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脊柱外科的脊柱骨折后路量化撑开复位外固定装置

一种脊柱外科的脊柱骨折后路量化撑开复位外固定装置

摘要

本发明属于脊柱手术用撑开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脊柱外科的脊柱骨折后路量化撑开复位外固定装置,包括调节杆以及与调节杆相连接的两个撑开臂,两个撑开臂的撑开端均设有与连接棒配合的卡接滑槽,且两个撑开臂分别为固定臂和活动臂;在所述调节杆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个支架,且两个支架之间设有可转动的第一齿辊和固定的指示杆,所述指示杆位于第一齿辊的上方,且所述指示杆的一侧边缘与第一齿辊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所述调节杆的内部设有第二齿辊,所述两个撑开臂均位于第一齿辊与第二齿辊之间,且第一齿辊与第二齿辊之间设有与活动臂相连接的齿带,所述齿带表面设有与指示杆相配合的刻度,且齿带随活动臂的移动而同步传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79690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1236482.7

  • 申请日2021-10-23

  • 分类号A61B17/02(20060101);A61B17/66(20060101);

  • 代理机构61244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曹昆

  • 地址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127号西京医院骨科楼5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46: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17/02 专利申请号:2021112364827 申请日:202110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脊柱手术用撑开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外科的脊柱骨折后路量化撑开复位外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脊柱骨折是常见外伤之一,尤其是胸腰椎骨折临床最为常见,对于不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除一部分轻微骨折无需手术治疗外,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具体,医用撑开器是脊柱手术中常用的工具,其功能主要是将脊柱椎体之间的距离沿纵向撑开,以实现脊柱复位。

但是,对于现有的医用撑开器而言,其在实现脊柱椎体撑开复位的过程中,大多凭借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进行撑开力度的控制,无法精确量化,从而易出现撑开不足或撑开过度的问题,甚至引起手术失败、邻椎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

发明内容

鉴于此,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外科的脊柱骨折后路量化撑开复位外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柱外科的脊柱骨折后路量化撑开复位外固定装置,包括调节杆以及与所述调节杆相连接的两个撑开臂,两个所述撑开臂的撑开端均设有与连接棒配合的卡接滑槽,且两个所述撑开臂分别为固定臂和活动臂;

在所述调节杆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个支架,且所述两个支架之间设有可转动的第一齿辊和固定的指示杆,所述指示杆位于第一齿辊的上方,且所述指示杆的一侧边缘与第一齿辊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在所述调节杆的内部设有第二齿辊,所述两个撑开臂均位于第一齿辊与第二齿辊之间,且第一齿辊与第二齿辊之间设有与活动臂相连接的齿带,所述齿带表面设有与指示杆相配合的刻度,且齿带随活动臂的移动而同步传动。

优选的,在所述调节杆的顶部设有与活动臂相配合的刻度,且所述第一齿辊靠近固定臂,所述活动臂位于第二齿辊与固定臂之间。

优选的,在所述调节杆的内部设有导辊,所述导辊位于第一齿辊的下方,以使部分所述齿带与调节杆平行。

优选的,在所述两个撑开臂的一侧均固定有U型套,所述U型套套设于调节杆上,并与所述调节杆顶部的刻度配合。

优选的,在所述调节杆的内部固定有撑开螺杆,在所述活动臂的一侧固定有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块伸入至调节杆内部,且移动滑块套设于撑开螺杆上,并与撑开螺杆旋合连接;所述齿带连接于移动滑块上。

优选的,在所述活动臂上转动安装有蜗杆,且所述蜗杆的转轴延伸至活动臂外部以形成转杆;在所述移动滑块内转动安装有涡轮,所述涡轮旋合套设于撑开螺杆上,且涡轮与蜗杆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滑块包括对称固定于活动臂一侧的两个侧板,且所述涡轮转动安装于两个侧板之间。

优选的,在所述两个侧板之间固定有U型架,且所述U型架与两个侧板组合形成底部密封的四边形限定腔;在所述四边形限定腔内开设有两组可供齿带通过的通孔,且其中一个通孔内安装有限定组件,所述限定组件用于在活动臂移动时与齿带保持固定。

优选的,所述限定组件包括:对称啮合于齿带两侧的限位齿辊;啮合于限位齿辊下方的限位齿板;连接于限位齿板与U型架底部之间的限位弹簧。

优选的,在所述固定臂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和限位齿板均位于撑开螺杆下方,且升降板和限位齿板为相互吸引的永磁板,以使固定臂与活动臂接触时,所述限位齿板随升降板同步升降;

在所述升降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贯穿固定臂顶部,并与固定臂旋合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中,基于随活动臂的移动而同步传送的齿带进行量化标识,由此方便医护人员实时观察整体固定装置的撑开力度,从而避免出现撑开不足或撑开过度的问题,并且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2)针对上述用于量化标识的齿带,将其显示位置设于固定臂处,对应的在调节杆上还设置于活动臂相配合的刻度,由此方便在两个撑开臂的所在位置进行撑开力度的观察。

(3)针对上述用于量化标识的齿带,本发明对应采用螺杆螺纹旋合的方式进行撑开驱动,由此能有效实现整体装置的无极调节,从而使得撑开固定更为精准。

(4)针对上述用于量化标识的齿带,对应设有用于限定齿带位置的限定组件,由此有效保证齿带与活动臂之间的稳定连接。

(5)针对上述限定组件,主要包括限位齿辊、限位齿板和限位弹簧等结构,并且其中限位齿板为永磁板,由此基于升降板的驱动可有效实现限位齿板与限位齿辊之间的分离,从而方便实现齿带的独立传动,进而便于实现整体装置中量化结构的校准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调节杆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调节杆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固定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活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调节杆-1;支架-11;第一齿辊-12;指示杆-13;第二齿辊-14;齿带-15;导辊-16;固定臂-2;升降板-21;升降螺杆-22;活动臂-3;蜗杆-31;U型套-4;撑开螺杆-5;移动滑块-6;涡轮-61;侧板-62;U型架-63;限位齿辊-64;限位齿板-65;限位弹簧-6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3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脊柱外科的脊柱骨折后路量化撑开复位外固定装置,且该装置主要包括:

调节杆1以及与调节杆1相连接的两个撑开臂,两个撑开臂的撑开端均设有与连接棒配合的卡接滑槽,且两个撑开臂分别为固定臂2和活动臂3;

在调节杆1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个支架11,且两个支架11之间设有可转动的第一齿辊12和固定的指示杆13,指示杆13位于第一齿辊12的上方,且指示杆13的一侧边缘与第一齿辊12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在调节杆1的内部设有第二齿辊14,两个撑开臂均位于第一齿辊12与第二齿辊14之间,且第一齿辊12与第二齿辊14之间设有与活动臂3相连接的齿带15,齿带15表面设有与指示杆13相配合的刻度,且齿带15随活动臂3的移动而同步传动。

进一步的,在调节杆1的内部设有导辊16,导辊16位于第一齿辊12的下方,以使部分齿带15与调节杆1平行。

具体结合图3所示,活动臂3上的部分结构k伸入至调节杆1内部,并与调节杆1形成滑动配合;齿带1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部分结构k的两侧,并且齿带15的中间穿过部分结构k内开设的通孔,以此配合第一齿辊12、第二齿辊14和导辊16形成图6所示结构。

在上述图3所示结构下,当活动臂3及对应的部分结构k向左侧移动时,对齿带15的左端形成拉动,对齿带15的右端形成放松,由此使得齿带15可绕第一齿辊12、第二齿辊14和导辊16形成顺时针传送,由此改变齿带15上与指示杆13所对应的刻度,进而实现活动臂3与固定臂2之间的撑开力度的实时更新,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脊柱椎体的合理撑开。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

在调节杆1的顶部设有与活动臂3相配合的刻度,且第一齿辊12靠近固定臂2,活动臂3位于第二齿辊14与固定臂2之间;

在两个撑开臂的一侧均固定有U型套4,U型套4套设于调节杆1上,并与调节杆1顶部的刻度配合。

由上可知,在两个撑开臂的所在位置均可进行撑开力度的观察,并且还能相互校正。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图2及图4-图6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脊柱外科的脊柱骨折后路量化撑开复位外固定装置,且该装置主要包括:

调节杆1以及与调节杆1相连接的两个撑开臂,两个撑开臂的撑开端均设有与连接棒配合的卡接滑槽,且两个撑开臂分别为固定臂2和活动臂3;

在调节杆1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个支架11,且两个支架11之间设有可转动的第一齿辊12和固定的指示杆13,指示杆13位于第一齿辊12的上方,且指示杆13的一侧边缘与第一齿辊12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在调节杆1的内部设有第二齿辊14,两个撑开臂均位于第一齿辊12与第二齿辊14之间,且第一齿辊12与第二齿辊14之间设有与活动臂3相连接的齿带15,齿带15表面设有与指示杆13相配合的刻度,且齿带15随活动臂3的移动而同步传动;

在调节杆1的内部固定有撑开螺杆5,且撑开螺杆5位于齿带15的一侧,在活动臂3的一侧固定有移动滑块6,移动滑块6伸入至调节杆1内部,且移动滑块6套设于撑开螺杆5上,并与撑开螺杆5旋合连接;齿带15连接于移动滑块6上。

进一步的,在活动臂3上转动安装有蜗杆31,且蜗杆31的转轴延伸至活动臂3外部以形成转杆;在移动滑块6内转动安装有涡轮61,涡轮61旋合套设于撑开螺杆5上,且涡轮61与蜗杆31啮合连接。

由上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关于活动臂3的移动撑开原理为:转动转杆,以此带动蜗杆31进行转动,蜗杆31通过啮合又带动涡轮61进行转动,以此使得涡轮61与撑开螺杆5之间产生螺旋传动,从而驱使涡轮61以及移动滑块6、活动臂3等结构沿撑开螺杆5进行移动。

具体基于撑开螺杆5的螺旋传动以及齿带15的循环传动,能有效实现整体装置的无极调节,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体装置的调节及量化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

移动滑块6包括对称固定于活动臂3一侧的两个侧板62,且涡轮61转动安装于两个侧板62之间;

在两个侧板62之间固定有U型架63,且U型架63与两个侧板62组合形成底部密封的四边形限定腔,

在四边形限定腔内开设有两组可供齿带15通过的通孔,且其中一个通孔内安装有限定组件,限定组件用于在活动臂3移动时与齿带15保持固定。

具体的,其中限定组件包括:

对称啮合于齿带15两侧的限位齿辊64;

啮合于限位齿辊64下方的限位齿板65;

连接于限位齿板65与U型架63底部之间的限位弹簧66。

综上,并结合图4所示的结构可知,两个侧板62伸入至调节杆1的内部,且两个侧板62上均开设有两个供齿带15通过的通孔;限定组件固定于U型架63上,并与其中一组通孔相对应,从而形成图4所示结构。在该结构下,限位齿辊64与齿带15啮合,以此实现齿带15与U型架63之间的连接;限位齿板65在限位弹簧66的限定下与限位齿辊64啮合,以此使得限位齿辊64无法转动,从而时齿带15在该组通孔内与U型架63形成固定连接(另一个通孔内的齿带15可活动),由此形成与图3相类似的结构。

上述,在活动臂3进行移动时,基于与图3结构相同的原理,即可实现齿带15随活动臂3的移动而传动,进而方便医护人员实时观察指示杆13所指示的表示撑开力度的刻度。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的:

在固定臂2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升降板21,升降板21和限位齿板65均位于撑开螺杆5下方,且升降板21和限位齿板65为相互吸引的永磁板,以使固定臂2与活动臂3接触时,限位齿板65随升降板21同步升降;

在升降板2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升降螺杆22,升降螺杆22贯穿固定臂2顶部,并与固定臂2旋合连接。

由上可知,当活动臂3移动至最左侧与固定臂2相接触时,升降板21与限位齿板65之间的距离最小,此时两者之间所形成的磁吸力大于限位弹簧66的弹力,由此转动升降螺杆22,以驱使升降板21下降,升降板21通过磁吸作用带动限位齿板65同步下降并压缩限位弹簧66,从而使得限位齿板65与限位齿辊64分离,限位齿辊64则处于可转动状态,而齿带15与U型架63之间也形成可相互移动的状态,在此状态下,拨动第一齿辊12即可实现齿带15的独立传动,而基于齿带15的独立传动可有效实现对齿带15本身的校准,进而使得整体装置始终保持精准的量化标识。

完成调整后,转动升降螺杆22升起升降板21即可进行限定组件的复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