠:将所述移植块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形成P0代免疫缺陷小鼠;

5)、构建P1、P2和P3代免疫缺陷小鼠:将P0代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生长的肿瘤组织切除,切成3mm*3mm的小块移植到另一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形成P1代免疫缺陷小鼠;将P1代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生长的肿瘤组织切除,切成3mm*3mm的小块移植到再另一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形成P2代免疫缺陷小鼠;将一部分P2代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生长的肿瘤组织切除,切成3mm*3mm的小块移植到再另一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形成P3代免疫缺陷小鼠;

6)、对P2和P3代免疫缺陷小鼠进行给药:当P2和P3代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生长的肿瘤组织长至200mm

7)、确定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每周测量3次给药后的小鼠的体积及其肿瘤组织的体积,当对照组的肿瘤组织的体积长至2000~3000mm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组织保护液具体为冰冷PBS+1%双抗。

优选地,取样后的肿瘤组织要在6小时内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待P0代免疫缺陷小鼠体体内的肿瘤组织体积达到800mm

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治疗组按照伊马替尼0.1mg/g剂量,腹腔给药,每两天注射一次;对照组按照生理盐水0.1mg/g剂量,腹腔给药,每两天注射一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的构建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中的一者或多者:

1、其建立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有助于研究人员实现胃肠道间质瘤发病机理的研究,并便于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研究和分析。

2、其建立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便于确认伊马替尼对患者的胃肠道间质瘤是否有效,从而避免无效用药,减少药物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的内容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的构建方法,其能够为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提供新方法,而且,便于确定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是否对伊马替尼耐药,从而有助于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减少药物副作用。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筛选患者

将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且能通过手术获取原位或者转移病灶肿瘤组织标本的患者作为筛选患者。这样,能够确保筛选的患者都是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并且,所获取的样本都是胃肠道间质瘤肿瘤组织。

二、取样。

留取每个筛选患者的原位或转移病灶肿瘤组织作为样本。其中,样本体积>6mm*6mm*6mm。

样本采集后需立即放入预冷至4℃的组织保护液中。其中,组织保护液具体为冰冷PBS+1%双抗,也就是,组织保护液是冷冻的磷酸缓冲盐溶液加入1%的双抗。

在本发明中,在取样之后,要确保取样后的肿瘤组织在6小时内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这样,能够避免肿瘤组织遭受破坏,从而确保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的准确性。

三、制备移植块。

由于取样后的单个样本太大,所以需要将样本切割成直径为3-5mm的小肿瘤块作为移植块。这样,即便于移植到免疫小鼠体内,也能够确保一个患者的肿瘤组织可以移植到多个免疫小鼠体内,从而便于进行实验。

四、构建P0代免疫缺陷小鼠。

将所述移植块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形成P0代免疫缺陷小鼠。

优选地,在每个免疫小鼠的体内的两个不同部位分别移植一个所述移植块,从而便于在免疫小鼠体内形成两个肿瘤,以便于更好地进行观察和实验。

五、构建P1、P2和P3代免疫缺陷小鼠。

将P0代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生长的肿瘤组织切除,切成3mm*3mm的小块移植到另一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形成P1代免疫缺陷小鼠。具体地,待P0代免疫缺陷小鼠体体内的肿瘤组织体积达到800mm

同样,将P1代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生长的肿瘤组织切除,切成3mm*3mm的小块移植到再另一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形成P2代免疫缺陷小鼠。具体地,待P1代免疫缺陷小鼠体体内的肿瘤组织体积达到800mm

并且,将一部分P2代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生长的肿瘤组织切除,切成3mm*3mm的小块移植到再另一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形成P3代免疫缺陷小鼠。具体地,待P2代免疫缺陷小鼠体体内的肿瘤组织体积达到800mm

在本发明中,只需要将部分P2代免疫缺陷小鼠的肿瘤组织切除从而形成P3代免疫缺陷小鼠,而将另一部P2代免疫缺陷小鼠与P3代免疫缺陷小鼠一起进行给药实验。

六、对P2和P3代免疫缺陷小鼠进行给药。

在构建了P2和P3代免疫缺陷小鼠,当P2和P3代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生长的肿瘤组织长至200mm

也就是,对于P2代免疫缺陷小鼠按照肿瘤组织体积大小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组,例如,肿瘤组织体积在200-300mm

同样,对于P3代免疫缺陷小鼠按照肿瘤组织体积大小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组,例如,肿瘤组织体积在200-300mm

并对每组分别设置对照组和治疗组。也就是,将每组中的一部分小鼠作为对照组,另一部分小鼠作为治疗组,从而便于确定治疗效果。

其中,对于治疗组的小鼠给予伊马替尼治疗,对照组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治疗。

具体地,治疗组按照伊马替尼0.1mg/g剂量(也就是,如果小鼠重量为200g,给予伊马替尼的量为20mg),腹腔给药,每两天注射一次。对照组按照生理盐水0.1mg/g剂量,腹腔给药,每两天注射一次。

七、确定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

对于给药后的P2和P3代免疫缺陷小鼠,每周测量3次小鼠的体积及其肿瘤组织的体积。其中,当对照组小鼠的肿瘤组织的体积长至2000~3000mm

采用本发明的构建方法可以构建相应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并且建立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有助于研究人员实现胃肠道间质瘤发病机理的研究,从而便于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研究和分析。

而且,采用本发明的构建方法可以构建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并且建立的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瘤PDX模型便于确认伊马替尼对患者的胃肠道间质瘤是否有效,从而避免无效用药,减少药物副作用。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