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中医诊后随访服务管理系统

一种中医诊后随访服务管理系统

摘要

一种中医诊后随访服务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中医门诊计算机、患者终端和服务器,并分别通过因特网(Internet)相互连接。服务器由负载平衡、登录验证服务、网页应用、消息推送服务和数据库组成,可以实现临床症状监测、治疗方案调整和紧急状态处置等主要功能,还可实现中药煎制指导和日常健康建议等功能,为患者提供全天候的诊后随访服务。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3856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53506.2

  • 发明设计人 易红;曹瀚;

    申请日2021-09-29

  • 分类号G16H40/67(20180101);G16H80/00(20180101);G16H50/20(2018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10106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上街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49: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1-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16H40/67 专利申请号:2021111535062 申请日:202109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随访管理领域,特别是一种中医诊后随访服务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医疗随访是指医疗机构对曾经就诊过的病人进行定期访问,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指导患者康复的一种辅助诊疗手段。

相比西医的药物作用机理以及肌肉、静脉等简单直接的给药方式,中医汤丸剂的显效相对要滞后一些,其间病情进程变化自然会更为复杂;同时肌肉、静脉给药通常在门诊进行,其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易于观察,对突发疼痛、惊厥等症状也更易于处置,而中医汤丸剂通常由患者自行制备服用,其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只能自行观察,突发症状也需自行处置,从而使疗效的不确定性增加,治疗风险也相应提高,这也许是大多数人不倾向于中医的重要因素。

中医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四种传统方式进行随访: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家庭随访和信件随访,但是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调查,以上四种方法都难免出现患者信息记录不全,医患沟通不定期、不充分,以及无固定随访医生等问题。

幸运的是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借此建立中医诊后随访服务管理系统,可以为患者提供全天候的诊后随访服务,从而实现临床症状监测、治疗方案调整、紧急状况处置、中药煎制指导和日常保健建议等功能,患者随时可以上传临床症状信息,医生可以根据症状信息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进行相应处置,此外还可以对中药煎制进行指导,以及对日常保健提出建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诊后随访服务指导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为患者提供全天候的中医诊后随访服务,从而实现临床症状监测、治疗方案调整、紧急状况处置、中药煎制指导和日常保健建议等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医诊后随访服务管理系统,包括门诊计算机、患者终端和服务器,并分别通过因特网(Internet)相互连接。

上述中医诊后随访服务管理系统的服务器包括:负载平衡、登录验证服务、网页应用、消息推送服务和数据库。

上述负载平衡用于将大量作业合理地分摊到多个网页应用上进行执行,用于解决系统中的高并发和高可用的问题。

上述登录验证服务用于用户注册和登录,以及网页应用访问管理。

上述网页应用包括前端和后端,两者之间采用API通信。

上述前端具有患者端,其具有四个主要模块:

临床症状监测模块,用于患者按医嘱输入体温、血压和脉搏等生理指标以及疼痛、汗液和二便等情况;

紧急情况处置模块,用于患者发生突发高热惊厥、急性疼痛和药物反应等紧急情况时,及时为患者提供医生支持和紧急处置措施;

中药熬制指导模块,用于给患者提供处方相应的中药熬制指导;

日常保健建议模块,用于给患者提供与病情相应的最佳日常保健建议。

上述前端还具有医生端,其具有两个主要模块:

患者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患者身份信息、疾病信息和诊治信息;

治疗方案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患者最新病情信息调整治疗方案。

上述后端具有三个模块:

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处理上传至服务器的数据;

信息读取模块,用于从数据库读取请求的数据;

信息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前端可读取的数据。

上述消息推送服务用于提示患者和医生,方法包括消息推送、SMS和电子邮件等。

上述数据库用于存储患者和医生的各类信息数据,采用分片构架,具有易于拓展和支持高并发的特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系统应用于中医门诊,可以为患者提供全天候的诊后随访服务,患者可根据医生医嘱上传临床症状,如体温、血压和脉搏等生理指标以及疼痛、汗液和二便等情况,从而实现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监测,并对治疗方案及时进行调整,对突发疼痛、惊厥和药物反应等紧急情况进行处置;

2.本系统应用于中医门诊,还可以根据患者需要,提供中药煎制指导和日常保健建议。其中系统的中药煎制指导会根据患者情况(年龄、病情等)以及处方药物(是否包含需特殊熬制药物:龟板、鳖甲等)自动生成熬制方案,同时系统也会根据患者疾病情况提供最佳日常保健及养生建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组成框图。

图2是本发明服务器页面应用主要功能模块框图。

图3是临床症状监测和紧急情况处置功能流程图。

图4是治疗方案调整功能流程图。

图5是中药煎制指导和日常保健建议功能流程图。

图1 中,门诊计算机101,患者终端102,服务器103,负载平衡104,登录验证服务105,网页应用106,消息推送服务107,数据库108。

图2中,前端201,后端202,患者端203,医生端204,临床症状监测205,紧急情况处置206,中药熬制指导207,日常保健建议208,患者管理209,治疗方案调整210,信息处理模块211,信息读取模块212,信息生成模块213。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门诊计算机101采用联想M428商用机,性能稳定可靠;患者终端102可用任何支持常见浏览器的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等);服务器103选用亚马逊云科技(AWS),功能全面且稳定。

在图1中,负载平衡104可以采用AWS Elastic Load Balancing,可靠性高,故障诊断隔离方便,并易于扩展。

在图1中,登录验证服务105可以采用Amazon Cognito来实现用户注册和登录,以及网页应用访问管理。

在图1中,网页应用106采用AWS m6g.8xlarge (32vCPU/128)+2*SSD云盘,具有强大的运算和数据处理能力,适合于大数据场景应用。

在图1中,移动应用消息推送服务107可以采用AWS SNS,其具有消息推送、SMS和电子邮件等提示功能。

在图1中,数据库108可以采用Amazon RDS,其具有易于创建、管理和拓展等特点。

在图2中,网页应用106具有前端201和后端202,两者之间采用Restful API通信。

在图2中,前端201具有患者端204和医生端205,其中患者端204,具有四个主要功能模块:临床症状监测206、紧急情况处置207、中药熬制指导208和日常保健建议209;其中,医生端205具有两个主要功能模块:患者管理210和治疗方案调整211。

在图2中,后端203具有三个功能模块:信息处理模块212、信息读取模块213、信息生成模块214。

在图3中,患者完成登录后,选择是否为紧急情况,如选择“是”,信息传输至后端203处理,再通过消息推送服务107电话呼叫医生;同时输入紧急情况,如高热惊厥、急性疼痛和药物反应等,信息传输至后端203,查询数据库108并返回应急措施。选择是否为紧急情况,如选择“否”,患者按医嘱输入体温、血压和脉搏等生理指标及疼痛、汗液及二便等临床症状信息,传输至后端203进行处理后,再通过消息推送服务107提示医生。

在图4中,医生在完成登录后,从网页应用后端202获取患者最新临床症状,并调整治疗方案。确认后上传至网页应用后端202,再通过消息推送服务107提示患者查看最新治疗方案。

在图5中,患者在完成登录后,根据需要选择辅助功能。如患者选择中药熬制指导,网页应用后端202根据其处方自动生成相应的熬制方法,并通过患者端203返回患者终端102;如患者选择日常保健建议,网页应用后端202将根据其所患疾病情况生成适宜的日常保健建议,并通过患者端203返回患者终端102。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