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以及使用了该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的钢筋棒体的制造方法

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以及使用了该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的钢筋棒体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简易并且廉价地制造具有足够的强度的钢筋棒体的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以及使用该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在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中,在主体的中心部形成使从挤出机(2)输出的热塑性树脂材料(Rt)通过的主流道(F1),并且在主体的外周部形成使热塑性树脂材料(Rt)通过、且与主流道(F1)内的外周部合流的第一副流道(F2),并且形成使增强纤维材料(4)通过、且在比主流道(F1)与第一副流道(F2)的合流位置更上游位置与主流道(F1)合流的第二副流道(F3)。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5161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川产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2111366726.3

  • 发明设计人 中川裕茂;中川敬章;

    申请日2021-11-18

  • 分类号B29C70/52;B29C70/54;B29L31/06;

  • 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吴倩

  • 地址 日本爱知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5:24: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5-20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可以适用于增强混凝土等的钢筋棒体的成形用模具以及使用了该成形用模具的钢筋棒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钢筋棒体,代替现有的铁制钢筋棒体,不生锈并且能够长时间维持混凝土的强度的使用了玄武岩纤维的钢筋棒体受到瞩目。作为这样的钢筋棒体,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提出了以玄武岩纤维束为芯材并以规定厚度的热塑性树脂层包覆其周围的结构的钢筋棒体。而且作为在芯材的周围形成树脂层的方法,以往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大多利用使芯材在树脂的熔融溶液中通过的浸渍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1378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浸渍法由于需要设置熔融树脂的蓄积槽等,存在装置整体的规模变大而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解决这样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易并且廉价地制造具有足够的强度的钢筋棒体的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以及使用了该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的钢筋棒体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第一发明的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1)中,在模具主体的中心部形成使从挤出机(2)输出的热塑性树脂材料(Rt)通过的主流道(F1),并且在上述模具主体的外周部形成使上述热塑性树脂材料(Rt)通过、且与上述主流道(F1)内的外周部合流的第一副流道(F2),并且形成使增强纤维材料(4)通过、且在比上述主流道(F1)与上述第一副流道(F2)的合流位置更上游的位置与上述主流道(F1)合流的第二副流道(F3)。

根据本第一发明,能够通过挤出机和成形用模具简易并且廉价地得到含浸有热塑性树脂材料的增强纤维位于中心部且其周围被规定厚度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包覆的强度足够的钢筋棒体。

在本第二发明的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1)中,使圆柱形的多种模具(11~14)从上游侧结合至下游侧,在这些模具(11~14)内形成上述主流道(F1)、上述第一副流道(F2)及上述第二副流道(F3)。

根据本第二发明,能够通过使圆柱形的多种模具结合而容易地制造钢筋棒体成型用模具。

在本第三发明的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1)中,将上述第一副流道(F2)的至少下游部设为环状截面的全周流道,并且使该环状截面的直径及厚度向下游侧减小。

根据本第三发明,能够以规定厚度的热塑性树脂材料良好地包覆位于中心部的含浸有热塑性树脂材料的增强纤维的周围。

在本第四发明的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1)中,使上述第二副流道(F3)向沿着主流道(F1)的方向弯曲地形成。

根据本第四发明,能够使热塑性树脂材料良好地浸入增强纤维。

在本第五发明的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1)中,将上述第二副流道(F3)形成于上述主体内的圆周方向的多个位置。

根据本第五发明,通过将第二副流道形成于主体内的圆周方向的多个位置,能够将增强纤维分成小部分并供给至主流道,能够使热塑性树脂材料良好地浸入增强纤维之间。此外,在该情况下,由于兼顾模具的复杂化,优选在圆周方向的两个位置~四个位置形成第二副流道。

在本第六发明的使用了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的钢筋棒体的制造方法中,对上述增强纤维材料(4)进行空气蓬松加工而使用。

根据本第六发明,能够使热塑性树脂材料向增强纤维内的浸入更良好地进行。

上述括号内的符号参考性地示出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方法的对应关系。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以及使用了该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的钢筋棒体的制造方法,能够简易并且廉价地制造具有足够的强度的钢筋棒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的钢筋棒体制造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的整体纵剖面图。

图3是供给模具的纵剖面图。

图4是供给模具的正视图,并且是图3的X向视图。

图5是合流模具的纵剖面图。

图6是合流模具的正视图,并且是图5的Y向视图。

图7是包覆模具的纵剖面图。

图8是成形模具的纵剖面图。

图9是蓬松喷嘴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11…供给模具、12…合流模具、13…包覆模具、14…成形模具、2…挤出机、4…玄武岩纤维(增强纤维)、7…蓬松喷嘴、F1…主流道、F2…第一副流道、F3…第二副流道、Rt…PP树脂(热塑性树脂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外,以下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进行的各种设计的改良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中。

图1中示出具备本发明的钢筋棒体成形用模具(以下,成型用模具)1的钢筋棒体成形装置的整体构成。在图1中,设置有公知结构的挤出机2,并从设置于其一端上表面的进料斗向挤出机2内供给作为热塑性树脂材料的聚丙烯(PP)树脂Rt。PP树脂Rt在挤出机2内被加热至规定温度而成为熔融状态,并被供给至通过内设的螺杆与挤出机2的另一端结合的成形用模具1内,该成形用模具1的详细情况在以下进行说明。

成形用模具1的模具主体为圆柱形,其是将供给模具11、合流模具12、包覆模具13、成形模具14这四个模具结合而构成的,并将其整体剖面图示于图2。图3中示出供给模具11的纵剖面图,图4中示出图3的X向视下的供给模具11的正视图。就供给模具11而言,使中心部以弧形隆起的一端面11a覆盖挤出机2另一端的出口开口21。在供给模具11的中心形成有从一端面11a贯通至另一端面11b的贯通孔111,贯通孔111贯通了直径从供给模具11的另一端面11b中心部向前端缩小并且突出的引导部112的中心。

在供给模具11的隆起的一端面中心部115的周围隔开间隔地形成有贯通至另一端面11b的多个贯通孔113。此外,在供给模具11形成有从外圆周面的径向对称位置分别向中心部在纵截面内弯曲并延伸的贯通孔114,这些贯通孔114到达另一端面11b的中心部,并于此在贯通孔111内开口而与其合流。

图5中示出合流模具12的纵剖面图,在图6中示出图5的Y向视下的正视图。在合流模具12的中心形成有贯通孔121,该贯通孔121在一端面12a的内周部有大的开口,并且直径向另一端以圆锥状逐渐缩小,并到达另一端面12b的以圆形突出的内周部122。

图7中示出包覆模具13的纵剖面图。就包覆模具13而言,使一端面13a的内周部以一定的深度凹陷并设为圆形凹部131,在圆形凹部131的中心部形成有贯通至另一端面13b的贯通孔132。在圆形凹部131的周壁中,在圆周方向的多个位置以等间隔从外部贯通设置有位置调整用螺栓133。

图8中示出成形模具14的纵剖面图。在成形模具14的中心形成有贯通孔141,贯通孔141的直径从一端面14a侧起逐渐缩小,并且与作为最终产品的钢筋棒体的外径相等。

这样的供给模具11、合流模具12、包覆模具13、成形模具14的结合设置如下所述地进行。即,在供给模具11的突出的引导部112(图3)进入合流模具12的贯通孔121(图5)内的状态下,将螺栓插入在合流模具12的外周部以等间隔设置的螺栓孔123(图6),将这些螺栓在供给模具11的外周部以等间隔设置的螺栓孔116(图4)中贯通,将各螺栓拧入设置于挤出机2的出口开口21周围的螺丝孔(图示略)。由此,将成形模具11与合流模具12一体地固定于挤出机2。

就包覆模具13而言,在合流模具12的突出的内周部122进入圆形凹部131内的状态下,将螺栓插入在其外周部以等间隔设置的螺栓孔134(图7),将这些螺栓拧入在合流模具12的内周部122以等间隔设置的螺丝孔124(图6)而结合固定于合流模具12。此时,供给模具11的突出的引导部112的前端进入包覆模具13的贯通孔132内。

就成形模具14而言,将螺栓插入在其外周部以等间隔设置的螺栓孔142(图8),并将这些螺栓拧入在包覆模具13的内周部以等间隔设置的螺丝孔135(图7)而结合固定于包覆模具13。

在将供给模具11、合流模具12、包覆模具13、成形模具14如上所述地结合而成的成形用模具1固定于挤出机2的出口开口21的状态(图2)下,通过相互连通的供给模具11的贯通孔111和成形模具14的贯通孔141形成主流道F1。另外,供给模具11的贯通孔113、在供给模具11的引导部112外周与合流模具12的贯通孔121内周之间产生的间隙125、以及在供给模具11的引导部112前端外周与包覆模具13的贯通孔132内周之间产生的间隙136相互连通,形成在与成形模具14的边界处与主流道F1内的外周部合流的第一副流道F2。

此外,就第一副流道F2而言,在合流模具12内,其全周流道的环状截面直径逐渐缩小,并到达包覆模具13内,于此成为具有期望直径且期望厚度的环状截面的全周流道。另外,供给模具11内的弯曲并延伸的贯通孔114形成了在比主流道F1与第一副流道F2的合流位置更上游的供给模具11的另一端面11b中心部处与主流道F1合流的第二副流道F3。

在制造钢筋棒体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从一对线圈3分别抽出的作为增强纤维材料的玄武岩纤维束4分别供给至在构成成形用模具1的供给模具11的外周开口的第二副流道F3,从第二副流道F3经过它们合流的主流道F1,从成形模具1在后段的冷却装置5的冷却水51中通过,然后被最后段的取回带6从上下挟持。此外,玄武岩纤维束4的粗度的一例为4800TEX。

此外,从线圈3抽出的玄武岩纤维束4在中途分别通过图9所示那样的蓬松喷嘴7,通过向其供给的空气71开纤。通过空气蓬松开纤的玄武岩纤维束4经过张力辊8而被供给至第二副流道F3的开口。这里,在图1中,为了容易理解,第二副流道F3的开口位置与实际不同。

在该状态下,用取回带6将玄武岩纤维束4笔直地抽回而不加捻,从挤出机2向成形用模具1的主流道F1和第一副流道F2供给熔融的PP树脂Rt。从在中途合流的第二副流道F3对在主流道F1中流动的PP树脂Rt供给开纤状态的上述玄武岩纤维束4,PP树脂Rt良好地在玄武岩纤维之间浸透,进而在更下游位置,在含浸有PP树脂Rt的玄武岩纤维束的外周以覆盖该外周的方式从第一副流道F2供给PP树脂Rt。然后,用后段的冷却装置5进行冷却,得到含浸有PP树脂Rt的玄武岩纤维束4位于中心部并且其周围被规定厚度的PP树脂Rt包覆的足够的强度的钢筋棒体9(图1)。这里,钢筋棒体9的直径的一例约为5mm,上述中心部的直径的一例约为4mm~4.5mm,已经实现的钢筋棒体9的拉伸强度为15kN左右。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二副流道形成于径向对称的圆周方向上的两处,但将增强纤维分成小部分并供给至主流道时,更能够使热塑性树脂材料良好地浸入增强纤维之间,如果考虑兼顾模具的复杂化,则优选在圆周方向上两处~四处形成第二副流道。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热塑性树脂材料,除PP树脂以外,可使用聚乙烯树脂、尼龙树脂、聚酯树脂等。另外,作为增强纤维,除玄武岩纤维以外,可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等无机纤维、芳纶纤维、丙烯酸纤维等有机纤维。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与利用现有的浸渍法的方式相比,不需要设置熔融树脂的蓄积槽,因此装置整体变得紧凑,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能够简易并且廉价地制造具有足够的强度的钢筋棒体。此外,成型用模具的具体的结构并不必须设为图2所示的结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