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可防止粉剂抱团的外用溶解剂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可防止粉剂抱团的外用溶解剂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可防止粉剂抱团的外用溶解剂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外用溶解剂制备技术领域,包括混合筒和导流机构,导流机构包括吊装座和泵体,吊装座位于混合筒的内部顶端,泵体的进液口连接有进液管,泵体的出液口连接有出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均贯穿吊装座的底端面后延伸至混合筒的内部,进液管的底端径向侧壁连接有第一导流管,出液管的底端径向侧壁连接有第二导流管。本发明通过泵体对混合溶液抽取并排放至混合筒内,使得混合溶液在混合筒内循环流通,从而可对抱团结块的原料进行混合解块,循环流通的同时,还可对结块抱团的大颗粒进行搅拌结块,进一步提高固体原料与液体溶液充分混合的效率,减少混合耗时,提高外用溶解剂生产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281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城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86466.1

  • 申请日2021-10-12

  • 分类号B01F5/10(20060101);B01F5/00(20060101);B01F13/10(20060101);B01F15/00(20060101);B01F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4136 合肥超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饶晓玲

  • 地址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大道506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51:0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用溶解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可防止粉剂抱团的外用溶解剂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外用溶解剂作为医药行业中常用的药剂,生产制备的过程中,原材料易出现粉剂抱团结块的现象,各主要成分无法迅速融合在一起,导致混合搅拌的工序耗时长,这样就需要反复混合搅拌,提高搅拌效率,现有制备设备对原料的混合方式有采用预先对原料在不掺杂液体配料的前进行预混合操作方式,这样虽然能够充分混合,但是一旦加入液体配料还是易结块抱团,混合搅拌耗时还是比较长,影响成品外用溶解剂的制备效率,所以这里设计了可防止粉剂抱团的外用溶解剂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防止粉剂抱团的外用溶解剂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防止粉剂抱团的外用溶解剂制备装置,包括混合筒和导流机构,混合筒的外壁下端倾斜设置有导液管,导液管的开口处插接有橡胶密封塞,混合筒作为混合的场所,将外用溶解剂生产所需固体颗粒原料和液体原料全部倒入混合筒内,形成混合溶液。

混合筒的外壁下端倾斜设置有导液管,导液管的开口处插接有橡胶密封塞,充分混合结束以后,将橡胶密封塞从导液管的开口处拔出,即可将混合筒内部充分混合的混合溶液导出,以便后续再加工处理。

导流机构包括吊装座和泵体,吊装座位于混合筒的内部顶端,且吊装座的外壁两侧均固定有与混合筒的内部侧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横梁,利用连接横梁将吊装座腾空设置在混合筒的内部顶端,作为吊装的基座,便于整个导流机构正常导流操作。

吊装座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安装泵体的安装空腔,泵体的进液口连接有进液管,泵体的出液口连接有出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均贯穿吊装座的底端面后延伸至混合筒的内部,泵体工作提供负压将混合筒内部的混合溶液从进液管抽取,经过出液管再次导入到混合筒内部,使得混合溶液在混合筒内循环流通,从而可对抱团结块的原料进行混合解块。

进液管的底端径向侧壁连接有第一导流管,出液管的底端径向侧壁连接有第二导流管,混合溶液从出液管底端的第二导流管导出后形成涡流,带动混合筒内部的混合溶液以旋涡的形式快速流通,利用旋涡的快速流动性,可加快混合溶液从第一导流管开口被吸入,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进一步提高混合溶液的流通效率,加快结块抱团的颗粒与溶液充分溶解的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进液管长度为出液管长度的2倍以上,只要进液管的长度比出液管长,就可以速使得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错位分布,这样就可避开高速流通的混合溶液,提高混合溶液流通的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均为圆弧形结构,这样使得从第二导流管导出的混合溶液以弧形结构流动,而弧形结构的第一导流管正好能够对接弧形结构流动的混合溶液,提高混合溶液的流通效率。

第一导流管与第二导流管的开口朝向相对分布,这样设置确保混合溶液快速循环流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管与第二导流管的开口均延伸至混合筒的内部径向侧壁,这样设置可将涡流流动的半径最大化,才能最大程度上加快混合溶液的流通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进液管的外壁固定套接有搅拌管且搅拌管与进液管连通,导流机构还包括安装座和驱动电机,安装座通过L型吊装杆固定设置在进液管的外壁一侧,驱动电机内嵌在安装座内部,驱动电机的动力轴转动贯穿安装座后延伸至搅拌管的内部,驱动电机的动力轴尖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搅拌管内部的第一伞齿轮,利用驱动电机提供动力带动第一伞齿轮内部转动,转动的第一伞齿轮可对流通搅拌管的混合溶液进行搅拌操作,从而可对结块抱团的颗粒打散。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搅拌管直径为进液管直径的2倍以上,这样设置使得搅拌管的内部有足够的空间满足第一伞齿轮转动进行打散操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搅拌管的内部径向侧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尖端垂直转动安装有吊杆,吊杆固定套接有与第一伞齿轮啮合的第二伞齿轮,吊杆的底端对称固定有搅拌齿,转动的第一伞齿轮可带动第二伞齿轮,使得吊杆带动搅拌齿在水平面上进行搅拌,配合第一伞齿轮纵向方向的搅拌,实现立体化搅拌操作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结块抱团的颗粒溶解的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搅拌管的内部固定设有位于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上端的滤板且滤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滤孔,只要时抱团结块的颗粒均无法透过滤板的滤孔,只能停留在搅拌管内,利用搅拌齿在水平面上进行搅拌,配合第一伞齿轮纵向方向的搅拌,立体化搅拌对堆积在滤板下方的结块抱团颗粒进行打散操作,打散后的小颗粒快速与溶液混合并流经进液管后从出液管排出,也就是说,只要抱团结块的颗粒进入到搅拌管内,一定会被打散溶解,无法再次导出,达到一次性溶液结块抱团的颗粒的目的。

优选的,基于上述的可防止粉剂抱团的外用溶解剂制备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混合筒作为混合的场所,将外用溶解剂生产所需固体颗粒原料和液体原料全部倒入混合筒内,形成混合溶液;

A2、泵体工作提供负压将混合筒内部的混合溶液从进液管抽取,经过出液管再次导入到混合筒内部,使得混合溶液在混合筒内循环流通,从而可对抱团结块的原料进行混合解块;

A3、混合溶液从出液管底端的第二导流管导出后形成涡流,带动混合筒内部的混合溶液以旋涡的形式快速流通,利用旋涡的快速流动性,可加快混合溶液从第一导流管开口被吸入,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进一步提高混合溶液的流通效率,加快结块抱团的颗粒与溶液充分溶解的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将外用溶解剂生产所需固体颗粒原料和液体原料全部倒入混合筒内,形成混合溶液,通过泵体对混合溶液抽取并排放至混合筒内,使得混合溶液在混合筒内循环流通,从而可对抱团结块的原料进行混合解块,循环流通的同时,还可对结块抱团的大颗粒进行搅拌结块,进一步提高体固体原料与液体溶液充分混合的效率,减少混合耗时,提高成品外用溶解剂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泵体和吊装座结构半剖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加长套管主视结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导流机构局部剖视图。

图中:1、混合筒;11、导液管;12、橡胶密封塞;2、导流机构;21、吊装座;22、连接横梁;23、安装空腔;24、泵体;25、进液管;26、搅拌管;27、L型吊装杆;28、安装座;29、第一导流管;210、出液管;211、第二导流管;212、驱动电机;213、第一伞齿轮;214、支撑杆;215、第二伞齿轮;216、搅拌齿;217、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可防止粉剂抱团的外用溶解剂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混合筒1和导流机构2,混合筒1作为混合的场所,将外用溶解剂生产所需固体颗粒原料和液体原料全部倒入混合筒1内,形成混合溶液。

导流机构2包括吊装座21和泵体24,吊装座21位于混合筒1的内部顶端,且吊装座21的外壁两侧均固定有与混合筒1的内部侧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横梁22,利用连接横梁22将吊装座21腾空设置在混合筒1的内部顶端,作为吊装的基座,便于整个导流机构2正常导流操作。

吊装座21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安装泵体24的安装空腔23,泵体24的进液口连接有进液管25,泵体24的出液口连接有出液管210,进液管25和出液管210均贯穿吊装座21的底端面后延伸至混合筒1的内部,泵体24工作提供负压将混合筒1内部的混合溶液从进液管25抽取,经过出液管210再次导入到混合筒1内部,使得混合溶液在混合筒1内循环流通,从而可对抱团结块的原料进行混合解块。

通过采用加快混合溶液在混合筒1内部流通的速度来提供溶液混合的效率的方式,相比于传统对原料进行预混合和直接采用搅拌设备对混合溶液进行搅拌的方式,避免直接搅拌破坏原料的药性,较好的保护药剂的药效。

为了进一步提高溶液流通的速率,在进液管25的底端径向侧壁连接有第一导流管29,出液管210的底端径向侧壁连接有第二导流管211,混合溶液从出液管210底端的第二导流管211导出后形成涡流,带动混合筒1内部的混合溶液以旋涡的形式快速流通,利用旋涡的快速流动性,可加快混合溶液从第一导流管29开口被吸入,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进一步提高混合溶液的流通效率,加快结块抱团的颗粒与溶液充分溶解的效率。

混合筒1的外壁下端倾斜设置有导液管11,导液管11的开口处插接有橡胶密封塞12,充分混合结束以后,将橡胶密封塞12从导液管11的开口处拔出,即可将混合筒1内部充分混合的混合溶液导出,以便后续再加工处理。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图3和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为了避免第二导流管211导出的混合溶液流通速度过大,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导致无法从第一导流管29进液,因此将进液管25长度为出液管210长度的2倍以上,只要进液管25的长度比出液管210长,就可以速使得第一导流管29和第二导流管211错位分布,这样就可避开高速流通的混合溶液,提高混合溶液流通的效率。

为了使得循环流通的混合溶液形成旋涡快速流通,将第一导流管29和第二导流管211均为圆弧形结构,这样使得从第二导流管211导出的混合溶液以弧形结构流动,而弧形结构的第一导流管29正好能够对接弧形结构流动的混合溶液,提高混合溶液的流通效率。

将第一导流管29与第二导流管211的开口朝向相对分布,这样设置确保混合溶液快速循环流动。

第一导流管29与第二导流管211的开口均延伸至混合筒1的内部径向侧壁,这样设置可将涡流流动的半径最大化,才能最大程度上加快混合溶液的流通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结块抱团的颗粒溶解的效率,在进液管25的外壁固定套接有搅拌管26且搅拌管26与进液管25连通,导流机构2还包括安装座28和驱动电机212,安装座28通过L型吊装杆27固定设置在进液管25的外壁一侧,驱动电机212内嵌在安装座28内部,驱动电机212的动力轴转动贯穿安装座28后延伸至搅拌管26的内部,驱动电机212的动力轴尖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搅拌管26内部的第一伞齿轮213,利用驱动电机212提供动力带动第一伞齿轮213内部转动,转动的第一伞齿轮213可对流通搅拌管26的混合溶液进行搅拌操作,从而可对结块抱团的颗粒打散。

搅拌管26直径为进液管25直径的2倍以上,这样设置使得搅拌管26的内部有足够的空间满足第一伞齿轮213转动进行打散操作。

搅拌管26的内部径向侧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14,支撑杆214的尖端垂直转动安装有吊杆,吊杆固定套接有与第一伞齿轮213啮合的第二伞齿轮215,吊杆的底端对称固定有搅拌齿216,转动的第一伞齿轮213可带动第二伞齿轮215,使得吊杆带动搅拌齿216在水平面上进行搅拌,配合第一伞齿轮213纵向方向的搅拌,实现立体化搅拌操作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结块抱团的颗粒溶解的效率。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为了达到一次性溶液结块抱团的颗粒的问题,在搅拌管26的内部固定设有位于第一伞齿轮213和第二伞齿轮215上端的滤板217且滤板217上开设有若干个滤孔,只要时抱团结块的颗粒均无法透过滤板217的滤孔,只能停留在搅拌管26内,利用搅拌齿216在水平面上进行搅拌,配合第一伞齿轮213纵向方向的搅拌,立体化搅拌对堆积在滤板217下方的结块抱团颗粒进行打散操作,打散后的小颗粒快速与溶液混合并流经进液管25后从出液管210排出,也就是说,只要抱团结块的颗粒进入到搅拌管26内,一定会被打散溶解,无法再次导出,达到一次性溶液结块抱团的颗粒的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