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成:靛玉红1‑5%、脂质材料85‑95%、乳化剂3‑10%,属于药剂学领域。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剂的制备方法,通过使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将传统中药的活性成分靛玉红制备成为固体脂质纳米粒,增加了药物的溶解度及透膜性,同时提高了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6687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10290513.5

  • 发明设计人 李红莲;舒婷;任静;孙文霞;刘源;

    申请日2022-03-23

  • 分类号A61K9/51;A61K31/404;A61K47/14;A61K47/24;A61P29/00;A61P31/04;A61P31/10;A61P35/00;A61P25/28;

  • 代理机构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徐绍新

  • 地址 610106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成洛大道202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5:49: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28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靛玉红是双吲哚类生物碱,是从中药青黛中分离出来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靛玉红是一种暗红色针状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在抗炎、抗菌、抗肿瘤和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非常良好的活性。但靛玉红存在溶解性低、渗透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对于靛玉红这样溶解度极低,难于透过生物膜的活性成分,新型给药系统的设计是可以提高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有效药剂学方法。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以固态天然或合成的类脂如卵磷脂、三酰甘油、单硬脂酸甘油酯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类脂核中制成的固体胶粒纳米给药系统。可以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可包载亲脂性或亲水性药物、生物相容性好,还可有效减少胃肠道环境对药物的破坏,提升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得的固体脂质纳米粒能改善靛玉红溶解度差、渗透性差的缺点,提高靛玉红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一种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它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成:

靛玉红 1-5%

脂质材料 85-95%

乳化剂 3-10%。

优选地,所述组成的重量配比是:

靛玉红 3%

脂质材料 91%

乳化剂 6%。

优选地,所述脂质材料为单硬脂酸甘油酯和卵磷脂,二者的重量比为1:1。

优选地,所述乳化剂选自聚氧乙烯硬脂酸酯、吐温、泊洛沙姆、聚乙烯醇中的一种。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制备所述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靛玉红和脂质材料溶于有机溶剂,得到油相;将乳化剂溶于水中,得到水相;将油相逐滴加入到水相中,搅拌,挥干有机溶剂,然后冰浴超声。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

优选地,所述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3-5。

优选地,所述超声的功率为180~360w,时间为30~120s。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一种较佳的技术方案如下:

将靛玉红、单硬脂酸甘油酯、卵磷脂溶于乙醇,得到油相;将聚乙烯醇溶于水中,得到质量浓度为0.01%的水相;按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4,将油相逐滴加入到水相中,搅拌,挥干有机溶剂,然后冰浴超声,超声功率为360w,时间为60s。

本发明的制备机理为:脂质材料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卵磷脂和靛玉红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液态油相,将其滴加至含有乳化剂的水相中,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形成水包油型乳滴,在冰浴超声下分散成为脂质纳米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制备的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呈均匀分散的球形或类球形,粒子大小均匀,表面完整圆润。

(2)本发明制备的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靛玉红被固态脂质包裹后,药物以不定型或者以分子形式均匀分布于脂质基质中。

(3)本发明制备的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为200nm左右,分布呈单峰,较为均匀;Zeta电位为(-31.67±0.60)mV。

(4)本发明制备的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可达80%以上,载药量在2.5%左右。

(5)本发明制备的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12h体外累计释放约35%,而普通混悬液仅约10%,本发明的释放度大幅增加。

(6)本发明制备的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在100μg/mL浓度下表观渗透系数为(5.19±2.18)×10

(7)本发明制备的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相对于靛玉红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97%。

附图说明

图1为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图。

图2为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的透射电镜图。

图3为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差示量热扫描图。图中,1-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2-靛玉红与辅料物理混合,3-空白辅料物理混合,4-靛玉红原料。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与靛玉红体外释放曲线。

图5为不同时间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

实施例1

制剂处方:

制备工艺:称取靛玉红1mg,磷脂15mg、单硬脂酸甘油酯15mg,置于10mL的烧杯中,加入乙醇至5mL,在50℃条件下搅拌溶解,完全溶解后将其逐滴滴加至20ml0.01%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在1500r/min条件下搅拌2h至有机溶剂挥干,搅拌结束后放入冰浴中,在超声波细胞破碎仪360W条件下探头超声1min,即得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溶液。

实施例2

制剂处方:

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制剂处方:

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制剂处方:

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试验例

试验1:包封率和粒径的测定

采用鱼精蛋白沉淀法测定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IND-SLN)的包封率。精密吸取IND-SLN 100μL置于1.5mL离心管中,加入200μL鱼精蛋白水溶液(10mg/mL),涡旋30s后静置适当时间,加入700μL生理盐水,涡旋,10000r/min离心3min,取上清液,适当稀释后HPLC进样测定,计算含量,得IND-SLN中游离药物总量。另精密吸取100μL IND-SLN溶液置于1.5mL的离心管中,在离心管内加入900μL甲醇进行破乳,移取上清液,经适当稀释后HPLC进样测定,计算含量,得到IND-SLN中总药量。根据公式1计算包封率(EE%)、公式2计算载药量(DL%)。

公式1 EE=M

公式2 DL=M

其中M

表1实施例1-4的包封率与粒径

试验2:取适量实施例1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滴在喷碳铜网表面上,尽量使液体铺满整个铜网,放置适当时间使固体脂质纳米粒吸附于其上,使用2.0%磷钨酸将纳米粒染色适当时间后,烘干10min,置于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纳米粒呈均匀分散的球形或类球形,粒子大小均匀,表面完整圆润(图2)。

试验3:取实施例1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靛玉红与空白辅料混合物、靛玉红原料药、空白辅料,在以Al

试验4:选择1%聚氧乙烯硬脂酸酯水溶液作为体外释放介质,透析袋分子量为10000,在(37±0.5)℃、100r/min条件下进行体外释药,靛玉红混悬液在12h仅释放约10%,而实施例1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则释放约35%,并且靛玉红混悬液随着时间的延长累积释放度没有明显增加,而形成纳米粒后释放度大幅增加(图4)。

试验4:建立单层膜细胞模型考察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Caco-2细胞用空白培养液制成浓度为1×10

Papp=dQ/dt×1/(AC

其中dQ/dt为通透速率,A为膜面积4.46cm

试验5:取健康SD大鼠10只,适应性喂养7天,随机分为两组,实验前禁食一夜不禁水。按30mg/kg的剂量,两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靛玉红混悬液和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后在0.5、1、2、4、6、16、20、24、48h尾静脉取血,置肝素化塑料离心管中,处理后测定不同时间血药浓度(图5)。以靛玉红大鼠灌胃给药后药动学参数为基础,评价实施例1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按下式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

F(%)=AUC

结果显示,实施例1靛玉红固体脂质纳米粒相对于靛玉红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97%。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